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禹;牛松青;石丽艳;郝嘉南;唐泽波
目的:探讨西藏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骨发育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父母为藏族、本人在那曲生活、经体检证明健康的1 135例7~18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按CHN法进行手腕部骨龄评价.结果:骨龄与日历年龄呈高度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手腕部骨龄与日历年龄存在交叉,而女性骨龄均小于其日历年龄;骨龄性别差异表现为7~10岁年龄组男性大于女性,11~14岁年龄组男性与女性基本持平,而后男性又大于女性.结论:西藏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存在其独特的骨骼发育规律.
作者:李春山;李长勇;任甫;席焕久;黄克强;温有锋;郭子义;李宁;肖艳杰;王鲲;张华耀;成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基础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为基本方法,研究机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基础医学要适应新世纪对高级医学人才的要求,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科学的、有特色的课程结构,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道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医学人才[1].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实际,谈一下我院组织学实验教学初步改革的情况.
作者:晏长荣;雷芬;邓成国;李斌;刘艳丽;郭青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Authorware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它基于图标流程的创作方式使非计算机专业人士进行多媒体创作成为可能,作为一名普通解剖学教师,笔者尝试运用该软件进行断面解剖学教学课件的制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些的经验,现以头部断面解剖课件制作过程为例与大家商榷.
作者:陈禹;牛松青;石丽艳;郝嘉南;唐泽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刊集中发表了7篇人类学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类学研究的部分近期成果.如何发掘我们的研究空间、开拓我们的研究视野?这些文章将会给人类学工作者和读者一些启迪和帮助.去年本刊曾登载了<加强人类学的研究,促进人类学的发展>[1]一文,笔者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拙见,现在借集中发表人类学论文之机,再提出一些建议与同行们共勉,以期推动人类学的发展.
作者:席焕久;任甫;郭景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鼠出生后肾脏发育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特征,探讨出生后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规律及其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分别检测小鼠出生后1~70 d肾脏中PCNA阳性的细胞和凋亡细胞.结果:小鼠出生后1~70 d,皮质中的肾小体、肾小管、髓放线以及髓质中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早期增殖活跃,随着肾脏发育成熟而表达逐渐减弱.同时,也存在着细胞凋亡现象,且凋亡高峰一般出现在增殖高峰之后.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小鼠生后肾脏发育的整个过程中普遍存在,生后1~7 d细胞增殖旺盛,增殖高峰之后出现凋亡高峰,生后28~70 d两者活动均减弱.
作者:李晓明;臧东钰;郭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血管铸型标本的制作方法很多,但一般多以单个器官设计造型,它能重点显示器官内血管的立体构筑形式,但不能体现相邻器官间的血管联系,缺乏整体感.石瑾等[1,2]系统地开展了多器官联合铸型标本的研究.
作者:龚敏卿;敖绍勇;徐金东;黄镇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植入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对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尼氏染色和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染色标记细胞数和阳性细胞平均面积、平均光密度.结果:脊髓损伤后神经元数量减少,尼氏体脱失、溶解.术后3 d,微囊组NOS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平均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单损组;术后7 d微囊组NOS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平均面积较细胞组高;术后14 d,细胞组NOS阳性细胞数急剧增高超过微囊组,但微囊组仍平稳上升.结论: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移植能诱导早期NOS表达增加及抑制后期NO过量产生,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有利于损伤脊髓的修复和再生.
作者:万斌;马建敏;傅文学;刘德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霍乱毒素(CTx)对视神经近端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视神经近端微挤压断(MC)后,玻璃体内注射CTx,动物存活3、5、7 d后采用荧光逆行示踪技术显示存活的视网膜节细胞.结果:在3、5、7 d时,移植霍乱毒素组(MC+CTx)存活的视网膜节细胞数分别为(2 053±169)、(1 881±230)、(1 752±137)个/mm2,明显多于实验对照组(MC)的(1 831±158)、(1 508±147)和(1 240±114)个/mm2.结论:玻璃体内注入霍乱毒素对视神经微挤压断后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飞;黄锦桃;李海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siRNA对胃癌细胞BGC-823生长抑素(SOM)分泌的抑制效应.方法:设计4条针对SOM基因不同位点的寡核苷酸序列,应用RiboMAXT7体外转录合成siRNA并转染胃癌细胞系BGC-823,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OM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筛选抑制效果佳的序列,MTT法检测BGC-823细胞的增殖变化.结果:转染后24、48及72 h,SOM基因的表达被抑制,抑制效率有差异,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结论:体外合成siRNA抑制胃癌细胞系SOM基因的表达,增强了细胞的增殖能力.
作者:朱晓燕;张艳;张钦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SD大鼠下颌骨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对37例(♀19,♂18)SD成年大鼠下颌骨的11项变量进行测量,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的进行判别分析.采用逐步判别法和全模型法,用下颌骨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通过回代和交互检验方法来确定判别函数的效果.结果:大鼠下颌骨3项变量在性别之间有明显统计学意义,4项变量有非常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的性别判别函数的性别正确判别率大于80.0%.结论:大鼠下颌骨变量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用SD大鼠下颌骨变量进行性别鉴定有一定理论和应用价值.
