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刚;肖鲁伟;童培建;吕存贤
目的:探讨股骨髁严重粉碎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严重粉碎骨折8例,均为C型骨折,对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人均行随访,8例病人膝关节功能:优3例,良4例,可1例.无差的病人.结果:解剖型支持钢板是治疗股骨髁严重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汉平;王明飞;刘明;孙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探讨肩胛骨颈部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97年3月~2001年6月手术治疗的9例肩胛骨颈部有明显移位的不稳定骨折病人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合并臂丛神经损伤2例,浮动肩损伤1例.结果:随访平均15.2个月,优5例,良3例,可1例,功能恢复优良率88.8%.结论: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颈部骨折,尤其是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浮动肩损伤,有利于早期康复,防止关节僵硬.
作者:杨志;赵劲民;韦庆军;苏伟;花奇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2月~2001年10月,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平均35.4岁.结果:随访100例,随访时间6个月~1年7个月,优良率92%.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出血少,较好保留了脊柱稳定性.熟练的基本功和镜下操作训练,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曹飞;孙振华;张福华;张旭辉;牛军;张卫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对58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995~2001年在我院进行腰椎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对其中58例FBSS的原因系统分析.结果:总结出9种FBSS的原因.结论:在进行腰椎手术中,如能尽量避免以上9种引起FBSS的原因,将极大提高手术者的诊疗水平.
作者:徐建民;李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和探讨采用一次性联合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DDH)的经验.方法:1992~2000年128例155髋手术中包括行内收肌、髂腰肌切断,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旋转短缩截骨及髋臼pemberton成形术4步一次完成的联合手术[1].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3~6周.结果:术后随访1~8年,平均3.2年,优良率91%.结论:作者认为术前长时间住院牵引有利也有弊,联合手术可弥补牵引的不足甚至取代牵引,具有适应证宽、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谭光华;杨俊涛;谭文甫;黄洪善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本院自2000年7月引进德国鲁道夫公司的后路椎间盘镜系统(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至今共治疗108例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疗效满意.
作者:宋一平;刘宏滨;张传开;童迅;雷会宁;张庆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 CCF)发病率0.1%,男女之比为2∶1,双侧同时发病占50%,右足多于左足.畸形包括前足内收、跟骨内翻和踝关节马蹄三部分,同时都合并胫骨内旋.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清楚,治疗方法也有争议,远期疗效仍不十分理想,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杜世新;高宗伯;吉士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报告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指导康复锻炼过程.方法:保持正确的体位,教会有效的褥疮预防方法及排便方式.及时指导康复锻炼.结果:本组8例16髋.出院时2例可下地弃拐行走;4例可扶双拐行走;2例可自行坐起,双髋屈曲110°.结论:及时指导康复训练可早期恢复髋关节功能.
作者:唐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女性,42岁,主因左足跟及足外侧疼痛、麻木半月来诊.缘于半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跟外侧及足背外侧隐痛、麻木,以早晨起床时为重,下地活动后可略减轻.查体:脊柱生理弧度正常存在,腰部无压痛点,活动度好.左足跟外侧及足背和小趾外侧缘皮肤痛觉明显减退.左小腿中下1/3处跟腱外侧缘处有一局限性压痛点,并向左足跟及足外侧缘放射,疼痛的范围及性质与患者平时自觉疼痛的范围及性质一致.左踝及左足X线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左腓肠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醋酸曲安奈德2ml加2%利多卡因2ml压痛点局封,1次后患者疼痛、麻木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作者:冀振亮;谢红梅;陈清海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索胶原酶溶盘术并发神经根损伤的原因.方法:对6个临床病例的症状、体征及影像资料和治疗反应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于施术后发生剧烈腰腿痛,吗啡类镇痛效果不明显,疼痛持续半个月,同时逐渐出现神经根性损害;神经营养药物及松解术治疗效果不好.结论:胶原酶溶盘术所致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根性化学伤,恢复困难.为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溶盘术指征要严格为非破的间盘突出症.
