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飞;岳振双;汤样华;侯桥
气囊止血带是四肢手术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止血带压力的大小与止血效果及并发症有着直接的关系[1],但终压力必须超过局部主要动脉压力,才能有效地阻断局部血液循环.而止血带充气的准确压力目前尚未证实,传统方法一直采用过高的压力,一般上肢为40kPa、下肢为80 kPa[2],应用上述压力止血效果虽然满意,但部分患者出现止血带处皮肤压伤、止血带麻痹(肢体止血带平面以下的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作者:林淑俐;郭新晓;李宏杰;李新祥;郑燕国;朱云森;颜咏梅;陈秀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 男,19岁.右上臂内侧肿物渐进性增大4年,伴有右环、小指麻木1个月.体格检查:右上臂内侧中下1/3段见一半球形肿物突起于皮下,表面色泽正常,无皮肤缺损,小鱼际肌群及骨间肌饱满.触之皮温正常,肿物大小约3 cm×2 cm×1 cm,压痛(+),质硬,肿物可前后移动但不能沿上臂长轴方向移动,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叩击Tinel征(+),右环、小指刺痛觉较健侧明显减退,Froment征(-),夹纸试验(-).右环、小指屈伸功能和对掌功能未见异常改变.
作者:孙浩然;崔建礼;李秀存;刘悦娇;路来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带孔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治疗尺骨茎突骨折.方法 自2009年11月至2014年12月,对38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采用带孔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治疗.结果 本组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 22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及骨折再移位发生,骨折均临床愈合,时间5~9周,平均7.5周.根据Green-O’brien功能评定方法评定疗效:优18例,良19例,可1例;优良率97.4%.结论 带孔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治疗尺骨茎突骨折加压力量强大,骨折端稳定,临床疗效好,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汪;王保苍;王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断指再植手术要求患者在围手术期情绪稳定,体位保持不变,密切配合医师.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由于患者缺乏自知力和行为控制能力,不能正确地理解医务人员对其进行的治疗和护理操作,甚至会产生敌对情绪,不能主动配合,阻挠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手术,对围手术期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为8例自伤式断指精神病患者进行了断指再植手术,给予针对性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臧莉萍;秦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应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10例12块,尺动脉腕背支穿支皮瓣3块,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1块,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2块,臂内侧穿支皮瓣1块,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1块,股前外侧穿支皮瓣2块,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2块.其中血流桥接穿支皮瓣3例,显微削薄穿支皮瓣2例,分叶穿支皮瓣1例.修复手指创面6块,手掌2块,手背4块.面积小为5.0 cm× 2.5 cm,大为11.0 cm× 11.0 cm.结果 全部皮瓣顺利存活,无动脉或静脉危象发生.皮瓣颜色良好,质地柔软,不臃肿,供区遗留线性瘢痕.随访3~ 15个月,平均8个月,部分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手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对供区和手的外形损伤小,符合手部创面修复原则;上肢穿支皮瓣颜色、质地与手部缺损修复要求一致,供受区邻近,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尹路;宫可同;殷中罡;徐建华;张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及分析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术后肘外翻及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因素.方法 自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我们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患者21例,其中合并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5例,合并肘关节脱位6例.按Mason分型,Ⅲ型15例,Ⅳ型6例.结果 术后19例患者获得随访,2例失访,时间为5~79个月,平均39.9个月.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6例,良2例,可1例.术后肘关节携带角,患侧肘外翻角度大于健侧10°以上的患者为4例.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桡骨柄周围射线可透过区.未见切口感染、神经损伤、金属异物反应及腕部畸形等并发症.1例出现肘关节僵硬再次行关节松解术.5例肘部有轻度异位骨化,但未对肘和前臂运动造成明显影响.结论 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可获得比较满意的中期疗效.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肘外翻及假体松动等,这可能与手术操作技巧、假体填充及假体强度等因素相关.
作者:蒋毅;王建卫;吴可沁;刘师良;郑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串联分叶股前外侧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串联分叶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不规则创面13例.其中修复宽大创面5例,同时存在两个创面4例,套脱不规则多平面创面4例.串联皮瓣分二叶10例,三叶3例.术前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穿支血管定位,供区创面均一期缝合.结果 13例皮瓣均存活,无边缘坏死,均未出现血管危象.其中3例皮瓣边缘渗出,愈合慢,经换药、缝合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5~20个月,皮瓣色泽良好,感觉功能部分恢复,3例皮瓣术后略显臃肿,半年后行皮瓣整形术.供区遗留线性瘢痕,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恒定,血管蒂长,穿支较多,能做成超薄皮瓣,可以同时修复多个创面,经过分叶、组合后可修复各种复杂创面,供区可直接缝合.
