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亓志鹏;刘益民;马骏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 解脲支原体感染, 现报道如下, 药敏结果, 女性不孕, 男性不育, 临床用药, 临床医生, 非淋菌性, 敏感性, 抗生素, 尿道, 宫颈
摘要:近年来,解脲支原体感染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解脲支原体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甚至可导致男性不育或女性不孕,为探讨解脲支原体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本文对近3年来972例解脲支原体的药敏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Malignant Angioendothelioma)又称血管肉瘤(Angiosarcoma),临床上罕见,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道如下.

    作者:尚英彬;李久宏;毕桂娇;宋芳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特应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2和TLR4在特应性皮炎(AD)表达及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例中至重度AD患者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TLR2和TLR4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在正常皮肤基底细胞层角质形成细胞(KC)胞膜散在表达TLR2和TLR4.TLR2和TLR4均在AD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KC胞膜及胞浆过度表达,以膜表达为主,主要定位于基底细胞层至棘细胞层.结论:AD皮损角质形成细胞TLR2和TLR4过度表达可能与AD皮肤天然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谢志强;刘玲玲;窦霞;闻卫兢;王娣;赵俊郁;朱学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成人Still的研究现状

    成人Still病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由于临床表现复杂,故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就成人Still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李久宏;李波;宋芳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色素性玫瑰糠疹1例

    色素性玫瑰糠疹是近20年来新命名的皮肤病种之一.临床上少见,近年来国内有个案报道.近,我所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成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武力拔寒散致接触性皮炎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右下肢膝关节伸侧红斑、水疱2天.2天前,因右下肢膝关节疼痛外用武力拔寒散(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批准文号:ZZ-3735-京卫药准字(1996)第006043号,产品批号:2100037),1小时后,自觉涂药部位有烧灼感,1.5小时以后,局部出现红斑、水疱.在附近卫生所诊断为皮炎,给予扑尔敏口服、皮炎平外用后效果不佳来诊.门诊以接触性皮炎收入院.

    作者:冯西恩;岳剑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罗红霉素结合贴压耳穴治疗男性慢性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586例慢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均为我所性病门诊病人,年龄18~70岁,平均39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年.合并附睾炎198例,有非婚性行为史者560例,配偶及性伴有生殖器炎症的476例,同时感染念珠菌者160例.临床症状:轻微尿痛和尿道分泌物200例,尿道微痛伴有尿道口红肿150例,尿道口红肿外翻100例,尿道不适有轻度尿频,尿道刺痒136例.除有以上症状外许多病人常伴有神经症状,包括性功能减退及遗精、多梦,有一部分并发精囊炎与附睾炎.

    作者:郝延光;张瑞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梅花针叩刺加得宝松外搽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斑秃是常见皮肤病,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外涂刺激性药物,口服及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内服滋肝补肾养阴益气补血之中药,但其疗程长、见效慢,且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笔者从2002年7月开始尝试局部使用梅花针扣刺加得宝松溶液外搽治疗斑秃效果显著、疗程短、见效快,治疗后无明显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青;江光明;赖小娟;黄春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紫外线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MMP-1和MMP-3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辐射对体外培养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MMP-3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绿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表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EGCG)对此影响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波紫外线辐射、不同浓度IL-6刺激及EGCG处理后,ELISA方法测定上清液中Pro-MMP-1和MMP-3蛋白含量,半定量RT-PCR方法测细胞中mRNA含量.结果:UVB30mJ/cm2辐射后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pro-MMP-1和MMP-3并未增加(P>0.05),真皮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MMP-1和MMP-3 mRNA含量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IL-6(8、16、24pg/mL)可显著增加成纤维细胞产生MMP-1和MMP-3(P<0.05).EGCG(0.15、0.3 mM)能够显著抑制紫外线诱导成纤维细胞产生MMP含量的增加(P<0.05),但IL-6刺激成纤维细胞所产生的MMP-1和MMP-3的增加不受EGCG的影响(P>0.05).结论:中波紫外线辐射并不能直接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分泌MMP-1和MMP-3增加,但紫外线辐射后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IL-6可促进成纤维细胞产生MMP.EGCG对IL-6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MMP增加没有影响,但它可以显著抑制紫外线辐射直接导致的成纤维细胞产生MMP-1和MMP-3的增加,对防治皮肤光老化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夏济平;宋秀祖;毕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自体表皮移植配合窄波UVB照射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我们在自体表皮移植术后10天的白斑区,配合窄波UVB照射,每周照射3次,3个月为1疗程.结果表明局部窄波UVB照射,可加速存活皮片的复色率和色素的扩展,与单纯采用自体表皮移植相比,明显提高了疗效(P<0.01).其疗效与治疗时间、病程、部位、分型有关.节段型与局限型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泛发型效果较差;面部、颈部效果优于其他部位,以肢端效果差;病程越短效果越好,病程越长效果越差.

