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霞;黄明喜;沈钊雄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肋软骨炎(即 Tietze 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收治的 Tietze 综合征患者31例分别采用中药疗法、抗病毒用药+中药疗法、肋间神经阻滞及硬膜外阻滞方法治疗。观察各种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者治疗后总优良率93.5%,总有效率达100%。其中中药疗法13例,优良率达92.3%;抗病毒+中药疗法8例,优良率达87.5%;肋间神经阻滞6例,优良率达100%;硬膜外阻滞4例,优良率达100%。结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对 Tieze 综合征的诊疗效果是肯定的,且易掌握,便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邹文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治疗前后肾损伤生化指标的变化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接受治疗的112例肾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6例。所有患者均先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进行碎石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西医方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肾通淋方。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肾损伤生化指标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GAL)、尿红细胞、尿素氮(BUN)、尿 N -乙酰-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 MG)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肾损伤各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05);但治疗组治疗后 NGAL、NAG、β2- MG 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式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提高了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肾损伤的修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肾结石患者残石的排净,对术后患者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更加确切。
作者:马玉生;王永传;许孝新;焦念辉;李伟光;贾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痹病在临床中发病率高,破坏人体筋骨、肌肉、血管等多系统多脏腑功能,为历代中医所重视。《黄帝内经》认为痹病是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后世医家对痹病发病机制亦多有论述。路志正教授为首届国医大师、中医临床大家,倡脾胃及温病学说,数十年研究中医痹病学,将历代中医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以传统理论指导临床,以临床进一步发展理论。路老认为痹病的病因病机复杂,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内因在痹病发生中往往起到决定性因素。正气不足是痹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基础,包括肾虚证及体质、遗传因素等造成先天不足是痹病发病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先天不足角度结合理论、临床验案等简单阐述路志正教授对痹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于志谋;张华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钠联合中药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 SCH 伴血脂异常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优甲乐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中药复方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10周后观察疗效及左甲状腺素钠日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优甲乐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血清 TSH 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 TC、TG、LDL - C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治疗后治疗组 TC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激素替代治疗在 SCH 治疗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中药复方可改善 SCH 伴血脂异常患者甲状腺功能,调节血脂并提高左甲状腺素钠的药物敏感性。
作者:孙亚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建立双黄平喘颗粒中矮地茶、黄芩、淫羊藿、女贞子的薄层鉴别,岩白菜素及盐酸麻黄碱等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制订双黄平喘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矮地茶、黄芩等的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盐酸麻黄碱、伪麻黄碱、岩白菜素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所用的薄层方法鉴别矮地茶、黄芩、淫羊藿、女贞子,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阴性对照在对应位置无此斑点。含量测定中盐酸麻黄碱在范围0.0408~1.0200μg 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8),加样回收率为99.67%;伪麻黄碱在范围0.0294~0.5608μg 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加样回收率为98.88%;岩白菜素在范围0.05643~1.1286μg 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8),加样回收率为98.82%。结论该薄层鉴别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可靠,可用作控制双黄平喘颗粒质量的方法。
作者:赵婷婷;张淹;李士栋;王春艳;张路;李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牵引体位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口服龙血竭片,4粒/次,每日3次,连续服用14 d,治疗组采取 Flower 位腰椎牵引,对照组采取传统仰卧位牵引,每次牵引20 min,连续牵引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及中医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VAS、JOA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牵引后治疗组与对照组 VAS 及 JOA 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牵引前腰痛缓解体位是决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牵引治疗体位和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佟德民;孙凤杰;孙利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 Smad 通路探讨加味茵芍散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成年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加味茵芍散组、己酮可可碱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给予加味茵芍散、己酮可可碱、生理盐水灌胃,喂养1周后,予以腹主动脉采血,制备含药血清。