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鸿;王光函;吴怡;尤献民;吕晓东
目的:探索明清医家辨治消渴病的治疗原则及用药规律。方法: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库存中医学经典医籍为主,制定选案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记录其治疗药物组成,利用SAS9.1软件编写程序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及因子分析,得出具有潜在联系的药物群。结果:该时期消渴病的治疗用药以清热药与补阴药为基础药物群,多与血分药、益气药联用;此外,温里药、补阳药、化湿药、收涩药、化痰药亦为治疗消渴病的重要药物群。结论:明清医家辨治消渴病治法丰富多样,推测与该时期医家认为消渴病病机复杂有关。
作者:郭君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探索以数据库为核心数据智能整合,以数据挖掘为核心的知识发现等智能整合及应用。在现有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基础上,从结构化电子病历智能整合、数据整合、多种数据挖掘方法整合等方面阐述。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证候分布及证候诊断标准的验证方法学研究为示范研究,进行数据整合,利用水晶报表和复杂网络智能优化,挖掘出证-症、病-证-中药关联度。以上分析说明基于共享系统,根据研究方案,数据智能整合,挖掘方法的智能整合,提高共享平台的应用功能,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作者:余海宾;李素云;胡金亮;李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加电针与西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差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差异。方法:选择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电针组(35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加电针组采用口服通窍活血汤煎剂结合针刺加电针颈部夹脊穴治疗,西药组采用前列地尔及强的松治疗;两组皆10 d为1个疗程。结果:两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听力改善效果,中药加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1.4%,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耳鸣改善效果进行比较,中药加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1.2%,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8.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眩晕改善效果,中药加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4.1%,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液流变学改善效果,中药加电针组在全血黏度比、血浆黏度比、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方面较治疗组均有明显的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加电针与西药对改善突发性耳聋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有显著疗效,且中药加电针疗效优于西药。
作者:李种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对2002~2011年腕踝针临床应用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研究,发现腕踝针已广泛用于治疗运动、神经、外科、泌尿生殖、皮肤科等多个系统及科室的50余种不同疾病,其中主要应用于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表明其适应症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同时该法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规范标准加强随机对照研究使其更好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洪彬;崔建美;赵舒;李雪青;马树祥;李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素协同雷公藤多苷治疗去卵巢大鼠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甲氨喋呤治疗组和金雀异黄素协同雷公藤多苷治疗组(10只/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行卵巢摘除术并于尾根注射II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CIA)。甲氨喋呤(2.7mg·kg-1)、雷公藤多苷(70mg·kg-1)及金雀异黄素(30mg·kg-1)灌胃给药(1次/天,连续2周)。通过测量大鼠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度和血清中ColII抗体、IL-6及IL-10水平评价疗效。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度及血清中ColII抗体、IL-6及IL-10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氨喋呤和金雀异黄素协同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及关节肿胀度均显著下降(P<0.01),甲氨喋呤治疗组大鼠血清中ColII抗体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6和IL-10水平没有显著改变。与之对应,金雀异黄素协同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大鼠血清中ColII抗体及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金雀异黄素协同雷公藤多苷可显著抑制去卵巢大鼠CIA的发生和发展,且对IL-6、IL-10的调节作用优于甲氨喋呤,提示植物雌激素协同雷公藤制剂对性腺功能异常型RA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女性绝经后RA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实验依据。
作者:王迪;张明;孙萍萍;艾浩;牛建昭;李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硫磺作为火药的主要成分,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和军事。事实上,硫磺在中医药的应用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硫磺在中医的应用展现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独特性,在中医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从科学的角度上探析硫磺在中医药中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硫磺在中医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和演变,为研究硫磺在中医领域的价值和作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勇;谢丽玲;张振霞;曹晖;于留荣;向飞军;郑玉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心主神志是中医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本文从文献、临床试验研究、基础实验和现代科学研究等角度综述了心与神志相关的研究成果,阐释“心主神志”的现代生物学内涵,诠释了传统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作者:徐雅;李澎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论述“补肾生髓成肝”新的治疗法则的概念、理论基础、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简述了“补肾生髓成肝”治疗肝脏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为临床治疗肝脏病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李瀚旻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优化芩双颗粒的佳喷雾制粒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颗粒成品率和黄芩苷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对芩双颗粒喷雾制粒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佳工艺参数为雾化压力1800 Pa,进口温度90℃~100℃,出口温度50℃~60℃,流浸膏相对密度1.10(60℃测定)。结论:该工艺条件合理,制得颗粒质量稳定,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姜鸿;王光函;吴怡;尤献民;吕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采用HPLC-DAD-ELSD建立石斛指纹图谱,并对金钗、鼓槌、叠鞘、细茎和反瓣等5种石斛的指纹图谱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Dikma 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冰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mL·min-1,DAD串联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建立5种石斛的HPLC指纹图谱,并标定9个指纹峰,5种石斛相似度较低。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直接反映石斛品种与化学成分变化的关系。
