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肠内营养和肠道水疗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王斌;徐少勇;卢光新;杜勇

关键词: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肠营养, 水疗法
摘要:营养支持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可以引起肠黏膜萎缩,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发生肠道细菌移位,致使肠源性感染增加[1].为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早期肠内营养(EN)已越来越受到重视,EN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已得到临床实验证实[2].临床实验也证实肠道水疗可促进肠蠕动及功能恢复,加速内毒素排除,防止胰腺炎的重症转化[3].本研究选择42例SAP患者,对其早期EN和肠道水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初步研究.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部分病人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和工作,并有可能发展为慢性胰腺炎.本研究通过比较初发和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国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以指导临床进行必要的预防.

    作者:阳新;周黎黎;刘光英;赵迎春;象仁欠;古来;欧阳伟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双侧肾上腺结核1例

    患者,男,51岁,因皮肤色素沉着、乏力2年,加重伴食欲不振、消瘦5个月,于2004年2月23日入院.2年前,患者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感乏力,尚能坚持工作,未诊治.近5个月来以上症状加重,出现食欲不振,进食减少,体质渐消瘦.20年前患左侧胸膜炎,用异烟肼治疗1个月,以后未复查.入院检查:体温36.8℃,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质量75kg.

    作者:郭玉凤;李国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肺段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症32例影像学分析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症(支扩伴感染)是支气管树不可逆性的异常扩大后继发炎性感染的改变.普通X线平片往往只能提示肺段炎变征象,对支扩不具特征性.过去诊断支扩准确的方法为支气管造影,但往往因感染、病情等在诊断工作中受到限制.近年来,CT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的临床应用,为诊断支扩伴感染提供了无创、快捷、准确的方法.

    作者:林伟;李文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敌鼠钠盐中毒30例临床分析

    敌鼠钠盐是常用的一种高效抗凝血杀鼠剂,人体误服后可以抑制体内凝血因子Ⅱ,破坏毛细血管内壁,出现全身出血症状,使出凝血时间和凝酶原时间延长[1,2].我院1997年以来共救治敌鼠钠盐患者3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敏志刚;田丰仓;高舜明;路福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瘦素、瘦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瘦素、瘦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瘦素和VEGF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40例胃癌前病变和60例胃癌组织中瘦素、瘦素受体和VEGF表达情况.结果瘦素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其阳性率(77.8%)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组织(20.0%、35.0%、45.0%、46.7%,均P<0.05);瘦素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瘦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在胃癌发展过程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75.6%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组(15.0%、35.0%、45.0%、46.7%,均P<0.05);VEGF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瘦素与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s=0.673,P<0.01).结论瘦素、瘦素受体和VEGF均参与胃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

    作者:柯楠;李继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根除与灭Hp煎剂对慢性胃炎胃黏膜屏障的影响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根除后灭Hp煎剂对慢性胃炎胃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46例Hp(+)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丽珠胃三联根除治疗后,随机分成3组;分别予以灭Hp煎剂、胃复春、氢氧化铝(胃舒平)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行胃镜检查,观察药物对慢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情况,同时测定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胃窦黏膜磷脂含量以及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结果单纯Hp根除使各组胃黏膜急性炎症明显消退,但对慢性病变没有影响;灭Hp煎剂治疗后慢性胃黏膜病变明显好转,磷脂含量显著增加,血清EGF从治疗前的(0.45±0.08)μg/L下降至治疗后的(0.36±0.05)μg/L(P<0.05);EGFR表达从治疗前的(35.20±4.95)%增加至治疗后的(48.80±5.19)%(P<0.05),而胃复春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灭Hp煎剂能够增加胃黏膜表面磷脂和血清EGF含量,并使胃黏膜EGFR表达上调,有增强胃黏膜屏障的作用.

    作者:王天轶;姚希贤;刘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触发重叠综合征1例并文献资料复习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存在复杂的T细胞和B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界环境因素起一定的作用,接种疫苗后触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年来偶有报道.现报道1例患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后触发重叠综合征(SLE和干燥综合征),并对有关疫苗免疫及其他免疫性治疗与SLE的发生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作一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作者:练颖;官晓红;胡谦;雷丽华;陶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卡托普利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它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对IPF治疗尚无确实、有效的方法.我们的研究拟观察卡托普利(CPT)联合小剂量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IPF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IPF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

    作者:王志华;李爱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70例临床特点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胆汁性肝硬化,以肝脏细小胆管非感染性慢性炎症、坏死及慢性胆汁淤积为特点,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肝炎肝硬化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破坏,假小叶结构形成,肝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笔者总结我院住院并确诊为肝炎肝硬化及PBC患者各35例,对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

    作者:刘燕敏;闫惠平;檀玉芬;刘妍;孔淑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早期肠内营养和肠道水疗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营养支持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可以引起肠黏膜萎缩,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发生肠道细菌移位,致使肠源性感染增加[1].为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早期肠内营养(EN)已越来越受到重视,EN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已得到临床实验证实[2].临床实验也证实肠道水疗可促进肠蠕动及功能恢复,加速内毒素排除,防止胰腺炎的重症转化[3].本研究选择42例SAP患者,对其早期EN和肠道水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初步研究.

