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明
我院1990—1999年应用复方高渗葡萄糖溶液处理外科创面1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40例,男96例,女44例,男女比例为2.18:1。年龄6~72岁,平均41.6岁。创面原因:外伤后软组织缺损81例,烧伤33例,手术及手术后感染16例,褥疮6例,皮肤病4例。新鲜创面23例,肉芽创面93例(其中并发感染21例),软组织窦道24例。创面部位:四肢72例,躯干54例,头颈14例。创面面积:>10cm×5cm 68例,<4cm×4cm 72例。就诊时间,约80%的患者在4~6周,>3个月12例,超过半年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渗出、疼痛及肢体功能受限、并发感染者,半数以上有发冷发热、头痛厌食、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作者:杨永青;王晓峰;陈军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腹部创伤伤情复杂,小儿患者因其诊治时多不能合作,对受伤机制、部位、自觉症状等叙述不清,加之儿童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给临床处理造成困难。我院1991—1999年收治小儿闭合性腹部脏器伤66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尘轩;郭红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结核性胸膜炎伴积液容易发生胸膜粘连,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减少胸膜粘连发生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自我院近3年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伴积液的初治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平均年龄(31±8)岁,病史(21±9)d,采用2SHRZ/4HR的短程化疗及胸穿抽液治疗,同时于入院第1d即给予中药葶苈15g、丹参20g、大枣四枚水煎服,日服1剂,10d为1疗程。共服两个疗程。对照组49例,男32例,女17例,平均年龄(30±11)岁,病史(19±10)d,仅采用2SHRZ/4HR的短程化疗和胸穿抽液治疗。
作者:刘晓平;郭晓玲;苏学艺;高连;自孝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和带来的经济损失,已是现在公认的、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重视的一个问题[1]。为了解煤矿工人吸烟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疾病的预防,确保矿工的身体健康,我们于1997年12月对某煤矿工人吸烟状况进行了调查,为开展社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选择某煤矿男性职工为调查对象,采取自设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前对所有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以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作者:孟磊;顾振华;吴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1995年收治1例左手完全断掌,并左肺刀刺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行左胸开胸肺裂伤修复止血术,左手掌置恒温冰箱24h后再植成功,经6年随访,左手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满意,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患者,男,32岁,屠户,入院前1h因纠纷被同行用屠刀刺伤左胸部及全身多处,左手掌完全离断,血流如注,伤后10min患者即昏迷,全身冰冷。1h后被送入我院急诊,行抗休克及开胸探查术,术中见左肺大段裂伤,胸腔积血2 000ml,行止血、肺修复术。左手断掌处包扎止血。伤后4h在现场找到丢掉的左手掌,因患者持续低血压,开胸术后无法立即行左手掌再植术,遂将断掌放入恒温冰箱。
作者:苗卫东;董胜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探讨肝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方式,以降低并发症,减少病死率。本文总结1991—1999年收治的56例肝脏损伤病例,探讨如何选择正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1 临床资料本组56例患者中,男44例,女12例,年龄6~68岁,其中闭合性损伤53例,开放性损伤3例,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50例。手术组中肝破裂缝合31例,大网膜、明胶海绵或纱布填塞13例,清创性肝叶切除6例。治疗结果:治愈47例,死亡9例(16%)。
作者:黄先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自然人群胆石病发病率达10%左右,且逐年升高。由于结石位置的不同及胆道梗阻程度的差异,可使患者胆红素正常或升高。为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0)与胆石症病理生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分别测定了胆石症患者血清N0,TBIL,DBIL,观察其含量变化,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忠;丁秀荣;李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2000年8月10日收治5例误服氟乙酰胺致中毒性脑病患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5~7岁,平均6.1岁。发病前均无癫痫、精神疾病、滥用药物及产伤史。5例同时服用混入氟乙酰胺的米饭,发病到入院时间大约15min。1.2 临床表现 5例服毒后到发病时间15~45min,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3例为单纯强直一阵挛性发作,2例为肌阵挛伴强直一阵挛性发作。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意识模糊4例,谵妄状态1例。5例在癫痫间歇期均有精神症状,其中精神运动性兴奋4例,嫉妒夸大妄想1例。神经系统体征为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活跃4例,双侧病理征阳性1例。
作者:牛新锋;徐爱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我科自1992年1月—1999年8月用尿激酶为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溶栓后76例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其中16例应用东莨菪碱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例,女4例,年龄42~70岁,平均60.5岁。