作者:王永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半骨盆切除、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的疗效.方法:患者,男,17岁,术前诊断为右侧骨盆骨巨细胞瘤,作病灶切除,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结果:术后摄片,假体位置满意,患肢与对侧等长,轴线好,伤口于术后2个月作邻近皮瓣转移修复治愈,无其它并发症.据Aboulafia AJ的评定标准,达到优的效果.结论:半骨盆切除、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是可行的.
作者:张宏其;廖前德;周江南;龙文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病,因其病情复杂、病程漫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骨折、骨缺损,手术失败率、感染复发率高,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成为国内外矫形外科医师们多年探索解决的一个难题.近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较多新的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
作者:高秋明;刘兴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和氢化可的松对软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分别加入胰岛素、氢化可的松或二者的复合物的培养液中培养,用MTT法测定其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单独使用胰岛素0.035μg/ml即可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P<0.01),当浓度增至0.35μg/ml时,其促进作用达到大值(P<0.01).氢化可的松10μg/ml时对软骨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P<0.05).随着氢化可的松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更显著,当浓度增至100μg/ml时,软骨细胞几乎全部死亡(P<0.01).当胰岛素0.35μg/ml与氢化可的松50μg/ml联合使用时,氢化可的松可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结论:低浓度胰岛素对软骨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氢化可的松对软骨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二者联合使用时,氢化可的松可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
作者:钟灿灿;李斯明;唐毅;沈雁;陈鸿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石膏外固定、钢板螺钉或髓内针内固定和外固定器治疗184例(190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骨折一期愈合者168例,计172肢(90.5%).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7个月.结论:力争早期清创、良好复位和坚强固定.稳定骨折(AOⅠ度)可用石膏外固定;不稳定骨折(AOⅡ度和部分Ⅰ度、Ⅲ度)应用小腿内侧入路钢板或带锁髓内针内固定;骨折处有严重软组织损伤(AOⅢ度)者,可应用外固定器治疗.
作者:成述阁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短缩、大段骨缺损合并其他病变的复杂畸形的体会.方法:应用骨段皮质截骨延长输送或楔形截骨压缩迟延延长等方法治疗开放性胫骨缺损伴骨髓炎4例;股骨或胫骨肿瘤瘤段切除3例;肢体短缩伴成角畸形3例.结果:10例均恢复了肢体长度和持重功能.2例股骨延长者发生膝关节屈曲受限,1年后恢复.1例儿童出现胫骨过生长.结论:Ilizarov技术是治疗短肢,修复创伤、炎症、肿瘤等所致骨缺损的简单而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吴其常;张志刚;卞传华;苗旭漫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可吸收线和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可吸收线张力带组(15例)和钢丝张力带组(15例).随访时间1年,按术后X线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2组病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8周,关节功能均正常,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骨折愈合后可吸收线张力带组无明显的皮肤刺激感,而钢丝张力带组皮肤刺激感明显存在.结论:可吸收线张力带组内固定能达到同样固定效果,皮肤刺激小,二期手术有只需小切口、无需取张力带的优点.
作者:谢扬;黄永豪;杨扬震;林树明;黄育青;林本丹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采用交腿皮瓣移植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由于术后双下肢需行特殊体位固定卧床,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术后护理尤其重要,护理不当将会降低皮瓣成活率,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任建华;李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研制一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方法:用棘突不全劈开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31例,术前均作X线片、CT检查,部分病人还作MRI检查,随访8个月~4.5年.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椎管扩大满意,回植椎板棘突融合良好,脊椎稳定性好.结论:该术式为一种理想的椎管扩大成形的方法.
作者:陈施展;姚一民;衡代忠;张聪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作者自1993~2001年,采用组合手术治疗足内翻畸性96例,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宁拴虎;孙廷选;党友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作者:戴力扬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