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罗乐

关键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蒙脱石散, 小儿腹泻, 治疗效果,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1.67% (P <0.01),2组患儿治疗后IgA、IgG、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蒙脱石散,并可明显增强患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性防范措施在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隐患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综合性防范措施在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隐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7月门诊药房未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期间的发药差错及隐患发生状况与2017年8月-2018年8月门诊药房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期间的发药差错及隐患发生状况,比较实施综合性防范措施前后门诊药房的发药差错、隐患状况.结果 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后发药差错下降了79.31%,隐患下降了58.82%.结论 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可以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与隐患几率.

    作者:刘忠明;丁红丽;孙云;俆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制性运动疗法,比较2组治疗效果,通过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生活活动能力,采取FMA量表及MWS(大步行速度)对患者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组FMA评分、MWS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较优,可改善其预后,促进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及上、下肢功能恢复.

    作者:邓梦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儿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3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84.57% (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4%,低于对照组的17.90% (P <0.01);观察组咳嗽、咯痰、气喘、肺部湿哕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应用于儿科呼吸疾病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儿康复,改善其身体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简方华;赖富煌;林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7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雷公藤多苷,2组均持续治疗12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2周后,2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CRP、RF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RA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是治疗RA的较好方案之一.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推拿辅治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推拿辅治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推拿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6个月内反复发作的次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7.14% (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推拿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在胎盘位置判定与剖宫产瘢痕妊娠预判及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在胎盘位置判定与剖宫产瘢痕妊娠预判及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40例胚期宫内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子宫及孕囊特征的观察结果,对超声检查在胎盘位置判定与剖宫产瘢痕妊娠预判及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 通过孕囊囊壁较厚处位置与血流较丰富处位置超声判定胎盘位置的符合率明显高于通过胚芽(x2 =4.123,P<0.05)与卵黄囊位置(x2 =4.011,P<0.05)判定,而通过孕囊囊壁较厚处位置与血流较丰富处位置超声检查判定胎盘位置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位置超声判定的不同分型患者在剖宫产瘢痕处肌层厚度(t=6.142,P<0.01)、血流情况(x2=11.243,P<0.01)、住院天数(t=3.289,P<0.01)、治疗方式(x2=14.587,P<0.01)以及预后(x2=9.261,P<0.01)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实现对胚期胎盘位置的预测判定,其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及诊治、预后评估方面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孔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7例和开腹组35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指标与术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施术时间、淋巴清扫数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且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1或P<0.05).结论 早期子宫颈癌实施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及早恢复.

    作者:董慧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医院实施药师干预前后各1000份处方中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不合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为92.60% (926/1 000),高于对照组的61.50% (615/1 000).观察组给药时间过长占比1.50%,药物选择不当占比1.00%,药物无必要联合应用占比2.80%,用法用量不合理占比2.70%,无指证应用抗菌药物占比2.00%,均较对照组相应数据低.结论 在药房处方调剂中采取药师干预抗菌药物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提高整体的用药质量,规范抗菌药物的用药流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提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桂平;杨苏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盲肠憩室并出血1例

    患者,女,61岁,因“便血1.5h”于2018年2月1日23时57分许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近期自服“坎地沙坦酯片”治疗.6年前于外院行“腰椎间盘滑脱手术”,目前仍间断服用“双氯酚酸钾”.无冠心病、糖尿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无外伤、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查体:血压112/74 mmHg,神志清,巩膜无黄染,睑结膜略苍白,心肺检查无阳性体征.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莫非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急诊查血常规:红细胞数3.92×1012/L,血红蛋白109 g/L;急诊查生化:葡萄糖6.4 mmol/L,尿素11.6 mmol/L,氯108 mmol/L,C反应蛋白13 mg/L;次日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5 g/L,红细胞数3.42×1012/L,红细胞比积30.4%.红细胞沉降率27 mm/h;血脂八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4 mmol/L,三酰甘油2.28 mmol/L.血型鉴定:Rh(D)血型阳性,ABO血型正反定型AB型;血凝常规六项、血淀粉酶脂肪酶、肿瘤标志物(CA724、CA199、AFP、CEA)、降钙素原、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筛查、肝功、脑钠肽、肌钙蛋白T未见异常.肛门指检示指套可见少许鲜血,未触及包块.急诊肠镜检查示:进镜达盲肠,可见肠壁少许血凝块附着,冰盐水冲洗后可见盲肠多发憩室(图1),其中外前壁一小憩室内可见血凝块封堵,无活动性出血(图2).镜下诊断:盲肠憩室出血.治疗上给予保护肠黏膜、止血、抗感染、补液支持等治疗.2018年2月5日复查血常规:红细胞比积28.1%,红细胞数3.17×1012/L,血红蛋白92 g/L;患者出血停止,复查大便潜血阴性,于2018年2月7日出院.