设生理盐水组,己酮可可碱组,空白组,加味茵芍散低、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干预HSC - T6后,用 MTT 法检测加味茵芍散对 HSC - T6增殖的影响,并予以 PCR、Western blot 检测 TGF-β1、Smad3 mRNA 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加味茵芍散高、中、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同等稀释倍数组相比较,加味茵芍散含药血清对 HSC 的增殖存在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5),在5%~15%的血清稀释倍数范围内,随剂量增大或给药时间的延长而抑制作用增强。加味茵芍散能有效抑制 TGF-β1/ Smad 通路中 TGF -β1、Smad3的 mRNA 和蛋白表达,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具有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加味茵芍散可抑制 HSC 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Smad3的表达、阻断 TGF -β1/ Smad 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作者:徐文洋;吴若云;鲁玉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热毒宁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麻疹合并肺炎患儿9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菌、消炎药物及相应支持治疗等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而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周,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临床体征、病症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退热、咳嗽与咯痰缓解、白细胞水平恢复、血液生化指标恢复、皮疹完全结痂、肺部啰音消失、X 线胸片影消失及住院时间,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退热、咳嗽与咯痰缓解、白细胞水平恢复、血液生化指标恢复、皮疹完全结痂、肺部啰音消失、X 线胸片影消失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7%,显著优于对照组(8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热毒宁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患者的病症、恢复体征,并且取得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新造;柯文炳;纪丹;赛君;李晓霞;解瑞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养筋解毒汤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5例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规范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养筋解毒汤口服,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疗效、综合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中医疗效和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养筋解毒汤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莫世安;邱晓堂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医学认为,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病症。寒邪犯肺是咳嗽的主要病因,其病位主要在肺,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咳嗽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甚则扰乱其日常生活和正常睡眠,继而引发其他疾病。文章从寒邪犯肺易致咳嗽,而肺居胸中,背部为胸中之藩篱,应用背俞穴,选用温灸之法可散寒逐邪而止咳等问题角度切入,层层深入,将背俞穴治疗咳嗽病证的古代文献源流加以整理,条分缕析,对背俞穴治疗咳嗽的原理加以探讨。
作者:李永红;张万龙;汪芗;杨文婷;王惠敏;钟亚彬;王丹;张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凉性经筋通贴膏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确诊为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凉性经筋通贴膏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扶他林软膏局部涂擦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4 d 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采用 Kofoed 踝关节活动度评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凉性经筋通贴膏对早期恢复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雪霞;黄明喜;沈钊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配合针刺百会穴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采用口服地黄饮子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 为1个疗程,分别于30 d、60 d 观察疗效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 d 后 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0 d 后,试验组 MMSE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30 d 和60 d 后,试验组中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黄饮子配合针刺百会穴治疗 AD 疗效满意,且远期疗效较好。
作者:姚爱娜;王轩;董联玲;贺文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过敏性皮肤病又称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类皮肤黏膜炎症性疾病的总称,皮肤的损伤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组织变性坏死,引发皮肤红斑、风团、水肿、斑疹、溃烂、脱屑、伴剧烈瘙痒等为主的症状。常见于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湿疹、药疹、荨麻疹等多种皮肤疾病。在治疗方面,西医主要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组胺类药以及免疫抑制剂为主,长期应用产生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易复发,长期使用疗效欠佳。笔者运用山西名医门九章教授的芪元汤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效果显著,现将运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鹏鹏;范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系统评价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纳入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6月,对纳入研究的文献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合计1305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总有效率[ OR =4.16,95% CI(2.91,5.95)]及复发率[OR =0.27,95% CI(0.15,0.48)]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研究文献表明半夏泻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在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纯西医组。