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无尺度网络法的4116张胃癌中医处方研究

祁明浩;蒋萌;王瑞平;范晓薇;刘沈林

关键词:无尺度网络, 胃癌, 方剂, 中医
摘要:本研究借助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使用无尺度网络挖掘方法,分析了江苏省中医院门诊994例胃癌患者中医治疗的4116张处方,以图示化直观展示了核心药物及配伍,揭示出该院胃癌的中医治疗处方用药特点。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于中医处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血瘫病(脑出血)藏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血瘫病(脑出血)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42例患者进行藏成药一个疗程的治疗(28天),对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患者的症候、体征、肝功、肾功、心电图,头颅CT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候、体征、头颅CT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肝功、肾功未见明显异常,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瘫病的藏成药诊疗方案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次仁央宗;格曲;德玉;达瓦次仁;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附子生物碱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附子生物碱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测定经附子生物碱处理后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的增殖活性。分别采用Annexin-V/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附子生物碱对细胞凋亡周期的影响。结果:①附子生物碱分别作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24 h、48 h、72 h后的IC50为0.2318±0.0022、0.1601±0.0227、0.1031±0.0231 mg·mL-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于当附子生物碱浓度达到0.8 mg·mL-1时出现明显的凋亡,凋亡率为(59.38±5.05)%。③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处于S期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多,并且G0/G1期前出现凋亡亚二倍体峰。结论:附子生物碱体外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促进其凋亡,还可使SGC-7901细胞阻滞于S期。

    作者:丁芸霞;邹玺;吴坚;葛竑璐;胡守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298例肺炎患儿住院费用比较及中药使用效益分析

    目的:对比不同地域、不同类别医院肺炎患儿住院费用情况,统计中药使用情况对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对全国13家分中心的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资料提取,按南北地域及医院类别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的住院费用情况;按中药使用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情况,评价多途径使用中药带来的经济、时间效益。结果:地域比较中,南方医院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药物费用、检查费用上均比北方少;中西医比较中,中医院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药物费用、检查费用上均比西医院少。3种途径(口服、静脉、外用)使用中药组在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检查费用上均小于完全西医治疗组及1~2种途径使用中药组,但其住院时间较长。结论:多途径使用中药治疗可以降低住院费用,但住院时间较长。

    作者:王雪峰;刘建平;申昆玲;马融;崔振泽;邓力;尚云晓;李燕宁;孙轶秋;姜之炎;许华;赵德玉;王立波;万丽雅;吴振起;刘兆兰;胡英惠;黄燕;何春卉;刘华;魏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发展重点学科,促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十一五”数据综合分析

    本文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数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为基础,阐述了研究型医院的内涵与特征,及其与重点学科发展的内在联系,并从加大学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成果产出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研究型医院建设。

    作者:马超;王拥军;尤圣富;崔学军;杨铭;高洁;张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构建中医肝病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技术平台探索

    通过中医肝病临床新药伦理委员会、实验方法学、疗效评价、数据管理等技术平台的建设,及相关技术平台的建设,构建符合中医肝病疗效特点的新药临床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从而搭建符合国际GCP规范的中医肝病新药临床试验技术平台。

    作者:张涛;胡莉;孙克伟;陈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于无尺度网络法的4116张胃癌中医处方研究

    本研究借助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使用无尺度网络挖掘方法,分析了江苏省中医院门诊994例胃癌患者中医治疗的4116张处方,以图示化直观展示了核心药物及配伍,揭示出该院胃癌的中医治疗处方用药特点。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于中医处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祁明浩;蒋萌;王瑞平;范晓薇;刘沈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医药防治HIV/AIDS研究现状与展望

    阐述国内对HIV/AIDS中医证候及中医药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简介新疆地区开展HIV/AID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的成果;总结目前我国中医药防治HIV/AIDS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展望性意见。

    作者:张颖;马建萍;马秀兰;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李静茹;曾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医药临床研究可“突破”

    笔者通过阅读商洪才等专家发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待“突破”》有感,撰写此文。本文以黑龙江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妇科所承担的“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慢病项目)”中医临床科研项目为例,就如何管理好中医临床研究、产出成果及实现成果转化等3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从选题、运行模式、质控方面优化中医临床研究的过程;建立全面细致的管理体系,保障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明确临床科研成果的分类,实现中医临床研究成果的高数量和质量的产出。旨在为中医临床研究的“发展”和“突破”提供借鉴作用。

    作者:高敬书;匡洪影;吴效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于临床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中医病-证-中药关联分析方法的研究

    目的:基于临床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证-中药研究为示范,探索建立一套中医多病种病-证-中药研究方法,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利用我院临床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构建数据库(数据来自2011年8月~2013年3月间5000份格式化电子病历),数据预处理,运用水晶报表及复杂网络进行数据挖掘,获取AECOPD病-证-中药的频度关系,分析AECOPD不同证型临床用药特点。结果:痰热壅肺、痰瘀阻肺、肺肾气虚3个证候对应的中药均有甘草、陈皮、地龙、紫苏子、黄芩、红花等,痰热壅肺证除有清热、化痰药还有活血药,肺肾气虚证除有益气补肺肾药外兼有活血化痰药。结论:利用临床共享系统可用于临床大数据的处理,挖掘的结果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为中医临床科研提供很好的平台。

