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平;蔡春岳;许平;杜薛平;张卫星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新鲜爆裂骨折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9~59岁,平均43岁;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对照组: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21~63岁,平均41岁;单纯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两组均于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行X线检查,测量矢状面指数和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并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纠正局部后凸(矢状面指数),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纠正度的丢失.
作者:何腾峰;郦志文;沈华松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患者,男,67岁,跌伤致腰背疼痛2周,突发左足及小腿疼痛麻木伴乏力1 h来诊收住.患者于2周前因骑自行车跌伤致腰背疼痛在我院行MRI检查示:L2椎体Ⅰ度压缩骨折,无神经压迫症状,拒绝住院,回家卧床休息制动.1 h前解大便时,突然出现右足趾麻木并向上蔓延至膝下,后感小腿后侧肌痉挛伴剧烈疼痛,急送我院急诊,再次行腰椎MRI检查后,以L2压缩骨折、右小腿疼痛原因待查收住.
作者:张仲华;李士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探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组织块培养法分离早期与晚期(依据Kellgren和Lawrenc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划分)OA患者滑膜细胞进行培养,用光镜、电镜、组织化学方法等观察鉴定该细胞类型.结果:患者滑膜细胞符合巨噬样滑膜细胞(A型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B型细胞)的特征,早期与晚期滑膜细胞在生长周期及细胞超微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晚期较早期滑膜细胞生长周期长、生长极向性差、细胞内溶酶体丰富.结论:组织块培养法可以有效分离人类关节滑膜细胞,建立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细胞系.
作者:张鹏;石关桐;郑昱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肩关节脱位指的是肩肱(或称盂肱)关节脱位,临床上十分常见,肩关节脱位通常采取手法整复,疗效确切,手法整复研究也较多,笔者参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对国内肩关节脱位的手法整复流派和发展动态做一整理,与同仁共飨.
作者:马常青;MA Chang-qing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993年8月-2004年9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168例,其中X线漏诊12例,经加摄特定方位X线片确诊胫骨平台前缘塌陷骨折,行补救手术治疗后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军义;张振雨;刘士伟;刘明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拔伸足蹬法是骨伤科常用整复手法之一,自唐代蔺道人创设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代骨伤医家在临床上应用,既有继承又有所创新.传至元代,创新应用于肩关节脱位,传至明清已有创新应用于肘关节脱臼和肱骨干骨折、腕掌骨骨折的整复,传至当今仍有所继承发展[1-2].
作者:赖镭成;张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系列MRI上股骨头坏死的坏死信号和面积比例变化1方法:根据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对10例(20髋)具有2次及以上MRI成像的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4~58岁,平均40岁.两次MRI成像平均相差18.1个月,观察其坏死信号和面积比例变化.结果:第1次MRI检查时的平均坏死面积比例为52.62%±17.90%,第2次MRI检查时的平均坏死面积比例52.24%±19.3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687).两次MRI检查时,均有180个层面,共有38个层面出现信号改变.在无外科治疗及塌陷出现的8髋65个层面中,2个层面发生信号改变;在塌陷加重而无外科治疗的3髋37个层面中,3个层面发生信号改变;在出现塌陷或有外科治疗的9髋78个层面中,33个层面发生信号改变,(P=0).结论:股骨头坏死的坏死面积比例不随病程的延长及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改变.如无外科干预或软骨下骨折出现,股骨头坏死的信号强度也无明显变化.
