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马婷;张婷
目的:研究JNK信号通路在脑缺血耐受诱导中的作用,并观察疏血通脉胶囊预处理对其调控作用。方法:对大鼠进行3 min脑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产生脑缺血耐受,24 h后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预处理组),应用免疫印迹法观察JNK、P-JNK在大鼠脑缺血预处理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与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疏血通脉胶囊组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应用 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数量,观察JNK、P-JNK的表达水平与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及疏血通脉胶囊组P-JNK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约0.05),同时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减少(P约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能够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凋亡,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与 JNK信号通路抑制有关,疏血通脉胶囊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该通路起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刘泰;张元侃;黄德庆;胡跃强;梁妮;胡玉英;何乾超;陈荣群;张青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与中性硼硅玻璃安瓿的药物相容性试验研究,确定中性硼硅玻璃安瓿作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内包装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以中性硼硅玻璃安瓿为包装材料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相容性研究。结果:中性硼硅玻璃安瓿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之间无迁移及吸附等质量变化,中性硼硅玻璃安瓿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具有较好的药物相容性。结论:中性硼硅玻璃安瓿可以作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包装材料。
作者:李雪峰;李峰;刘莉莉;韦迎春;吴云;萧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蜘蛛香药材中缬草三酯、乙酰缬草三酯及其降解产物baldrinal、11-ethoxyviburtinal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水(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41 nm;进样量:10μL。结果:14个不同产地蜘蛛香药材中4种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缬草三酯、乙酰缬草三酯、baldrinal的含量均以云南宝山蜘蛛香为高,11-ethoxyviburtinal的含量以云南大理蜘蛛香为高。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适用于蜘蛛香药材中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蜘蛛香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侯文慧;刘勇;王春国;刘国林;刘倩佟;昶国平;刘洁;史淑宁;石晋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合并症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逐渐受到临床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存在多种合并症。本文对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焦虑和抑郁、肺癌、感染、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合并症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进行概述,并对COPD合并症的诊疗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为完善COPD的结局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王佳佳;谢洋;李建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结合体内外实验研究南蛇藤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除对照组外,分别给予南蛇藤提取物10、20、40、80、160滋g·mL-1培养,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斑马鱼胚胎,于受精后48 h开始给药,正常组给予E3缓冲液,DMSO组为含1% DMSO的E3缓冲液,南蛇藤组各药物浓度分别为10、20、40、80、160滋g·mL-1;给药24 h后,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南蛇藤提取物各浓度组明显增加E-cadherin的表达量,降低vimentin和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南蛇藤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人肝癌细胞EMT ,其分子机制可能与mTOR信号通路相关,mTOR可作为临床治疗肝癌的新靶点。
作者:钱亚云;金凤;曹玲;史有阳;陆松花;姜馨;吉兰芳;严妍;李丹;雍军;刘延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药数字化是中药质量控制客观化与定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解决中药数字化过程中的数据质量问题和基于中药纹理图像的品种自动识别问题,本文选取12种中药饮片,采集其切面纹理图像,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了11个纹理特征参数,分析两像素间距、角度对纹理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像素间距d=3、角度兹=0毅时所提取的纹理特征参数有利于表征中药饮片切面纹理特征。通过对中药饮片切面图像纹理量化特征的提取和分析,表明了将图像分析方法用于中药品种自动识别的可行性,为中药直观鉴别的定量化、客观化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手段。
