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煜霞;任秀鹏
门诊输液室是门诊病人进行输液治疗的集中场所,病人多,护士少,用药复杂,较易出现一些差错及纠纷.如何做到安全、有效的用药及如何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我科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吕碧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减轻新生儿家属的心理压力的作用,使患儿家属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处于满足状态.方法:对我院288例新生儿家属实施人性化护理并与未实施人性化护理的223例进行比较.结果:511例住院患儿家属均接受了问卷调查.经X2检验,两者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是可以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就医环境.满足家属的需要,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伍奋燕;李杏涛;欧阳锦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前,从护理学的角度培养合格的护士,主要强调的是人文、心理、身体素质、精神面貌和熟练的技术水平等方面.多年来,在护理教学与考核中也主要是以护理技术操作和护士的仪表、仪容为主.在临床护理中由于护士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正常解剖部位和异常病理结构模糊,导致临床上盲目护理,例如,临床导尿和吸痰,但是这些工作只是被动的,由于对解剖部位没有直观的认识,出现异常情况不能正确处理.
作者:刘文华;王玉红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对40例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全面护理,观察疗效及副作用.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均改善,除5例胃胀气、2例面部充血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配合有效的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且副作用小.
作者:石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应,是衡量机体状况的可靠指标,临床上称它们为生命体征.当机体患病时,T、P、R、BP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T、P、R曲线的绘制和血压的记录可反映出某些疾病或疾病的某一阶段.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尽管测量生命体征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由于业务素质、个人素质以及工作责任心参差不齐等原因,出现测量误区,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作者:王永红;何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为了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我院强化激励机制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根据教学质量评选出优秀老师,并给予激励;另一方面根据护生平常工作表现、护理理论和操作技术考核情况、带教老师的评价以及毕业前我院组织的面试、护理理论和操作技术考核情况,再根据我院工作需要.择优录取部分护生到我院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为我院输送了优秀的护理接班人.
作者:王苏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现有床位260张,护理人员122人,除管理、门诊、医技护士外,病房护士与床位之比为0.33:1,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护理质量管理规范>的配备标准0.4:1还有差距,临床一线护士严重缺编.为了能完成大量的基础护理与临床护理工作,从1995年始,我院就采取了聘用护工来协助护士完成住院病人的生活护理与部分基础护理工作.
作者:苏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对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解除其思想顾虑.完善各种术前准备工作;术中严密监护,并做好手术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体位活动的指导,同时注意术后病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及并发症的防治和观察护理.结果:所有病人心律失常所致症状明显缓解,起博完全成功;有6例出现并发症,经及时治疗护理均治愈.结论:做好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症状,对防治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有临床意义.
作者:朱小翠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在临床工作中,将头皮针用于小儿吸氧、吸痰和小量药物灌肠,使用方便,现介绍如下.1 用于小儿吸氧小儿鼻腔小,临床多用面罩给氧,弹性带固定,对面部压迫面积大,小儿易烦躁使其滑动,影响氧疗效果.我院急诊科对轻、中度缺氧的患儿采用头皮针制作的简易输氧管输氧法.
作者:段明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2004年2月~2006年2月,我院门诊采用新鲜仙人掌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4例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张凤珍;张进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医院健康教育是医院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的结构和功能不断扩大,医院健康教育的内涵也不断丰富,有狭义向广义扩展[1].传统的随机性健康教育未能使孕产妇真正掌握有关健康知识及操作技能,为了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教育质量,保证孕产妇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2006年2月以来,对我科的住院孕产妇进行发放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同时提升病区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剑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在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20例休克病人采用股静脉.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结果:18例病人恢复了有效循环,2例因病情危重,失血量较多,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深静脉置管可有效提高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王玲;胡冬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主要指标.笔者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现就如何防范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普通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肠造瘘术后病人因肠梗阻、肠造口狭窄或术前肠道准备等原因需要灌肠.肠造瘘病人由于造瘘口失去括约肌的控制,易使灌肠液不自主地从造瘘口流出,使用便盆接肠液不完全,严重时灌肠液喷溅而污染病人衣物、身体、被褥、周围环境和操作人员.2003年以来,我科对25例肠造瘘病人应用一次性尿壶配合一次性气囊导尿管灌肠,经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艳;吴海英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护士长的有效管理,除了具备吃苦耐劳的表率作用和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作用外,还应具备自信、柔韧、坚强、沉稳、冷静、热情、开朗、宽容等个性特征.因此护士长要认识自己的特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炼,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认为护士长的个性特质与有效管理密切相关,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文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由于各种危害因素的不断上升,导致了癌症患者的逐年增加,愈来愈多的癌症患者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疾病群体.因癌症一般早期不易发现,故一旦发现多已为中晚期.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使在对其护理过程中会遇到与其他病种患者不同的护理问题,这给护理人员带来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势必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李筱芬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社区护士在产后访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社区护士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后3次随访中,提供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结果: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纯母乳喂养,同时也增加了社区与社区家庭成员的接触,提高了沟通的能力.从而减少或消除了有害因素对母婴的伤害,保证了母婴健康.结论:健康教育可指导产妇母乳喂养及平衡膳食,保证了母婴健康及母乳喂养的结果.
作者:陈双双;易红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心包穿刺术是心包积液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常规心包穿刺术进针时不易掌握深度,尤其在心尖部抽液时受呼吸、咳嗽、体位等因素的影响,使穿刺针损伤心肌或冠状动脉,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气胸或穿刺失败.为克服上述缺点,我院自2002年2月~2007年2月,应用一次性套管留置针对80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引流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曹晶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饮食内容和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长期治疗,病史均在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为期2个月饮食内容、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在实验开始、实验中、结束时,均用末稍血动态观察血糖变化情况.结果:临床观察综合干预前后血糖均有明显差异.结论:注重饮食内容、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将血糖有效地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有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莉萍;陈伟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压疮,尤其是骨伤科的病人.如颈椎损伤需行颅骨牵引的病人后枕部、高位截瘫的病人双外踝部位、行下肢牵引病人的足跟等部位,这些部位不宜或不便翻动易发生压疮.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临床上巧用一次性引流袋(内盛适量的水),并将其置于上述部位,通过临床观察可避免压疮的发生.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梁璠 刊期: 200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