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

徐世侠;栾佐;吴南海;王鹏云;龚小军

关键词:脐血移植, 儿童, 急性白血病
摘要:脐血移植可以根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等疾病,尤其适合于儿童患者.临床资料表明同胞脐血移植的效果优于无关供者的脐血移植.对 12例白血病或重症再障患儿进行了脐血 HLA配型,结果配型完全相合 4例,进行脐血移植 3例,均成功植活,体重大 50kg.可以在胎儿出生时留取脐血配型,同时将脐血进行低温保存.提示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体内采集脐血和体外采集脐血对脐血的采集体积无明显影响.单份同胞脐血可以重建几乎全部儿童患者的造血功能.对同胞脐血移植的病例,主张在分娩时留取脐血进行 HLA配型,减少产前穿刺对孕妇及胎儿的损伤,同时脐血进行冷冻,若配型相合再进行脐血移植.
临床儿科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临床特点和远期疗效分析

    为探讨儿童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NHL)临床症状的多样性及远期临床疗效,对 31例 NHL(Ⅲ期 16例,Ⅳ期 15例)进行分析,其中初治 24例,治疗后复发 7例.对 15例Ⅳ期和 6例Ⅲ期 T细胞型 NHL应用 MCP-841方案, 8例 T细胞和 2例未分型Ⅲ期 NHL予 MCP-842方案序贯化疗,化疗期间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治疗.结果显示,从首发症状出现到确诊时间为 0.5~ 10个月,平均 2.8个月; 所有病列经序贯化疗后持续完全缓解( CCR) 19例(占 61.3%),其中Ⅳ期 6例,Ⅲ期 13例;目前 CCR短 1月,大于 5年 8例, CCR中位时间 29个月;序贯方案中的强烈化疗方案应用后骨髓抑制明显,但无感染相关死亡,无严重出血,无明显肝、肾和心脏等重要脏器损伤.提示儿童 NHL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应用 MCP方案序贯治疗儿童Ⅳ和Ⅲ期 NHL后,临床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小且可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苇;谢晓恬;梁爱斌;陈继莺;林洁靓;王耀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动脉硬化的研究

    为探讨单纯性肥胖症儿童颈总动脉、股动脉是否具有早期动脉硬化的形态学改变、变化的程度以及相关因素,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分别检测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的双侧颈总动脉、股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血流速度( PSV和 EDV),并检测两组儿童的血脂.结果显示,肥胖组儿童动脉内膜呈现不同程度的毛糙、不光滑、连续性差、限局性增厚,有的形成局部强回声斑块,动脉 IMT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病史 <5年组和≥ 5年组、男孩组和女孩组之间,动脉 IMT差异有显著性( P<0.01),且与血甘油三酯( TG)和总胆固醇( TC)水平成正相关( r=0.705和 0.56).提示中、重度单纯性肥胖症儿童颈总动脉、股动脉具有不同程度的早期动脉硬化改变,其变化程度与肥胖程度、肥胖病史长短、性别以及血脂水平有关.

    作者:郭君;周清;于嫦琴;王文军;赵凯君;苏洁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哮喘30例报告

    我科于 1997年 1月~ 2002年 3月收治重症支气管哮喘患儿 58例,诊断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及分度标准.其中男 27例,女 31例;学龄期 39例,学龄前期 1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30例,对照组 28例,两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激素(全身用药或 /和吸入疗法)+β 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 IVIG 200~ 400 mg/(kg@ d),疗程 3d.结果以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缓解,喘鸣音消失天数及平均住院天数为标准,统计结果采用方差分析 q检验和秩和检验.

    作者:蔡远芳;李顺维;陈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婴儿闷热综合征QT间期离散度变化对心肌损害诊断价值探讨

    婴儿闷热综合征( IMS)极易导致心肌损害,肌酸激酶同功酶( CK-MB)可作为评价 IMS时心肌损害的指标.现对 QT间期离散度( QTcd)在 IMS中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以探讨其在心肌损害时的临床意义.

