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翠芳;王学明;李凤玲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多发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并明显趋向年轻化.所以,防治脑梗死成为神经科研究领域中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对2006年6月~2007年11月住院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肌氨肽苷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极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作者:王彦奎;刘晓云;王俊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一种以脑桥基底部对称性神经纤维脱髓鞘为病理特征的疾病,由Adams等1959年首次报道.现就1例MRI确诊为CPM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曹翠芳;王学明;李凤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Lambert-Eaton综合征(LEMS)首先由Lamber和他的学生Eaton首先报告命名的[1].特征性电生理改变是临床确诊LEMS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李锦;王志芳;张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血管性痴呆(VD)、Alzhelmer病(AD)和Binswanger病等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理过程.近年临床观察慢性脑缺血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症[1],它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带来很大的影响,更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临床40例合并抑郁症的脑缺血病人的分析,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张荣灿;刘瑞春;李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梗死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始终成为临床治疗研究的热点问题.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对脑缺血时神经细胞膜产生的自由基有清除作用,从而尽可能减少各种代谢毒物对脑组织的损害,起到脑保护作用[1],并且有可能扩大其他疗法如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以达改善预后的目的.对此,国内外已有诸多报道,为深入体会其疗效,我科也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
作者:武一平;林杰;王少波;左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功能成像(BOLD-fMRI) 技术研究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短期康复治疗前后的手运动中枢激活体积、强度的变化特征,从而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手运动功能康复的机制.方法:选择首次、单发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6例,其中康复治疗组8例和常规治疗组8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进行fMRI检查,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评分)进行患手运动功能评定,记录治疗前后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中枢激活的体积、强度;同时选择1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单次fMRI检查,确定相同运动任务刺激后脑功能区位置和兴奋体积、强度等方面的变化规律.结果: 16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对侧SMC(sensorimotor cortex,SMC)激活体积、强度及FM评分大于治疗前(P<0.05),康复治疗组治疗前后患手运动激活对侧SMC体积、强度、FM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变(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引起患侧SMC区相应的变化,加速患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元小冬;周福玲;赵丽君;崔艳;王守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多种代谢性疾病集结出现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症候群,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风险因素.包括: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血脂异常、促凝血状态、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和炎性标志物水平增高等多种代谢异常.研究表明,具有MS的人不仅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和心血管病的危险增加,而且发现MS与脑卒中[1]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拟对M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陈兰英;王少兰;张祥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一般资料108例脑血管狭窄患者中,男 72例,女36例,年龄35-78岁.其中颈内动脉狭窄38例,椎动脉狭窄25例,椎基底动脉狭窄8例,大脑中动脉5例,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联合狭窄11例,双侧椎动脉狭窄6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0例,锁骨下联合椎动脉狭窄13例.
作者:李花莲;董志领;曲桂艳;刘晓满;邵汝升;韩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㈠肺炎衣原体与脑血管疾病研究现状二十年前,Saikku报道了冠心病病人血清肺炎衣原体的(Chlamydia pneumoniae ,Cpn)IgG和Ig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阳性率[1],随后关于Cpn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的研究被大量的报道.近Elkind等发现了升高了的Cpn的IgA是初次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Cpn的IgA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塞和腔隙型脑梗塞有密切关系;Cpn的IgA与肺炎衣原体的慢性感染有关;与Cpn的IgG比较 ,IgA与脑梗塞的关系更密切[2].然而许多证据却不支持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的这种关系.血清流行病学的结果是多样的,技术依赖性的;PCR结果也显示出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间的差异;方法学上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差异;当选用了佳的,特异性的检测方法,肺炎衣原体总是不能被检出;免疫组化染色法只是检测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中的非特异性的混合物;二级预防试验也是不成功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应用不同的方法检测不同的疾病人群,检测结果往往前后不能一致,因此尚不能证明肺炎衣原体的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有明确的关系[3].Cpn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的关系也需要被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卜志平;刘国敏;王晓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一种较少见的脑血管疾病,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1].
作者:邵玉红;曹翠芳;李震中;王惠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由于表现复杂,发病率低(0.5/10万-3/10万),常易误诊.本文就近两年误诊的3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祁焕伟;高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刺激成年小鼠对其老年期认知功能及海马区神经结构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成年雄性小鼠予以慢性束缚性刺激6周(Stress,S组),束缚结束后成年S组小鼠即刻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测试并断头以免疫组化学及硫堇染色方法观察海马区突触素及尼氏小体的变化,并利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计算突触素免疫组化反应阳性产物数量;而老年S组小鼠于慢性束缚6周后普通环境下继续饲养11周至老年期(25周龄)再进行上述行为学及病理学检测.对照组小鼠正常环境下饲养并分别于14周龄、25周龄进行上述行为学及病理学检测.结果:成年及老年S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受损(P<0.05);海马区脑组织突触素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和尼氏小体数量较同龄对照组小鼠明显减少(P<0.01).结论:给予成年期小鼠慢性应激刺激可导致老年期小鼠认知功能损害,其记忆的损害与年龄老化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左凤同;刘俊艳;董玉娟;任世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缺血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年龄向年轻化发展,虽然临床治疗的方法很多,也有一定疗效,但往往复发,且对其预防尚不十分肯定.
作者:张荣灿;刘瑞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膜瘤占原发颅内肿瘤的13%一19%,大多为良性实质性.恶性脑膜瘤仅占2%一10%[1],但其术后极易复发,有的甚至发生颅外转移,本文通过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患者的CT、MRI回顾性分析,探讨CT及MRI对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尹继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根据世界精神科分类手册第四册(DSM-IV),智障人士是在十八岁之前被评估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值在七十或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畴中有两项或以上相对于同文化、同年龄的人发展得迟缓而适应有困难,包括沟通、自我照顾、家居生活、社交、使用社区资源、认路、学术、工作、余暇、健康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作者:李震中;岳月红;于风雪;张军峰;牛玉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 MND)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原发性侧索硬化和进行性脊肌萎缩等,是运动神经元选择性变性导致进行性肌无力和死亡,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临床常见的MND类型是ALS.对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细胞机制已经作了很多研究,但既然运动神经元已经变性死亡,一种可能的疗法就是用细胞移植的方法恢复其功能,其中包括基于人类神经干细胞的细胞替代治疗策略[1].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属性,在哺乳动物(包括人)胚胎和成体中枢神经系统(CNS)均存在.NSC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这是细胞替代治疗策略的基础.现在就NSC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方鑫;王芙蓉;姜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科1998年2月-2007年5月在CT导向下应用Yl-l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针钻颅抽吸血肿及尿激酶溶解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25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进发;王文犀;王新亮;姚宝军;耿极光;尹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主因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4个月,四肢无力、幻觉7天,抽搐1天于2008-2-1入院.既往体健.于2007年10月初,患者家人发觉其无明显诱因出现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动作迟缓,间断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市人民医院检查TCD、头CT、腹部超声、胃镜等检查均无异常.
作者:闫海燕;刘秀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院内卒中(in-hosital stroke)是指发生在患者住院期间的卒中.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卒中患者2938例,发现有21例患者于入院后发病,现将其临床情况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赵素霞;杨云峰;王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常见的睡眠紊乱性疾病,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OSAHS的患病率为5~15%.临床表现为睡眠时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闭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近年来,随着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深入认识,人们已意识到OSAHS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多种影响,有研究表明,OSAH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诱发因素[1],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夜间猝死的首位因素[2].本文将对OSAHS与脑卒中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马建刚;路虹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