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福
目的:构建人鸟氨酸脱羧酶(ODC)基因第三外显子反义RNA的腺病毒载体.方法:RT-PCR方法克隆出人ODC基因第三外显子的片段,插入pMD18-T载体中,经Sal Ⅰ、Bgl Ⅱ酶切,插入穿梭质粒pAd-Track-CMV形成重组质粒pAdTrack-CMV-ODCr.经Pme Ⅰ酶切线性化后,转入pAdesy-1细菌中与含腺病毒基因骨架的质粒pAdesy-1同源重组.将重组质粒pAdesy-ODCr经Pac Ⅰ酶切后,转染293细胞包装成腺病毒颗粒,经荧光显微镜和PCR方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结果:用RT-PCR方法从人前列腺癌组织中扩增出120 bp的cDNA片段,经测序证实为ODC基因第三外显子的片段.重组质粒pAdTrack-CMV-ODCr转入pAdesy-1细菌中获得多个阳性克隆.重组质粒pAdesy-ODCr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其在293细胞中表达.进一步通过PCR法证实其含有目的基因.结论:成功地构建了ODC基因第三外显子反义RNA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研究其抗肿瘤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岩;刘贤锡;胡海燕;耿昭;王晓明;张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膜蛋白表达及其与C反应蛋白、内皮素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60名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3人伴心脑血管病变,27人不伴心脑血管病变)及25名正常对照,应用FACSVvantage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蛋白CD62P的表达,采用放免法检测ET-1浓度,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2型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病变组血小板膜蛋白CD62P阳性表达率、血浆C反应蛋白及ET-1水平较其他各组都高(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心脑血管病变组以CD62P为因变量,ET-1、BMI、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Alc等指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存在血小板CD62P表达升高;CD62P升高与糖尿病糖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及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作者:侯新国;于伟华;陈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发作期与间歇期血浆内皮素与环苷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变化在偏头痛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偏头痛患者,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水平的变化.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ET、cAM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间歇期水平(P<0.05,P<0.01);偏头痛发作期cGM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偏头痛间歇期水平(P<0.05).结论:偏头痛发作期ET、cAMP与cGMP水平变化可能参与了偏头痛的发作过程.
作者:宋成忠;李义召;夏作理;张东君;王世华;邓小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应用改良的颈椎斜位X线片测量方法测得动态颈神经根管矢状径,确定对诊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指导意义的X线片测量指标.方法:选取100名成年人动态颈椎斜位X线片,应用ACR-2000i型计算机影像系统行颈椎侧位、双斜位、过屈过伸斜位X线投照.测得椎间孔矢状径(a),同一椎体下缘斜位矢状径(b),并计算神经根管率(a/b).结果:颈椎动态神经根管率的均数:中立位0.37;过屈位0.45;过伸位0.35.标准差为0.06.颈椎动态神经根管比率的95%理想值范围底限为0.30.结论:动态颈神经根管矢状径率≤0.30时应考虑有颈神经根管狭窄;动态颈神经根管矢状径率,是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和敏感指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允震;栗向明;刘海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外扩增培养技术,并初步探讨其表面CD137、CD137L的表达特点.方法:利用贴壁方法自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获得单核细胞,体外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联合诱导培养,对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表型分析,并检测CD137及CD137L的表达.结果:诱导培养5~7天后的非贴壁细胞具有典型的DCs形态,无明显的增殖趋势;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MHCⅡ-类分子HLA-DR表达率为64.02%,单核-巨噬细胞系特异性表面标志CD14表达率仅为2.34%;人类DCs表面CD137L表达率为41.03%;CD137表达率为9.77%,LPS刺激后表达率增加为36.06%.结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经GM-CSF、IL-4诱导,可获得大量的未成熟DCs,其中含有少量的单核-巨噬细胞;此DCs增殖能力很弱,表明单核细胞为DCs的非增殖性前体;体外培养的人类DCs可中等量表达CD137L,并有CD137的表达,LPS刺激可诱导CD137表达的增加.为进一步研究DCs以及CD137、CD137L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群;张利宁;肖东杰;丁培芳;宋静;孙汶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前、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检测,探讨餐后高血糖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危害.方法: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谱勒血管超声,以右侧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反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内皮素(ET)水平.结果: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后较糖负荷前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d=-(14.4±9.7)%,t=9.39,P<0.01;血清NO、ET水平均较负荷前明显升高,NO,d=(25.23±20.17)μmol/L,t=7.91,P<0.01;ET,d=(16.5±12.4)ng/L,t=8.43,P<0.01.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后高血糖状态对血管内皮功能危害较糖负荷前大.
