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石通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

张云;吴周源;林媚媚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 尿石通丸, 体外冲击波,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探讨尿石通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联合补液冲击排石治疗,观察组联合尿石通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消失时间、结石排净时间及治疗后1、2、4周结石清除情况,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结石排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4周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尿石通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结石排出,且安全性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评分制医嘱点评模式在质子泵抑制剂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评分制医嘱点评模式在质子泵抑制剂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201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使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出院病历400份,其中2015年使用评分制医嘱点评模式进行点评,2014年使用传统点评模式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强度、使用率、合理率等.结果 2015年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低于2014年,合理率高于2014年,点评平均分高于2014年.结论 评分制医嘱点评模式在质子泵抑制剂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作为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应加大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力度.

    作者:刘治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维生素AD滴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维生素AD滴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澧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匹多莫德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D滴剂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gG、IgM、IgA、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细胞分数、CD3+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IgG、IgM、IgA、CD3+CD4+细胞分数、CD3+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G、IgM、IgA、CD3+CD4+细胞分数、CD3+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匹多莫德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D滴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

    作者:李凤姣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凝血功能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保定市竞秀区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研究组,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52例为参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检者CysC、血浆纤维蛋白(F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并比较研究组中进展型脑梗死和完全型脑梗死患者血清CysC、Fg、PT及APTT.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Cys C、Fg水平高于参照组,PT、APTT短于参照组(P<0.05).进展型脑梗死患者Cys C、Fg高于参照组,PT、APTT短于参照组(P<0.05).完全型脑梗死患者CysC高于参照组(P<0.05);完全型脑梗死患者Fg、PT及APTT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及凝血功能检测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ysC还能够作为进展型脑梗死和完全型脑梗死的区分诊断指标,为病情判断提供帮助,便于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惠济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试验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溃疡复发率、幽门螺杆菌感染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81.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溃疡复发率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张学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临床合理用药咨询服务在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合理用药咨询服务在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用药咨询患者300例,比较患者未用药咨询前与用药咨询后不良用药发生率.结果 用药咨询后,不良用药发生率低于用药咨询前(P<0.05).结论 在医院药事管理中进行临床合理用药咨询服务,可降低患者用药不合理现象,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吴琼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2016年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免疫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分数、CD3+CD4+细胞分数、CD3+CD8+细胞分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细胞分数、CD3+CD4+细胞分数、CD3+CD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细胞分数、CD3+CD4+细胞分数、CD3+CD8+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免疫治疗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刘勇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增强CT和MRI检查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增强CT和MRI检查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肝癌患者40例,按照住院病历奇偶数法分为参照组(n=20)与研究组(n=20).参照组采用增强CT扫描检查,研究组予以MRI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肿瘤直径<3 cm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肿瘤直径<3 cm检出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与增强CT检查比较,MRI检查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及中小型肝癌病灶检出率更高.

    作者:陈巍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无创呼吸机联合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 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酸碱度(pH值)、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住院时间、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时间、住院费用、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SaO2、PaCO2、PaO2、pH值、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O2、PaO2、pH值高于对照组,PaCO2、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联合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纠正酸碱平衡,降低血压,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于珍珍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的合理性与不良反应特点及联合用药禁忌证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的合理性、不良反应特点及联合用药禁忌证.方法 选取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处方1976份,对所有联合用药处方进行点评,评价其合理性,并将发生不良反应的53例患者纳入不良反应组,其他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106例,其中药物品种选择不当56例、联合用药不当22例、疗程过长11例、剂量过大8例、其他9例.2016年4个季度,2017年第一、二季度处方不合格率呈逐渐下降趋势.53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呼吸系统、皮肤、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各系统及器官.不良反应组年龄、服药时间、合并用药种类、合并用药品种、合并基础疾病种类、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对照组,男、原发肝脏疾病、原发肾脏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冠心病、认知功能障碍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代谢性疾病〔OR=1.586,95%CI(1.511,4.466)〕、合并用药种类〔OR=1.156,95%CI(1.405,3.405)〕为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可涉及多种类型、器官、系统,需重视不良反应的预防,特别重视代谢性疾病者,对于联合用药种类较多的患者,需提高重视.

    作者:林永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精细化护理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遂川县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其可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促进其预后,减少并发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绿;郭招兰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2014—2016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其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志轩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常规胃镜与无痛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效果比较研究及安全性

    目的 比较常规胃镜与无痛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成都新华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60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参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胃镜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胃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MAP、HR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无痛胃镜治疗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

    作者:毛本红;赵兰;郑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不同复位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并分析不同复位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收治的BPPV患者150例,根据复位手法不同分为改良Epley复位法组95例与Barbecue翻滚复位法组55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采用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采用Ba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改良Epley复位法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9%,Barbecue翻滚复位法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BPPV患者时,改良Epley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复位法治疗.

    作者:范剑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缬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结论 采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压,维持血压稳定,且安全性高.

    作者:李爱芝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小儿喘息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小儿喘息性疾病是一组具有喘息症状的呼吸道综合征,主要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哮喘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3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是儿童常见多发病,治疗难度较大.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雾化吸入治疗.匹多莫德为免疫调节剂,孟鲁司特是强效性的半胱酰白三烯受阻滞药,两者联合用于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已有报道,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分析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两种药物治疗该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谭志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老年肺炎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老年肺炎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73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经验用药,观察组根据PCT和CRP水平调整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部X线结果 转阴时间及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PCT、CRP水平,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部X线转阴时间、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RCT、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CT、CRP水平检测可有效判定老年肺炎患者的治疗情况,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作者:朱娅;万小东;张燕霞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血液分析检验在急慢性白血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液分析检验在急慢性白血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荆门市中医医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8例为急性组,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慢性白血病患者38例为慢性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8例为健康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液分析检测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GB)、C反应蛋白(CRP)﹞及血液指标异常情况.结果 急性组与慢性组RBC、PLT、MCV、HGB低于健康组,WBC、CRP高于健康组(P<0.05);急性组RBC、PLT、MCV、HGB低于慢性组,WBC、CRP高于慢性组(P<0.05).急性组RBC、PLT、MCV、WBC、HGB、CRP异常率高于慢性组(P<0.05).结论 血液分析检验有助于鉴别诊断急慢性白血病,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元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不同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度脑梗死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度脑梗死患者营养状态、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莘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度脑梗死患者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n=82)和早期肠外营养(EPN)组(n=82).EPN组患者予以肠外营养支持,EEN组患者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免疫状态〔补体C3、淋巴细胞计数(LYM)〕,并观察患者并发症(肺部感染、胃肠道症状、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Alb、Hb、补体C3、LY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EN组患者Alb、Hb、LYM高于EPN组,补体C3低于EPN组(P<0.05).EEN组患者肺部感染、胃肠道症状、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EPN组(P<0.05).结论 EEN在重度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EPN,其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状态,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蔡学华;吕艳丽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治疗并发症较多,以再灌注心律失常常见,若处理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极易引发严重的临床后果,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相关研究不断增加,关于对再灌注失常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析.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借鉴经验.

    作者:黄育强 刊期: 2018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