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玲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锻炼中的作用.方法:将9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术后是否使用疼痛管理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等指标,确定疼痛管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锻炼中的作用.结果:术后第7、14天,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术后第3、7、14天,观察组功能锻炼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管理可使患者尽早减轻疼痛,有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作者:白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前,临床上治疗视网膜脱离主要采用手术方式,如玻璃体切割联合注气或硅油填充术等,术后患者需要采取标准体位,即面部朝下的俯卧位,以使眼内填充的气体或硅油大程度的支撑视网膜,帮助脱离的视网膜复位,标准体位的保持时间根据病情长短不等,少则一周、多则数周,护理人员一般通过垫褥子的方式抬高患者脸部与床面的距离,但是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患者呼吸困难,造成不适.目前已有的眼科术后托手架调节烦琐,不方便清洗、消毒,不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制作了一种新型的可调式头部体位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蕾;陆建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阶段式护理干预在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住院期间应用阶段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骨折恢复效果、满意度、并发症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骨折恢复优良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护理总评分及4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式护理干预可提高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满意度.
作者:周燕辉;杨金玲;卓礼霞;张得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禤美群;陈锦花;张美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心外科手术患者对术前常规辅助检查的认知度.方法:对200例新入院的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对术前常规辅助检查(主要包括心电图、心脏普通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的认知度.结果:终纳入分析190例,患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有关知识中,心电图170例、心脏普通X线平片100例、超声心动图40例.患者对术前常规辅助检查的认知度较低,且患者对检查结果的期望知晓率低于实际知晓率.结论:心外科手术患者对术前常规辅助检查的认知度较低,需在入院时宣教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岳琳琳;张新燕;郝丽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前,全球乳腺癌发生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患者逐渐趋于年轻化[1].统计显示,乳腺癌在女性常见癌症的比例中高居第一,2011年超过508000名女性死于乳腺癌,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我国每年女性乳腺癌的新发病例约16.9万,是女性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3].据预估,55~69岁的女性患者总人数在2021年达250万[4].乳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目前,外科手术仍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手术的治愈率虽高,却造成生理和心理创伤,两者皆可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下降,随之影响后续的检查治疗,不利于患者预后.现将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心理社会干预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石佳颖;贾守梅;刘玲;吴月凤;施健峰;王琪;邓文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认知程度、疾病不确定感、康复锻炼依从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认知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锻炼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增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疾病和康复锻炼认知程度,改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预防及减少下肢DVT的发生.
作者:季文洁;吴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围术期护理管理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案.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健康指导及心理指导不到位等护理不规范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有效提高神经外科围术期护理质量及服务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艳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肉毒素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8例行肉毒素治疗的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排尿次数、排尿间隔时间、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排尿次数、ICSI、VAS、SAS评分、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内毒素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改善其临床症状,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孔婉莹;王春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护士假期及孕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选出护士代表,组成管理小组,参与护士孕产假管理和文化建设.结果:经过2年的临床实践,效果明显,护士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均有提高.结论:采用自我管理模式管理护士假期及孕期,能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满意度.
作者:张野;李文红;刘要伟;皮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LIDH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术后功能锻炼中.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LIDH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过程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海霞;陈捷;程小芸;段清萍;冯爱玲;张锦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提肛运动联合膀胱功能训练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94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宫颈癌根治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做提肛运动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残余尿量、导尿管重置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残余尿量和导尿管重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P<0.05).结论:提肛运动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群的反应和收缩能力,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减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郑峰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利多卡因软膏对男性全麻手术留置导尿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全麻手术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联合使用利多卡因软膏.观察两组拔除气管导管后血流动力学及躁动情况.结果:气管导管拔除10、20、30 min时,观察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等级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利多卡软膏应用于全麻手术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中,可明显缓解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稳定患者心率及血压.
作者:陈维纯;梁爱群;阮思美;徐曙光;舒惠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细节性护理干预在妇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妇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细节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妇科术后留置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虹;武彦;李敏燕;郑晓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快速康复外科(FTS)又称加速康复外科或术后促进康复程序,是采用有循证医学依据的围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使患者获得快速康复[1].FTS理念由丹麦Henrik Kehket教授[2]在2001年正式提出,因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显著加速术后康复进程,在欧美国家备受推崇.目前FTS护理相关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术前教育和心理护理、缩短术前禁食饮时间、围术期体温管理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FTS理念源于心脏外科,初是描述心脏术后促使患者清醒及早拔除气管插管,以期快速康复的一组措施.20世纪80年代起,有学者开始关注心脏术后快速康复措施,继而产生了快速康复心脏外科(FTCS),并将其定义为针对心脏外科患者应用各种优化方法从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到出院的一个快速围术期流程[3-4].FTCS要求多学科合作,不仅需要外科医生、麻醉师、康复治疗师、护士,也包括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参与.本文综合国内外快速康复心脏外科的研究现状,介绍FTS措施在心脏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临床优化心脏外科FTS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借鉴.
作者:王草源;李国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发育性髋脱位患儿及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治疗前后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评价两组患儿髋脱位恢复情况,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儿家属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儿家属SCL-90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措施,可改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提高患儿恢复效果.
作者:夏群英;李夏燕;易申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期吮吸及乳房按摩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将19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吮吸及乳房按摩,比较两组母乳喂养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纯母乳喂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及乳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吮吸及乳房按摩能促进初产妇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轻乳房胀痛.
作者:张艳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提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随访效率的方法.方法:对2013年14188例ART患者进行常规电话随访,2014年18850例ART患者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电话随访,比较随访结果.结果:2013年与2014年随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随访应答率高于2013年(x2 =1150.56,P <0.01),随访困难率低于2013年(r=149.72,P<0.01).结论:通过医院网络平台、短信、QQ、随访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进行随访可提高ART患者术后随访效率.
作者:许立红;李萍;张冬梅;孙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系统评价品管圈控制PICC并发症的情况及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检索出相关试验及类试验研究,所有质量评价均由2名学习过循证护理并熟悉文献质量评阅流程的研究者进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29篇,非随机对照研究24篇、随机对照研究5篇,共9002例患者.品管圈干预组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合并效应低于对照组的合并效应.结论:品管圈应用于PICC护理中,能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霞;龚霓;陈镜羽;张美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拓宽院内急诊专科护士岗位培训对象、实施理论与实践交叉培训模式对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医院护理整体急救水平的影响.方法:对56名急诊专科护士实施半脱产院内急诊专科护士岗位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急诊护士核心能力、护士所在护理单元急救管理质量.结果:培训后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急诊护士核心能力、护士所在护理单元急救管理质量比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专业发展能力培训后比培训前虽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拓宽院内急诊专科护士岗位培训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交叉培训方法,可有效提高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充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提升医院护理急救水平.
作者:芦良花;张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