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世阳;王幼平;李彬;刘卫红;王永霞;王贺;朱明军
目的:优选威灵仙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并建立威灵仙配方颗粒的定性鉴别。方法:以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及出膏率为考核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威灵仙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TLC)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威灵仙配方颗粒的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浸泡0.5 h,煎煮1 h,提取3次;TLC鉴别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结论:该提取工艺方法合理、操作简单,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为本品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周滢;周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穴位是机体病理情况下体表反应点和治疗刺激部位的选择点,具有诊断与治疗两大功能。穴位的研究可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入手,两者相辅相成,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具体表现,因此研究穴位的结构与功能特性,不但对于揭示穴位的本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有重要价值。本文以穴位形态结构的常态性与穴位结构的功能变异性为切入点,探究穴位的实质,从而深入揭示针灸对穴位功能的有序调控规律及其生物学基础,为阐明针灸穴位的本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敬军;李少源;荣培晶;贲卉;朱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寻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肺功能损伤类型与肠镜内镜指数的相关性,客观评价肺肠表里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新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3月,我国多地三甲医院符合UC诊断且无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同时对患者行肺功能、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1人,与正常组相比,异常组残气功能及弥散功能的内镜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残气功能组r=0.003,异常组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存在不同类型肺功能损伤,其中残气功能、弥散功能异常与肠道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且残气功能改变更为明显。
作者:张雯;王新月;孙慧怡;吴健;王建云;刘大铭;朱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大量证据表明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在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型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调节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有较长历史,但副作用和药物依赖的风险限制了它们的使用。随着对不同GABAA受体亚型在这些疾病病理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断深入了解,亚型选择性GABAA受体调节剂被认为可能是潜在的治疗策略。本文回顾了揭示GABAA受体和焦虑、抑郁及精神分裂症之间联系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亚型选择性GABAA受体调节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栗睿;薛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2014年10月1-2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中联)主办的“第十一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隆重举行。在“东方西方文化融合,共创未来医学模式”主题的凝聚下,会议探讨了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诸多问题。本文是佘靖主席大会致辞,概况了11年来世界中医药大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总结,并展望了中医药未来发展之路,言简意赅。我刊在此全文发表,以飨广大读者。
作者:佘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IR)及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通过对Wistar雄性大鼠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制备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西药组、方药低剂量组、方药中剂量组、方药高剂量组,连续灌胃4周后,取内眦静脉窦静脉血3 mL,测血糖及血清胰岛素,计算IR。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能明显改善CHF大鼠IR水平(P<0.05),其中高、中剂量组较为明显;同时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能改善CHF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接近地高辛组。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能一定程度逆转大鼠CHF的IR并改善心室重构。
作者:王瑶瑶;陈云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西医治疗本病尚无好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主要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针灸治疗、名家经验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总结了近5年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本病上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维维;周晓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蒙医证型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3例R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齐素协日、巴达干赫依、协日乌素3种证型。设计统一调查量表,检测RF、CRP、ESR、抗CCP抗体等指标,详细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齐素协日型组比较,其余两组RF、ESR、CRP、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CRP、抗CCP抗体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齐素协日型>巴达干赫依型>协日乌素型,ESR由快到慢依次是:齐素协日型>协日乌素型>巴达干赫依型。结论:RA蒙医证型中齐素协日证型RF、ESR、CRP、抗CCP抗体水平高,属RA活动期患者,巴达干赫依及协日乌素证型者相对偏低,基本属RA早期或稳定期、迁延期患者。