    作者:胡金亮;张润顺;周雪忠;张兴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黄春林教授分型治疗IgA肾病中医用药经验

    IgA肾病是我国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现无特效治疗方法,现代医学一般根据不同临床分型,采取相应治疗方法,黄春林教授借鉴现代医学分型治疗IgA肾病的方法,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相应的中医用药经验,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邹川;卢富华;刘旭生;黄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及手术装置的不断改善,经皮冠脉介入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得冠心病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但支架内再狭窄仍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西医防治再狭窄已成为一项关注的热点,为进一步认识该问题,作者就再狭窄的中西医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思路。

    作者:聂谦;许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转化医学研究思路与模式探索

    本文从转化医学和中医药自身特点入手,分析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在发展转化医学上的不同之处,指出中医药转化医学思路和模式必须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结合现代医学转化医学思维,提出一系列的中医药转化医学思路以及构建立体多维的中医药转化医学模式,并基于以上思路和模式,得出了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研究的若干启示。

    作者:蔡桦杨;卢传坚;杨雨齐;李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代谢网络构建及特征分析

    目的:以代谢标记物关联构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代谢网络,从整体角度揭示高血压病的生物学本质。方法:根据临床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诊断标准,选择典型病例,以健康志愿者和高血压病阴阳两虚证为对照,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发现生物标记物,利用KEGG数据库发现标记物的代谢途径,关联代谢途径,形成代谢网络,根据代谢节点分析网络的关键靶点。结果:与健康志愿者比较,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病患者机体代谢网络发生显著变化,去甲肾上腺素、己糖和花生四烯酸为关键网络节点。结论:从代谢组学出发构建代谢网络的方法具有研究中医证候复杂体系变化的优势,为阐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生物学本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蒋海强;李运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湖北)标准规范研究平台构建思路与方法

    标准规范研究平台建设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任务的要求,湖北基地围绕基地建设任务及重点研究病种的临床科研工作,提出了标准规范研究平台构建思路与方法,并完成了标准规范平台建设工作。

    作者:杨帆;费兰波;解丹;李晓东;毛树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溃疡性结肠炎核心药物及配伍分析

    目的:挖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方药,探索其用药规律。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09~2013年间525份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历,将病历录入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中,经数据整理和规则处理后,采用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中药处方的核心药物及常用配伍。结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药物为地榆、黄连、木香、白芍、仙鹤草、当归、炒白术、黄芩、紫草、薏苡仁、茯苓、山药。结论:数据挖掘可以客观分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核心药物及常用配伍,指导临床处方用药。

    作者:沈洪;叶柏;张露;朱磊;方涛;顾培青;宁丽琴;郑凯;陈静;周晓波;徐艺;范晓薇;沈天华;戴路明;陈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藏医治疗肝硬化(庆查木布杰巴)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藏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肝硬化的70例病人,口服藏药45 d,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显效17例,占24.29%;好转47例,占67.14%;无效6例,占8.57%;总有效率为91.43%;三大常规和肾功治疗前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藏医治疗肝硬化具有独特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德庆白珍;白玛;白央;扎西顿珠;扎西;德吉;丹增达杰;顿珠旦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结合肠肾轴理论探讨中医药从结肠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思路

    慢性肾脏病(CKD)正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延缓 CKD的进展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意义。近年研究发现,结肠是产生尿毒症毒素的重要器官之一,肠源性尿毒素与CKD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国外学者提出了延缓 CKD进展的肠-肾轴理论(The Theory of Gut-kidney Axis),成为研究的热点。中药结肠给药治疗CKD在临床广泛应用,大量的临床报道提示其可延缓肾衰进展,但临床研究质量偏低,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本研究在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黄春林教授应用通腑泄浊法治疗CKD思路的指导下,结合新肠肾轴理论,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思路,为日后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获得高级别的临床证据提供数据和方法学基础。

    作者:邹川;吴禹池;杨丽虹;卢钊宇;苏国彬;曾玉群;罗学文;刘旭生;黄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用药经验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用药特点。方法:收集黄春林教授治疗CKD病例,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CKD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纳入63份病例,226张处方进行分析,确定病例中常见症状,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药物间关联,挖掘黄春林教授治疗CKD用药特点。结论:黄春林教授以健脾补肾法为基本治法,选用黄芪、杜仲、仙灵脾、菟丝子、藿香、丹参、女贞子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CKD经验丰富。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作者:胡晓璇;张腊;黎志彬;郭新峰;邹川;刘旭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聚焦重大疑难疾病,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恶性肿瘤)建设

    本文系统梳理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恶性肿瘤)的历程,从建设规划与基础、临床疗效、研究方案、标准规范、平台建设等方面展现了基地建设的成效。从思路的提出到成效的初显,深入浅出的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其今后的新一轮建设提出了解决思路。

    作者:许玲;李和根;王中奇;焦丽静;田建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