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庆贺;王爱芝;杨红晓
目的 探讨在孕妇学校开展心理疏导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为降低产后抑郁发病率找到一种好的干预方式.方法 抽取我院孕妇学校中孕龄不足10周的孕妇120名作为观察组,抽取12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参加孕妇学校普通授课的基础上,参加由我院心理科开展的团体心理疏导,对照组只参加孕妇学校普通授课.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孕妇在产后1~5周进行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筛查.结果 观察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9.48%,对照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1.43%.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妇学校开展团体心理疏导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崔孝菊;黄维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全膀胱切除术是治疗膀胱恶性肿瘤的标准方法,由于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1].我们通过研究来我院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对其手术护理过程中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37例的病历资料,男18例,女19例,患者年龄小33岁,大68岁,平均45.5岁;患者中膀胱癌34例,此外嗜铬细胞瘤、腺性膀胱炎及膀胱结核各1例.在膀胱癌患者中,临床症状多发的为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其中初发患者28例,复发者9例;有膀胱恶性肿瘤症状者共29例,具有多发性.所有37例患者中,按病理类型分类,尿路上皮癌23例;按WHO标准Ⅲ级12例;膀胱原位腺癌2例;多发性乳头状癌1例.
作者:高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后对疾病诊治依从性的变化.方法 确诊PCOS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依从性.结果 健康教育结束后,98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明显提高(785%比50.0%,P=0.000);对疾病的诊治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PCOS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接受诊治的依从性,防止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左振伟;杜焕青;白洁;侯灵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80例COPD稳定期患者给予体能锻炼、呼吸肌锻炼、氧疗、心理与行为干预等呼吸康复治疗措施,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肺功能、体重指数、6min步行测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评分(MMRC)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二个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6个月后患者BODE指数中体重指数、肺功能有改善(P<0.05);6min步行测验、MMRC和ADL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呼吸康复治疗可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ADL,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小春;余生源;段炼;浦创;叶芳;李晓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剖宫产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选择同期无切口感染的剖宫产产妇52例作为对照病例,比较二组产妇相关因素差异.结果 切口感染组:产妇年龄(30.22±3.12)岁、不良心理反应32.69%、体质量指数(33.92±2.03)kg/m2、阴道检查及肛检(3.12士0.55)次、发生滞产22.22%、不合理应用抗生素56.00%、手术时间(67.12±7.56)min均高于无切口感染组的(26.56±4.07)岁、11.53%、(23.85±1.11)kg/m2、(1.65±0.34)次、19.23%、(51.57±8.22)min(P<0.05);白蛋白水平(33.92±2.03)g/L低于无切口感染组的(36.87±1.96)g/L(P<0.05);切口感染组产妇母乳喂养71.15%低于无切口感染组的88.46%、住院时间(10.87±1.47)d长于无切口感染组的(7.45±2.09)d(P<0.05).结论 导致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复杂,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君萍;李换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在机械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82例临床有肠梗阻症状病例64-MSCT表现.扫描采用64-MSCT平扫或增强扫描,成像方式为薄层横断面、多方位、多方法重建.结果 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90.6%.手术病例结果与64-MSCT表现相符.主要包括大肠肿瘤,肠粘连性梗阻等.结论 64-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程度、部位和梗阻病因的诊断及提示肠缺血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鲁克宇;周正;宋立伟;孙劲文;杜云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胰腺体尾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998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9例胰腺体尾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均进行手术治疗,治愈28例,死亡1例.致死原因为胰瘘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胰瘘和腹腔感染是主要的并发症.结论 胰腺体尾部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腹部B超和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本病.手术是胰体尾部肿瘤佳的治疗方式.关键是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式,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姜庆贺;王爱芝;杨红晓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良泪道冲洗法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患者共260例,随机平分为二组,一组采用改良泪道冲洗法作为观察组,一组常规方法冲洗泪道作为对照组,观察二组结膜和角膜改变情况以及患眼疼痛的情况.结果 患眼的疼痛评分情况:观察组为3.16±2.03;对照组为2.78±1.67,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充血和角膜的改变情况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泪道冲洗法安全可靠、操作时间短,并且避免了使用表面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工作中借鉴应用.