作者:石媛慧;郭力;许莉;郝普彦;陈佳江;韦练;罗方利;张廷模;韩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分析孙自学教授治疗弱精子症用药经验。方法:收集286例孙自学教授治疗弱精子症患者资料,采用频率、频数以及指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其中37味药使用频率>10%;聚类分析法将药物聚为补肾填精、温肾助阳、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活血通络7大类。结论:孙教授在辨证的基础上,处方用药或补肾与益气养血联合,或同用清热利湿与活血化瘀,或共施益肾通络,灵活加减治疗弱精子症;处方中常用药物可归纳为7大类,38味。
作者:王祖龙;马永;郑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药专利文献中蕴含着大量的科技信息,但由于多种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本文以《新编中药志》中638味中药为研究对象,利用SooPat专利搜索引擎,获取1992~2011年20年间相关的所有中药专利文献,手工筛选得到具学术价值的中药专利,运用Ac-cess建立数据库,并对专利信息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通过常用中药学术性专利数据库的建设,挖掘有价值的专利信息,总体上把握中药专利的申请方向,促进中药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为中药研究人员开辟一种新的信息资源。
作者:谭芳;姚霞;刘海波;彭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从酵母菌中筛选出能将中药大黄结合型蒽醌转化为游离型蒽醌的菌株,为减轻生大黄的峻烈泻下作用提供一种选择。方法:通过考察培养基组分、种龄、发酵时间和装液量等因素对菌株转化中药大黄结合型蒽醌的影响。结果:筛选到菌株KM12,经26S rRNA分子鉴定为马克思科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薄层层析表明,在酵母膏1.0%、葡萄糖2.0%、大黄2.0%的培养基中,按5%的接种量接种,培养36~48 h种子液到装有50 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200 rpm摇床30℃发酵4 d,可将中药大黄中具有峻烈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醌大部分解或转化成游离型蒽醌。结论:可通过KM12菌株发酵法炮制大黄,使结合型蒽醌分解或者转化成游离型蒽醌,减轻大黄的峻烈泻下作用。
作者:马超;胡珊;李学如;张波;孟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本文阐述了中药剂量与量效关系存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对中药量效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应该以临床疗效为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现代化科技手段和方法进行多视角、多层面和多学科的系统研究,从而有可能全面系统地揭示中药量效关系的实质和内涵。
作者:孟胜喜;胡义扬;冯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现代制药工业的质量控制理念从“检验放行”经历“过程控制”发展到“质量源于设计”(QbD)。但如何将QbD应用于中药研发、生产和监管,目前尚无成功案例。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客观上为系统地践行QbD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从中药注射剂关键质量属性的确定,关键物料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的识别,设计空间的开发,控制策略的制定以及持续改进5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运用QbD理念和工具改进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模式,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刘雳;瞿海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鼻炎诱发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参照耶鲁整体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及自编抽动障碍(TD)初筛问卷,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TD诊断标准以及《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慢性鼻炎诊断标准,对400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临床筛查,筛选出258例抽动障碍伴有慢性鼻炎患儿。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L-6、TNF-α等相关免疫学指标,进行发病机制分析。结果:伴鼻炎TD患儿鼻动症状积分高于不伴鼻炎患儿症状积分,抬臂症状积分、手动症状积分均低于不伴鼻炎患儿,且伴鼻炎TD患儿耶鲁评分高于不伴鼻炎患儿耶鲁评分;与不伴鼻炎TD患儿相比,伴鼻炎TD患儿体内T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不伴鼻炎TD患儿相比,伴鼻炎TD患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略低,伴鼻炎TD患儿体内IL-6水平有升高趋势,而TNF-α水平有降低趋势。结论:慢性鼻炎是诱发抽动障碍发病机制因素之一。
作者:李霁;韩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与对照组(理筋手法),各30例。结果:治疗后,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较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简单快捷,疗效显著的特点,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何育风;吴双;王翔;李恒腾;曹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了鼓励、保护和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国家设立专项,投入资金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其目标是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深化改革,创新机制,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临床科研创新平台。为了保障基地业务建设,我院加大了投入的力度,重点体现在人才培养、网络中心、检验中心、影像中心、伦理平台、实验室建设等,并探索总结与之相匹配的运行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并发现顶层设计、领导重视、经费支持、团结协作对于基地的建设发展尤为重要。
作者:王玲姝;刘松江;张志刚;张茗;赵楠;王桂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小建中汤及其拆方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Diamonsil RP-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小建中汤拆方前后芍药苷的含量有明显变化,其中去甘草组、去桂枝组、去饴糖组与全方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去生姜组、去大枣组与全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草和桂枝有助于白芍中芍药苷的溶出;大枣、生姜对白芍中芍药苷的溶出影响不大;饴糖可能会以小团块形式包裹芍药苷,使实验中芍药苷的萃取效率降低。
作者:王瑞;展晓日;刘厚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为客观评价中医五行音乐治疗对老年及非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完善肿瘤中医综合治疗模式,方法:按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选取晚期肿瘤患者170例,按照70岁年龄分层,并按2:2:1设立治疗组,耳机聆听中医五行音乐,阳性对照组耳机聆听西洋音乐,阴性对照组只戴耳机,不接受任何音乐治疗,每次30 min ,每周5次,观察期为3周,收集生存质量表、KPS评分及患者填写的症状日记等结局资料。结果:从总体上看,肿瘤生活质量指数(HQOLI-R)评分,KPS和患者症状日记评分各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中医五行音乐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洋乐和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老年、非老年,中医五行音乐治疗均能够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主观症状,但对于老年肿瘤患者症状日记评分作为一种评价生活质量的指标其敏感度仍有待考证。
作者:廖娟;郝玉芳;杨宇飞;项春燕;吴煜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