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睿瑶;李俊德
目的:探讨 Cyclin D1和 Ki -6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将68例大肠癌及20例癌旁大肠组织制成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Cyclin D1和 Ki -67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 Cyclin D1和 Ki -67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1);大肠癌组织中 Cyclin D1和 Ki -67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袭显著相关(P ﹤0.05)。结论 Cyclin D1和 Ki -67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进展有关,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价。
作者:任斐;姜文婧;王虎生;王志如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厚朴为常用理气中药,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其抗抑郁作用近年受到关注。结合有关厚朴抗抑郁文献,探讨厚朴的抗抑郁作用,厚朴饮片,厚朴提取物,有效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与和厚朴新酚,厚朴复方均具有肯定的抗抑郁作用。临床治疗多种类型抑郁症及抑郁相关病症如梅核气等,多以半夏厚朴汤加减,随证配伍应用,疗效确切。厚朴抗抑郁机理主要涉及调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再生,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厚朴抗抑郁的深入研究对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发抗抑郁新药、提高抑郁症中医诊治水平均具有参考作用。
作者:黄世敬;陈宇霞;张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CMECs)增殖、迁移、成管功能的干预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激酶(ERK)和细胞死亡相关分子(p53)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芪参益气滴丸高剂量(QG 组)、中剂量(QZ 组)、低剂量(QD 组)大鼠含药血清,分别与大鼠缺血 CMECs 共孵育,同时制备空白血清,分别与心肌缺血模型大鼠( MX 组)、正常大鼠( ZC组)来源的原代 CMECs 共孵育;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管腔结构的形成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 - time PCR)检测 ERK 和 p53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增殖窗口期 QZ 组、QD 组均为第2天,而 QG 组、ZC 组均为第3天,MX 组为第6天;QG 组、QZ 组、QD 组增殖率、迁移率及成管率均显著高于 MX 组,而 QD 组增高明显(P ﹤0.01);与 MX 组比较,QG 组、QZ 组、QD 组 ERK mRNA 表达增加,p53 mRNA 表达降低(P ﹤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促进大鼠缺血 CMECs 的血管新生功能,但其作用与药物剂量并非成正相关,可能与不同药物浓度干预导致 ERK 及 p53的差异表达有关。
作者:姚静;戴国华;刘宁;宋宪波;马培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探讨针刺联合通便方对阴虚津亏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阴虚津亏型便秘患者4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通便方联合针刺)和对照组(通便方),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通便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7 d 为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缓解便秘临床症状(P ﹤0.05),但治疗组在改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及紧迫感、腹痛腹胀症状较对照组均有优势(P ﹤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通过建立以多层次、立体的治疗方案,从根本上调整了机体阴阳失衡的状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丁建华;牛煜惠;刘肃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测定楝科植物川楝子中川楝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 - MS)方法。方法采用 XDB - C18色谱柱(2.1 mm ×150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甲酸)=35:65(V: V),流速为0.3 ml/ min,柱温30℃。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300μg/ ml(R2=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6%。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提取回收率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测定。
作者:吴忠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运用滋阴潜阳、宁神益智法治疗风阳上扰型智力低下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将诊断为智力低下(中医证型-风阳上扰)的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滋阴潜阳、宁神益智法,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片,两组均配合特殊教育。治疗前后采用中国—韦氏幼儿、儿童智力量表(WISC -Ⅲ)对两组患儿的核心症状———智力水平进行专业的盲态评估,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 WISC -Ⅲ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滋阴潜阳、宁神益智法治疗风阳上扰型智力低下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宁侠;刘玉堂;宋虎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含与不含朱砂的清泻丸对正常和实热型便秘小鼠排便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排便试验,通过对正常和实热型便秘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及小鼠排便时间、排便数量的实验研究,观察并比较含与不含朱砂的清泻丸的排便作用。结果同等剂量的含与不含朱砂的清泻丸都能够促进正常和实热型便秘小鼠的小肠蠕动,缩短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增加其排便数量,且两者之间功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含与不含朱砂的清泻丸对正常和实热型便秘小鼠的排便作用是相近的。
作者:李辉;李福元;陈斌;李飞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方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KKAy 小鼠胰腺胰岛素受体(InR)和凋亡相关蛋白 Bax 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周龄雄性初发 T2DM KKAy 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马来酸罗格列酮组、辛开苦降低剂量组、辛开苦降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选取10周龄雄性C57BL/6J 小鼠10只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其余组别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灌胃4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胰腺中 InR 和 Bax 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马来酸罗格列酮组、辛开苦降高剂量组 FPG 明显降低(P ﹤0.05),各给药组小鼠 FINS 均降低,ISI 均升高(P ﹤0.05)。免疫组化染色,与模型组相比,马来酸罗格列酮组、辛开苦降低剂量组、辛开苦降高剂量组 InR 阳性细胞均有明显恢复,Bax 阳性细胞均有明显减少(P ﹤0.01),其中辛开苦降高剂量组与马来酸罗格列酮组相比无差异(P ﹥0.05),与辛开苦降低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辛开苦降方可以使初发 T2DM KKAy 小鼠胰腺中 InR 的表达增加,Bax 表达减少,提示其改善胰岛自身胰岛素抵抗、抑制胰岛细胞凋亡,且疗效与剂量相关。
作者:姜旻;张先慧;张艳红;胡照娟;柳红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点校是传统古籍整理和数字化古籍整理的基础工作,在中医古籍数字化点校过程中,数字媒体形式的数据库更方便了点校方法的应用,可以为点校工作节省时间、节省资源、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因此中医古籍数字化点校与传统古籍点校相比能够更快捷、更广泛、更深入的运用点校的方法,尤其体现在对校法、本校法及他校法中。
