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

王彦奎;刘晓云

关键词:纳洛酮, 应用范围, 发生发展, 多种疾病, 内啡肽, 拮抗剂, 临床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β-内啡肽(β-EP)参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其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NX)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疑似慢性格林一巴利综合症的癌性周围神经病

    患者,男,56岁,农民.因进行性四肢无力三个月,于2008年1月11日入院.于三个月前发现双下肢麻木,夜间明显,影响睡眠,口服止痛药物后麻木可暂时缓解.后出现双下肢无力,无力症状渐波及双上肢,伴呼吸费力、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入院前3天,患者喘憋、不能进食.病前4年不明原因全身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为非霍杰金氏淋巴瘤,未行放化疗治疗.

    作者:郭华;袁栋才;朱建国;魏琰;张俊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炎衣原体与脑血管病及其感染的检测研究现状

    ㈠肺炎衣原体与脑血管疾病研究现状二十年前,Saikku报道了冠心病病人血清肺炎衣原体的(Chlamydia pneumoniae ,Cpn)IgG和Ig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阳性率[1],随后关于Cpn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的研究被大量的报道.近Elkind等发现了升高了的Cpn的IgA是初次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Cpn的IgA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塞和腔隙型脑梗塞有密切关系;Cpn的IgA与肺炎衣原体的慢性感染有关;与Cpn的IgG比较 ,IgA与脑梗塞的关系更密切[2].然而许多证据却不支持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的这种关系.血清流行病学的结果是多样的,技术依赖性的;PCR结果也显示出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间的差异;方法学上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差异;当选用了佳的,特异性的检测方法,肺炎衣原体总是不能被检出;免疫组化染色法只是检测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中的非特异性的混合物;二级预防试验也是不成功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应用不同的方法检测不同的疾病人群,检测结果往往前后不能一致,因此尚不能证明肺炎衣原体的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有明确的关系[3].Cpn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的关系也需要被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卜志平;刘国敏;王晓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5-HT2C受体与癫痫的关系

    5-HT是人体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递质,研究发现它涉及感觉、运动和行为等多种生理活动,分为7个亚族,即5-HT1-5-HT7,5-HT2由5-HT2A、5-HT2B、和5-HT2C三部分组成,5-HT2C受体基因定位于Xq24区,由RNA来修饰调节的G蛋白偶联受体,其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除大量分布在脉络丛外(该位置仅有此一种亚型),还广泛分布在嗅核,梨状核,带状核,后夹肌,边缘系统的伏隔核,海马杏仁核和基底神经节的尾状核和黑质[1].大体而言,5-HT2C受体与5-HT2C结合位点的体内分布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作者:伍雪英;龚玉来;李倩;何进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黄酮甙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改善Alzheimer病大鼠模型学习记忆障碍

    目的:1, 观察Alzheimer 病(AD)模型大鼠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变化; 2, 研究黄酮甙类药物(葛根素)对AD模型大鼠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18只, 随机分为药物组、模型组、对照组, 每组各6只.药物组和模型组双侧海马注射Aβ制成AD 模型, 对照组行假手术, 双侧海马注射生理盐水.药物组按150mg/(kg·d)经腹腔注射葛根素治疗14 d后处死; 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3.75ml/(kg·d)生理盐水假治疗14d后处死.用Morris水迷宫评测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组化两种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F-κB的表达,并作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单位时间内跨越原平台次数减少,学习与空间记忆力受损(P<0.05).葛根素治疗可使学习记忆力改善(P<0.05).模型组大鼠NF-κB表达增强(P<0.01).葛根素治疗可使过量表达的NF-κB水平下降(P<0.01).结论:NF-κB可能参与了Aβ引发的AD大鼠模型的发病过程,黄酮甙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传导通路改善Alzheimer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作者:王文胜;王英杰;柴锡庆;韩梅;温进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出血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遗传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尤其是有家族聚集倾向的脑出血的关系密切.认识脑出血相关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将有助于对该病的防治.本文就脑出血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包括载脂蛋白、凝血因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Endoglin、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α1-抗胰凝乳蛋白酶、α-内收蛋白等基因作一综述.