    作者:赵小漫;邢春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目的 分析角膜塑形镜应用在青少年近视矫正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角膜塑形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参差度和屈光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系统治疗后,患者裸眼视力超过治疗之前佳矫正视力1.0以上者56例,占93.3%;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屈光参差度分别为(3.1±1.1)和(0.35±0.3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通过接受角膜塑形治疗,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双眼视觉功能,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靳敏肖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产妇和早产儿的影响

    目的 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产妇和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20例早产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为70.83%,对照组剖宫产率为4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0.00% (P <0.01);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率为77.50%,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率为2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行为能力、认知能力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导致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增加,不利于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对患者预后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作者:姚李香;徐芳;王钰洁;段生鸾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施中医疗法,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气指标血气指标[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27% (P <0.05);治疗后,2组PaO2、SaO2数值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泽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丹参注射液对脓毒症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脓毒症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方法 应用盲肠结扎穿刺法(CLP)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模型(CLP)组、丹参(DS)组;建模成功后1周内,DS组给予丹参注射液1.28 g/kg,Sham组和CLP组分别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统计各组小鼠1周内的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结果 7d生存率Sham组全部存活,CLP组生存率为35%,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DS组生存率为65%,较CLP组显著提高(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CLP组小鼠每天的逃避潜伏期较Sham组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较Sham组减少(P<0.01);DS组小鼠每天的逃避潜伏期较CLP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穿越平台次数较CLP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脓毒症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季新涛;李航;夏本专;陆昱;许浩;熊存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用于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各分型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用于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各分型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Bismuth分型进行分组,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Ⅰ型患者总有效率高于Ⅱ型、Ⅲ型及Ⅳ型患者(P <0.05或P<0.01);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患者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显著高于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用于Bismuth Ⅰ型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疗效显著,而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内镜下双支架置入治疗难度高,临床总有效率较低,且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临床应慎重考虑.

    作者:黄华钦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57例.2组均采用基础性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B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转阴率、1个月后再次出血率、平均出血停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A组的82.46% (P <0.05);B组1个月后再次出血率为3.51%、转阴率为92.98%,高于A组的14.04%、78.94% (P <0.05);B组平均出血停止时间为(5.12±1.14)d,短于A组的(7.45±1.37) d(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效果肯定,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序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艾地苯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艾地苯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8例.2组患者均采取营养脑细胞、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药物治疗,并予具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地苯醌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细胞因子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0%,高于对照组的77.55% (P <0.05);观察组治疗后NGF与BDNF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艾地苯醌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效果肯定,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调节神经细胞因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建启;孙美芝;张景帅;郭庆龙;李坤峰;唐华伟;智洪颖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枸橼酸抗凝同步应用于连续床旁血滤高危出血风险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枸橼酸抗凝同步应用于连续床旁血滤高危出血风险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高危出血风险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均予连续床旁血滤,对照组接受无肝素生理盐水治疗,观察组予枸橼酸抗凝同步治疗.比较2组各项生理指标、全血活化凝血值、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生理指标与全血活化凝血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危出血风险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枸橼酸抗凝同步应用于连续床旁血滤能够使患者的生理指标得到显著改善,血滤更加充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建伟;张文敏;赵炳朕;李庆一;王林军;马灵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指导分析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指导.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2月高血压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加强合理用药指导,3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血压水平,并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 用药指导前,2组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指导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应加强合理用药指导,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何丽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后注药术对胸部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后注药术对胸部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胸部外科手术患者40例.对患者均实施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吸痰和灌洗后注药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肺部感染的控制效果.结果 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 (39/40);1例无效转入上级医院治疗.治疗中出现心率增快1例,低血氧症4例,对症处理后患者均恢复.结论 对胸部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干预时,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吸痰和灌洗后注药术治疗,可帮助患者及时恢复,且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吴衢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一次性根管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一次性根管术与多次性根管术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医院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予以一次性根管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多次性根管术治疗,比较2种术式的治疗效果(近远期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7d后采用VAS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估,治疗7d后以自制问卷形式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7d,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5.46% (P <0.05);治疗后经1年随访,2组远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经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13±3.27)分,高于对照组的(8.02±2.46)分(P<0.05).结论 与多次性根管术相比,采取一次性根管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立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