作者:赵凤朝;李子荣;张念非;马超;熊传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VDR)、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在大鼠成骨细胞(OB)中的表达,研究固本壮骨胶囊、金匮肾气丸、补肾益精方、知柏地黄丸四种补肾中药对大鼠成骨细胞VDR、Cbfα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中药促进骨形成的新机制.方法:6月龄大鼠成骨细胞被分离,采用组织块翻转方法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矿化结节染色对成骨细胞加以鉴定.采用RT-PCR方法检测成骨细胞VDR、Cbfα1mRNA表达.结果:RT-PCR结果表明,在大鼠成骨细胞中,固本壮骨胶囊、金匮肾气丸、西药萌格旺上调VDR、Cbfα1mRNA表达;知柏地黄丸下调VDR、Cbfα1mRNA表达、补肾益精方对于VDR、Cbfα1mRNA表达的影响存在着差异.结论:固本壮骨胶囊和金匮肾气丸上调成骨细胞VDR、Cbfα1mRNA表达,可促进骨形成;知柏地黄丸下调VDR、Cbfα1mRNA表达,有抑制或是降低骨形成的作用.
作者:魏义勇;石印玉;詹红生;冯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复杂的多因素引起的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组织功能障碍,是骨科临床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尽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血管功能障碍起主要作用.H2O2是引起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针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血管机制的研究及防治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刘臻博;张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患者,男,24岁,煤矿工人,既往体健.2005年5月26日下午5时在煤矿劳动时被矿车撞伤右髋部,局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2 h入院.查体:T 37℃,P 82次/min,R 18次/min,BP18/12 kPa.神志清醒,痛苦貌,心肺腹检查无异常,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右腹股沟处疼痛,右髋关节呈内收、内旋、屈曲畸形,弹性固定,右侧大转子上移、臀部饱满,局部压痛明显.
作者:魏继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临床确诊的股骨头坏死的100例作为病例组,按1:3比例配对与病例同性别、同一年龄组、同一居住地区的非股骨头坏死者(排除严重的心、肝、肺、肾疾病)作为对照组,对主要疾病史、服药史、吸烟饮酒史以及一些中医症候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危险度分析表明,可能与股骨头坏死危险性有关的因素(OR及95%CI):病史有下肢骨折、髋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高脂血症、糖尿病史;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发现面色苍白、畏寒、四肢酸软等肾阳虚症状与股骨头坏死也有联系(P<0.05).结论:下肢骨折、髋关节炎等病史和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肾阳虚症状与股骨头坏死有联系;对股骨头坏死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陈俊杰;肖鲁伟;童培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0年1月-2005年8月,应用自体红骨髓骨折端注射预防胫骨中下段骨折迟缓愈合,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华嘉;林志新;吴盛忠;拓轲;何新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对颈椎前路钢板在下颈椎损伤国外应用进展进行综述.颈椎前路钢板在设计上有限制性与非限制性两种类型,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前者的固定强度明显优于后者,但易于在固定阶段对植骨块产生应力阻挡.手术指征:主要为颈椎前柱损伤或颈椎后部骨与韧带复合体的损伤.但颈椎损伤存在高度不稳定时,前路钢板固定应联合颈椎后路稳定性手术.否则,术后须应用头环背心支具固定.对撑开屈曲型损伤,应警惕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以免在牵引复位过程中发生严重的神经损伤.操作时应彻底解除脊髓前方压迫,植入三面皮质骨块,恢复前柱正常前凸,再行前路钢板固定.该方法的优点是:达到了固定阶段即时稳定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有利于康复.但加重了手术创伤,有发生与钢板或螺钉有关并发症的可能,晚期在临近融合区相邻椎间盘有退行性改变发生.因而在确定治疗方案时,要权衡利弊.