    作者:刘宝琼;张乐;杨期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叶酸、B族维生素对青年脑卒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干预作用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青年脑梗死和TIA患者(年龄≤45岁〉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给予叶酸、B族维生素治疗后HCY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80例TIA患者及80例健康人进行血清HCY的检测,同时测定其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后,各组均随机分成干预治疗组与非干预治疗组,每组40例,干预治疗组给予叶酸5mg,隔日1次,维生素B12 250ug,1日1次,维生素B6 10mg,1日1次,口服6个月后复查上述各指标.结果:治疗前三组血清HCY水平各不相同, 脑梗死组为(16.5±5.4) mmol/L,TIA组为(14.4±5.0)mmol/L,与正常对照组(12.1±2.9) mmol/L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发现,血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呈负相关.干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HCY水平均有下降. 结论:高HCY血症是青年脑梗死及TIA患者的独立致病因素,补充营养元素有助于降低血HCY水平.

    作者:高娟;孙雅菲;李永乐;张敬国;苏立凯;张杏红;郭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巴胺系统基因多态性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认知功能包括注意、记忆、学习、抽象思维、判断和执行等,是人脑通过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或关系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识别和恰当处理复杂任务(信息的接收、编码、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能力.

    作者:韩春玉;王玉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发病率低,病因多,症状特异性表现少,不易诊断,临床误诊率高.

    作者:郭爱武;张彦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引起颅内感染l例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原名少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ucimobilis),可引起手术后感染、创伤后的腿部溃疡、败血症、慢性蜂窝织炎等.在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可以从血液、尿液、伤口和脓肿中分离出来,也可从痰、阴道和子宫拭子中分离到,还可以从呼吸器、超声雾化器、自来水、游泳池水中分离出来.2007年10月我们从一例行开颅术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出该菌,鉴于该菌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的病例比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敬芳;焦青;马婉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一例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主因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4个月,四肢无力、幻觉7天,抽搐1天于2008-2-1入院.既往体健.于2007年10月初,患者家人发觉其无明显诱因出现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动作迟缓,间断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市人民医院检查TCD、头CT、腹部超声、胃镜等检查均无异常.

    作者:闫海燕;刘秀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颈动脉粥样斑块成分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

    大量研究证实,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CEC)计数是目前在活体内评价血管损伤的唯-的特异而直接的指标[1],其数量增多的意义在于评估血管受损及其严重程度[2].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不同斑块成分的CEC计数水平,探讨影响斑块成分的因素.

    作者:高杨;张祥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进展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 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占全部脑卒中不足1%[1].其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常被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重视,神经影像技术以及神经介入放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该病大部分病例能够得到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大大降低了该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了预后[2,3].

    作者:董爱勤;吕雅兵;李猛;杨丽军;代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9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死亡病例分析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所有病历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确诊,均为内科保守治疗.92例死亡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62.5岁,其中发病到就诊时间<3h 12例,3-6h 29例.6-12h 28例.12-24h 16例.24-48h 7例.

    作者:郭孟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肌氨肽苷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塞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多发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并明显趋向年轻化.所以,防治脑梗死成为神经科研究领域中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对2006年6月~2007年11月住院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肌氨肽苷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极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作者:王彦奎;刘晓云;王俊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52例临床分析

    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3月,我院应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各种颅内血肿52例,序效满意,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高血压性脑出血42例,年龄40-72岁.外伤性颅内血肿10例,年龄5-68岁.

    作者:崔亨仓;潘长淼;王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疗效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我院自2005年4月~2007年12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加丁咯地尔治疗TIA患者60例并以川芎秦加葛根素作对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曲桂艳;董志领;李花莲;刘晓满;邵汝升;韩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腰穿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种疾病,特别是出血量大时,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我院自2005年以来对以上两种疾病采取腰穿置管引流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云峰;赵素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血压危象

    无论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因血压急速明显升高,严重威胁靶器官功能,如不立即进行降压治疗,将产生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病人生命,称为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 HC)[1].此时舒张压(DBP)常超过16.0-18.7Kpa(120-140mmHg).高血压危象根据靶器官结构或功能状态,分为高血压危急症(HE),高血压重急症(HU).现将其发病机制,常见靶器官损害表现,诊断,治疗方案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冬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炎性假瘤误诊为胶质瘤临床分析(附2例报告)

    炎性假瘤临床上非常少见,影像学检查类似脑肿瘤,极易被误诊,此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相关[1].原发于神经系统的病例罕见,迄今全球仅报道50多例 [2-6],现将我院2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21岁,主因左侧肢体无力2个月收住院.

    作者:刘景旭;张彦芳;郭爱武;田红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附2例报告)

    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LS-TIA)临床较少见,临床常被忽视或误诊为癫痫,现将我院2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英;曹亦宾;吕燕华;吕宪民;张艳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