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拉米夫定耐药治疗新概念:单药还是联合治疗

Pietro Lampertico;孙剑;侯金林

关键词:拉米夫定, 耐药治疗, 概念, 联合治疗,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患者, 核苷类药物, 治疗过程, 长期疗效, 耐药性, 缓慢性, 应用, 历史, 疾病
摘要:拉米夫定是首个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药物,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该药对延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的进展起明显作用,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耐药性的产生大大降低了该药的长期疗效.
肝脏杂志相关文献
  • 取得完全应答后拉米夫定疗程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耐药变异的比例较高,从而限制其长期使用.在拉米夫定治疗获得完全应答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状况如何?本文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徐朝峰;张凌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硫普罗宁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我们采用硫普罗宁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志峰;赵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以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肝神经内分泌癌诊治体会(附1例报道)

    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是嗜银细胞癌,类癌的一种,在肝脏原发肿瘤中非常少见,目前国内外仅见个案报道,而以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肝神经内分泌癌更为罕见.本院近期收治1例,诊治过程颇有心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雅青;王小鹏;徐伟;崔莲;高凤娟;黄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脏》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拉米夫定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但耐药发生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且未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停药后易反弹[1].

    作者:汤守兵;柯昌征;康健;李东;陈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33例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肝功能、血浆内毒素(ET)和T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及CD4+/CD8+比例,分析CD细胞与ET的相关性.同时以33例中青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ET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且CD4+及CD4+/CD8+比例明显下降.血ET水平与CD4+及CD4+/CD8+比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高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可能与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作者:任卫英;张顺财;王逸清;赵媛;涂传涛;周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MELD评分与CTP分级评价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预后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对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预后的评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行人工肝治疗分为人工肝组56例与对照组55例,分别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LD评分和CTP分级,进行对比分析,观察3个月内的临床转归.结果 MELD分值与实际病死率呈正相关,MELD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在CTP分级中, CTP C级治疗效果差,人工肝治疗的效果也差.MELD分值在<20、20~30和30~40三个范围内,人工肝组病死率分别为12.5%、48.0%和72.2%,对照组分别为13.3%、62.5%和85.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ELD≥40分患者人工肝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评分与CTP分级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中具有预测作用.MELD评分和CTP分级各有特点,将两种评分方式有机结合互补不足,是符合临床实际的判断严重肝病预后较科学的手段之一.

    作者:陈吐芬;龚作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和病理表现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154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生化、病毒标志物及病毒定量检测,与肝组织病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理诊断中、重度患者数量多于临床分度数量(80例对37例),白蛋白/球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对重度肝炎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HBV DNA水平和抗-HBe是否阳性与肝脏损害程度无关,血清透明质酸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χ2=6.937 6,P=0.039).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尽可能行肝脏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作者:何卫平;胡瑾华;王琳;陈婧;王慧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鼠脂肪性肝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本研究在高脂饮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3(Vit D3)和丙基硫氧嘧啶(PTU)[1,2],旨在复制脂肪性肝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为探讨NASH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理想工具.

    作者:魏国华;蔡晓波;刘兰;范建高;陆元善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雄性SD大鼠MSCs,分别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第1天、第6周、第8周以5×106 的剂量经尾静脉注入同种雌性大鼠体内.各组大鼠均在MSCs移植4周后,评价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状态,并用Scheuer炎症活动度评分法和Schmid M 纤维化评分法评价肝脏病理情况.结果 第1天移植MSCs,干预组12只大鼠中有6只肝脏炎症活动度评分≤1分,对照组11只中仅有1只,两组Scheuer评分均值分别为1.50和2.55 (t=2.894, P=0.009);Schmid M评分均值分别为0.75和0.82(t=0.217,P=0.83).第6周移植MSCs,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炎症活动度方面无明显差异,Scheuer评分均值分别为3.58和3.73 (P=0.559);在纤维化方面,干预组12只大鼠中有3只≥6分,对照组11只中则有7只≥6分,Schmid M评分均值分别为4.75和5.54(t=2.424,P=0.024);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腹水发生率分别为25%和45.4%(t=2.241,P=0.036).第8周移植MSCs,干预组与对照组炎症活动、纤维化程度及腹水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Scheuer评分的均值分别为3.64和3.92 (P=0.113);Schmid M评分均值分别为5.27和5.67(t=1.207,P=0.241);腹水发生率分别为18.2%和25%(t=0.703,P=0.490).值得注意的是,对照组有5/12出现异形细胞,而干预组未见一例. 结论早期移植MSCs可减轻四氧化碳引起的肝脏炎症,改善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但对肝硬化无作用,MSCs移植可以减少肝硬化大鼠异形细胞发生的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焦艳;朱月永;郑琦;刘景丰;江家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Budd-Chiari综合征11例误诊分析

    Budd-Chiari综合征(BCS),即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肝静脉主干/肝段下腔静脉多种性质的阻塞导致肝静脉血流受阻.

    作者:张世斌;金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伴癌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伴癌综合征(PNS)的临床特征,探讨PNS患者生化及病理参数的改变规律.方法 对病理或影像学检查确诊的635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PNS组与非PNS组临床特征、生化及病理参数等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PNS 占同期原发性肝癌住院人数的 20.0 % ( 127/635),男女之比为8.77∶1.PNS主要表现为6种异常:血小板增多症(占同期原发性肝癌住院人数的6.14 %,下同),高胆固醇血症(5.83%),白细胞增多症 ( 5.20 %),红细胞增多症( 1.10 %),高钙血症 ( 0.94 %),低血糖症( 0.79 %).原发性肝癌PNS组与非PNS组相比,在平均AFP水平、肿瘤负荷、肝炎病毒感染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PNS患者平均AFP水平、肿瘤负荷和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和误诊.

    作者:冯晓玲;鲍冰;王志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儿童丙型肝炎

    近年来静脉药物滥用、通过污染的针头和母婴传播等已成为丙型肝炎病毒(HCV)传播的重要方式.HCV准种多态性的增加与成人抗病毒治疗反应欠佳有关,而且也可能与儿童自然感染史有关,但临床上HCV准种的检查并非常规项目.

    作者:刘丽艳;耿胜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丙型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

    丙型肝炎病毒(HCV)属黄病毒科,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全长约9.6 kb,编码4种结构蛋白(Core, E1, E2, p7)和6种非结构蛋白(NS2, NS3, NS4A, NS4B, NS5A, NS5B).

    作者:冯刚;石爽;庄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Hepatology中文版简介

    2006年3月,经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 (AASLD)和John Wiley & Sons公司授权、GSK公司独家赞助,Hepatology中文版正式在中国大陆出版和发行,由国内肝病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编委会,并由专业医学信息服务与出版公司EMD公司负责制作.

    作者:沈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拉米夫定耐药治疗新概念:单药还是联合治疗

    拉米夫定是首个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药物,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该药对延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的进展起明显作用,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耐药性的产生大大降低了该药的长期疗效.

    作者:Pietro Lampertico;孙剑;侯金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在不断克服难点中前进

    目前普遍认为,持续抑制甚或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减轻和消解肝脏的坏死、炎症,防止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是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的治疗目标.

    作者:姚光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情重,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应用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平;杨永峰;钟华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57例肝硬化血脂与肝功能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本研究采用Child-Pugh分级的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作者:朱朝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清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诊断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肾损害的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Cys C)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作者:范思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肝脏杂志

肝脏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