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炎性假瘤误诊为胶质瘤临床分析(附2例报告)

刘景旭;张彦芳;郭爱武;田红军

关键词:脑炎性假瘤, 误诊, 胶质瘤, 临床分析, 病例报告, 影像学检查, 左侧肢体, 自身免疫, 神经系统, 临床资料, 脑肿瘤, 常相关, 住院, 患者
摘要:炎性假瘤临床上非常少见,影像学检查类似脑肿瘤,极易被误诊,此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相关[1].原发于神经系统的病例罕见,迄今全球仅报道50多例 [2-6],现将我院2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21岁,主因左侧肢体无力2个月收住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内窥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目的:探讨内窥镜单鼻腔入路在切除垂体腺瘤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采用直径4mm的0°、30°硬性鼻内窥镜及配套摄像系统、内窥镜冲水系统、鼻窦钳等设备,内窥镜下切除垂体腺瘤30例,其中微腺瘤2例,大腺瘤25例,巨型腺瘤3例.泌乳素腺瘤18例,生长激素腺瘤4例,无功能腺瘤8例. 结果:内窥镜下全切肿瘤27例,近全切肿瘤3例,术后3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3例出现一过性多尿.术后19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随访20例,1例复发,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 结论:内窥镜下手术创伤小,深部照明好,提供360°全景术野,切除肿瘤彻底,鼻腔结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徐颖洲;刘吉祥;任洪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眼肌麻痹首诊的蝶鞍区肿瘤病例分析

    蝶鞍肿瘤出现眼部征状取决于肿瘤的位置、生长方向等,所以眼科医师应全面详细了解病史,减少漏诊、误诊.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男性.1例患者主诉曾有不同程度的眼部拳击伤,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1年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进行性外斜,曾在他院进行斜视矫正术,症状暂时好转.术后两年再次出现视物重影,左眼外斜.1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头痛、眼痛、视物重影,未经治疗好转.两天后又出现左侧头痛、眼痛,继而左眼睑下垂、视物重影而就诊.

    作者:韦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发育期低硒大鼠大脑皮层核基质蛋白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目的: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PCE)观察低硒对发育期大鼠脑核基质蛋白(Nuclear Matrix Proteins, NMPs)的影响.方法:利用人工配制的低硒饲料喂养的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低硒组.取第三代出生后21天的大鼠,处死后迅速取脑,分离大脑皮层.提取NMPs,经初步鉴定后,用HPCE的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模式进行NMPs的分离,观察其组成成分的改变.结果:NMPs经HPCE分离出3~4个蛋白峰,波形较稳定,在进样9min左右有一个蛋白峰低硒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经HPCE分析能够观察到低硒脑NMPs的变化.

    作者:耿义群;关计添;徐小虎;苏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出血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遗传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尤其是有家族聚集倾向的脑出血的关系密切.认识脑出血相关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将有助于对该病的防治.本文就脑出血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包括载脂蛋白、凝血因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Endoglin、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α1-抗胰凝乳蛋白酶、α-内收蛋白等基因作一综述.

    作者:刘宝琼;张乐;杨期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正常阶段颈动脉内皮细胞结构改变及可能机制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糖正常阶段颈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 方法:普通饲料喂养的SD大鼠为正常对照,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6周复制IR模型.透射电镜观察颈动脉内皮超微结构;应用钳夹法评价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酶联免疫方法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空腹胰岛素(F IN)、游离脂肪酸(FFA). 结果:IR大鼠颈动脉电镜下可见部分内皮细胞和内皮下结构的病理性改变.IR大鼠实验结束时FBG及PBG2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大鼠血浆FINS、 TG、TC、 FF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显著降低(P <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 及低密度蛋白(LDL) 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结论:高脂膳食诱发的IR大鼠在血糖正常阶段已存在颈动脉内皮超微结构的病理性改变,高胰岛素血症和脂代谢紊乱在内皮损害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谢晓云;雷闽湘;郭伟新;林安华;刘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炎衣原体与脑血管病及其感染的检测研究现状