作者:郑晓飞;李建美;刘国印;胡小峰;周明伟;陈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折断钉固定治疗掌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们共收治16例掌骨头闭合性骨折患者,其中两部分骨折9例,三部分骨折7例,均采用折断钉固定治疗.术后根据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16例患者中15例获得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为8~ 12周,平均10.5周.末次随访手部掌指关节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9例,良5例,中1例.VAS平均为1.8±0.3.结论 采用折断钉固定治疗掌骨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软组织干扰小,有利于掌指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作者:汤样华;曾林如;李永福;辛大伟;岳振双;徐灿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第二趾胫侧皮瓣与趾趾背皮瓣瓦合修复手指Ⅱ度套脱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应用第二趾胫侧皮瓣与趾趾背皮瓣瓦合修复手指Ⅱ度套脱伤15例17指.11例12指为自指根部至指尖套脱,4例5指为自近指间关节水平至指尖套脱.皮瓣供区采用一期皮耐克覆盖创面,二期行腹部中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观察受区皮瓣外形、两点分辨觉、手指功能及供区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皮瓣均存活,创口均Ⅰ期愈合,随访5~24个月,平均13.6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两点分辨觉达6~11 mm,末次随访手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1指,良5指,可1指.皮瓣供区无植皮坏死,无瘢痕增生及破溃,无疼痛,行走活动功能无影响.结论 应用第二趾胫侧皮瓣与趾趾背皮瓣瓦合修复手指Ⅱ度套脱伤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
作者:沈鸿飞;岳振双;汤样华;侯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2例,前臂皮肤缺损伴有肌腱或骨外露6例,手腕部皮肤缺损伴有肌腱外露3例,手背皮肤缺损伴肌腱外露10例,手指背侧皮肤缺损伴指伸肌腱缺损3例.皮肤缺损范围为3 cm×5 cm~7 cm× 15 cm,均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切取皮瓣大小为4 cm×6 cm~8 cm× 16 cm,3例指伸肌腱缺损者携带腹外斜肌腱膜重建.术后重建肌腱者外固定3周,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康复.结果 1例皮瓣因旋髂浅动脉细小,吻合后顽固性痉挛通血不良失败,改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其余21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21例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上肢、手腕、手背创面修复后皮瓣外形质地满意,无需再次手术修薄,效果满意.重建指伸肌腱者手指稍臃肿,影响手指伸屈功能,效果欠佳.结论 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供区隐蔽,供区损伤较小,血供较可靠,皮瓣可充分利用,是修复前臂、手腕、手背皮肤缺损较理想的皮瓣之一.
作者:孙广峰;金文虎;李书俊;聂开瑜;祁建平;邓呈亮;吴必华;魏在荣;王达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 男,41岁.右腕部肿痛无力10年,进展加重1年.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腕部肿痛无力,曾于多家医院就诊,予消肿等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右腕部肿痛症状可缓解,近一年症状突然加重.临床检查:右腕皮肤肿胀明显,右腕桡骨茎突下可触及1.5 cm× 1.0 cm不规则实质性肿物,质地硬,边界清楚,轻压痛,活动度稍差,局部皮温较对侧稍高.右腕伸屈无力,手指活动及感觉较对侧减弱.腕关节活动度为掌屈30°,背伸20°,桡偏20°,尺偏30°,旋前30°,旋后30°.右腕关节背伸肌力M4,各指屈指肌力M3,伸肌肌力M4.
作者:王兆飞;陶海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测量双足第二趾胫侧皮肤腓深神经及趾底固有神经支配区域两点分辨觉(twopoint discrimination),比较该区域不同的神经支配两点分辨觉是否有异同,为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感觉恢复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测量500例成人双足第二趾胫侧区域皮肤的两点分辨觉:左足腓深神经支配区(F1)和趾底固有神经支配区域(Z1),右足腓深神经支配区(F2)和趾底固有神经支配区域(Z2).结果 F1的两点分辨觉为(12.95±0.07)mm;F2为(12.98±0.07)mm;Z1为(18.81±0.09)mm;Z2为(18.84±0.09)mm.F1与F2间、Z1与Z2间两点分辨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与Z1间、F2与Z2间两点分辨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1< Z1,F2<Z2.结论 双足第二趾胫侧区域两点分辨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腓深神经支配区域与趾底固有神经支配区域间两点分辨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区<Z区.