作者:陶欧;张燕玲;陈茜;王耘;乔延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寻丹参酮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含量与物理性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HPLC测定50批丹参酮提取物中隐丹参酮、丹参酮IIA的含量,经典方法测定物理性质,将成分含量与物理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变量组组内的隐丹参酮与丹参酮IIA含量,D10、D50、D90之间,松装密度与振实密度,豪斯纳比率与压缩度指数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休止角与均齐度、豪斯纳比率、压缩度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强。两变量组的原始变量组间相关性系数大不超过0.400,相关性不强。经过典型相关分析,3对典型变量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0.674,0.565。结论:对于丹参酮提取物的化学、物理质量属性,原始变量组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组间相关性较差。相比原始变量,典型变量呈现出了较好的组间相关性,表明丹参酮提取物的物理化学属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罗赣;徐冰;孙飞;崔向龙;史新元;乔延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主要论述了内容管理系统Drupal在中药信息融合中的应用。Drupal的模块化功能、可扩展性以及其强大的管理能力可以有效管理、合理呈现中药信息资源,扩展中药信息融合的应用。将内容管理系统Drupal作为中药信息融合的载体,运用中药信息融合方法汇集中药信息,整理中药信息并在中药信息融合平台上展示。作为中药信息融合网络工具之一的Drupal将结合虚拟化技术,发挥其强大内容管理与信息发布功能,丰富中药信息融合内容,促进中药知识的传播。
作者:陈昭;马莉;张百霞;袁斌;何帅兵;王耘;乔延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建立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以喜马拉雅紫茉莉对照药材,茁-谷甾醇及胡萝卜苷为对照品,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影响薄层色谱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考察,筛选出佳的薄层色谱条件,并对不同批次的药材进行鉴别。结果:筛选出了该药材佳的薄层色谱条件,分别为硅胶G薄层板、提取溶剂(甲醇)、显色剂(5%硫酸乙醇溶液)、提取方式(甲醇超声提取)、提取时间(30 min)、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5:2:1))及点样量(6滋L)。结论:该方法分离度高,重复性好,简便易行,可用于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辉;赵婷;仁青加;邹慧琴;李佳慧;彭莲;任智宇;闫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测定葛根芩连片中主要活性成分(葛根素、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及其在复方多成分环境下,于不同pH磷酸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葛根素、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在不同pH介质中的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葛根素、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溶解度与油水分配系数随pH的变化而变化,在复方多成分背景下也会发生改变。在pH为7.4时溶解度大,葛根素为7.56 mg·mL-1,黄芩苷为17.07 mg·mL-1,盐酸小檗碱为3.57 mg·mL-1;3者油水分配系数P在pH为1.0时较大,葛根素为0.420(lgP=-0.38),黄芩苷为10.783(lgP=1.03),盐酸小檗碱为0.267(lgP=-0.57)。结论:葛根素、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在pH为1.0时脂溶性均较好,推测在胃里吸收较好,在其它pH介质下脂溶性较低,推测脂溶性可能是影响其肠吸收的原因之一。
作者:朱美玲;刘洋;曹燕飞;隗丽;唐明敏;杨文宁;侯成波;魏宝霞;靳梦亚;董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基于色度学理论,引入分光测色计,建立甘草断面及表皮颜色指标数字化的方法。为传统中药性状鉴别中感官颜色的客观化、数字化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方法:基于CIE1976L*a*b*均匀色空间系统,以甘草为研究对象,针对样品断面及表皮的具体情况,选用2种分光测色计分别制订了甘草断面和表皮颜色的测量方法。结果:确定了去皮打粉的断面颜色量化方法和以直接测量为主、湿法施压剥皮测量为辅的表皮颜色量化方法,摸索并确定了RSD和dE*ab双指标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此方法有效、可行。结论:本颜色测量方法简便、可靠,测量结果可以如实的反映药材颜色情况,并将主观的颜色描述用客观的数据表示,为揭示中药传统性状鉴别深层内涵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邹慧琴;李硕;林相龙;苏玉贞;吴浩忠;闫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近20年运用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在Windows8操作平台采用SPSS 17.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使用频率高的前3位腧穴为: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频率高的经脉为足太阴脾经;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和置信度高的是三阴交-血海-曲池;聚类分析显示4个有效聚类群为:陷谷-内庭-行间、血海-合谷-曲池、太白-隐白-大都-丰隆、筑宾-支沟-公孙-八风。结论:本文从大量数据中分析出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选穴和配穴规律,可为其针灸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梁爽;黄凯裕;许岳亭;卢圣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四氢姜黄素(THC)作为姜黄素(CUR)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已有学者报道四氢姜黄素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转移、抗癌、抗抑郁等药理学作用,同时发现其在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方面的药理活性均优于姜黄素。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四氢姜黄素近年在药理毒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新剂型研发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近年来四氢姜黄素的临床前的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旨在为四氢姜黄素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廖利;华桦;赵军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文章从3000例真实的医院病历以及书籍中的门诊病例中抽取显式语义关系,验证医学语言系统UMLS和SNOMED语义关系在真实病历中的覆盖度,从实践的角度抽取、完善中医临床业务流程中所涉及到的语义关系。