作者:那仁满都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受到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第十一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于2014年10月1-2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大酒店隆重举行。在“东方西方文化融合,共创未来医学模式”主题的凝聚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医药专家学者及企事业机构的近千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在民政部、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在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委员会、俄罗斯联邦卫生部、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州政府、圣彼得堡卫生部、新西伯利亚国立医科大学等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通过阐述体质因素的内涵及其在中医辨证中的意义,提出冠心病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即促进和规范体质分类研究,改进体质辨证研究方法;挖掘体质与证候关系内涵,探究冠心病同病异证的实质;运用藏象理论及证素辨证理论将辨体质与辨病及辨证融为一体;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为手段,揭示不同体质冠心病同病异证的病理基础,并积极开展冠心病中医体质理论与临床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冠心病的临床科研实践。
作者:田松;祁若可;程月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加参方对大鼠心梗早期梗死范围、心功能以及心肌中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作急性心梗大鼠模型,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加参方3 g(3 g·kg-1·day-1)组、加参方6 g(6 g·kg-1·day-1)组和氯沙坦(10 mg·kg-1·day-1)组。于心梗后第3天应用伊文氏蓝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双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并于心梗后第7天应用超声心动图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观察和测定大鼠心脏结构和收缩功能,以及缺血心肌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加参方6 g组梗死范围明显缩小(P<0.05),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直径(LVESD)明显减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明显增加(P<0.05),其结果与氯沙坦组相似。与模型组相比,加参方可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和MCP-1的产生(P<0.05),除TNF-α外,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中加参方6 g的作用与氯沙坦相似。结论:加参方可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心脏功能,同时降低缺血心肌中炎症介质的表达,该作用与氯沙坦相似,提示在心梗早期加参方具有保护心脏、抑制炎症的作用,其中保护心脏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来实现。
作者:谢世阳;王幼平;李彬;刘卫红;王永霞;王贺;朱明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动物药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itilans L.Koch.)蛋白组分进行测定,并对各组分的酶解物进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体外活性评价。方法:采用顺序抽提法依次进行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提取,用Brandford和凯式定氮法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利用胃蛋白酶水解蜈蚣的4类蛋白及残渣,酶解液超滤冻干得到小分子量多肽(≤3 k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ACE抑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蜈蚣总蛋白质含量为(62.69±1.41)%。4大类蛋白及残渣中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百分比分别为:清蛋白(6.42±0.31)%;球蛋白(7.94±0.24)%;醇溶蛋白(4.31±0.34)%;谷蛋白(40.66±0.56)%;残渣(25.78±0.60)%。这4大类蛋白及残渣蛋白酶解物在1 mg·mL-1浓度下的体外ACE抑制率分别为:50.28%、57.37%、31.15%、58.99%、80.81%。结论:蜈蚣中蛋白质含量丰富,且蛋白水解产物均表现出一定的ACE抑制作用,其中残渣蛋白和谷蛋白的ACE抑制作用较强,为蜈蚣临床用药及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作者:谢柳倩;赵灵灵;袁建娜;郑虎占;王灵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医药国际化之路堪比红军长征。本文回顾了自2004年首次召开世界中医药大会以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中联)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有效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提出了世界中医药大会未来发展构想。
作者:李振吉;黄建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孟根乌苏-18味丸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大允许浓度(0.4 g·mL-1)在6 h内灌胃给予小鼠孟根乌苏-18味丸混悬液两次(0.2 mL/10 g),观察14天,考察其急性毒性反应;大鼠每天分别灌胃给予孟根乌苏-18味丸高、中、低剂量(3.67 g·kg-1、1.84 g·kg-1、0.92 g·kg-1)1次,连续给药180天,停药观察60天。结果:孟根乌苏-18味丸大耐受量>16 g·kg-1(相当临床用量的436.36倍)。给药180天后,与对照组相比,孟根乌苏-18味丸高剂量组ALB、UREA、AST、TBIL、CHOL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中剂量ALB、UREA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出现蛋白管型伴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停药60天后,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动物的一般状况、体质量、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等无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肾脏器质性病变出现了恢复趋势。结论:孟根乌苏-18味丸大鼠灌胃给药的基本安全剂量为0.92 g·kg-1(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25倍)。