作者:赵晓进;刘延霆;胡春红;吴宿慧;王训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鼠臂丛损伤后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用大鼠建立3种臂丛损伤模型:右C7前根撕脱(A组);右C7前根撕脱+同侧C5~T1后根离断(B组);右C7前根撕脱+右C5与C6之间脊髓半横断(C组).术后1、3、7和14 d取C7节段脊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脊髓前角和后角CGRP的表达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各损伤组脊髓前角CGRP表达在术后1~7 d呈上升趋势,7 d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脊髓后角CGRP表达在术后1~14 d呈显著下降趋势.A组CGRP表达量高,B组低,C组居中.结论:臂丛损伤后脊髓前角和后角表达及作用呈不一致性.前角CGRP可能参与神经损伤再生的修复机制;后角CGRP可能与伤害性刺激传导有关.
作者:陈龙菊;李峰;刘娜;吴武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家兔肺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探讨肺泡隔内是否存在淋巴管.方法:采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法(5'Nase-ALP)、半薄切片光镜观察、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1)肺内淋巴管存在于富含结缔组织区,延伸至呼吸性细支气管区,不延伸至肺泡区,呼吸性细支气管外膜下可见毛细淋巴管,肺泡隔内未见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仅见到大量呈蓝色的毛细血管.(2)伴行肺动脉的淋巴管为肺深淋巴管系的主流,其末梢向小叶中央延伸到末级微动脉附近.(3)伴行肺静脉的淋巴管位于静脉外膜边缘的结缔组织中,与肺泡紧密相邻.结论:肺泡隔内无淋巴管,肺内淋巴管起始于呼吸性支气管.
作者:冯玉宽;冯克俭;刘跃光;刘瑞丰;祖国美;吴英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Ast)条件培养液(ACM)对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大脑皮质Ast和神经元,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ACM培养损伤后的神经元,测定其神经元的活性、存活率、死亡率、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和NOS强阳性细胞的表达量.结果:ACM能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活性和存活率明显提高,使死亡率、LDH的漏出率和NOS强阳性细胞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1)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ACM对受损的神经元具有重要的保护和修复作用;(3)Ast在脑缺血预适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全明;宋岳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后修复性应答.当损肝因素导致肝损伤时,肝内相关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经旁分泌和自分泌的形式激活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致使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导致ECM的生成大于降解,以致ECM过度沉积,从而引起肝窦毛细血管化,促使肝纤维化形成,故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而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EC)损伤导致的HSC活化对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关系密切[1].本文就肝纤维化时SEC对HSC的相关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赵海军;郭顺根;贾文婷;庞奕晖;戚红丹;牛建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确定在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和SiHa细胞中是否有膜联蛋白A5(anxA5)的表达,为研究anxA5的功能及其与宫颈癌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培养Hela细胞和SiHa细胞.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检测anxA5在mRNA水平的表达并将其基因片段连接于T载体,测序仪测序;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检测anxA5的表达.结果:两种宫颈癌细胞的RT-PCR结果和Western印迹法均显示目的条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胞质和核膜被染成棕黄色;测序并经NCBI的BLAST进行比对,显示为人anxA5.结论:anxA5在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和SiHa细胞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有表达.
作者:李欣;高福禄;何晓文;王芳;孙树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能否使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产生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组各20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法造模,时间分为1周、2周和3周,每周用Open-field法给予行为学评分,并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大脑神经细胞形态和其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的变化.结果: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组与对照组神经细胞形态有明显的不同,且出现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鼠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发生慢性应激损伤,是有效的慢性应激模型,其发生机制至少部分与NO+的产生而导致神经细胞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有关.
作者:吕保来;吴爱群;曹莉;周强;何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结直肠癌在欧美国家是第二大类恶性肿瘤[1],在我国的发病率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有超过90%的结直肠癌起源于结肠息肉,因此结肠息肉的早期发现是减少结直肠癌发病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纤维结肠镜是筛选结肠息肉的主要手段,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耐受.影像学诊断虽然简便易行,但该方法在息肉的检出率上还存在争论[2].基于医学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可以根据目标的形状,大小等特征自动识别息肉、标记位置,并配合虚拟内窥镜的可视化方式显示息肉的完整形态,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张翼;宋志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掌侧分支分布情况的研究,为临床上取手指掌侧皮瓣修复手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手指血管进行灌注,解剖及测量指掌侧固有动脉掌横支与皮纹的距离和管径.结果:近侧掌横支距皮纹为(6.16±1.51)mm,外径为(0.41±0.08)mm.中间掌横支距皮纹为(4.34±1.40)mm,外径为(0.40±0.09)mm.远侧掌横支距皮纹为(5.98±2.30)mm,外径为(0.42±0.09)mm.近侧掌横支与中间掌横支之间的距离为(26.62±2.08)mm,中间掌横支与远侧掌横支之间的距离为(10.33±2.77)mm.结论:在手指修复取皮瓣时,要考虑掌横支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作者:陈黎华;胡鸿泰;黄群武;何正瑞;刘文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制作断层标本的技术目前已逐渐成熟,但在对躯干部断层标本制作过程中的器官固定问题,选用缝合固定方法和采用502胶快速固定法,存在较大争议,我们尝试将两种方法结合,效果良好.
作者:苏略;董国军;刘海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传统的医学及护理教育中,多数采用<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的课程设置.其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不能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调整课程结构的基础上,选用了卫生部规划护理专业本科教材<人体形态学>.教学内容涉及细胞学、组织学及人体解剖学.按照护理专业的特点,我们统一设计,有机结合,除理论内容的整合外,将实验课程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开设了实验形态学综合实验,现将我们设置的综合实验的实践体会进行总结.
作者:范红斌;李英;杜斌;程建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