作者:李卫平;王丽霞;梁亚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颈动脉超声法将106例经头部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组、斑块易损组和斑块稳定组,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测量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水平.结果 106例ACI患者中,83例检出斑块,检出率为78.3%.83例患者斑块多分布于左颈总动脉,其次为左颈动脉分叉处及右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易损组血清hs-CRP、IL-6浓度依次为(7.7±3.8)μg/ml、(97.6±20.4)pg/ml,显著高于斑块稳定组和无斑块组(P均<0.05).结论 血清hs-CRP、IL-6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关系密切,对评估病情与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祝腊香;庞洪波;李雪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状况,并对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进行分析,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计算出医院感染率、科室和部位、医院感染分布及其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统计,根据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资料,按菌株数量计算出主要病原菌的构成比.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2%,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3.18%.各科室均有医院感染发生,其中烧伤科、神经外科、ICU感染率高,分别是15.61%、10.11%、9.38%;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首,其次是皮肤软组织、泌尿道,构成比分别为41.07%、25.68%、18.12%;60岁以上年龄组和<10岁的年龄组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为6.39%和4.02%.抗生素使用率为71.3%,其中妇产科使用率高,为96.0%;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第一位.结论 医院感染率在不同科室的分布不同,以呼吸道感染常见,抗生素使用率均高于卫生部的要求,而且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作者:段宝生;王艳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室穿刺点锥颅置管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基底节区脑出血180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85例,采用脑室穿刺点锥颅置管引流;对照组95例,采用颞部锥颅置管引流,比较二组血肿清除快慢和再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5d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h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室穿刺点锥颅置管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作者:陈建平;耿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0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基础治疗,采用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疗.观察并记录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观症状、临床效果、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二组主观症状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与用药72h后二组PaO2、PaCO2和pH值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二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章剑锋;吴亚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医院综合档案是医院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如何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医院的各项工作提供服务,是目前各大医院所关心的一个重点,尤其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综合档案管理要与日益发展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相适应,所以加强医院综合档案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淑贞;史素丽;赵越懿;王颖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临床分型并施以相应的显微手术方法,探讨不同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5例前交通动脉瘤分为视交叉型(前下型)和纵裂型(后上型)二组.对于视交叉型,在抬起额叶显露鞍上池时预先阻断载瘤动脉,然后将瘤颈夹闭.对于纵裂型,将戴瘤动脉临时阻断后,将动脉瘤体从双侧A2之间向前翻出并电灼塑型,瘤颈显露清楚后将其夹闭.结果 15例患者瘤颈均成功夹闭,12例(80%)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总恢复良好率为86.7%.其中,视交叉型组的恢复良好率83.3%,纵裂型的恢复良好率77.8%,二种分型恢复良好率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结论 视交叉型前交通动脉瘤早期容易破裂出血,分离瘤颈及夹闭较容易;纵裂型前交通动脉瘤早期不容易破裂出血,但分离和夹闭较困难,临床分型可用于术前评估手术难度及指导术中的手术方法,但该分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刚中;顾峰;刘光辉;王甲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识别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加强糖尿病足的教育和对危险因素的处理,对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建立医患互动的整体护理模式,结合临床活血化瘀、控制血糖和促进创面愈合用药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亚敏;宋慧娟;石勇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上升主要原因,并探讨合理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对我院近3年来剖宫产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影响剖宫产率增高因素的前三位是:社会因素(42.33%),胎儿窘迫(18.47%),妊娠合并症(11.54%).结论 社会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因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妇产前健康教育,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作者:丰树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患者化疗期间疼痛原因,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患者痛苦.方法 对51例癌症患者进行疼痛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疼痛与心理、肿瘤、化疗、睡眠障碍等因素有关.结论 对患者应做好化疗前的心理护理、疼痛的评估,预防和护理好化疗出现的并发症,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可减少和缓解患者的疼痛.
作者:吴婉萍;叶晖蓉;赖保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掌握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针对不合理处方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和住院患者病历的处方合格率、用药情况等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较合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同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DDD总数偏高,存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不合理现象,其中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率过高.结论 通过加强有关法规的学习,同时采取经济干预等措施,可达到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目的.
作者:陶宇宏;郭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33岁.主因发现甲状腺肿物10余天于2012年3月24日人院.查体:右侧甲状腺可触及一大小约3.0cm×1.5cm×1.0cm肿物,质中,表面光滑,边界清,随吞咽上下活动,左侧甲状腺未触及明显肿物,双侧颈部及锁骨上下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甲状腺超声示:甲状腺右叶混合性占位,左叶多发小结节(其一伴钙化),双侧颈部大血管旁低回声结节.甲状腺功能正常.
作者:冯丽;巩涛;张静;曹文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自制压疮预防垫在癌症晚期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有压疮发生危险的癌症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压疮预防垫,对照组采用波动式气垫床(上海三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Q-P型医疗用气垫床).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灼热感、潮红、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压疮预防垫应用简便有效.
作者:丁荣楣;王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