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雪飞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引起压疮基本、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压力而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压疮本身不是原发病,它大多是由于其他原发病未能很好地护理而造成的皮肤损伤,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疾病的康复时间,严重时还会因继发感染而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2].因此,必须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加强压疮的治疗和护理.我们对家属参与护理对压疮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
作者:魏晓侠;杨金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作用.方法 确诊ABO溶血病新生儿早期运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800~1 000mg/(kg·d),疗程1~3d.结果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减少新生儿溶血.结论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减轻溶血,防止贫血进行性加重,减少输血、换血病例的发生,降低换血、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作者:张理斐;翟德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大同某矿区煤矿工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下属煤矿的工人5 740名,对所有入选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凡肺功能检查FEV1/FVC<70%和FEVI<80%预测值,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所有肺功能检测异常者行X线正位胸片及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1980年全国肺心痛诊断标准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结果 实际调查5 168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为7.7%,肺心病患病率1.0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痛的患病率井下工人8.5%和1.26%,井上工人5.8%和0.53%.结论 煤矿工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井下工人的患病率高于井上工人,影响患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工龄、工作环境、吸烟、经济状况、卫生知识的掌握和是否遵守劳动纪律,在上述疾病防治策略中应努力改善煤矿工人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加强工人的健康教育.
作者:刘华东;王明晓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CWP)患者合并糖尿病(DM)时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设CWP合并DM组(50例)为观察组,单纯CWP组(50例)为对照组.将CWP合并DM组根据有无微血管病变再分为无并发症组(33例)和有并发症组(17例),检测用力肺活量( 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FEV1/FVC)、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肺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比较单纯CWP组、CWP合并DM组以及CWP合并糖尿病有、无并发症组之间各项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CWP合并DM组FVC、FEV1、PaO2明显低于单纯CW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WP合并DM有并发症组FVC、FEV1低于CWP合并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FFEV1/FVC、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WP患者合并DM时肺功能进一步受到损伤,在伴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时,将进一步加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作者:唐艾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数字化摄影(DR)中双能量减影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DR双能量减影技术对9例经临床病理证实或纤维支气管镜、CT确诊的患者进行检查,且对每例患者行常规X线摄片对比.结果 双能量减影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X平片.结论 DR双能量减影技术由于除去骨组织和软组织的影响,又经过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使病变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而常规X平片不具备上述优点,在初次检查时极易误漏诊.DR双能量减影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气管、主支气管病变的检出,且有利于临床进一步治疗.
作者:张福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2省(市)城乡围绝经期女性综合征发生程度,患慢性疾病状况,慢性疾病对围绝经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22省、直辖市按照城乡分层,每个地区100例,城乡各50例,共2 200例45~55岁的妇女.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Kupperman评分表.结果 被调查者中患有慢性疾病者占42.5%;患病与否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慢性疾病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防治慢性疾病可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水平.
作者:邱忠君;马素慧;李丹;窦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为保证无偿献血活动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和献血者的安全,为保证血液质量,控制献血反应在低范围,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76 589人献血过程中236人发生献血反应,经及时正确的对症处理后,所有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都很快好转,无一例恶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新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近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儿童股骨近段骨折.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39个月,平均29个月.二组患儿骨折均获得骨折愈合,时间为3.2~7.6个月,平均3.9个月.依据Harris评分标准(包括疼痛、功能、关节畸形和关节活动度4方面)评定髋关节功能,优23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 对于年龄较大、患儿体重指数大、不稳定型骨折儿童股骨近段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符合近年来儿童骨折微创治疗观念,是现有内固定技术的有益补充.
作者:周宏艳;赵洪波;左玉明;王月光;窦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妇女可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病理方面的变化,多数妇女能够平稳度过,但少数妇女被一些症状所困扰[1,2].影响了妇女身心健康,许多更年期妇女为此烦恼,痛苦,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不知道如何治疗.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防冻液的主要成分为乙二醇,可导致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现将临床遇到的18例防冻液中毒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例均为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共计18例,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25~55岁,平均35岁;均为误服,服毒量为150~300ml,服毒至就诊的时间为10~40h.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做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全项、血气分析、心电图检查.临床表现:患者入院时均有腹痛,恶心呕吐,尿量减少8例,血尿4例,精神异常6例,昏迷3例,手足及全身抽搐4例,呼吸衰竭2例.
