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as/FasL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张瑞;王晓彦;苏秀兰;王文鑫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Fas/FasL,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检测Fas/FasL在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ABC技术分别检测Fas/FasL在BCC、SCC及正常人对照皮肤中的表达.结果:Fas/FasL在BCC组不表达或弱表达,较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P>0.05);SCC组Fas和FasL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皮肤(P<0.05和<0.01).Fasl染色主要集中于肿瘤细胞,弥漫染色,在肿瘤团块边缘表达更强;Fas在角珠处表达较强.结论:FasL在基底细胞癌不表达或弱表达,表明BCC侵袭扩散能力低,而在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扩散能力高有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氟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抗白念珠菌的体外药敏实验

    采用NCCLS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特比萘芬对35株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的药敏结果,应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特比萘芬二者联合对35株白念珠菌的药敏结果.氟康唑和特比萘芬联用MIC几何平均数较其单独应用均显著降低(t=8.405,P<0.01;t=12.976,P<0.01),22株有协同作用,12株有相加作用,1株为无关作用,未发现拮抗作用.二者联用敏感株增加,耐药株减少.氟康唑与特比萘芬联合应用能够增强抗白念珠菌的作用.

    作者:于晓虹;杨国玲;刘晓明;王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儿童重症药疹25例临床分析

    药疹是近年来病死率高的皮肤病之一,重症药疹是指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器官损害的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teven-Johnson syndrome, 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和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xfoliative dermatitis, ED).重症药疹在儿童中虽然少见,但病情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25例儿童重症药疹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康晓静;居哈尔·吉米提;徐益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昆明市城区气传花粉20年变化研究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总发病率高达10%~30%,引起变态反应疾病的变应原众多,调查发现50%的变态反应疾病患者对花粉所含的特异蛋白过敏,1与气传花粉含量与种类密切相关.我们于2007年对昆明市城区进行l年的气传花粉调查,并与昆明市1987年同类调查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谢淑琼;刘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P27,PCNA在CSCC中的表达

    目的:测定P27(一种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和PCNA(细胞核增殖抗原)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皮肤鳞癌石蜡包埋组织和8例正常皮肤组织P27,PCNA的表达.结果:P27在皮肤鳞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皮肤对照组(P<0.05),在CSCC组织中各分级间表达强度差异显著(P<0.05);PCNA在皮肤鳞癌组织中表达强度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SCC组织中各分级间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7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与CSC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李灵;杨红;宋林红;董丹丹;李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多性皮肤病疗效观察

    常见的内源性色素增多性疾病(如雀斑、太田痣、咖啡斑、色素痣等)和外源性色素增多性疾病(如各种纹刺、外源性色素沉着等),传统的治疗方法有CO2激光/电离子烧灼、冷冻、磨削、化学剥脱、手术等,但疗效都不满意,易出现色素沉着、瘢痕等不良反应.我科自2005年5月至2008年6月,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多种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共158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健;曾祥康;曾海;黄春平;刘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类型银屑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及分析

    银屑病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其中患者全身皮损面积超过40%,皮损严重指数(PASI)大于30,用各种药物治疗后其PASI仍居高不下且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或PASI明显下降但1周内又迅速上升被称为顽固性银屑病.1目前对于银屑病与过敏原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选取61例顽固性银屑病患者、33例病情较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43例健康对照进行过敏原检测,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卫兵;王燕飞;荆鲁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因发热咳嗽4天、恶心呕吐2天于2007年5月24日入住我院血液科.入院前4天出现发热(39~40℃)、阵发性轻度咳嗽伴少量稀薄白色痰液,于当地医院静脉点滴抗生素及退热药(药名不详)效果不佳,同时发现血细胞低于正常,遂来我院就诊,入院前2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伴精神不振和食欲下降.

    作者:赵淑肖;孙丽霞;张金巧;刘春平;陈强;金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沿单侧Blaschko线分布的线状银屑病1例

    线状银屑病是银屑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薛汝增;黄怀球;马寒;张静;赖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对成人头颈部白癜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对成人头颈部白癜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中文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周后对101例成人头颈部白癜风患者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疗前101例DLQI分值与CES-D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8,P<0.05).经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后,患者的白斑面积明显缩小,DLQI和CES-D评分也较疗前显著降低,均与复色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9,-0.53,P值均<0.05),且疗后DLQI分值与疗后的CES-D评分之间仍呈正相关(r=0.27,P<0.05).结论:头颈部白癜风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在改善皮损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作者:杨慧兰;谷晓红;刘仲荣;樊建勇;林挺;龙朝钦;汪鸾;李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放射性皮炎1例

