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来英;刘淑梅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出现了老龄化,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达到1.32亿,预计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届时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1].人口老龄化带来许多相应的保健需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健康问题,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较多地表现为个体化、个性化服务;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预防保健知识需求也日益增长,要求社区健康服务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由于社区服务是一种比较新的卫生服务模式,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为使社区健康服务能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我们对目前社区健康服务进行一些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点意见.
作者:池雪琴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平顶山煤业集团某矿领导关心井下农民合同工的身体健康,旨在改善工作及生活条件.2006年3月组织全矿800名井下农民合同工进行的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杨丽华;叶秋芝;闫艳玲;李艳辉;张黎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前期人群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调查建立高血压前期人群中120例血压档案,并给予健康教育、运动干预、限盐干预、体重干预、不良生活干预等.结果 开展社区护理对高血压前期人群中的120例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前有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 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前期人群的血压.
作者:杨永芳;朱淑萍;邢国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当前,医患矛盾呈上升趋势,医患之间不信任感加深,表现为对医院各个领域的投诉增多.特别是基层医院设备、人才、信息滞后,这种投诉现象尤为突出,为医院日常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设置了门槛.2000年中华医学会对全国326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发生投诉的医院占98%[1]以上.回顾我院近8年的医疗投诉事件,总的原因是医院医护人员工作做得不完美、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不强以及病员和家属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的认识不足和社会对医院的不理解不支持造成的.分析原因如下.
作者:李勇;张文国;龙金莲;杨大荣;邓守香;宋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多由病毒感染及外伤等引起面神经脱髓鞘、变性甚至断伤而导致,一般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恢复差,留有后遗症严重影响面部外观,给患者造成生理及心理的伤害.因此,早期判断面神经损伤程度,对于严重者及早给予面神经减压术等更为积极的治疗以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电生理检查可在周围性面神经早期作出可靠的预后判断,其具体方法多样,现将临床常用的有肌电图(Electromyogrophy,EMG),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面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y,ENoG),神经兴奋性检查(Nerve Excitability Testing,NET),分述如下.
作者:王竹梅;周密;陈鹏 刊期: 2006年第19期
肺脓肿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炎症.早期为化脓性肺炎,继而肺实质坏死、液化、脓肿形成,以发热、咳嗽、咯大量浓臭痰为特点.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上以体位引流、全身应用抗生素等治疗为主.我院自2001~2005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急性肺脓肿32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洪霞;夏俊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多发性硬化(MS)通常被认为是免疫介导的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脱髓鞘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发现部分MS患者可伴有周围神经系统(PNS)损害,然各临床报道略有差异,对其发病机制说法不一.现结合我院特检科与齐鲁医院肌电图室2000年1月~2004年8月有完整临床和肌电图资料的MS患者32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保民;吴伟;迟兆富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寻求防治措施,减少产妇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2001~2005年在我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122例产妇的病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早期产后出血占1.25%,晚期产后出血占0.18%,早期产后出血与晚期产后出血的优势比为6:9;分娩方式不同,早期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产后出血多发生于早期阶段,特别是产后2小时内,约占产后出血的88.79%.其中早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胎膜残留.
作者:陈利英 刊期: 2006年第19期
AF脊柱椎弓根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其优点为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短节段三维固定,固定强度可独立完成[1].固定既精确又稳定可靠,可提高复位效果,重建生理变弯曲,防止脊柱慢性失稳导致的脊髓受压,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康复时间.我院自2003年以来应用该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65例均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作香 刊期: 2006年第19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制的逐步健全以及患者的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纠纷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任何一种纠纷都可能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灾难,也影响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为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给护患双方营建一个良好的氛围,我们对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戚春鸽;郑威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静脉输液为重要给药途径,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拔针时由于护士按压不当,可导致皮肤、皮下出血.为观察按压方法的止血效果,我们对拔针按压方法直压法(棉签与血管平行按压)及横压法(棉签与血管垂直横向按压)进行了探讨.
作者:胡晓园 刊期: 2006年第19期
随着中药应用的普及和中药制剂品种的日益增多,中药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有所增加,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多及临床广泛使用.据有关文献报道,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其它剂型:1960~1993年780篇3009例中药不良反应报道中,注射剂引起的占6.3%;1990~1999年460篇1291例中药不良反应报道中,注射剂引起的占55.62%.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以过敏反应(44.6%)和过敏性休克(22.8%)为主[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年6月1日发出通告,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暂停受理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的各类注册申请.
作者:郭晓英;施志云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例肾移植术后出现各型排斥反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焦虑评量表和抑郁评量表进行调查,按规定指导语言进行自评.研究组患者经过个别化心理护理15天,对照组不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心理护理的研究组及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前研究组的心理异常发生率为70%,而对照组为7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心理护理后研究组的心理异常发生率为28%而对照组为75%,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理护理对肾移植术后出现各型排斥反应的患者心理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孟广菊 刊期: 2006年第19期
2005年10月11日,卫生部会同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张家港市卫生局、教育局也联合下发了相关文件,为了解学校、幼儿园对文件要求的执行情况,我们对辖区内的幼儿园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秀芬;周学军;徐丽霞;吴海慧;张伟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随着微创技术的开展及手术技能的不断完善,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采用TVH治疗功血、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大程度的减少了患者的损伤,其手术适应征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景刚;李秀玲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临床上常见到反复就诊不愈的耳流脓患者,耳持续性流脓,量多少不一,有时带血丝,听力逐渐下降,上呼吸道感染时出现耳痛,眩晕,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诊断为骨疡型中耳炎.我院自1999年1月~2005年7月采用外耳道负压吸引正压给药治疗该类中耳炎,使药物能有效地进入鼓室、鼓窦、乳突腔,达到消炎杀菌,保持或提高听力,减少颅内外并发症,又小损伤内耳功能之目的,为日后鼓室成形创造条件.治疗92例,经随访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成香;张秀芬;许成芳;何忠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我院自2002年6月到2004年6月,共收治了有机磷农药中毒51例,其中26例应用解磷注射液治疗,总结如下.
作者:张太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壳蛋白由S、前S1和前S2三种蛋白共同构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Ag)作为一项新的血清学检测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我们对455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preS1-Ag、HBV-M、HBV-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
作者:黄君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对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9个社区的908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 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很满意占19%,比较满意占14.4%,一般占32.4%,不太满意占18.2%,很不满意占16%.影响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主要因素为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关系、每月生活费占收入的比例和医疗保障形式.结论 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很低,医疗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静;张黎明;高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出生体重低于1000 g的新生儿为超低出生体重儿,其各系统发育不完善,机能不稳定,易并发多种疾病,死亡率高,除积极治疗外认真细致的护理尤为重要.我们近2年对7例此类患儿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护理全部成活,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云;赵艺敏;赵会;刘志红;范爱英 刊期: 200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