    作者:刘国艳;刘志香;李惠贞;毕兴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169例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居性传播疾病的第2位1,有文献报道,健康妇女中潜伏感染率为10%~12%.本病的治疗方法虽多,但复发率也较高,据报道2,复发率在我国为1.5%~7.1%,国外为3.0%~9.1%.如此高的感染率及其治疗后的高复发率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6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志玉;王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毛乳头细胞分离与培养的改良研究

    目的:改良毛乳头细胞(DPC)分离方法,确立佳DPC培养条件,界定保持DPC特性的大传代.方法:使用改良DPC分离法分离纯化人头皮DPC,以不同条件培养,从生长曲线和凋亡两个角度,观察DPC体外生长变化.结果:改良的分离法操作更灵活,DPC获得量充足,污染几率下降;DPC在高糖DMEM+12%FBS环境内生长活力强,传至6代以后失去原有特性,不再适合DPC体外功能的研究.结论:改良DPC分离法及稳定培养体系的建立,为DPC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继文;宋志强;陈丽军;邓永键;杨希川;郝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熏蒸治疗银屑病

    根据160例银屑病患者舌质、舌苔、脉象变化及皮疹特点辨证施治,应用我院研制的中药熏蒸药1、2、3号进行熏蒸治疗,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经方差分析有显著差异(X2=80.4284,P<0.01).中药熏蒸药1、2、3号,对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及红皮病型银屑病稳定期的疗效较好,对进展期银屑病的疗效欠佳.

    作者:杨洪浦;吕兵波;蒋俊青;毛舒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凋亡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Th1/Th2分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凋亡对Th1/Th2型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RGH患者和健康体检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在PHA的刺激下体外培养48h后收集细胞和上清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上清液IL-2及IL-10.结果:RGH组新鲜血PBMC的凋亡率很低,与对照组相似(P>0.05).培养48h后RGH患者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凋亡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RGH患者的培养上清液IL-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IL-10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PBMC凋亡异常严重影响了Th1/Th2型细胞分化,可能是导致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机制之一,也可能在生殖器疱疹复发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江国英;江惟苏;周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9例报告

    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是一组轻度外伤后出现大疱,糜烂并留有萎缩性瘢痕的遗传性皮肤病.近日我院一就诊患者家系中5代共有9人患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珊;陈彤;张君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赤菟酊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酪氨酸酶(TYR)不仅是黑素细胞(MC)黑素生成的主要限速酶,还是黑素细胞分化成熟的一个特征性标志.黑素细胞破坏是白癜风发生皮肤脱色斑的主要原因.白癜风皮损复色有赖于白斑区残存表皮黑素细胞黑素生成能力增强以及毛囊外毛根鞘无功能黑素细胞活化.使用上调酪氨酸酶活性加速黑素生成的药物可促进黑素细胞分裂、增殖,提高白癜风的治疗效果.为了寻找治疗白癜风的有效药物和方法,我们选择上调酪氨酸酶活性的中药赤芍、川芎、菟丝子、刺蒺藜、补骨脂等组成中药复方,采用其乙醇提取液(赤菟酊)外用治疗白癜风并与对照组外用0.1%8-MOP酊比较,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洪武;朱文元;夏明玉;谭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53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4年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153例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情况.病理诊断主要是棘层肥厚型、角化过度型、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的混合型、腺样型、刺激型、菌落型与黑素棘皮瘤型.该病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组临床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115例中,组织病理符合91例,临床误诊率为20.9%;病理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153例中临床误诊62例.应注意与相关疾病鉴别,日光对脂溢性角化病的形成及其发病年龄提前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傲雪;王美娜;孙令;孙晓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0例分析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2组金葡菌引起的急性严重皮肤病.本病起病急骤,全身出现弥漫性红斑,皮肤触痛,红斑上出现松弛性大疱或大片表皮剥脱,尼氏征阳性,形如大面积烫伤,大多见于婴幼儿.2002-2004年,我院共收治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姬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某些皮肤病接触性变应原的分析

    斑贴试验对某些皮肤病的防治有确定的指导意义1,为探讨接触性变应原在某些皮肤病中的发生规律,对我科门诊2003年3月~2004年4月的296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德旭;于秉伦;赵峰;苏东宝;张炜;刘康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1例

    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poikiloderma-like cutancous amyloidosis,PCA)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俊;岳学状;朱文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合并鱼鳞病1例

    临床资料患者,24岁.因躯干、四肢皮疹3年,上胸部皮疹2年,于2004年3月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就诊前3年无明显诱因于颈部出现大片棕褐色扁平皮疹,无明显不适.

    作者:李颂;涂平;朱学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