作者:陈晓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腱鞘炎中药外用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自建库至2015年治疗腱鞘炎的中药外用处方,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76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7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处方。结论腱鞘炎常用的药物以祛风湿、活血化瘀药为主。该研究结果对治疗腱鞘炎的组方用药规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陈能;许学猛;李钢;曾得明;陈国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妇科临床的常见病、疑难病,是指由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且没有全身和内外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常表现为月经无规律、经期过长、经量过多甚至不规则阴道流血等。本病属中医“崩漏”的范畴,其病因多端,病机复杂。郭为汀主任认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机多以虚、瘀、热三者致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而致经血非时而下,根据临床症状,将崩漏分为血瘀型、血热型、血虚型及暴崩,治疗时针对各型分别以活血化瘀、凉血止血、健脾益气、益气止崩塞流应急为主要原则,运用临床经验方活血固经汤、凉血固经汤、养血固经汤、益气止崩汤分别治之,取得良效。
作者:蔡晓霖;郭珊红;李英莲;郭为汀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内燥”一词为清代医家提出,并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脏腑阴液不足,内燥的治法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濡之”的原则,多以滋阴养血为主,但是临床上往往见到滋阴润燥之法难以取效的情况,笔者在治疗内燥证时发现,此类患者或因过用寒凉滋腻之品,或贪凉饮冷无度,以至于脾肾阳气耗损,或因素体阳虚,以至于阳虚不能蒸化津液,导致津液不得布散,每多上燥下寒或者上热下寒之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的“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治疗原则,运用温阳降火之剂治疗内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对燥证治疗源流及温阳法治疗内燥证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并通过临床实例,对温阳法治疗内燥证加以具体的说明。
作者:崔民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散结法联合 mFOLFOX6术后辅助化疗对Ⅲ期结肠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病理分期为Ⅲ期的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行 mFOLFOX6术后辅助化疗,治疗组口服散结益气法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1年后生活质量评分、3年无病生存率(DFS)、5年生存时间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1年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3年 DFS 与5年平均生存时间比较,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益气散结法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能部分减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喆;武冰;刘致永;符思;郑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原发性肝癌形成的病机复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究其本是正气亏虚,导致邪气—癌毒的形成。根据肝脏本身的生理特性、肝与脾肾的关系及现代人的生活模式,气虚阴亏是其主要病机。其中脾气虚是基本前提,肝血虚是根本原因,肾阴虚是重要因素。已形成的癌毒自身生长需要能量,消耗人体的气血。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如手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消融术等耗气伤阴。平时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合理,不仅为肝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且又消耗人体的正气。如高能量食物的堆积化热伤阴,缺乏运动造成气血流通缓慢,人体产生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堆积体内,形成毒物;熬夜耗伤人体肝胆之气和肾中精血。本文就气虚阴亏为原发性肝癌主要病机这一观点进行文献及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作者:赵亚林;何玲玲;杜林林;江宇泳;杨志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扶阳中药结合小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完全随机抽样法将92例观察病例分为扶阳中药结合小针刀治疗组(综合治疗组)和小针刀组。综合治疗组52例采用中药结合小针刀治疗,小针刀组40例单纯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82.69%,总有效率为100%,小针刀组为57.50%与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扶阳中药结合小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显著,临床总疗效优于单纯小针刀治疗,且不同程度提高了患者正气,阳气,增强了患者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作者:周金香;王文辉;苏淑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湿敷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因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予消肿止痛合剂局部湿敷治疗,对照组用25%硫酸镁湿敷治疗;均1次/ d,1 h/次;疗程均为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4.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消肿止痛合剂可在短时间显著缓解静脉炎的症状,减轻疼痛,临床疗效优于25%硫酸镁湿敷治疗。
作者:刘学永;车玉静;裴海明;史新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运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 OAB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单纯采用西药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肾法。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情况,同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4.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1)。两组患者治疗第4周 OABSS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在第2周评分即有改善,而对照组在第2周时评分改善不明显,治疗组终评分的改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 OAB(肾虚型)患者,不论是临床疗效,还是在改善 OABSS 和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均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成海生;张韬;张雪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治未病”思想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思想,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其理论在中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肥胖高血压是一个涉及多种病理机制的疾病,它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源远流长,中医通过其独特的养生理念、辨证论治、针灸等方法,同时结合西药治疗,防病抗病相结合,可先安未病脏腑,以阻断肥胖高血压的传变途径,防止疾病发展。通过贯彻“治未病”思想,走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高血压之路,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芦波;周训杰;桂明泰;姚磊;韩亚楠;李建华;符德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脾”的护卫功能是通过脾统四脏、脾生化卫气、脾为气机调节之枢、脾主肌肉之生成共同来实现的。人体抵御疾病能力的强弱,依赖于五脏功能的正常发挥,而脾在保证心、肝、肺、肾四脏功能正常运作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卫气承担着人体的防卫功能,而卫气的生成则依赖于脾的化生功能;人体防卫机制之所以能正常发挥功能,全赖于中焦脾土升降有序,正常枢转五脏之气;脾充养肌肉,形成物理屏障而保护人的五脏六腑并防御外邪的入侵。现代医学的许多试验研究也证明了脾脏的功能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脾”护卫功能的临床意义在于:未病护脾可防发病,已病健脾可促病愈,病愈补脾可防复发。
作者:何晶;罗湛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