作者:宋家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护理临床路径以提高孕产妇子痫的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 应用护理临床路径对我院2009年10月 - 2011年10月收治的20例孕产妇子痫患者实施急救与护理.结果 20例孕产妇子痫患者,经积极救治和护理均转危为安,痊愈出院.结论 应用护理临床路径,及时控制抽搐,终止妊娠,可以确保孕产妇子痫患者母子平安.
作者:胡新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轻型脑血管病,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此病是发生在脑深部的较小的梗死,因是大脑皮层下基底关节处小动脉硬化引起的梗死,从而形成不同时期的小腔隙,故称腔隙性梗死.梗死范围1~10mm,从发病年龄相比国内比国外早,国内一般在50岁以上.因其病变部位较深,范围较小,早期可无临床表现,脑电图、脑血管造影一般难以发现.自我院开展螺旋CT成像术和外院核磁共振成像术(以下简称MRI)检测以来,检测腔隙性梗死的阳性率极高.根据临床症状和CT检测结果,我院2009年3月-2011年8月,采用丹红注射液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腔隙性脑梗死5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思连康片和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48例轻、中度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口服美沙拉嗪1.0g,4次/d,同时加服思连康片1.5g,3次/d,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艾迪莎)1.0g,4次/d,疗程8周.分别统计二组完全缓解、有效、无效病例数以及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第一、第二、第四周进行症状学随访,大便次数、黏液脓血便、腹痛、腹胀症状改变记分均明显下降.全结肠镜疗效:观察组完全缓解16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2例,有效7例,无效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思连康片和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艾迪莎)比单独应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炎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谢红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高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γ1球蛋白,是一种高灵敏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时,C-反应蛋白的浓度迅速增加,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炎症和组织损伤标记物,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具有标记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会加重血脂异常,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1].而甲减、亚临床甲减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论.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甲亢和甲减的发病机制、临床疗效观察及观察预后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永强;薛玲;李晓军;陈冬;刘海涛;石峻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100,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宫外孕,尤其是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和子宫角妊娠,一旦破裂,可导致严重出血,多可达3 000ml,出现失血性休克,发病急、进展快,常威胁患者生命.因此,积极、合理、精确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救治成功率、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宫外孕患者64例,通过我们细心观察、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杨霞;朱泽卫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观察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48例运用传统的中医理论给予分型辨证论治;对照组24例给予法莫替丁治疗.治疗3个月后,采用症状记分法观察二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66.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辨证治疗胃脘痛,疗效确切.
作者:姜爱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为了应对抗生素应用过多,造成患者产生抗药性而导致二重感染的现象,我院根据中医理论制定出以“清真汤”为基本方剂伴随中药饮片口服的治疗措施,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患者筛选 ①患者入院后给予痰培养、血常规、肝功、肾功及X线胸片检查,如果痰培养结果为大量白色念珠菌生长,同时有院外应用抗生素史,即可诊断为二重感染,此类患者列位研究对象.
作者:许亚芬;李洪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以模拟ICU和基于美国METI科技的高端模拟系统ECS(Emergency Care Simulator)为实验教学平台,开展高仿真急救模拟教学研究.采用PBL教学法在高仿真急救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总结五段式教学过程.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学生分成二组,对照组30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组30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相同.结论 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实践能力培养,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陈秋虹;王文权;王书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健康对照组、AMI组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 - M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1例AMI患者就诊时cTnT和CK- MB阳性率分别为90%和48%,入院24h后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7%.健康对照组的结果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对于AMI患者来说,cTnT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优于传统项目CK- MB.
作者:张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自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开展以来,在“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影响下,患者的护理需求日益增多,护理标准不断提高,给临床护理带来了发展的时机.随着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护士排班一改过去功能制模式,实行责任制弹性排班,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的护理服务.我院高血压科2010年7月-2012年1月实行TDN责任制弹性排班,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士与患者满意度几方面进行考核,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