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猫抓病的诊治概述

李德宪;陈小冰

关键词:猫抓病, 病原学, 并发症, 诊断, 药物治疗
摘要: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CSD)是一种以人局部淋巴结炎为主要特征的自限性疾病,患者多有被猫抓伤或与猫接触的历史.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8例分析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60岁以上很少发病,我科及北京医院神经科1994~2001年共收治78例GBS,其中8例60岁以上患者,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方丽波;刘广志;陈海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合用苯妥英钠对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卡马西平(CBZ)为治疗癫痫的常用药物,临床上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有效,对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的疗效与苯妥英钠(PHT)相似,而其副作用相对较小,部分患者原来长期应用PHT治疗,由于效果不理想或副作用的原因,转而改用卡马西平或卡马西平与苯妥英钠联合应用.我们长期以来对服用CBZ、PHT等抗癫痫药物的患者实行血药浓度监测下的用药指导,发现合用PHT较单用CBZ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差.下面总结82例单用CBZ或合用PHT的CBZ血药浓度的变化.

    作者:黄义昆;梁建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520名新战士血清刚地弓形虫抗体调查

    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刚地弓形虫所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流行,目前我国的调查发现其发病率也比较高,有的地方可达10%以上,特别是以猪、猫、绵羊作为主要的传染源,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人作为中间宿主,与这些感染有密切关系.为了解某部来自全国520名新战士弓形虫感染情况,本研究对其进行了血清弓形虫抗体调查,发现有部分人血清特异性抗体增高,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启华;刘长林;闫爱华;金兆清;白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经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证实,对包括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在内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分支杆菌,为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MDR-MT),由MDR-MT所致的结核病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

    作者:高卫红;赵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临床研究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患儿机体血清免疫调理作用紊乱,如低IgG血症,另一免疫调理因子血浆纤维结合蛋白(plasma fibronectin,PFn)对肾病的影响也日益受到重视,动物实验观察到小鼠肾小球硬化的基底膜FnmRNA表达增加和Fn沉积, 认为Fn是形成肾小球硬化的成份之一.我们采用免疫琼脂扩散法观测了62例不同临床期肾病患儿PFn含量的变化.

    作者:王俊怡;杨秋格;张晋霞;孙艳霞;李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常规检测方法确诊观察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单一症状的支气管哮喘,即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这类患者因症状少,不典型,常规的检查(体检、胸片和五官科检查)未能发现异常而易被误诊,延误治疗.本文旨探讨应用常规检测手段确诊CVA途径.

    作者:文雄;陈莉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肝硬化(LC)患者由于防御功能低下,门体分流形成,肝功能受到损害,肠道细菌易位及大量增殖等因素,容易并发细菌感染,尽管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仍然有25% LC患者死于细菌感染.LC常见的细菌性并发症,依次为尿路感染(12%~29%)、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7%~23%)、呼吸道感染(6%~10%);次为肠道感染、胆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皮肤感染、细菌性脑膜炎、结核病、真菌感染、菌血症(败血症)4%~9%,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LC中具特征的细菌感染.

    作者:王麟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影响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排出率因素分析

    我科自1998年11月至2001年6月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6例,其中有26例在穿刺针位置正确和引流管通畅的情况下出现抽吸不能或少量,现就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杨瑞霞;牛福来;李社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胃肠道类癌临床诊断分析

    类癌是罕见内分泌肿瘤,多发生于胃肠道,约占胃肠道肿瘤的1.0%~2.5%.多为局限性缓慢生长,较少转移,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确诊较困难,现报告我院1975~1998年经病理确诊的胃肠道类癌12例,通过分析临床、X线及内镜下表现,提出诊断体会.

    作者:于晓辉;赵春玲;余西林;孙一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镍-钛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气管狭窄

    目的探讨镍-钛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气管、支气管良恶性狭窄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采用在X线引导下或在电子纤支镜直视下经纤支镜置入镍-钛金属支架治疗气管癌2例,左右主支气管癌2例,右主支气管癌1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1例和左肺结核并左主支气管狭窄1例.结果术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随访一年余,患者存活良好,活动如常.结论该方法无须气管切开,创伤小、痛苦少,为气道狭窄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方法.