作者:包勒朝鲁;乌日娜;红梅;佟海英;那生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土家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元学说”是土家族医学的指导思想,但尚无文献对其由来进行系统阐述。本课题组根据数十年对土家医学的研究,认为“三元学说”可能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其形成与道教对土家族文化的影响及土家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三元学说”的渊源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本文通过引用大量理论依据,系统阐述了土家族医学指导思想“三元学说”的起源与道家文化的联系。首先,土家医“三元”概念源于道教;其次,土家族医学关于太上老君及药王菩萨的传说与道教关系密切;再者,土家族医学与道教医学有着重要联系,如两者对脑都十分重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由于道教对土家族文化的渗透,道教文化对土家族文化影响十分深刻;二是土家医对人体生理与疾病的认识,多与“三”密切关联。因此,土家族医学将“三元学说”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研究土家族医学起源,对研究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和学术思想的继承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楚华;袁德培;胡玉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乌附麻辛桂姜汤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对照组则口服尼美舒利缓释片常规治疗,均以7天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在疗程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腰痛均缓解,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急性腰痛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改善比慢性腰痛患者更明显(P<0.05),对照组急慢性病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急慢性腰痛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中,慢性腰痛患者复发率更高(P<0.05),对照组中急慢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方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确切,尤其改善急性期腰痛效果明显,且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泰标;谢洪武;吴伟;刘福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梳理不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动物模型的造模因素和评价指标,分析各种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筛选体现中医药病因病机的模型。方法:通过收集1979年以来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77篇,建立PCOS造模因素(动物种别及鼠龄、造模试剂及剂量等)和评价指标(卵巢形态学、激素水平)的数据库,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国内外建立的PCOS动物模型有雄激素造模法、雄激素联合HCG造模法、孕激素联合HCG造模法、雌激素造模法、芳香化酶抑制剂造模法、胰岛素联合HCG造模法、雄激素联合胰岛素造模法、胰岛素造模法等,常使用鼠龄在3-50天的SD、Wistar大鼠,应用脱氢表雄酮、丙酸睾丸酮、硫酸普拉睾酮钠、双氢睾酮、左旋18-甲基炔诺酮、戊酸雌二醇、来曲唑、胰岛素和HCG等化学试剂进行造模,评价指标为卵巢形态学、各级总卵泡数、性激素类(E2、P、T、FSH、LH)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FINS、FPG、HOMA)等。结论:目前PCOS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尚不能完全模拟临床上PCOS患者发病过程,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宜的造模试剂和评价指标。脱氢表雄酮、双氢睾酮缓释、孕激素联合HCG造模的动物模型更适宜于研究胰岛素抵抗(IR)在PCOS发病中的作用。肾虚痰湿是肥胖型PCOS根本病因病机,脱氢表雄酮造模、左旋18-甲基炔诺酮联合HCG造模、芳香化酶抑制剂造模比较符合肥胖型PCOS动物模型,评价指标有体质量、血清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以及卵巢形态学等,临床常采用补肾化痰法治疗肥胖型PCOS。
作者:姚莉娟;徐晓娟;王婧婧;王张;邓琳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制备的三元复合物脱苦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三元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表征分析。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并利用富含β-乳球蛋白(β-LG)的乳清分离蛋白WPI90和盐酸小檗碱(BH)、β-环糊精(β-CD)制备β-CD/BH/WPI90三元复合物。结果:乳清分离蛋白(WPI90)、盐酸小檗碱和β-环糊精形成了三元复合物(β-CD/BH/WPI90),盐酸小檗碱三元复合物(β-CD/BH/WPI90)脱苦效果优于盐酸小檗碱二元复合物(BH/β-CD)。且三元复合物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为3.20%。结论:乳清分离蛋白WPI90和盐酸小檗碱(BH)、β-环糊精(β-CD)形成的三元复合物对BH的苦味具有明显的降低效果。β-CD/BH/WPI90三元复合物的红外光谱(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表征不同于3种物质简单的物理混合。
作者:张中义;张攀攀;张文杰;张品峰;刘瑞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音乐电针治疗仪及音乐处方,克服传统电针的穴位电刺激适应效应,并提高电针的疗效。方法:采用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构建音乐电针治疗仪,为使患者能较为舒适地接受电信号刺激,提出选用功率谱满足1/f波动规律的音乐作为音乐处方的必要条件,并设计一种治疗失眠症的音乐处方,后以失眠症患者为对象,设计3组实验,验证疗效。结果:采用设计的音乐电信号,能够很好地克服穴位电刺激适应性,疗效明显优越于普通电针。结论:本文所设计的音乐电针治疗仪及音乐处方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灿华;毕圣昭;何扬名;熊雯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Modic 改变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推拿治疗CNLBP患者82例,根据MRI中Modic改变分4组:A组Modic 0型43例;B组Modic I型13例,C组ModicⅡ型20例,D组Modic Ⅲ型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的推拿治疗。同时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采用IBM 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组间患者性别、年龄、腰痛时间、治疗前OD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组ODI明显减小(P<0.01)。A和B之间、C和D之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LBP Modic改变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原因之一。无Modic改变和Modic I型CNLBP比ModicⅡ、Ⅲ型患者的推拿近期疗效好,提出ModicⅡ、Ⅲ型患者需要考虑叠加其他疗法。
作者:袁仕国;张志伟;徐明奎;周理;黄坚;陈美雄;李义凯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