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心房间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探讨

汪晓莹;刘红军;高娅丽;郭丹杰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 心脏传导阻滞, 心血管造影术, 心电描记术
摘要: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房间传导阻滞(IAB)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 选择因胸闷、胸痛怀疑冠心痛的患者69例,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照运动试验中心电图P波时限的变化分为IAB组和无IA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平板试验中ST段大下降程度和冠状动脉造影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结果 ①IAB组患者年龄高于无IAB组,(61.6±10.3)岁vs(56.8±8.9)岁(P=0.043),②IAB组ST段大下降≥1 mm患者的比例高于无IAB组(80.5%vs 48.5%,P=0.005);ST段大下降程度IAB组高于无IAB组,(1.78±1.45)mm vs(1.15±1.11)mm(P=0.047),③冠状动脉造影中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的比例,IAB组高于无IAB组(80.6%vs 21.2%,P=0.001);不同病变血管数患者的比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IAB可能作为评价冠心痛的辅助指标之一.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脂蛋白脂酶基因Ser447stop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研究表明,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Ser447→终止密码突变(Ser447stop)多态性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近的资料提示,Ser447stop是一种保护性因素,具有抑制冠心病发展的作用[1].但LPL Ser447stop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则少有报道.为此,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通过比较Ser447stop等位基因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探讨LPL Ser447stop突变与脑梗死是否存在相关性,旨在为脑梗死的预防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林慧琼;钟维章;滕晓茗;刘晓春;罗永坚;李吕力;张德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凋亡抑制蛋白、核增殖抗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重要的是癌细胞的无限制增殖和转移,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1,2>.核增殖抗原(Ki67)是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2].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8例胃癌患者组织中MMP-9、survivin、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作者:郝旺胜;陈倩;张冬;张娟;侯培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小板参数变化、血小板活化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研究表明血小板活化与RA发病关系密切.有血小板增多的RA患者预后差.CD62p、CD41是活化血小板的膜糖蛋白,其中CD62p更是血小板活化灵敏标记物.本研究通过观察RA活动期与缓解期外周血CD62p、CD41、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用于判断RA的活动性、预后及血栓形成倾向,旨在探讨血小板及血小板活化在RA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丽君;李芳;姚建华;郑桂敏;张风肖;陶杰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服药时间对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恒康正清)进行肠道准备对结肠清洁作用的影响.方法 结肠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36例,术前12小时服药,上午检查;B组44例,术前4小时服药,上午检查;C组40例,术前4小时服药,下午检查.比较3组肠道清洁度、清洁范围及患者的评价.结果 结肠清洁度I级A组(5.5%)显著低于B组(90.9%)及C组(75.0%)(P<0.05).肠道清洁范围4度A组(16.7%)显著低于B组(86.4%)及C组(70.0%)(P<0.05).患者耐受性A组(72.2%)显著低于B组(95.2%)和C组(90.0%)(P<0.05).结论采用检查前4小时快速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盒,具有肠道清洁满意、患者耐受性高的效果.

    作者:林香春;吴静;高炳霞;魏南;郭晶;姜国俊;蔺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C反应蛋白、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患者的全面康复,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早期发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判断影响其发生的可能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水平,分析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CRP、UA的相关性,探讨影响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程度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秦锦标;杨明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基因的定量检测

    随着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新生儿出生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但有统计显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却有所上升,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占新生儿畸形之首[1].环境致畸因素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其中以官内病毒感染重要,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简称TORCH)的感染占有重要的地位,TORCH原本的临床意义是作为围生医学中的优生4项[2].

    作者:吴春涛;刘苏;佟艳会;吴文浩;孟建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万古霉素敏感性的监测

    目的 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茼)对万古霉素药物敏感情况,以监控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金葡菌[vancomycin-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VISA]或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ancomycin-resistant S.aureus,VRSA)的出现,防止其暴发流行.方法 对石家庄市区2家三级甲等医院分离自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临床标本的55株金葡茵应用苯唑西林纸片和头孢西丁纸片检测是否为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ethicilin-resistant S.aureus,MRSA);对检出的MRSA,再用胶乳凝集试验检测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进一步确认.应用Kirb-Bauer纸片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对55株金葡茵的抑茵环大小和低抑茼浓度(MIC值),并比较MRSA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茵(methicilin-susceptibility S.aureus,MSSA)的MIC差异.同时对2004~2005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分离金葡茵的耐药性状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55株金葡茼的万古霉素抑茵环直径15~21 mm,MIC≤1 mg/L,且MRSA与MSSA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4年、2005年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56.8%和64.5%.结论石家庄市区医院分离的55株金葡茵中未检出VlSA或VRSA,但部分茼株已经接近耐药折点,应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MRsA的耐药机制可能与金葡菌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无直接相关性.