作者:王少莲;唐宽晓;陈丽;王德全;赵庆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raves'Disease GD)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汉族GD患者和正常人各100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结果:GD组IL-4启动子区-590位置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对15.5%;P<0.05).GD组IL-4(-590)c/t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对25%;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G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存在IL-4(-590)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GD患者IL-4启动子区-590位置t等位基因频率下降,可能使IL-4总的转录活性减低,通过免疫炎症反应导致GD发病.
作者:龚莹;蒋玲;江维岩;张晓黎;武传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HBV母婴传播导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与HLA-DR区域基因的相关性,以及HLA-DR基因控制机体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机理.方法:60例HBsAg阳性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24 h内、1月、6月龄共接种3次乙肝疫苗,每次30μg,随访至幼儿3周岁时采其外周静脉血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两组:①免疫失败组:HBsAg阳性和/或抗-HBs阴性,共12例;②免疫成功组:HBsAg阴性,抗-HBs阳性,共48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其HLA-DR3、HLA-DR4、HLA-DR13、HLA-DR15基因分布及频率.结果:①两组观察对象性别、母亲HBeAg阳性率、宫内感染率及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②免疫失败组幼儿HLA-DR3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免疫成功组,HBV母婴传播导致新生儿免疫失败与HLA-DR3呈强关联(OR=7.86,P<0.05),与HLA-DR15亦呈关联性(OR=0.14,P<0.05),HLA-DR4、HLA-DR13基因频率在两组研究对象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母婴传播导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与HLA-DR抗原有关,HLA-DR3可能为免疫失败的易感基因,HLA-DR15则可能为其保护基因.
作者:刘海英;孔北华;徐群;王磊一;江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药大黄乙醇提取物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标准昆明鼠为动物模型,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进行脑内局部接种,制成小鼠疱疹性脑炎模型,以无环鸟苷为阳性对照,用不同剂量的大黄乙醇提取物进行治疗.结果:大黄乙醇提取物可以显著提高疱疹性脑炎小鼠的存活率,延长平均存活时间,减轻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消除脑内的病毒抗原,降低各个时期的病毒滴度.皮下注射给药3.3g/(kg@d)与4.9 g/(kg@d)组效果优于无环鸟苷对照组.结论:中药大黄能有效地治疗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脑炎,在体内有抗病毒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中药,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开发前景广阔.
作者:许斌;王志玉;宋艳艳;王桂亭;王志波;袁惠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了解高年级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为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山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1 907名3~5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营养知识不足,其营养知识得分≥80分者为740人,占38.80%,临床应用部分得分偏低,≥80分者仅471人,占24.70%;38.9%的学生有不良饮食行为,选择食物较单一,但他们普遍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结论:需采取多种方式对高年级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
作者:蔺新英;姜希洪;刘彧;刘言训;黄思桂;王承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在SARS病原学诊断中的假阳性问题.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161例非SARS患者SARS-CoV抗体的阳性率.结果:59例正常对照中,IgG抗体的阳性率为3.4%(2/59);40例肿瘤患者中,IgG抗体阳性率为17.5%(7/40);31例自身免疫病患者中,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5%(2/31)和22.6%(7/31),IgG抗体和IgM抗体同时阳性为6.5%(2/31);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0%(9/31)和58.1%(18/31),IgG抗体和IgM抗体同时阳性为22.6%(7/31).IgM和IgG抗体诊断SARS的假阳性率分别为6.8%和21.1%,两种抗体同时诊断SARS的假阳性率为5.6%.经RT-PCR证实上述阳性均为假阳性.结论:两种抗体同时测定可降低诊断的假阳性率,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可能与包被的抗原有关.