    作者:柳广南;覃寿明;黄善三;唐志敏;李国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洛沙坦和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洛沙坦和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塑(LVRM)的治疗效应并进行比较. 方法 AMI患者65例,随机分为3组.洛沙坦组22例,培哚普利组22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仅给予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肝素等常规治疗;洛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洛沙坦25 mg 口服,每日1次;培哚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 mg 口服,每日1次.分别在入院后第1天、14天、6个月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14天及6个月时LVDd、LVDs 较基础值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洛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14天及6个月时LVDd、LVDs与基础值比较轻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洛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LVDd、LVDs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哚普利组咳嗽发生率18%,洛沙坦组无1例发生副反应. 结论洛沙坦与培哚普利具有相似的抗左心室重塑的治疗效应,洛沙坦耐受性更好.

    作者:陈玉善;赵晓燕;赵友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IgA肾病合并新月体肾炎1例

    IgA肾病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几乎涵盖了肾小球肾炎的各种表现,但同时合并肾功能衰竭(ARF)和新月体肾炎者并不多,我院近期诊断1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马胜银;刘朝阳;郑玉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病毒性脑炎合并低颅内压综合征10例治疗体会

    病毒性脑炎合并颅内高压综合征临床多见,但合并颅内低压综合征尚不多见.本文收集本院1996年1月至2001年8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脑炎合并颅内低压综合征10例,以探讨其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战风;汪莲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后对脑梗死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影响及治疗意义.方法测定38例降纤酶治疗前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及α2-抗纤溶酶(α2-PI)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bg、D-D 、PAI-1及α2-PI明显升高,t-PA明显降低;降纤酶治疗后Fbg、D-D 、PAI-1及α2-PI明显降低,t-PA明显升高,其中,Fbg、t-PA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降纤酶有良好的降纤、溶纤作用,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有肯定作用.

    作者:林庆兰;郭秋杰;曾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致分裂样精神障碍1例

    患者,女,32岁,因乱语、害怕、夜不能眠10天,于2000年5月12日入院.入院前10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害怕,不能独处,夜不能入睡,继之出现胡言乱语.

    作者:李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猫抓病的诊治概述

    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CSD)是一种以人局部淋巴结炎为主要特征的自限性疾病,患者多有被猫抓伤或与猫接触的历史.

    作者:李德宪;陈小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氧氟沙星序贯治疗伤寒43例疗效观察

    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组织内和细胞内药物浓度高、血清除半衰期长,患者耐受性好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特别是对伤寒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已成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1,2],笔者采用氧氟沙星静脉滴注与口服序贯治疗伤寒,以评价氧氟沙星序贯治疗伤寒的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昌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带状疱疹误诊4例

    例1,男性,68岁,以心前区持续痛4小时就诊.查体:胸廓及胸壁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2次/min,闻及多发期前收缩,肝、脾肋下未触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多发多源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心肌缺血,心电图不正常.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绞痛.给予营养心肌、扩张冠脉等治疗,效果不佳.住院第8日,左侧胸壁第4肋间出现簇状疱疹.改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及对症治疗,1个月后疱疹消失,心前区痛感及心电图改变持续5个月才完全消失.2年来多次复查心电图均无异常发现.

    作者:张碧灵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随着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作为糖尿病严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美国已成为引起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首要原因,并有上升趋势.

    作者:张静;徐金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陈旧性心肌梗死预后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易发生危险,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陈旧性心肌梗死对患者健康威胁也很大,预后和梗死的部位有很大的关系,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率、心肌供血、是否有心律失常、是否吸烟也有很大的关系.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既方便又准确地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及心肌供血变化.笔者总结1990年至2000年间144例陈旧性下壁、前壁心梗患者的连续24小时动态心电图,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与否.对其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等的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米粮川;王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