    作者:赵建宏;秦小霞;李静;时东彦;王鑫;李继红;赵宝珍;宋文杰;张立志;赵捷;岳云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听诊法和触诊法测量肱动脉收缩压差值与动脉弹性的关系

    研究表明,高血压、冠心病、无症状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动脉的顺应性减低密切相关[1-3>.脉搏波速度(PWV)是目前公认的反应动脉硬化程度的良好指标,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PWV与收缩压关系密切[2,4-5.但PWV需要特定的仪器,不能普遍应用.本研究利用普通医用水银血压计听诊法和触诊法测量肱动脉收缩压的差值,试图为临床医生寻找一个在实际工作中简便可行的估计动脉弹性的方法.

    作者:张华龙;崔炜;贾丽梅;卢宝金;刘凡;谢瑞芹;杨晓红;谷国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中血红素加氧酶1和非结合胆红素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中的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非结合胆红素(UCB)的含量变化,探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病理机制.方法 选择脑出血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30例(脑出血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钒酸盐氧化法检测对照组和脑出血组第1天、第3天和第6天颅内血肿中的HO-1和UCB含量,并应用多田公式计算术后第6天血肿周围脑水肿的体积.结果 脑出血组第1天颅内血肿中HO-1的含量(13.96±4.83)μg/L和UCB的含量(11.34±2.96)μmol/L均较对照组(3.53±2.07)μg/L、(7.13±2.74)μmol/L明显增高(P<0.01);并且脑出血组第3天HO-1、UCB(25.60±7.13)μg/L、(28.45±7.69)μmol/L均达到高峰,第6天(18.77±5.39),μg/L,(20.18±4.75)μmol/L有所下降,与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第6天HO-1和UCB的含量与脑水肿的体积均呈正相关(r值分另q为0.453、0.525,均P<0.05).结论 HO-1和UCB可能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莉;李波;张书琼;薛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耳穴电针治疗小儿遗尿症123例疗效分析

    小儿遗尿症临床较为常见,指5岁以上小儿除外器质性病变,表现为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于睡梦中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患儿遗尿少则数夜1次,多则1夜数次,具有睡眠深沉、不易唤醒的特点[1].本病每年虽有15%的自愈率[2],但多数患儿病程长达数年之久,若日久不愈,可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以及面黄肌瘦等全身症状,而且仍有1%~2%的患儿其症状将持续到成年,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3].试用耳穴电针治疗的方法控制遗尿发作,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静;庞建会;袁会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及防治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发生Ⅲ度房宣传导阻滞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观察本院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心VSD患者763例,男352例,女411例,年龄1.6~18岁,平均(8.2±6.0)岁.分析所有患者封堵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经胸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的VSD病变特点及植入的封堵器的情况.结果 术后3~5天发生Ⅲ度房宣传导阻滞5例,其中1例术中出现Ⅲ度房宣传导阻滞,药物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3例术前心电图即存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封堵器型号偏大.4例经激素治疗、营养心肌治疗在发生Ⅲ度房宣传导阻滞7~10天内心电图恢复正常;1例经临时心脏起搏7天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该患者在术后3个月再次间断出现Ⅲ度房宣传导阻滞,内科治疗无效,于15个月后安装永久起搏器.结论术前有束支传导阻滞、术中出现一过性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宣传导阻滞的膜周部VSD是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高危因素.对于这类患者,在介入操作中要动作轻柔,切忌粗暴牵拉,谨慎选择封堵器,术后强化激素治疗.

