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器械与手法取石相结合治疗胆道残留结石35例

贾卫国

关键词:胆道残留结石, 胆道手术
摘要:胆道探查取石术中常有部分结石嵌顿于胆管下段,为器械取石带来一定困难,如取石方法不当,易致结石残留和下段胆管的损伤,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我科近5年采取器械取石与手法取石相结合的方法,既杜绝了结石残留,又避免了胆管损伤,现介绍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9例

    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是高能量暴力所造成的较严重损伤,骨折不稳定,类型复杂,合并伤较多,骨折不易复位固定,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易波及关节面,尤其对膝关节功能影响很大,是难治疗的骨折之一,保守治疗效果较差,目前多主张积极的手术治疗.我院2001年4月-2006年6月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19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早期用下肢膝关节功能锻炼仪(CPM)行功能锻炼,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明钧;杨大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不典型心肌梗死26例的诊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症.典型的AMI诊断一般元困难,而不典型的AMI则可能导致误诊而贻误抢救时机.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6例不典型AMI的诊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罗晓菡;段新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尼麦角林治疗轻度认知障碍46例临床观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记忆和认知减退是正常老化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痴呆、轻度认知障碍(MCI)和正常老化是出现在老年人中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减退状态.

    作者:万继峰;李长新;傅国庆;徐云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唐山市某医院肝炎感染状况分析

    肝炎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全球主要的传染病之一[1].肝炎病毒感染在威胁人们健康的各种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2].

    作者:王爱华;张庆波;彭翠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尘肺结核概述

    尘肺与结核是各自独立的二种疾病,但二者关系非常密切.尘肺合并结核后患者体内的矽尘与结核菌协同作用引起复杂的组织反应,致使其病理改变,X线征象和临床改变既不同于单纯尘肺,也不同于肺结核,这种二个病变复合共存的特殊类型疾病,临床上把它单列为尘肺结核.不论先患尘肺后并发结核,还是原先肺部已有结核病灶(活动结核),而后确诊为尘肺,统称为尘肺结核.

    作者:邓小娟;袁聚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房间隔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附3例报告)

    房间隔瘤是房间隔的一部分呈瘤样扩张,菲薄的房间隔可突入左房,亦可突入右房,严重时可引起房室瓣口部分梗阻.2006年3月-2007年2月我院发现3例房间隔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神经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肘管综合征是由尺神经在肘管内的卡压、摩擦、牵拉所致,单纯肘管切开减压不能去除因肘关节屈曲对尺神经的牵拉、摩擦,术后容易复发,目前比较一致的治疗方法是尺神经松解同时将其前置.我院1998-2005年应用尺神经松解前置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2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胸腹部肿瘤患者术中血液保护

    胸腹部肿瘤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较多,术中需输血.但输血有感染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可能,2005年2月-2006年9月我们采取静注止血药(止血环酸、抑肽酶)、全麻辅以连续硬膜外(简称连硬)阻滞控制性降压、血液稀释等方法,均收到预期的血液保护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学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女,33岁.主因慢性肾小球肾炎终末期肾衰于2004年10月15日开始血液透析治疗.当时查血常规Hb 50~60g/L,常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3 000U,每周2次,皮下注射.

    作者:于明忠;刘建军;赵会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33例临床分析

    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与转移,对提高乳腺癌疗效有重要意义.局部复发是指手术区域内的软组织、皮片和区域淋巴结的复发.肿瘤转移一般认为是一个或多个肿瘤细胞在离开原发病灶一定距离以外定居生长为转移.为了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好预防其发生,我们对33例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玉敏;王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脑灌注压降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伤后72h内首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伤后<24h内入院36例,伤后24~72 h入院24例,进行持续CPP和同步生理监护,以患者入院时的CPP值分为A组(CPP≥70mmHg)和B组(CPP<70mmHg),根据监测指标的变化给予早期临床干预.结果 伤后24h内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为(62.42±7.01)mmHg、血液PaO2(60.08±5.99)mmHg,明显低于A组的MABP(95.12±9.16)mmHg和PaO2(91.66±7.30)mmHg,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72 h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为(30.40±5.77)mmHg,较A组(19.22±2.80)mmHg明显增高(P<0.05).结论 CPP降低在伤后24h患者与低MABP和低氧血症有关,而伤后24~72 h与ICP增高有关;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CPP监护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宏宇;赵明光;陈游力;魏学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肺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结构与功能同源的锌离子依赖性蛋白酶超基因家族,能特异性地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并可以被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特异性抑制.生理状态下,ECM处于不断产生和不断降解的动态平衡中,MMPs/TIMPs是影响ECM降解的主要的一组酶系,本文拟就MMPs/TIMPs与肺纤维化的关系加以综述.

    作者:陈萍;王小君;杨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技术可提供坚强的脊柱稳定性,有利于脊柱的骨性融合,现已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脱位、腰椎滑脱等脊柱疾患的治疗[1],主要具有手术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坚强、安全简便等优点,但其并发症亦屡见文献报告.现结合文献将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技术所涉及的有关并发症进行总结,旨在分析其原因,提高认识,减少和防止并发症.

    作者:沈冰;赵文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尿道电切加膀胱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治疗腺性膀胱炎40例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我院2003年5月-2007年1月对40例腺性膀胱炎实行经尿道电切加膀胱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预防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连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体重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脏性猝死等急性冠脉事件,在ACS发病过程中血小板活化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晓利;李臻;李绍彩;张晓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恶性心包间皮瘤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53岁,因胸闷、胸痛、咳嗽20余天于2006年7月31日入院.在外院曾诊断为冠心病,疗效不佳.查体:神志清,精神不振,颈静脉轻度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干性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遥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脏未扪及,双下肢轻度浮肿.

    作者:矫艳;郑建伟;吴海军;晋炳申;刘国栋;李征;姜文斌;于文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肱骨干骨折后迟发性桡神经损伤7例临床观察

    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多见,而迟发性桡神经损伤罕见报道.我院治疗7例因骨折复位不良、异常骨痂占位及钢板挤压导致桡神经损伤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强;薄连洪;齐国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六味除痹汤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笔者在长期临床中观察发现,自拟六味除痹汤加味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能大大减少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药物的用量,从而减轻了该类药物对胃肠道及肝肾的毒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出生体重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分析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胎儿时期的营养发育又是此阶段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解胎儿宫内营养对其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是否低出生体重的危害还将延续到其出生后,在儿童期是否继续患营养不良,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将出生体重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输血及术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的意义

    输血和有创伤性的治疗及检查均可能成为病毒性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及梅毒(RPR)等的常见传播途径,医院内因输血引起病毒感染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作者:王改合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