但由于纳入研究文献数量和质量有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研究文献进一步验证,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郑敏;唐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临床常见病、难治病范畴。近年来针对 COPD 的发病及病理演变机制研究逐步深入,但与明确靶向、靶点尚存在距离,无法完全揭示 COPD 的疾病本质,严重制约了其防控能力的提高。肠道菌群微生态是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保障因素。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时,肠源性内毒素的释放以及肠道菌群移位引起的炎性介质的释放,均能直接或间接的促进 COPD的发生发展。营养调整、抗生素、活菌制剂等是目前采用的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的基本手段和方法。COPD 归属于中医“喘证”“肺胀”范畴,“培土生金”“肺肠同治”强调了脏腑功能的相互依存及病理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脏腑辨证治疗 COPD 的优势与特色。如何依据中医药自身的理论特征与实践优势,借鉴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与,探索构建调控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防控 COPD 的研究体系,将逐渐成为 COPD 防控的重要有效手段。
作者:史琦;王辛秋;孔艳华;李春雷;何博;李友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在临床中不能机械地结合,而应优势互补,从产生两种医学不同的思维方法相互融合开始,以中医为基础,各取所长,裨补阙漏,从而提高疗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文章从中、西两种医学诊疗方法的结合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以及两种医学思维方法的结合存在不容忽视的难度和必要性等方面,尝试探讨“中西医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自20世纪以来西方医学在中国迅速发展并传播,中国本土传统医学在受到挑战的同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和进步,从“衷中参西”到“中西医结合”,中、西医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而形成的两种医疗体系,因各自不同的观察视角和研究工具而按照不同的方向发展,故此“中西医结合”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叉学科研究。
作者:张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肝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外周血中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素组及护肝片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用2-乙酰氨基芴(2- AAF)灌胃7 d 后,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葛根素组给予葛根素40 mg/kg 灌胃给药,护肝片组给予900 mg/ kg 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则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 d 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 CD3+、CD4+、CD8+、CD4+ CD25+ T 细胞表达水平并计算 CD4/ CD8 T 淋巴细胞的比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 CD3+细胞水平明显降低、CD8+、CD4+ T 淋巴细胞水平、CD4/ CD8比值显著升高(P <0.05),CD4+ CD25+ T 淋巴细胞水平则明显下降(P <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 CD3+、CD8+、CD4+ CD25+ T 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 <0.05,P <0.01),CD4/ CD8比值显著降低(P <0.05),CD4+ T 淋巴细胞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可调节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平衡,促进 CD4+CD25+ T 淋巴细胞的升高,从而维持免疫耐受保护肝脏。
作者:赵海梅;徐荣;黄敏芳;王馨;邹勇;岳海洋;左铮云;周步高;刘端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单纯性肥胖患者客观化舌象与肥胖西医表型之间的联系。方法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和体检部招募肥胖受试者。利用 TDA -1舌象仪获取舌象参数,命名采用舌质(TN)或舌苔(TC)+颜色(L*a*b*模型)/质地[对比度(CON)/角度方向二阶矩(ASN)/熵(ENT)/平均值(MEAN)]。肥胖表型采用体质量、体脂量及分布等。采用证素辨证法判定证素。相关分析采用偏相关模型,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显著性相关定义为 P <0.05。结果收集238例肥胖患者,校正年龄等混淆因素后,TN - L*与体重(BW)、体重指数(BMI)负相关;TN - b*与 BW 负相关,与腰臀比(WHR)、Gynoid 指数正相关;TC - b*与 BW 负相关,与 WHR 正相关;TN - CON 与腰围(WC)正相关;TN - ASM 与体脂肪量(FM)、体脂指数(FMi)、WC、躯干脂肪量(TFM)负相关;TN - ENT 与 WC、TFM 正相关;TN - MEAN 与 WC 正相关。证素肝加强了 TN - b*与 BW、Gynoid 指数,TC - b*与 BW 的相关性;证素肾加强了 TN - b*、TC - b*与 WHR 的相关性;证素痰加强了 TN - b*、TC - b*与 WHR的相关性;证素湿加强了 TN - L*与 BW,TN - b*、TC - b*与 WHR 的相关性。结论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客观化舌象与体质量、体脂分布可能相关,合并痰、湿、肝、肾证素的患者中这些联系更紧密。
作者:金昕;陈思;徐杰;陈清光;陶枫;朱蕴华;侯瑞芳;许家佗;姚政;陆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牛苓颗粒治疗经临床表型分类系统(UPOINT)分类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 CPPS)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对 UPOINT 各分型与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 - CPSI)下降的相关性研究,探索适合复方牛苓颗粒治疗的阳性分型。方法80例 CP/ CPPS 患者,经 UPOINT 分类后,使用我院院内制剂复方牛苓颗粒治疗12周,在治疗前、治疗6、12周后对患者进行 NIH - CPSI 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统计临床疗效,并分析阳性分型与 NIH -CPSI 评分下降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有效62例,无效18例,有效率77.50%(62/80)。治疗后6、12周与治疗前比较、NIH - CPSI、NIH - CPSI 生活质量评分(NIH - CPSI Q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周后 NIH - CPSI、NIH - CPSI Qol 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后6周(P <0.05)。U 分型、O 分型经复方牛苓颗粒治疗后患者的 NIH - CPSI 评分下降(P <0.05)。结论复方牛苓颗粒治疗 U分型、O 分型阳性的 CP/ CPPS 安全有效,为 UPOINT 的指导治疗 CP/ CPPS 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程易;戴宁;陈乔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