    作者:额尔敦高娃;王震;张密林;王静;王春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研究进展

    已有研究表明,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其他人群,病死率是普通人群的30倍[1].近年来,人们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身存在的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2],其微炎症状态与预后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志茹;程彤;赵华;刘翠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钾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清钾离子浓度,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临床因素.方法 5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其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将患者分为ACEI组、ARB组及非ACEI/ARB组;记录各组患者残余尿量及有无高钾血症临床表现,并取透析前后静脉血,测定血清钾、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等指标,分析各组患者血钾浓度变化的差异及血钾浓度与其他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透析前高钾血症发生率36.8%(21/57),其中76.2%(16/21)患者无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ACEI组、ARB组、非ACEI/ARB组透析前血钾水平分别为(6.00±0.95)mmol/L、(5.60±0.25)mmol/L、(4.72±0.95)mmol/L,其中ACEI组与其他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RB组与非ACEI/ARB组患者透析前血钾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血钾离子浓度与SCr、BUN浓度显著正相关(r=0.415、0.522,均P<0.01),但与患者残余尿量和透析前后CO2CP浓度变化无明显相关(r=0.559、0.411,均P>0.05).结论 MHD患者透析前高钾血症发病率高,临床表现较隐匿,易被忽视;残余尿量并非判断患者是否易出现透析前高钾血症的可靠指标;增加透析次数,减量或停服ACEI,限制饮食中钾摄入是防治透析前高钾血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闫铁昆;付胜惠;林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重视超高龄老年人高血压的防治——超高龄老年高血压研究的启示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超高龄人群数量逐步增长,超高龄心血管病患者也越来越多.超高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难题之一,也是各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空白.超高龄老年高血压(HYVET)研究结果的公布及时补充了这方面的资料,对高龄患者是否需要接受降压治疗这一问题做了明确的回答,为临床医生及高血压指南的修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李拥军;宋达;HU Da-yi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心房间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房间传导阻滞(IAB)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 选择因胸闷、胸痛怀疑冠心痛的患者69例,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照运动试验中心电图P波时限的变化分为IAB组和无IA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平板试验中ST段大下降程度和冠状动脉造影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结果 ①IAB组患者年龄高于无IAB组,(61.6±10.3)岁vs(56.8±8.9)岁(P=0.043),②IAB组ST段大下降≥1 mm患者的比例高于无IAB组(80.5%vs 48.5%,P=0.005);ST段大下降程度IAB组高于无IAB组,(1.78±1.45)mm vs(1.15±1.11)mm(P=0.047),③冠状动脉造影中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的比例,IAB组高于无IAB组(80.6%vs 21.2%,P=0.001);不同病变血管数患者的比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IAB可能作为评价冠心痛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汪晓莹;刘红军;高娅丽;郭丹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从ACCORD研究中再认识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治疗——ACCORD研究介绍

    2008年2月,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中止了糖尿病心血管风险控制行动(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ACCORD)研究中为期3.5年的降糖分支试验,2008年第68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会上对其结果进行了公布和分析总结.该试验计划平均5.6年完成,但由于中期评估发现强化降糖组较对照组死亡人数每年高出3‰而提前中止,所有受试者被调整到标准治疗组接受标准化降糖治疗,其余试验部分正常进行,其强化降糖带来的病死率增高为研究者及临床工作者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强化降糖治疗带来了新的认识.

    作者:王战建;肖艳新;GAO Ya-li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神经梅毒6例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

    近20多年来,梅毒在我国又有上升趋势,神经梅毒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临床极易误诊、漏诊.现结合我科收治神经梅毒的6例,对其临床特点、常见误诊疾病、诊治等进行临床分析,以增强对此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我科收治的6例神经梅毒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0~72岁,平均(45.0±7.0)岁,就诊时均未提洪冶游史.

    作者:徐文苑;黄经纬;徐仁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阿奇霉素注射液致溶血1例

    患者,男,28岁,头痛、咳嗽5日,伴发热1日于2006年10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5日前因受凉出现头痛、顽固刺激性咳嗽,咳嗽时头痛加剧,伴发热,有少量黏痰(尚可咳出).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7.5℃,脉搏72次/ra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咽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右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量干性哕音;心、腹及四肢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冷凝集素试验阳性(滴度>1:32),链球菌MG抗体阳性(1:40~1:80).X线胸片示:右下肺可见斑片状模糊阴影.

    作者:张玉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α-L-岩藻糖苷酶和甲胎蛋白与原发性肝癌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PHC)是一种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在各类恶性肿瘤中PHC患者病死率位居第3位.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PHC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条件.早期PHC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且病灶小,一般不易发现,难以进行诊断[1].临床医生主要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结合影像在亚临床阶段进行诊断.AFP是原发性肝癌的一项特异性较强的诊断指标,其敏感度可达65%~75%,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卵巢癌、畸胎瘤以及孕妇等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AFP检测PHC尚有30%的假阴性,特别对胆管癌更不敏感[2].

    作者:赵鹏;赵卫军;王玉兰;谷静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种表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1],因此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PAD的发病情况和分析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对早期干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一些研究认为,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Iindex,ABI)是一项费用小、简单无创的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可靠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PAD的首选和常规检查手段[2,3].

    作者:胡映玉;刘红燕;路文盛;颜晓东;陈友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