作者:徐磊;巨积辉;侯瑞兴;金光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A2.3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对我院收治的20例20指中节指骨A2.3型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3个月.全部患指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4~6周,平均4.5周,均未出现骨折畸形愈合、克氏针断裂、针道感染.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价标准评定:优20指.结论 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A2.3型骨折,固定牢靠,操作简便,可早期功能锻炼,避免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付世杰;孙勃;张海峰;高云峰;张擎柱;王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我们对20例Bennett骨折患者选择合适的微型钢板,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必要时行韧带修复.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 12个月,平均10个月.除1例患者出现退钉外,余均未出现断板、术后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5例,良3例,中2例.结论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术后疗效满意,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为治疗Bennett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陈春华;姚中凯;龚冲丞;杨晨松;沈阳;孙贵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应用骨间背侧动脉桡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们采用游离骨间背侧动脉桡侧穿支皮瓣对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其中手指软组织创面4例,虎口软组织创面2例,手背侧软组织创面2例.并以前臂后侧皮神经重建皮瓣感觉,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 1.5 cm~6.5 cm×4.5 cm.结果 术后8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手指、虎口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恢复至8~11 mm.供区仅留线性瘢痕,无功能影响.结论 以骨间背侧动脉桡侧穿支为蒂的筋膜皮瓣,具有血供可靠、切取方便、皮瓣内有感觉神经支配、供区损伤小、不臃肿等特点,是修复手部小面积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张建磊;臧成五;陈永祥;张文志;孟泽祖;丛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本研究以Wassel分型为基础,分析各型先天性复拇畸形虎口形态特点,以期对虎口狭窄者提出相应治疗策略.方法 我科自2016年2月至6月收治60例68指复拇畸形患者,使用手功能评定专用游标卡尺及量角器分别测量虎口距离,第一、二掌骨头间距(IMD)和第一、二掌骨间夹角(DIMA),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健、患侧差异,并重点分析Wassel Ⅳ型中掌骨头尺偏者及Wassel Ⅴ型、Ⅵ型、Ⅶ型健侧与患侧的虎口差异.结果 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中掌骨头无明显尺偏者共计23指,虎口距离健、患侧分别为(2.56±0.46) cm和(2.32±0.39)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5,P=0.006);IMD及DIMA健、患侧分别为(3.32±0.27) cm、(3.24±0.28) cm和(41.84±3.22)°、(41.79±3.39)°,健、患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者t=1.529,P=0.144;后者t=0.224,P=0.826).Wassel Ⅳ型中掌骨头尺偏者及WasselⅤ型、Ⅵ型、Ⅶ型共计45指,虎口距离健、患侧分别为(2.62±0.34)cm、(2.21±0.4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38,P=0.000);IMD及DIMA健、患侧分别为(3.38±0.36)cm、(3.03±0.53)cm和(43.32±3.87)°、(35.35±6.73)°,健、患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前者t =4.585,P=0.000;后者t=7.730,P=0.000).结论 复拇畸形中虎口狭窄者多见于Wassel Ⅳ型中掌骨头尺偏者及Wassel Ⅴ型、Ⅵ型、Ⅶ型患者;对于虎口狭窄软组织尚松弛者建议采用掌骨截骨矫形,软组织紧张者在掌骨截骨的基础上建议行虎口“Z”字成形或示指背侧转移皮瓣以开大虎口.
作者:孙丽颖;田文;赵俊会;钟文耀;田光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手指皮肤缺损较为常见,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常用邻指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局部皮瓣等方法修复[1-3].但上述方法存在着供区损伤大,需多次手术,外形臃肿,治疗时间长,皮瓣血运、感觉及质地不佳等缺点.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我们采用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14例,术后治疗效果较满意.
作者:章剑;谢振军;邓小兵;郑竞舟;孙华伟;邓名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Bennett骨折又称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合并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是手部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此种骨折不稳定,如治疗不当,常会造成第一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自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们采用直径2.0mm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患者18例,术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海雷;李大村;李建峰;赵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植骨并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我们对9例陈旧性舟骨骨折的患者在腕关节镜辅助下,去除硬化骨、自体髂骨移植并以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按Slade和Dodds分级:Ⅱ级4例,Ⅲ级4例,Ⅳ级1例.术后行固定及康复锻炼,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腕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5~ 12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6周.腕关节功能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系统评估: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 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在腕关节镜下去除硬化骨、自体骨植入及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有其优势,能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强;柳权哲;杨光;孙鸿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调节血管前后负荷在手部小关节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例手部小关节缺损患者,4例掌指关节缺损,2例近指间关节缺损,分别采用第二足趾的跖趾关节和近趾间关节游离移植修复,术中将传统的穿支血管端-端吻合改良为侧支吻合、端-侧吻合、嵌顿吻合三种方式,通过调节动脉的灌注量和静脉的回流量来平衡游离组织内的压力.结果 6例小关节游离移植全部存活.3例术后3个月行肌腱松解术,随访3~ 16个月,平均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移植的掌指关节屈曲75°~ 85°,背伸-10~0°,4.5分;指间关节屈曲65°~75°,背伸-15°~0°,3.1分;手指外观满意,对指、对掌功能恢复良好,足趾行走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调节血管前后负荷能提高手部小关节游离移植的成活率.
作者:庄加川;张振伟;陈乐锋;陈泽华;陈国荣;李征;曾锦浩;吴立业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