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民族男性青少年生殖器官发育情况的8年前后对比

唐桂益;杨忠技;银春芬;余社成;银河

关键词:民族, 青少年, 男性, 生殖器官
摘要:我们在1990到1991年和1998到1999年对本县高考体检中的男生作了性器官发育检测.将14~21岁随机分成4组,按不同民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资料见表1.讨论本组资料8年前后青少年身高、体重增长明显,14~15岁年龄组的睾丸容积、阴茎长度与周径,8年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差异,16岁以上各年龄组的性器官发育8年前后对比,无明显差异.
中国男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性功能障碍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男子性功能障碍是男科学临床上多个不同症状的总称,包括性欲低下、勃起功能障碍、射精障碍和高潮缺乏.对性功能障碍的治疗选择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产生症状的原因及对病人情况的合理评估来进行.例如:对于年龄超过70岁,因为前列腺手术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选择海绵体内注射药物治疗,此时不必太注重可能出现的阴茎海绵体纤维化的副作用.然而,对于一个年轻患者而言,海绵体纤维化则是患者所不能接受的并发症,也是我们医生在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所必须考虑到的问题.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方法很多,如:性心理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海绵体注射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使用较多,目前常用的药物中只有少数几种药物经过系统的临床应用.其中许多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尚缺乏较为系统的资料,下面我们将对这些药物在性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加以评述.

    作者:戴继灿;江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季节因素对男性尿睾酮、促间质细胞素水平的影响

    研究表明,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均受生理节律的影响,许多治疗措施也会因人体生理功能的节律性变化而表现出时间性差异[1],所以,了解人体生理节律对于临床诊断、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拟通过对20名健康成年男性四季尿睾酮、促间质细胞素(LH)水平的动态观察,了解男性生殖内分泌的四季变化规律,为某些男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时间治疗及因时保健提供参考.

    作者:罗卫芳;郭树仁;王友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精液过滤结合IUI治疗精液不液化不育

    探讨体外精液过滤法治疗精液不液化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本文采用双层镜头纸过滤精液结合宫腔内授精或宫颈管内授精(IUI/ICI),对35例精液不液化不育者进行了48个周期治疗.结果表明过滤后精液全部液化,妻子妊娠率51.4%,周期妊娠率37.5%.结论认为双层镜头纸过滤精液结合IUI治疗精液不液化不育,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苏梅;杨丹彤;邱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一氧化氮合酶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子功能的影响

    为探讨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对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精子功能的影响,本文测定15例VC不育患者外周静脉血清、精索静脉血清和精浆中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并与12例有生育能力的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VC组精索静脉血清和精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不仅高于其外周静脉血清(P<0.01),而且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外周静脉血清中两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VC时可能是由于曲张精索静脉血和精浆中NOS的产生增加导致精子生成障碍或(和)精子活力下降,从而导致不育症.

    作者:郑航;郑新民;李世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男性儿童脑瘤幸存者性腺状况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育精阴对精子特异性酶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复制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睾丸炎(EAO)模型,采用酶动力学分光光度法以及明胶固定底物薄膜法,观察EAO状态下精子顶体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变化,观察育精阴对精子特异性酶的影响.结果:EAO造成的附睾精子顶体酶系中顶体蛋白酶和透明质酸酶以及精子胞浆乳酸脱氢酶活性下降.在育精阴治疗后,顶体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恢复.揭示育精阴对EAO造成的免疫损伤有修复作用.

    作者:夏卫平;陈磊;周智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精子表面蛋白受精素β在精卵结合和融合中的作用研究

    为探讨精子表面蛋白受精索β(Fβ)在精-卵结合和融合中的作用.本文应用鼠Fβ单抗,通过体外受精试验观察该单抗预孵育不同浓度精子后,对精-卵结合和融合功能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确定Fβ在精子表面的特异性定位.结果在不同精子浓度下,Fβ单抗均可显著降低体外精-卵的结合和融合能力;可使精-卵结合指数降低34.43%~75.46%,平均56.05%;使精-卵融合的受精指数降低47.68%~56.32%,平均52.18%;受精率下降28.06%~54.32%,平均41.56%.在精子顶体反应前后,Fβ在精子表面均特异性定位于精子头部赤道区域和顶体内膜区域.结论:Fβ在精-卵的结合和融合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支持将Fβ蛋白作为精子靶抗原之一用于避孕疫苗的开发研究.