    作者:王斌;徐少勇;卢光新;杜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灯盏花素与小剂量多巴胺联合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患者因其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内血液循环紊乱,营养障碍;出现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突出表现.顽固性肝硬化腹水可诱发氮质血症,导致肝肾综合征而危及生命[1].对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用常规利尿方法治疗,效果较差.如能从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微循环方面着手,促进利尿,则可改善肾功能,利于顽固性腹水的消退.灯盏花素近年来研究较多,宗育杉等[2]报告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初期肾功能衰竭,取得较好效果.为探索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治疗措施,我科近年来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与小剂量多巴胺注射液联合治疗此类患者,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明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呕吐、少尿、便血

    1临床资料1.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8岁,农民,以纳差、乏力1年,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少尿6天于2005年1月13日入院.近1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感食欲下降,全身乏力,且感上腹部不适,偶解棕褐色大便,但量不多,其症状可自行消除.近6天来反复发生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进食后加重,全天尿量200~300 ml.病程中患者无畏寒、发热,无反酸、呕血,无齿龈、鼻黏膜出血,无关节疼痛,无皮肤瘙痒,无腰背酸痛.否认服用损肾药物,既往史无特殊.

    作者:陈天浩;崔庆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48例厌食症患儿及4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其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结果2~10岁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水平:男(1.45±1.24)μg/L,女(2.23±1.56)μg/L;正常小儿为:男(3.75±2.82)μg/L,女(6.29±2.45)μg/L;厌食症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T3、T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与T3、T4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0.56,均P<0.01).结论瘦素与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相互调节,共同在调节摄食与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韩小梅;李彦敏;陈宝昌;范雪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抑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AS)患者抑郁情绪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168例ACAS患者,其中102例并发抑郁的ACAS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抑郁情绪严重者服用适量抗抑郁药物治疗,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评估,并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评价.结果本组ACAS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0.7%.1个月后,心理干预组SDS及HRS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1.79±5.58)vs(36.95±6.96);(9.89±4.42)vs(18.04±6.54),P<0.05~0.01],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55.6±6.1)%vs(47.2±4.3)%,P<0.05].结论在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理干预能有效消除ACAS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苏便苓;李拥军;刘振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国内仿制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艾滋病(HIV/AIDS)是人类近代医学史上使人恐惧的疾病之一,至今还没有治愈的方法.我国HIV/AIDS的流行形式十分严竣[1],因此,让HIV/AIDS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就显得极其重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已使得该地区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率大大下降[2],但高昂的价格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患者不能从这一治疗中获得益处,为此各国政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通过生产仿制药品降低药物价格,把更多符合治疗的人群纳入到治疗中.

    作者:郜桂菊;赵红心;张福杰;宋映雪;李鑫;卢联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肝肾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及其内科治疗原则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肝病晚期,特别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是门脉高压及肾功能受损的一种综合征[1].其预后很差,常在短期内死亡,惟一挽救的方法是肝、肾移植或肝移植.在等待手术期间,需要针对其病理生理的特点给以内科支持疗法.

    作者:高志钧;魏守礼;尤红煜;张玉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艾司洛尔治疗气管插管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我们观察了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现报告2例典型病例.

    作者:徐贯杰;李淑先;陈聚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肺癌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

    肺癌治疗中,化学治疗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对肺癌的耐药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下就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刘淑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十二指肠镜乳头肌切开取蛔虫后胆道出血1例

    患者,女,74岁,胆囊切除术后2年,因突然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8天入院,在当地医院作腹部超声发现胆总管增宽,内有条索状中强回声,诊断胆道蛔虫,经解痉驱虫治疗腹痛未能好转入我科.

    作者:闫国华;郝英霞;张金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葛根素治疗糖尿病足40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涉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针对这些病因,本研究通过观察葛根素对DF患者的足部病变改善、代谢紊乱、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尿白蛋白定量(UAE)等多项指标的影响,以探索一条防治DF的有效途径,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凤梅;王红艳;李春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