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1家系报道

关键词: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自行消退, 皮肤瘙痒, 皮肤糜烂, 临床资料, 先证者, 秋冬季, 腹股沟, 阴囊, 腋窝, 夏季, 头皮, 渗出, 疱液, 农民, 局部, 患者, 复发, 背部
摘要:临床资料先证者,男,65岁,农民.因阴囊、腹股沟皮肤糜烂、渗出伴痒痛2个月于2004年12月2日来我院就诊.该患者自20岁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皮、背部及双侧腋窝散在多数水疱并伴有局部皮肤瘙痒.水疱大小不等,疱液澄清透明,稍擦即破,形成糜烂面,经数周可自行消退,以后又在原处复发.每年夏季发作,秋冬季自行缓解,工作生活不受影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皮质激素及受体与sICAM-1的检测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糖皮质激素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配基结合一点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SLE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及sICAM-1,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糖皮质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LE患者血清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LE患者存在sICAM-1及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的异常,sICAM-1表达升高可能与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的降低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带状疱疹219例临床分析

    自2000年元月以来我科共收治了233例带状疱疹患者,病历完整的219例,现做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瘦素在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5例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重症和中、轻症患者瘦素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重症与中、轻症患者相比较,瘦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5和P<0.01);男及女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瘦素水平较其各自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瘦素水平升高,可能在这两种大疱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绿汗症1例

    色汗症临床较为少见,我们在临床上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80例疗效分析

    过敏性紫癜是一原因不明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中医血症范围,糖皮质激素治疗易复发.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疗效满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左西替利嗪与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比较

    为科学的评价左西替利嗪(商品名迪皿,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和氯雷他定(商品名开瑞坦,先灵葆雅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我科于2004年4~11月应用左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斑秃46例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2年3月~2005年3月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商品名: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皮损内注射治疗斑秃4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药煎剂外用治疗HIV/AIDS皮肤病变疗效分析

    HIV/AIDS的皮肤病变非常突出,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在这些皮肤疾患中常见、令人痛苦的是剧烈瘙痒、皮肤干燥等病变,大大影响了服药的依从性,有的患者甚至因此停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治疗问题也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棘手问题,近1年来,我们外用中药洗剂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兹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布特软膏治疗儿童皮炎湿疹疗效观察

    2004年1~6月我们采用布特软膏(同联集团沈阳抗生素厂生产)对105例儿童皮炎湿疹患者进行治疗.就疗效、安全性、耐受性进行观察评价,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肾宝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全身反复起鳞屑性红斑10年,腰膝酸软1月.10年前患者因全身大量鳞屑性红斑来我院就诊.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全身大量红斑,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Auspitz征阳性,皮损以头部、背部、四肢伸侧为主,对称分布.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皮肤炭疽1例报告

    患者,女,60岁,回族,农牧民.因右手指红肿痛1周,加重伴发热1天于2004年9月11日收住新疆托克逊县人民医院.自述1周前与本村民宰杀且食病牛肉1天后,右手食指中部出现红色小疙瘩,略痛,很快发展成2分硬币大红色肿块,其中间有黑色干痂,未在意.2~3天后同侧上肢出现弥漫性高度红肿,灼痛,其上出现蚕豆至鸡蛋大小水疱,渗黄色液近1天,发热头痛,在乡卫生院静点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甲硝唑注射液1天,无明显疗效,遂前往县医院求治.病程中无腹痛腹泻、咳嗽咳痰、心慌气短等.患者居住地为炭疽疫区,常有散在病例发作,此经权威部门证实.本次同食病牛村民23人有13人手部出现红肿皮损,经当地卫生机构予红霉素软膏外搽,静点青霉素后皮损未加重且很快痊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窄波UVB对大鼠表皮的损伤及遮光剂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照射剂量的窄波UVB对表皮细胞DNA的损伤,以及遮光剂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大鼠表皮照射不同剂量的紫外线,对部分表皮在照射前应用遮光剂,免疫组化以及HE染色观察表皮细胞中胸腺嘧啶二聚体和晒伤细胞产生情况.结果:正常表皮细胞未发现嘧啶二聚体和晒伤细胞,随着紫外线照射剂量的增加,嘧啶二聚体和晒伤细胞有增加的趋势,应用遮光剂可明显减少这种损伤作用.结论:紫外线照射剂量越大,对表皮细胞的潜在致癌作用越强,遮光剂对表皮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1家系报道

    临床资料先证者,男,65岁,农民.因阴囊、腹股沟皮肤糜烂、渗出伴痒痛2个月于2004年12月2日来我院就诊.该患者自20岁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皮、背部及双侧腋窝散在多数水疱并伴有局部皮肤瘙痒.水疱大小不等,疱液澄清透明,稍擦即破,形成糜烂面,经数周可自行消退,以后又在原处复发.每年夏季发作,秋冬季自行缓解,工作生活不受影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4例坏疽性脓皮病的护理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复发性、破坏性、疼痛性皮肤溃疡.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皮损好发于躯干、四肢末端,常与炎性肠病、关节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并发1.临床虽少见,但一般病程长、病情较重,患处疼痛剧烈,溃疡面渗出物多,合并细菌感染不易愈合,给临床治疗与护理带来一定难度.2004~2005年,我院收治4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以顽固性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的恶性肿瘤20例临床分析

    皮肤瘙痒是一种常见症状,大部分患者均能治愈或症状明显缓解,也有少部分患者经过至少1年的治疗,病情不能缓解,成为顽固性瘙痒,其多为良性过程,但在部分病人则是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山东省1986~2000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自1986~2000年山东省性病新发病例呈明显增长趋势,性病流行进入快速增长期1.1998年性病报告发病率为24.83/10万;1999年为49.36/10万;而2000年达到52.78/10万,为历年性病报告数多的1年.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6种抗生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1992~2000年梅毒的临床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回顾性对比分析,以选择佳有效药物.方法:1 516例梅毒按统一标准进行诊断和6种抗生素选择治疗,使用统一的登记表格,由性病专科医生统一填写,汇总、统计和分析.结果:治疗早期梅毒青霉素治愈率平均达92.30%,头孢曲松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治愈率分别为90.13%、87.38%、87.88%和68.54%.青霉素与各组间治愈率对比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霉素治疗梅毒仍是首选,且疗效高、价格低.头孢曲松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则是有效的驱梅替代药物.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念珠菌生物膜及其耐药性

    生物膜是微生物接触物体表面后形成的特殊结构,在自然环境中大多数微生物主要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以避免外界环境的破坏,得以长期存活.致病微生物在体内医学装置上也可形成生物膜,在临床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可成为疾病的病灶,并有着更高的耐药性,使感染迁延不易治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2例

    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近几年来诊断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Sézary综合征1例

    患者,男,46岁,海员.6年前无明显诱因在双腋下及双上肢出现红斑,伴瘙痒,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脂溢性皮炎,给予对症治疗好转.于次年因同样症状加重,仍给予对症治疗,但病情时好时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