    作者:李彦锋;靳风烁;江军;王洛夫;靳文生;何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输精管节育粘堵材料进入膀胱构成膀胱异物1例报告

    患者,男性,38岁,教师,已婚.按计划生育要求行双输精管粘堵节育术后月余.一次性生活后突觉下腹抽痛,尿频,尿急伴肉眼血尿就诊.基层医院按炎症治5天不见好转,于1999年7月27日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发现膀胱内条索状异常声影,遂行急诊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内充血明显,三角区有一长条状透明异物,即用膀胱镜活检钳取出.

    作者:刘俊山;张步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万艾可——一种治疗阴茎勃起障碍的新药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是泌尿男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约10%[1].在美国约3000万人患ED,每年400万门诊患者,30万人需要住院治疗.治疗ED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负压吸引、血管活性药物阴茎海绵体内注射、前列腺素E1尿道内灌注、假体植入及一些动静脉手术等,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不方便,不接近自然状态,不易为患者接受,退出率较高[2].万艾可(Viagra)是一种磷酸二酯酶V(Phosphodiesterase TypeV,PDE5)的拮抗剂,是第一个通过FDA用于治疗ED的口服药物,疗效佳、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勃起接近自然状态,易为患者接受.本文就此药研究的新进展作综述.

    作者:王为服;张元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国人前列腺组织中PSP94 mRNA的替代剪接

    为探讨国人PSP94 mRNA的替代剪接特点,本文提取了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的总RNA,用RT-PCR扩增其cDNA,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并与国外报道进行比较.结果如下:①国人PSP94 cDNA序列与国外报道一致;②国人PSP57 mRNA相对PSP94 mRNA的表达量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因此我们认为国人PSP94 mRNA的基因序列与西方人相同,其低水平替代剪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剪接子的活性与西方人存在差异.

    作者:田长生;高瑞娟;李春凌;刘喜春;赵雪俭;刘树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雄激素受体基因 CAG多态性和泌尿系疾病

    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对相应靶基因的调控作用已是众所周知.AR基因和启动子以及可能的加强子的结合导致了相应靶基因的转录,因此AR基因又被称之为转录因子.而AR基因的转录活性和AR基因编码谷胺酰胺(CAG)多态性有关.已有报道显示AR基因CAG多态性同前列腺疾病和精子数的高低有关,结合笔者的研究,在这里作一综述.

    作者:陈越;唐涌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睾丸活检前后血清抗精子抗体检测

    睾丸活检为男性不育症诊断方法之一.属于损伤性检查方法.为确定睾丸活检是否破坏血睾屏障产生自身抗精子抗体.我院对40例不育症患者进行睾丸活检前后血清抗精子抗体检测分析.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年龄在20~36岁,平均为28岁.均已结婚,婚期均在2年以上,睾丸重量约在5~35 g,睾丸长度约在1.5~3.6 cm,宽度约在1.2~3.3 cm,厚度约在1.0~1.8 cm.患者性功能基本正常.

    作者:贾韶彤;韩利忠;席向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配合行为疗法治疗早泄90例

    自1997年1月至2000年5月,我们共应用安拿芬尼(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结合中草药配合行为疗法治疗早泄90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从1997年1月至2000年5月就诊病例中随机选择130例,均有系统的随访资料.年龄18~50岁,平均28~29岁.病程3月~15年.35岁以下108例.已婚114例,未婚16例.有手淫史122例,有包皮过长者3例.有勃起障碍者7例(4例为婚前发生).上述130例中,阴茎未插入阴道或插入后即射精者77例.性交不足1分钟即射精者为31例.所有服用西药患者均无下列情况及疾病:①苯二氮类抗抑郁药过敏者;②至少14天以内未用过MAO(单胺氧化酶抑制剂);③各类不宜过性生活的疾病:如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等;④低惊厥阈的各种疾病;⑤肝功能、肾功能及外周血象异常者.

    作者:周德文;史丽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杀精子剂壬苯醇醚-9的研究现状

    杀精子剂(spermicides)是利用药物的理化特性,使精子接触后迅速制动、杀灭或使精子失去受精能力的一类阴道内避孕药.自六十年代初以来,曾有100多种杀精子剂流行[1],其中现今国内外使用和研究多的一种是以壬苯醇醚-9(Nonoxyno1-9,N-9)为主药的杀精子剂.本文综述N-9用作杀精子剂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文红;朱伟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雄激素诱导大鼠阴茎细胞增殖的研究

    本研究试图探讨雄激素补充治疗能否诱导去势大鼠阴茎勃起组织细胞增殖.30只成年SD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势组及补充组.补充组术后2周肌注十一酸睾酮(13.7 mg/kg),并分别于补充治疗后24、48、72及96 h处死,后处死对照组及去势组动物,取中段阴茎海绵体,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其细胞增殖情况.发现正常情况下阴茎组织中存在中等强度的细胞增殖(39.8±3.47),去势2周后几乎无细胞新生(P<0.01),睾酮补充48 h后即诱导DNA合成(21±2.29),96 h后增殖细胞显著增多(95.2±9.65,P<0.01).增殖细胞包括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等.结果表明雄激素能诱导去势大鼠阴茎勃起组织多种类型细胞增殖.