作者:厉发建;陆岳林;王风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报告患者,女,22岁,学生。因左眼视物变小变远1d于1999年11月3日入院。3年前曾行PRK手术(术前视力Vod 3.8-2.5=5.0;Vos 3.8-2.0=5.0)。既往无全身瘀斑、瘀点、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病史。查体:Vod 5.0,Vos 4.3,矫正无效。双外眼及眼前段未见明显异常。右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底见黄斑部近圆形暗红色出血斑,约1/5PD大小,边界清楚。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视网膜其余部分及视乳头未见明显异常。眼压OU5.5/5=2.31kPa。血、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FFA:左眼黄斑部视网膜深层出血,入院诊断:左眼黄斑出血。予以止血、扩血管、中药对症处理,左眼黄斑部出血部分吸收,出血灶颜色变淡,无新鲜再出血,视力逐渐恢复到4.5,随防1年无再次出血,视力无改变。
作者:余玲;张可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的主要途径是静脉给药,如果药物渗漏到皮下组织,轻者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重者可损伤神经肌腱,甚至造成组织坏死,导致肢体功能丧失,所以对癌症患者化疗的护理将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转归。
作者:翟云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国外于1957年首次报道本病,我国于1981年首次由上海报道。该病近几年在国内外一些地区有流行的趋势,我市1998年曾有本病的流行。现将1998年间资料完善的200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例均系1998年5—8月门诊患者。其中男102例,女98例;<1岁6例,1~3岁98例,4~6岁94例,6岁以上2例。
作者:王新强;李静;曲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对1993年11月—1999年12月有完整检查记录的3 630份内镜检查资料进行逐一审阅登记,其中检查胃部的3 161份。进一步对受检人的性别、年龄、查出的病种类型、临床表现、就诊治病病史、活组织检查率、手术治疗与术前术后病理中均有表达;分泌期宫内膜Fas表达强于增生期宫内膜Fas表达,其评分分别为251.80±63.70和149.20±87.80;且增生早期宫内膜Fas表达较增生晚期宫内膜Fas表达强,评分分别为210.00±52.90和99.59±79.8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泌早期和分泌晚期子宫内膜Fas表达评分分别为260.60±66.80和244.50±63.40,其相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马文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维思通属非典型的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为探讨其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以氯氮平为对照,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7年3—11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患者,年龄17~72岁,其中男73例,女47例,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PANSS总评分≥60分,随机分为维思通组和氯氮平组,各60例,两组平均年龄和病程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亓高超;亓夫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了研究小剂量尿激酶(UK)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我们选择急性脑血栓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成尿激酶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UK30万U和复方丹参注射液50ml,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14d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检查。
作者:余运贤;庞明;陈甦;梁晖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分析我科1986年4月—1998年12月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心脏损害的53例患者,以探讨RA的心脏损害特征、临床与病理联系、早期诊断方法及不同年龄组心脏损害的发生率。方法:分析132例RA中出现心脏损害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推荐的RA分类标准,男19例,女34例,年龄(46.67±18.56)岁,病程(5.75±6.33)年。除常规检查外,进行心电图(ECG)检查,X线胸片,心脏彩色超声(UCG)。发现心包积液,心瓣膜病变,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肌缺血,肺动脉高压。
作者:王燕;赵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8年保定市(区、县)共报道流行性出血热(EHF)417例,发病率为4.17/10万。较1997年上升126.63%,死亡2例,病死率为0.48%。保定市近几年EHF发病率为0.048/10万~0.47/10万。1998年有较大幅度的升高。现将其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房登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18岁,学生。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10h,加重2h于1997年7月8日收治入院。查体:T 37.8℃,P 90/min,R 18/min,BP 16/11kPa。发育正常,痛苦面容,自动体位,头颈、胸部检查无异常。腹部平坦,右下腹压痛,轻度反跳痛;压痛、反跳痛以麦氏点内下方为明显,无肌紧张,未触及腹部包块,结肠充气试验阴性,余无阳性体征。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及手术史。辅助检查:WBC 13.0×109/L,N 0.85,L 0.15,胸、腹部X线透视、大便常规、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
作者:何长升;孙秋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可传染蔓延,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为临床诊断两种阴道炎提供可靠依据。我科1999年1月—2000年8月,对7 841例涂片标本进行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妇科就诊者部分为孕期妇女,共计7 841例。
作者:吴康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反复发作性腹痛是儿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症状,其反复发作,常规治疗不理想。本文就1993年4月—1999年8月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89例进行病因分析,旨在引起儿科医生对这类病例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9例中男42例,女47例。年龄3~15岁,其中3~岁20例,6~岁61例,12~15岁8例。病程3个月~5年,其中3~个月28例,6个月~2年52例,>2年9例。临床表现:脐周痛54例,上腹痛24例,剑突下痛7例,左下腹痛5例,恶心15例,呕吐6例,食欲不振24例,嗳气7例,黑便6例,呕血6例,腹泻5例,发热1例。
作者:王红举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