作者:汪运山;申红;姜莉华;孙善会;朱之炜;张源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为诱导HBV特异性CTL,构建HBV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在细胞中的表达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以EcoR I酶切pBR322-2HBV和pcDNA3,回收完整的HBV基因片段及线性化的载体pcDNA3,T4 DNA连接酶连接HBV和pcDNA3,转化、筛选,酶切鉴定HBV的插入方向.以脂质体将构建的pcDNA3-HBV转染HepG2肝癌细胞,经G418筛选,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的表达,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PreS1 mRNA的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获得正向插入的pcDNA3-HBV,转染HepG2后,建立了新的肝癌细胞系HepG2.02G,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HBsAg,PreS1 mRNA在转染细胞中表达.结论:经体外重组,获得携带全长HBV基因片段的pcDNA3-HBV表达载体,并可在肝癌细胞中稳定表达.
作者:高立芬;孙汶生;马春红;刘素侠;梁晓红;陈有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PC)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CPC修复33例患者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患者平均年龄38岁,肿瘤类型依次为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观察患者术中CPC固化时间,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血钙、磷值变化,X线片和CT扫描,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钙、磷值未见升高,X线片显示骨缺损处均填充良好,随访见所有患者均有CPC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良性骨肿瘤刮除后利用CPC填充修复骨缺损,可充分填充骨肿瘤刮除后不规则瘤腔,即刻恢复骨的强度,经骨替代后可真正完成骨修复.术式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杨志平;李建民;李昕;孙广智;霍延青;杨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年龄对成年小鼠嗅球细胞增殖与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用5-溴-2-脱氧尿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新生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后统计新生细胞数量;应用BrdU与TuJ1/GFAP双标记,鉴别出BrdU阳性细胞的细胞类型.结果:老年组小鼠嗅球细胞增殖与神经发生明显低于青年组.结论:成年小鼠嗅球的细胞增殖与神经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慢,这可能是嗅觉减退的结构基础之一.
作者:张立平;胡坚莉;吴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维脑路通是以天然芦丁经羟乙基化合成的黄酮化合物衍生物,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三羟乙基芦丁[1,2].由于维脑路通组分多,各组分间理化性质差异小,采用通常方法难以对其进行全组分的分离鉴别及单一组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程秀民;张建礼;王志军;高彦慧;任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胸骨后甲状腺肿是前上纵隔肿瘤,发生率比较低,病理上可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偶可为甲状腺癌或甲状腺炎.
作者:潘新良;雷大鹏;许风雷;张立强;刘大昱;解光;栾信庸;丛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探索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低有效剂量,我们对2000年1月~2002年1月间的270例要求紧急避孕的妇女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观察避孕效果及副反应,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晶;李瑞兰;李红燕;张迎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6b型(HPV 6b)E7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比较优化密码E7基因(hu-E7)与野生型E7基因(wtE7)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优化密码增强E7基因表达的机制.方法:EcoRI和KpnI双酶切pUC-wtE7质粒,游离wtE7片段,定向克隆入pcDNA3的EcoRI和KpnI位点,构建含wtE7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wtE7;与含hu-E7的pcDNA3-huE7质粒同时体外脂质体转染人羊膜细胞(wish细胞),提取细胞总RNA,采用RT-PCR方法,以β-actin做内参照半定量分析比较hu-E7与wtE7在wish细胞内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用EcoRI和KpnI双酶切重组表达质粒pcDNA3-wtE7可释放5.4kb和314 bp两片段,说明质粒构建正确.RT-PCR结果显示,HPV6b-huE7与HPV6b-wtE7转染组在预计分子量190 bp处均有明显特异性条带,对照组则无.凝胶成像分析仪半定量结果分析,二者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pcDNA3-wtE7真核表达质粒,并在wish细胞中获得特异性E7 mRNA表达.HPV6b-hu-E7与HPV6b-wtE7基因在wish细胞内特异性E7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郑燕;赵蔚明;周亚滨;王红;栾怡;于修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球后注射是眼科手术主要麻醉手段,阻滞睫状神经节,可使结膜、角膜、葡萄膜得到局部麻醉,使手术顺利进行,我科自1984年1月以来,球后注射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混合液引起暂时失明5例(5只眼).经应急治疗全部康复,报道如下.
作者:李淑卿;曲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脑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后肢体感诱发电位作为衡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脑功能损害的指标,动态观测静脉注射川芎嗪注射液后不完全脑缺血家兔模型脑缺血和再灌注各时点的后肢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的各个时点,体感诱发电位P波潜伏期均明显延迟,P波的波幅也明显降低,与缺血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川芎嗪注射液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缺血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脑功能损害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德山;朱爱华;陈克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