作者:杨阳;亢力;李萌;连超杰;王静;田野;张晶;陈广坤;刘方舟;王琳;奚怀平;李园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哮喘分期序贯治疗对哮喘大鼠气道重构时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抑制剂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7组,即正常组(Z组)、哮喘组(X组)、序贯治疗1组(A1组)、序贯治疗2组(A2组)、序贯治疗3组(A3组)、孟鲁司特钠组(M组)、布地奈德组(B组),除Z组外,其余各组均以卵蛋白(OVA)辅以氢氧化铝为佐剂,与第1、8、15天注射致敏,22天后隔天雾化吸入卵蛋白8周激发哮喘,建立哮喘模型。从实验第8天开始, A1组急性期麻杏二陈汤灌胃,缓解期和稳定期胃饲生理盐水;A2组急性期麻杏二陈汤灌胃,缓解期胃饲金水六君煎加减,稳定期胃饲生理盐水;A3组急性期麻杏二陈汤灌胃,缓解期胃饲金水六君煎加减方,稳定期胃饲六味地黄颗粒;M组激发后雾吸沙丁胺醇,缓解期和稳定期胃饲孟鲁司特钠;B组激发后雾吸沙丁胺醇,缓解期和稳定期雾吸布地奈德,X组以生理盐水胃饲代替,干预7周后分别运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SD大鼠进行MMP-9、TIMP-1定位、定量表达的分析,拟从分子水平、基因水平上探讨哮喘大鼠肺组织MMP-9、TIMP-1表达影响的生物学机制。结果: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均显示:①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MMP-9及TIMP-1表达含量明显增高;②与哮喘组比较,各治疗组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MMP-9及TIMP-1的表达均有所降低。结论:①哮喘时,MMP-9及TIMP-1表达升高;②中药分期序贯治疗具有通过降低哮喘大鼠肺组织中MMP-9及其抑制剂的表达,调节两者比值,达到阻止气道重构的作用,这可能为其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钟李英;王力宁;张程和;姚勇志;蒙春雪;高冲;刘利明;李韶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建立藏药十味消食散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方法测定桂皮醛和胡椒碱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μm)。结果:TLC法可鉴别石榴子、诃子的特征斑点;桂皮醛、胡椒碱的进样量分别在0.06-0.37μg、0.05-0.33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9.2732×106X-2.3482×105,r=0.9998;Y=7.315×103X-3.857,r=1.0000。结论: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准确,可操作性强,可对十味消食散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陈鹏;刘媛慧;骆桂法;张幸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四川江油附子、四川凉山附子、云南禄劝附子、陕西汉中附子对急性心衰大鼠心功能指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戊巴比妥钠建立大鼠急性心衰模型,各组均以给药前各项指标对照,16道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左室内压(LVS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in),动态观察不同产地附子醇提物(5 g·kg-1)对急性心衰大鼠心功能指标及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内皮素-1(ET-1)、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A域)水平变化及脑钠素(BNP)基因合成与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产地附子均能升高急性心衰大鼠左室内压,提高左心室+dp/dtmax和-dp/dtmin;并能降低心衰大鼠血浆中AVP水平含量、抑制心室肌内BNP基因的合成和表达,与抑制缩血管因子ET-1、A域水平及ANP基因表达无关。结论:不同产地附子炮制品均能改善大鼠心功能指标,其作用机制与左室功能抑制,心室肌收缩有关;对血管收缩导致的心脏后负荷增加有抑制作用,对前负荷增加无影响。并以道地产区江油附子作用为明显,表明以功效为核心的中药质量评价模式来评价药材品质、控制药材质量的可行性。
作者:梅超南;曾瑾;赵军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建立同时测定丹参胶囊中脂溶性成分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及丹参酮IIA和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及丹酚酸A的含量的方法。方法:脂溶性成分: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水溶性成分: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86 nm。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分别在0.472-9.44μg(r=0.9998)、0.352-7.04μg(r=0.9999)、0.244-4.88μg(r=1.0000)、2.268-45.36μg(r=0.9999)、0.168-3.36μg(r=0.9999)、0.088-1.76μg(r=0.9999)、0.18-3.6μg(r=0.9999)、0.208-4.16μg(r=0.9999)和0.17-3.4μg(r=0.999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7.48%-98.59%之间。结论:该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丹参胶囊含量的测定。
作者:张珺;程月发;张爱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针灸组,每组各40例,中药组给予口服清热利湿化瘀汤,针灸组给予针刺三阴交、气海等穴位,针药组口服清热利湿化瘀汤同时给予针灸治疗,各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变化,复发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药组与中药组、针灸组总有效率明显提升(孕约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在腹痛、下腹坠胀、腰酸、带下增多、痛经、月经失调、神疲乏力、附件增厚、盆腔压痛、盆腔包块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孕约0.05);治疗后,针药组较中药组、针灸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有更明显的优势(孕约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在宫颈或阴道黏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湿片镜下白细胞、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等均有明显的改善(孕约0.05);治疗后,针药组较中药组、针灸组有更明显的优势(孕约0.05)。治疗结束6、9、12个月后,针药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中药组及针灸组(孕约0.05)。结论:清热利湿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及单纯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萍;曾志华;向阳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