作者:张功林;章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骨干续连症是一种软骨的发育障碍,表现为多发性外生骨疣及干骺端畸形,故亦称干骺端发育不良、遗传性多发性骨疣或骨软骨瘤病.本病诊断不难,有遗传性家族性的特点,及多发性骨疣的存在,干骺端塑形不良呈喇叭状是特征性的表现[1-2].自1996年10月-2005年12月,我们共收治8例骨干续连症患者,其中有10个尺骨出现短小发育畸形,我们应用Orthofix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吴铁男;张云飞;牛腾峰;谢瑞卿;魏新军;胡军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胫腓骨骨折在长管状骨骨折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胫骨全长的内侧1/3面仅位于皮下而无肌肉组织保护,骨折易成为开放性,污染常较严重.对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有多种方法,我科自1998年至2005年5月对324例胫腓骨骨折中的86例应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树海;付国权;王刚;石蛟;颜国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术中并发症原因及对策.方法:颈椎骨折脱位患者600例采用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发生置钉并发症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26~68岁,平均38.9岁.按Frankel分级:11例为完全性颈髓损伤;25例为不完全性颈髓损伤.结果:在发生置钉并发症36例中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04枚,有70枚螺钉方向偏差,其中20枚螺钉初次置入后感觉松动,经校正后二次置入成功;17枚钉道钻孔后出血较多,其中1枚误入横突孔损伤椎动脉,经处理未引起严重后果;术中定位时有33枚螺钉穿出椎弓根,向上进入椎间隙14枚,偏下5枚,偏外8枚,偏内1枚,5枚因方向偏差反复钻孔致椎弓根骨折.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手术后1例患者原有神经症状加重,经过半年康复锻炼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颈椎弓根解剖变异较大,应强调颈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个体化,术前除应仔细掌握患者颈椎弓根影像学解剖结构特点外,术中还注意技术操作的要点.
作者:胡勇;杨述华;谢辉;徐荣明;校佰平;马维虎;周雷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长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共57例,男45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42岁.开放性骨折17例,闭合骨折40例.骨折延迟愈合32例中,肱骨4例,股骨10例,胫骨18例;骨不连25例中,肱骨5例,股骨4例,胫骨16例.全部采用DBM于骨断端处和骨缺损区植入治疗.结果:5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7个月,平均7.8个月.骨折延迟愈合32例中骨折愈合31例,1例胫骨骨折未愈合;骨不连25例中骨折愈合23例,2例未愈合,其中胫骨1例、肱骨1例.愈合时间3~6.6个月,平均4.7个月.结论:DBM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其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曾逸文;王大林;王黎明;桂鉴超;徐杰;王钢锐;郑圣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患者,男,43岁,摔伤致左足背肿痛不能站立约10 h.次日来我院就诊.检查:左足背肿胀甚,皮肤呈青紫色,第4跖骨头和基底部压痛明显,触摸第4跖骨头背侧凹陷,跖侧可摸到突起的第4跖骨头,左足诸趾末梢血液循环和感觉正常.X线片示:左足第4跖趾关节并跖跗关节脱位,第4跖骨头明显向跖侧内侧移位;第4跖跗关节间隙稍微增宽,第4跖骨基底部轻度向背外侧移位(见图1).诊断:第4跖趾关节并跖跗关节脱位.
作者:夏数数;黄韬;邹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青壮年股骨颈囊内骨折是治疗中的一个难题.由于血液供应差,复位常不满意,易造成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自1998-2004年对25例青壮年股骨颈囊内骨折,分别采用缝匠肌肌蒂髂骨瓣与股方肌肌骨瓣和多枚AO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通过1~3.5年术后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永平;蔡春岳;许平;杜薛平;张卫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改良Il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和肢体短缩的方法.方法:感染性骨缺损患者23例,男20例,女3例;年龄21~49岁,平均32岁.股骨7例,胫骨16例.肢体短缩4~17 cm,平均9 cm.根据Illizarov治疗原则,采用微创截骨,分别采用骨段滑移术修复骨缺损和延长肢体.结果:经骨段滑移,骨缺损全部愈合,延长间隙成骨良好,无一例需补充植骨.23例经1~5年随访,所有骨缺损愈合,肢体长度恢复正常,感染无复发.结论:骨段滑移技术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软组织感染创面可在骨段滑移中逐渐缩小并闭合,骨感染可在骨段滑移中逐渐被控制并随骨连接而愈合.
作者:高辉;肖树军;陈雷;李传福;吴学东;韩丹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