    射线引起的皮肤反应是肿瘤放疗后的常见副作用,而颈胸椎CT检查引起急性放射性皮炎少见报道,笔者诊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任昌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的表达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技术检测了2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后皮损及皮损周围正常皮肤临近非LC的表达;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27例银屑病患者中,治疗前银屑病患者皮损中LC的表达水平高于非皮损及治疗后皮损(P<0.05);银屑病皮损的严重程度PASI评分与CD1a抗原的表达量之间无相关性(r=-0.27,P>0.05).推测NB-UVB可以通过诱导表皮中朗格汉斯细胞凋亡,调节皮肤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于世荣;普雄明;靳颖;石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先天性角化不良1例

    先天性角化不良是一种先天性中胚层及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是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蕤;赵桂兰;宋勇;刘永斌;姚琦;李宝月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单侧痣样毛细血管扩张症伴发毛囊漏斗部肿瘤1例

    后天发病的、面部以外的单侧痣样毛细血管扩张症报道非常罕见,现报道1例我科诊断的后天发病的单侧痣样毛细血管扩张症伴发毛囊漏斗部肿瘤的病例.

    作者:王涛;左亚刚;刘跃华;方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济南市麻风存活病例残疾状况分析

    我们于2007年6~9月对济南市411例麻风存活病人中的380例进行了麻风残疾情况的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于德宝;王晓东;刘鸣;史克实;闫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伴II型麻风反应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缅甸华侨.四肢皮肤反复红斑、结节伴疼痛、发热5个月,加重1周.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红斑,约指甲至硬币大小,红斑下可扪及黄豆至花生米大结节,触之疼痛,并伴反复发热,体温曾达40℃,下午较高,夜间开始下降,在当地医院多次给予地塞米松针治疗,体温可下降至正常,停药后又发热及出现类似皮疹.1周前皮疹数目增多,疼痛较前明显,前来就诊.

    作者:赵万润;刘玲;杨智;何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及针灸联合抗病毒药物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我们观察了抗病毒药物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商品名:恩再适,威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2080704-1)和抗病毒药物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PHN)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燕;尚志刚;杜风雁;郑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幼儿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9个月.因全身起红斑、水疱伴瘙痒4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8年5月30日入院.入院前4个月,患儿无明显诱因于腋窝、颈部等皮肤皱褶处出现红斑,其上或正常皮肤上起水疱,水疱米粒至绿豆大,一般2~3周消退,但同时有更多水疱出现.伴有轻微瘙痒,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程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综合评分法用于腋臭治疗的疗效判定

    查阅近5年国内外治疗腋臭的文献有几百篇之多,疗效各异.但是在腋臭治疗的疗效判定的设立上没有统一的标准,致无法对两种治疗方法或两个不同单位的同一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做横向比较,我们对此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汤依晨;徐晓云;赖永贤;陈晓罡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过敏性紫癜患者外周血白细胞B7-H1分子的表达

    应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过敏性紫癜(AP)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的B7-H1分子的表达水平,AP患者组外周血单核细胞B7-H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62,P=0.001);在淋巴细胞和粒细胞表面,患者组和对照组B7-H1的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肾累及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粒细胞的B7-H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肾累及患者(t=3.05,2.25,4.792;P=0.004,0.031,0.002).A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B7-H1表达异常可能与AP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魏义花;蒋东英;杨磊;舒春梅;杨爽;高昱;王秀敏;张建明;王忠永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连圈状秕糠疹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因躯干上肢和大腿上部发生皮疹1年余,于2008年4月14日来我科就诊.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背部出现小片圆形淡褐色斑,上覆鳞屑,偶感轻微瘙痒,无其他不适.皮损范围逐渐扩大并增多,先后波及躯干和四肢,未予任何系统治疗.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及上肢和大腿上部散在大小不一的圆形及椭圆形淡褐色斑片,边界清楚,边缘不隆起,表面粗糙,上覆细薄鳞屑,以肩背部、腹部及髂部为主,直径约4 cm×6 cm(图1).皮损真菌镜检阴性.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减少,表皮突下降增宽,基底层色素稍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图2).诊断:连圈状秕糠疹.治疗:给予维生素A胶丸口服、0.1%维A酸软膏外涂,经治疗皮损有所消退,继续随访.

    作者:杨凌云;李艳秋;张晶;刘珺;陈思远;黄长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