杨金成;王晓梁
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常见危重症之一,主要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的表现.因此,在治疗原发病且用一般给氧及通畅气道但呼吸衰竭症状、体征不能缓解时,常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此方法有创伤,且因技术、费用等原因,不宜广泛应用.
作者:张秀珍;张林丽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管镜治疗腰椎间盘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的方法、手术疗效、手术适应证等.方法对因腰椎间盘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行后路椎管镜治疗的3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15~39个月随访,疗效按Nakai评价标准分优、良、可、差四级,其中优25例(67.6%),良7例(18.9%),可3例,差2例.总优良率86.5%,总有效率94.6%.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基础上,后路椎管镜治疗腰椎间盘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可以减小手术创伤,缩短疗程,有效防止术后脊柱失稳,治疗效果优良.
作者:朱振凤 刊期: 2008年第13期
高血压病是我国目前患病率高、人群患病普遍的病种之一.2007中国高血压学科疾病治疗规范和发展策略论坛上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约2亿,与2002年的统计数据相比,增加了20%多,而高血压病知晓率只有30%,治疗率约24%,控制率仅为6%.
作者:滕瑛珏;许景丽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淋巴漏是乳癌术后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大量水分、电解质、蛋白质及淋巴细胞的丢失,既使机体血容量减少,又发生低蛋白血症,还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进而威胁、加重淋巴液的的渗出,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及时观察、发现淋巴漏,做好淋巴漏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对124例乳癌患者行乳癌根治术,其中发生淋巴漏10例,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晓荣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B超、CT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时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2007年9月期间收治的104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B超、CT和ERCP影像资料,对其B超、CT、ERCP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B超检查的准确率为55.77%,CT检查的准确率为77.88%.ERCP检查的准确率为91.35%.结论在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检查中,准确率高低排列依次为ERCP、CT、B超.
作者:何涛;李国庆;陈方志;钟大志;雷国英 刊期: 2008年第13期
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临床应用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6%,因反应而停药者约占2%[1].虽然阿莫西林过敏的发病率很低,但也应当引起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重视.我科于2005~2007年收治了5例阿莫西林致过敏性休克患儿,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我院自2000年至2008年4月,对200例使用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并给予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检验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来加强实验室内部各实验环节的质量管理,以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检验医学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部分.当今实验室仪器设备自动化、微量化的程度在快速地提高,各种试验用试剂稳定性能不断增强,分析中、分析后检验质量控制已被检验界高度重视,如果分析前质量控制做不好,得不到正确的标本,就无从谈及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因此,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重要、关键的环节,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而检验信息的有效性是检验工作的目的,也是检验质量重要内涵之一.
作者:张静;李希涛;赵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饮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每次1 g,每日4次,共4周.治疗组在时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共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90.0%,对照组总显效率7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赵厚良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沙立度胺、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沙立度胺每晚睡前口服,初始剂量100 mg/d,然后每周剂量递增50 mg/d,达高剂量200 mg/d之后改维持剂量100~200 mg/d;三氧化二砷10 mg/d,静脉滴注,结束后15 min维生素C 3 g/d,静脉滴注,每周5次,用4周休2周为1个疗程;三尖杉酯碱:0.5~mg/d静滴,1次/d,14~21 d,休息7~14 d,再行第2个疗程,以上三药均依患者耐受不良反应情况确定维持剂量并连用3~6个月.对照组20例:予雄激素、全反式维甲酸或小刺量化疗、干扰素等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5例,血液学改善8例,总有效率85%,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例,血液学改善6例,总有效率40%,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立度胺、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作者:陈平;许崇艳;潘纪红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对2007年临沂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及防制措施研究,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及卫生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7年临沂市共报告6138例病人,病例集中在5、6、7、8月份,以5岁以下散居婴幼儿为主,整体呈散发状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手、足、口、臀出现斑丘疹或疱疹.结论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情处理、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加大宣传及督导力度是控制和预防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作者:张晓丽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为探讨在接受机械通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39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了观察,并分析并发症出现的原因,总结、阐述预防和处理方法,以求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商莉莉;赵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地市级医院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诊治情况.方法对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6 h以内就诊者仅66例,占40.7%;溶栓治疗28例,占17.3%;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9例,占5.6%.结论应加强社区医生的培训,积极开展院前溶栓治疗,缩短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就诊时间并加强再灌注治疗.
作者:张洪刚;卜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医源性门静脉损伤多发于肝、胆,胃、胰、十二指肠等手术中,损伤后出血凶猛,难以控制,处理不当将直接威胁病人生命.
作者:李恤民;黄红萍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临沂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情况及探讨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临沂市1956~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结果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临沂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计划免疫正规实施之后,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大幅下降;发病呈明显夏秋季高峰;10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结论控制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应以预防接种为主,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重视防蚊、灭蚊.在现有情况下,还应加大疾病监测力度,提高疾病预测能力.
作者:杨柳青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继续医学教育是继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终生性医学教育制度.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型三级甲等医院,每年除承担大量的临床工作外,还承担大量的临床、护理教学与临床实习、进修生学习等教学任务.自2004年开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在河南省全面实施,这对在职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提出了更加规范的要求,是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的目标.
作者:王青蝶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以求找到更合理、有效的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HBIG剂量.方法对221名乙肝孕妇抽血查HBV DNA,按其载量分为A、B两组,每组孕妇所生婴儿又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HBIG 100 U和200 U联合相同方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对比四组的效果.结果四组婴儿HBsAg转阳率及HBV感染慢性化率在HBV DNA定量<105 copies/ml时(A组),100U组与200 U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定量>105 copies/ml时(B组),200 U组的HBsAg转阳率及HBV感染慢性化率较100 U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孕母HBV DNA程度不同宜采取不同剂量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作者:邓宇;李娟;李伟群;张茜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将改善人们的行为作为当前减少疾病风险的主要策略,而改善人们健康相关行为的任务主要由健康教育来承担.
作者:杨青云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目前有三种方法:新生儿期的自动复位法、幼儿和儿童期手法复位法和手法复位失败及3岁以上年龄组的手术疗法.
作者:刘继恒;高壮松;杨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正常人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国际标准酶法测正常人(对照组)和急性白血痛患者化疗前(化疗前组)、化疗后完全缓解者(CR组)及缓解后复发者(复发组)的乳酸脱氢酶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及缓解后复发者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完全缓解后乳酸脱氢酶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复发时,血清乳酸酶水平又升高.结论乳酸脱氢酶能反映体内肿瘤细胞的负荷,且临床操作方便,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病人病情的判断及随访.
作者:李岭 刊期: 200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