    作者:张新华;陈坚;莫曾南;黄伟华;白先忠;胡礼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早泄65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高选择性a-肾上腺素能受体(a-AR)阻滞剂在早泄治疗中的价值,我们从1998年5月至2000年1月采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早泄65例,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65例年龄23~54岁(33.7±7.2),病程2月~4年(25.3±5.6月).其中15例阴茎接触阴道口即射精;21例阴茎一插入阴道口即射精;29例阴茎插入阴道口后2分钟内稍作抽动即射精.所有患者外生殖器发育正常,阴囊内容物触诊无异常,前列腺肛检正常.小便常规、前列腺液及精液常规检查均正常.性激素检查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均无勃起障碍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近3月内未服用过性激素及神经系统药物.

    作者:常德贵;张蜀武;邵继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睾丸鞘膜假纤维瘤的超声表现

    患者男性,28岁,阴囊内扪及小肿块一周来诊.查体,发现阴囊内小结节质硬,表面欠光滑,无压痛,结节与睾丸能够分开.B超检测:双侧睾丸与附睾大小形态正常,左阴囊内可见五枚实性低回声光团,全部位于鞘膜的壁层,其中位于附睾头部内上方有2枚,约1.5 cm×1.0 cm、0.4 cm×0.5 cm;位于睾丸下部外侧有3枚,约0.5 cm×0.3 cm、0.3 cm×0.4 cm(2枚);并在小结节旁可见局部鞘膜扁平状增厚约0.3 cm×0.9 cHm.肿块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内部光点分布均匀,肿块有包膜,其中大一枚肿块内可见一条彩色血流,为静脉频谱,其余部位的鞘膜(包括脏层鞘膜)回声及厚度正常.超声诊断:阴囊内实质性肿块,来自鞘膜,良性增生可能性大.术中所见:左睾丸鞘膜可见五枚大小不等肿块,质硬,表面欠光滑,切面呈灰黄色.病理:左鞘膜假纤维瘤.

    作者:夏建国;许桂英;陈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丝线套扎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经验

    我科从1995~2000年用丝线套扎,治疗男性尖锐湿疣共150例.方法为:丝线套扎主要针对阴茎散在湿疣,系带处或尿道口疣体,直径大约0.5 cm左右的疣体为适合.消毒,局部麻醉(注意:麻醉药不宜注射过深,仅作皮下注射即可),后用蚊式钳在疣体根部钳夹,钳夹时应注意位置不宜过深,也不能过浅,原则是包括疣体根部部分皮肤,然后用0~1号线结扎即可.结扎远端之疣体可剪去,然后用石碳酸、酒精处理.

    作者:毛林;张锦莎;杨芝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帕罗西汀治疗早泄的临床研究(附130例报告)

    早泄是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有资料表明发病率高达75%,大多数的研究表明早泄的发病率是14%~41%[1].虽然治疗早泄的方法很多,但因为疗效不肯定或方法复杂没有能够广泛应用.近年来在广泛使用新型抗抑郁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抑郁症时发现,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延迟射精的不良反应,结果用来治疗早泄取得明显效果[2],帕罗西汀是SSRI当中延迟射精作用强的药物[3],为了观察帕罗西汀治疗早泄的疗效(包括药物副作用、对男女双方性生活的整体影响、继续用药的愿望以及价格因素等).

    作者:陶林;王春华;叶其伟;杨江根;王风;李火金;陈德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6例报告

    我院1995年~1998年共诊治6例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结果本组6例,年龄38~55岁,平均44岁.均已婚,病程5~7天.病变均始发于阴茎背侧冠状沟部位,主要症状为病变部位隐痛或不适,肿胀及阴茎背侧冠状沟处包皮下索条状肿物,长度2.5~3.6 cm,呈透明状,轻触痛,不与表面皮肤粘连,可以在皮下滑动,触之硬韧似输精管.淋巴管病变发生于背浅淋巴管纵行支5例,环行支1例.

    作者:赵家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