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节性护理干预在妇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

王虹;武彦;李敏燕;郑晓

关键词:妇科手术, 细节性护理, 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性护理干预在妇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妇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细节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妇科术后留置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白内障手术患者家属护理需求调查

    目的:通过分析白内障手术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探索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选取138名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患者家属需求量表对家属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个不同维度的需求中,总体需求评分为(3.13 ±0.82)分,其中重要的是病情保证的需求,其次为获取信息的需求和接近患者的需求,后是自身舒适的需求和获得支持的需求;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属对病情保证的需求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对病情保证的需求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属对自身舒适的需求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收入的家属其总体需求、接近患者的需求、获得支持的需求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3001~5000元的患者家属对获得支持的需求得分较高.结论:眼科护士应理解和重视白内障患者家属的围术期需求,与家属充分沟通以完善个体化护理流程,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

    作者:蒋瑜;于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细节性护理干预在妇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节性护理干预在妇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妇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细节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妇科术后留置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虹;武彦;李敏燕;郑晓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行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30例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30例(45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辅助个性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传、术后护理及观察等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术后1周,患者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提高;术后1月,矫正视力≥0.3占93.1%.出现角膜内皮水肿1例,治疗2周内完全消退.所有患者康复出院,住院时间6~7d.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配合科学的围术期护理,可取得满意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牟旭娜;郝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经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88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应激反应程度,缓解负性情绪,促进患儿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作者:武春玲;赵永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阶段式护理干预在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阶段式护理干预在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住院期间应用阶段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骨折恢复效果、满意度、并发症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骨折恢复优良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护理总评分及4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式护理干预可提高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满意度.

    作者:周燕辉;杨金玲;卓礼霞;张得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提肛运动联合膀胱功能训练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提肛运动联合膀胱功能训练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94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宫颈癌根治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做提肛运动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残余尿量、导尿管重置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残余尿量和导尿管重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P<0.05).结论:提肛运动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群的反应和收缩能力,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减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郑峰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围术期护理管理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案.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健康指导及心理指导不到位等护理不规范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有效提高神经外科围术期护理质量及服务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艳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晚期乳腺癌合并肿瘤溃疡创口10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10例晚期乳腺癌合并肿瘤溃疡创口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例晚期乳腺癌合并胸壁溃疡创口患者给予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溃疡创口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0例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皮瓣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29d.10例术后2d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3~6分,术后1周NRS评分1~3分.结论:围术期护理及创口、心理护理对乳腺癌合并恶性肿瘤创口患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作者:彭翠娥;李赞;周波;吕春柳;周燕舞;彭小伟;宋达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FTS措施在心脏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快速康复外科(FTS)又称加速康复外科或术后促进康复程序,是采用有循证医学依据的围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使患者获得快速康复[1].FTS理念由丹麦Henrik Kehket教授[2]在2001年正式提出,因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显著加速术后康复进程,在欧美国家备受推崇.目前FTS护理相关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术前教育和心理护理、缩短术前禁食饮时间、围术期体温管理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FTS理念源于心脏外科,初是描述心脏术后促使患者清醒及早拔除气管插管,以期快速康复的一组措施.20世纪80年代起,有学者开始关注心脏术后快速康复措施,继而产生了快速康复心脏外科(FTCS),并将其定义为针对心脏外科患者应用各种优化方法从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到出院的一个快速围术期流程[3-4].FTCS要求多学科合作,不仅需要外科医生、麻醉师、康复治疗师、护士,也包括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参与.本文综合国内外快速康复心脏外科的研究现状,介绍FTS措施在心脏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临床优化心脏外科FTS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借鉴.

    作者:王草源;李国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社会干预现状

    目前,全球乳腺癌发生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患者逐渐趋于年轻化[1].统计显示,乳腺癌在女性常见癌症的比例中高居第一,2011年超过508000名女性死于乳腺癌,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我国每年女性乳腺癌的新发病例约16.9万,是女性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3].据预估,55~69岁的女性患者总人数在2021年达250万[4].乳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目前,外科手术仍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手术的治愈率虽高,却造成生理和心理创伤,两者皆可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下降,随之影响后续的检查治疗,不利于患者预后.现将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心理社会干预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石佳颖;贾守梅;刘玲;吴月凤;施健峰;王琪;邓文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全方位心理行为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方位心理行为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生理指标、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方位心理行为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生理指标、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心理行为干预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生理指标,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朱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症护理进展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疾病中常见的疾病,其中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占主动脉疾病的60%~70%,外科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1].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变广泛,手术技术难度大,涉及的重要脏器多,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2].因此,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本文将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曲雪芹;于英;常丽丽;胡绍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军队医院肝胆专科护士临床培训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肝胆专科护士在临床培训期间的真实体验,为进一步完善肝胆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名受访对象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s现象学七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将受访者的真实体验概括为4个主题:培训期间心理压力大、不同方面都有收获、对培训安排的看法、以护士长为首全科参与的教学模式.结论:在带教过程中,多倾听学员的心声,采纳意见,持续改进和完善肝胆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专科护士队伍.

    作者:许海荣;陈超;励婷瑶;赵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IS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梁明芬;林轶峰;郝军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联合利多卡因软膏对男性全麻手术留置导尿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利多卡因软膏对男性全麻手术留置导尿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全麻手术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联合使用利多卡因软膏.观察两组拔除气管导管后血流动力学及躁动情况.结果:气管导管拔除10、20、30 min时,观察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等级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利多卡软膏应用于全麻手术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中,可明显缓解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稳定患者心率及血压.

    作者:陈维纯;梁爱群;阮思美;徐曙光;舒惠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4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春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穴位贴敷润喉止痛膏治疗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咽痛10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润喉止痛膏对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咽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例经口腔气管插管全麻的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用以菜萸粉、薄荷粉为主药配制的润喉止痛膏,取天突、涌泉、内关联合贴敷;对照组酌情使用曲马多肌内注射.结果:两组术后第2天疼痛评分均低于手术当天(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咽部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润喉止痛膏可有效缓解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咽痛,从而减少患者使用镇痛药、激素、雾化等治疗的不良反应,有一定创新和实用性.

    作者:刘竹英;龚幼平;甘华秀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手术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手术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手术护理质量安全.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护理配合技能、仪器设备准备、设备管理、消毒隔离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金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10月~ 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急救护理方法,即准备阶段、伤情评估、抢救阶段、术后护理、患者家属护理等.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的抢救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提高了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黄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双相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双相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双相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两组患者在入组时、治疗8周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遵医行为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结果:治疗8周后干预组NOSIE总积极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可帮助患者重建健康心理和行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对患者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金荣;陆沈艳;杨带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