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庆芳;刘民厚
重症药疹是药物过敏中较为严重的皮肤科危重病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常伴有系统性损害,近年来随着新药特药的开发应用,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现将我们自1995年以来诊治的65例致敏药物明确并引起系统性损害的重症药疹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萍;李勇;曹广喜;张爱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2001年5月~2004年5月,我们用痤愈汤加减治疗103例痤疮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团;王宝林;宋树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皮肌炎是一种以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肌痛伴有特征性皮疹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为了解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2~2002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广东地区25例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刁友涛;曾抗;孙乐栋;林子刚;周再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们于2004年5月~2005年4月用伊曲康唑(商品名:美扶,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取得很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丁玉玲;杨红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居性传播疾病的第2位1,有文献报道,健康妇女中潜伏感染率为10%~12%.本病的治疗方法虽多,但复发率也较高,据报道2,复发率在我国为1.5%~7.1%,国外为3.0%~9.1%.如此高的感染率及其治疗后的高复发率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6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志玉;王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淋球菌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不但对常用治疗药物耐药性普遍增加,而且对临床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给淋病治疗带来很大困难.耐药状况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淋球菌mtr基因系统与其耐药性密切相关,是耐药的基本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淋球菌耐药流行趋势、mtr基因系统及相关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庆东;侯建玲;李中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斑贴试验对某些皮肤病的防治有确定的指导意义1,为探讨接触性变应原在某些皮肤病中的发生规律,对我科门诊2003年3月~2004年4月的296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德旭;于秉伦;赵峰;苏东宝;张炜;刘康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在存档石蜡包埋皮肤组织标本中提取RNA及进行逆转录PCR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分别抽取1997年、1999~2001年、2004年3个时间段的存档标本各10例,经过蛋白酶K消化后用异硫氰酸-酸性苯酚法提取RNA,设计3对β-Actin不同产物长度的引物,其目的片段的长度分别为445bp、205bp和112bp,比较了以各特异性下游引物及随机引物进行逆转录PCR的结果.结果:随机引物的阳性率很低,产物长度为112bp时很稳定,经卡方检验与另外两个长度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各年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RNA并进行逆转录PCR,方法稳定,可进行大规模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陈柳青;曾学思;孙建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本文将12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治疗组31例口服罗红霉素,外用他扎罗汀和哈西奈德;对照Ⅰ组外用他扎罗汀和哈西奈德;对照Ⅱ组外用他扎罗汀;对照Ⅲ组外用哈西奈德.治疗组PASI评分下降明显高于对照Ⅰ、Ⅱ、Ⅲ组,对照Ⅰ组PASI评分下降明显高于对照Ⅱ、Ⅲ组,且治疗组、对照Ⅰ、Ⅲ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Ⅱ组.本结果表明罗红霉素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良好,他扎罗汀与哈西奈德合用优于单用,且副作用小.
作者:徐刚;李德元;余开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2组金葡菌引起的急性严重皮肤病.本病起病急骤,全身出现弥漫性红斑,皮肤触痛,红斑上出现松弛性大疱或大片表皮剥脱,尼氏征阳性,形如大面积烫伤,大多见于婴幼儿.2002-2004年,我院共收治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姬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poikiloderma-like cutancous amyloidosis,PCA)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俊;岳学状;朱文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引起,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提高.CA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从控制复发、降低治疗费用等方面来看,各种治疗差异很大,我们自2000年3月~2004年3月,应用以微波为主的治疗方法治疗CA患者25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裴广德;贾百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观察MMP-9和TIMP-1在51例皮肤黑素瘤及15例色素痣石蜡切片中的表达,使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色素痣比较,皮肤恶性黑素瘤中MMP-9表达较强(P<0.05),MMP-9/TIMP-1比值较高(P<0.05).MMP-9和TIMP-1的表达及MMP-9/TIMP-1比值与黑素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MMP-9表达较强(P<0.05),MMP-9/TIMP-1比值较高(P<0.05).结论:MMP-9、TIMP-1蛋白的表达与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侵袭性有关,MMP-9/TIMP-1比值增高提示肿瘤具有较高侵袭转移能力.
作者:李新功;孙莉;刘永;徐志秀;常峰;吴起嵩;董艳光;李爱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NB-UVB照射,糠馏油硼酸氧化锌糊剂(PBZS)封包,泽它洗剂洗浴的三联疗法或增加转移因子注射的四联疗法治疗240例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患者.以邮寄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以复发情况和治疗满意度为主的随访.结果:NB-UVB为主的联合疗法同以往方法相比使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四联治疗组有效率比三联治疗组高,复发率为86.7%,平均复发时间为4.2个月.转移因子具有增强治疗效果的作用.
作者:王雷;王刚;高天文;刘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资料先证者,男,35岁.因间擦部位反复起红斑、水疱、糜烂伴轻度瘙痒18年,于2004年12月就诊于我科.患者17岁时无明显诱因肛周出现渗出伴瘙痒,3年后头部出现类似表现,均未治疗,皮疹可消退.8年前,颈部开始出现红斑、水疱,疱破后形成糜烂、结痂,在当地医院就诊,按湿疹给予皮炎平、泼尼松等药物治疗,皮损减轻,但停药后又加重,如此反复渐累及腋窝、腹股沟等间擦部位,皮疹冬季缓解,夏季加重.家族中3代共6例患病,见图1.
作者:刘建军;郭淑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头皮肿块4个月于2004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4个月前触及左侧头皮有一花生米大小的肿块,不痛不痒,肿块迅速长大,4个月后长至鸽蛋大小.
作者:黄淑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各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结核杆菌及其提取物的抗体水平和可能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各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中抗结核杆菌的整菌、培养液和胞浆提取物的IgG、IgM和IgA抗体水平.结果:各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检出不同水平的抗此菌三类成份的抗体,常见型(点滴状、斑块状)银屑病的IgG抗体,少见型(红皮病型、脓疱型、关节病型)的IgA抗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常见型银屑病和少见型银屑病IgM水平皆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这些与正常对照有差异的银屑病患者与肺结核病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存在与肺结核病患者差异不明显的抗结核杆菌整菌、培养液和胞浆提取物的IgG、IgM和IgA抗体水平,三类抗体在各型银屑病中的抗体水平可能不同.
作者:陈小红;吴勤学;刘训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Malignant Angioendothelioma)又称血管肉瘤(Angiosarcoma),临床上罕见,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道如下.
作者:尚英彬;李久宏;毕桂娇;宋芳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根据160例银屑病患者舌质、舌苔、脉象变化及皮疹特点辨证施治,应用我院研制的中药熏蒸药1、2、3号进行熏蒸治疗,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经方差分析有显著差异(X2=80.4284,P<0.01).中药熏蒸药1、2、3号,对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及红皮病型银屑病稳定期的疗效较好,对进展期银屑病的疗效欠佳.
作者:杨洪浦;吕兵波;蒋俊青;毛舒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成人Still病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由于临床表现复杂,故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就成人Still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李久宏;李波;宋芳吉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