    ㈠肺炎衣原体与脑血管疾病研究现状二十年前,Saikku报道了冠心病病人血清肺炎衣原体的(Chlamydia pneumoniae ,Cpn)IgG和Ig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阳性率[1],随后关于Cpn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的研究被大量的报道.近Elkind等发现了升高了的Cpn的IgA是初次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Cpn的IgA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塞和腔隙型脑梗塞有密切关系;Cpn的IgA与肺炎衣原体的慢性感染有关;与Cpn的IgG比较 ,IgA与脑梗塞的关系更密切[2].然而许多证据却不支持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的这种关系.血清流行病学的结果是多样的,技术依赖性的;PCR结果也显示出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间的差异;方法学上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差异;当选用了佳的,特异性的检测方法,肺炎衣原体总是不能被检出;免疫组化染色法只是检测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中的非特异性的混合物;二级预防试验也是不成功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应用不同的方法检测不同的疾病人群,检测结果往往前后不能一致,因此尚不能证明肺炎衣原体的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有明确的关系[3].Cpn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的关系也需要被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卜志平;刘国敏;王晓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OSAHS与脑卒中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及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常见的睡眠紊乱性疾病,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OSAHS的患病率为5~15%.临床表现为睡眠时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闭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近年来,随着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深入认识,人们已意识到OSAHS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多种影响,有研究表明,OSAH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诱发因素[1],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夜间猝死的首位因素[2].本文将对OSAHS与脑卒中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马建刚;路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巴胺系统基因多态性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认知功能包括注意、记忆、学习、抽象思维、判断和执行等,是人脑通过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或关系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识别和恰当处理复杂任务(信息的接收、编码、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能力.

    作者:韩春玉;王玉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分析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血尿酸水平增高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已引起临床医生的普遍关注.研究结果显示,尿酸增高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病死率有关[1].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

    作者:赵素霞;杨云峰;王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考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心理健康在学生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心理健康水平也是制约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高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的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保健,我们对河北省某县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作者:刘振红;苏便苓;李拥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白介素-18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前炎症反应因子,对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发生、发展过程,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左平详;张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疑似慢性格林一巴利综合症的癌性周围神经病

    患者,男,56岁,农民.因进行性四肢无力三个月,于2008年1月11日入院.于三个月前发现双下肢麻木,夜间明显,影响睡眠,口服止痛药物后麻木可暂时缓解.后出现双下肢无力,无力症状渐波及双上肢,伴呼吸费力、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入院前3天,患者喘憋、不能进食.病前4年不明原因全身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为非霍杰金氏淋巴瘤,未行放化疗治疗.

    作者:郭华;袁栋才;朱建国;魏琰;张俊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绝经对TCD经颞窗探查成功率的影响

    经颅多普勒(TCD)是一种利用低频超声波探测颅内动脉血流状态的技术.可提供生理和病理生理状态下血液动力学资料.但颞窗探测的成功率,使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程度限制,妨碍了对颅底动脉的观察.本文就绝经前后女性病例颞窗探测成功率的差异和意义予以分析.

    作者:张素君;纪彩卿;张德峰;薛红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病毒的检测方法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它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传统病毒学鉴定,通过病毒的特性、形态、染色及生化鉴定等确认,为当今临床、科研提供一些准而可靠的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新的病毒诊断技术和方法已广泛用于各种微生物的鉴别,大大提高了检测和鉴定水平,扩大了人类对疾病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作者:杨兰;卜志平;刘国敏;王晓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扩容、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TIA临床观察

    脑卒中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给社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比预想的高.持续服药或治疗仍发生的TIA往往更容易发生卒中,应作为急症处理积极干预.我科对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0例反复发作的TIA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观察.

    作者:郭爱武;张彦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附1例报告)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一种以脑桥基底部对称性神经纤维脱髓鞘为病理特征的疾病,由Adams等1959年首次报道.现就1例MRI确诊为CPM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曹翠芳;王学明;李凤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红斑肢痛症合并急性脑梗死1例

    病例:患者,男,55岁,农民,主因双足疼痛10年,加重伴左上肢活动不利5天于入院.患者阵发性双足烧灼样疼痛10年,以足前部、足底、足趾为著,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伴局部皮肤潮红-紫红、皮温升高.步行等运动及饮酒可诱发或使疼痛加重,休息或局部降温后缓解,夜重昼轻.

    作者:梁玲玲;朱建国;袁栋才;魏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银杏叶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缺血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年龄向年轻化发展,虽然临床治疗的方法很多,也有一定疗效,但往往复发,且对其预防尚不十分肯定.

    作者:张荣灿;刘瑞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进展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 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占全部脑卒中不足1%[1].其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常被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重视,神经影像技术以及神经介入放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该病大部分病例能够得到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大大降低了该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了预后[2,3].

    作者:董爱勤;吕雅兵;李猛;杨丽军;代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创碎吸引流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60例疗效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系脑血管主干闭塞后导致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治疗棘手,死亡率高达80-90%.

    作者:董志领;李花莲;韩丽丽;陈玲;刘晓满;邵汝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