    作者:戴文献;王广吉;张建;齐娅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儿童白血病、淋巴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为提高对急性白血病( AL)、淋巴瘤( ML)患儿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分析 14例 AL、 ML发生 ARDS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问题.资料显示, 14例 ARDS均有三凹症、呼吸窘迫、口唇发绀、动脉血氧分压 (PaO2)<50mmHg、氧合指数( PaO2/FiO2)≤ 200mmHg. 9例于化疗诱导、巩固期严重感染后发生,其中肺部感染 6例,败血症休克 3例,确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 5例. 14例 ARDS患儿于疾病高峰期胸部 X线均显示肺间质改变伴广泛肺泡渗出浸润,病变多累及全肺或 >1/2肺.应用抗感染、休克、纠正酸碱平衡、 IVIG及 G-CSF支持治疗, 14例早期经鼻或面罩吸氧, 5例病程中接受机械通气, 2例分别用吸入一氧化氮( NO)及气道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恢复 2例,死亡 5例,放弃治疗 7例.表明 AL、 ML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咳嗽、突然呼吸增快,应列为高危病例进行密切观察和血气随访,积极治疗;通气方式选用甚为重要,对常规吸氧难以纠正低氧血症者及早建立人工通气,实行高频通气,早期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NO等治疗,可能会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

    作者:陆凤娟;高怡瑾;翟晓文;陆铸今;马伴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肝纤维化指标及甘胆酸检测在小儿肝炎中的应用

    肝病时随着肝功能的损伤,血清透明质酸( HA)、甘胆酸( GC)、人Ⅲ型前胶原( PCⅢ)、层粘连蛋白( LN)和胶原Ⅳ(Ⅳ C)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为观察上述指标在小儿肝炎中的变化,现将我院 2000年 1~ 12月收治的各型小儿肝炎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美丽;杨俊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临床分期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 T淋巴细胞亚群是评估机体免疫水平和免疫调节的较为有效的方法.本组通过检测 38例不同临床分期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Rb)患儿血外周 T淋巴细胞亚群,旨在观察 Rb患儿免疫功能状况,探讨不同临床分期间是否存在免疫水平的差异,以了解不同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作者:刘聪;张伟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小儿 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 ALL)仅占小儿 ALL的 2%~ 5%,但预后差 [1~ 4].为进一步了解本病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途径,提高长期生存率,现将我们 1997年 1月~ 2001年 10月收治的小儿 Ph+ ALL 10例报告如下.

    作者:史宏;金宏娟;宋得莲;薛惠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儿童恶性肿瘤治疗中肝脏影像学变化病因剖析

    儿童恶性肿瘤在起病及治疗中可发生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肝脏影像学变化,主要与药物性肝损、病毒感染和肝脏浸润等有关.

    作者:季玮;潘慈;王耀平;李玉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替尼泊苷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替尼泊苷( VM26)为半合成的鬼臼毒素的糖基衍生物,在儿童多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为探讨 ALL在巩固、早期强化及维持加强化疗阶段应用 VM26+ Ara-C前后血常规变化规律,对 155例次 ALL患儿应用 VM26+ Ara-C治疗前、后血常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后白细胞、血小板于第 11~ 13天降到低值,于 3周恢复正常.注射 G-CSF对白细胞的恢复有作用.提示 VM26对骨髓的抑制作用是其主要副作用,为保证化疗的顺利、安全进行,临床医师应了解其对骨髓的影响程度,从而有效地发挥其抗癌作用.减少毒副作用的有效措施即为给药剂量的个体化.

    作者:苏雁;吴敏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先天性脑膨出

    患儿,女, 11个月,`右鼻孔流清水,平时经常发高热,且持续时间长,用青霉素治疗有效.体验见右鼻腔肿块,边缘光滑,似息肉样改变. CT平扫见右侧鼻腔肿块,密度较均匀,测 CT值为水样密度( 0~ 10 Hu),冠状面重建(图 1),提示右侧筛板部分缺如,鼻腔肿块与颅内结构不能分开.磁共振扫描提示右侧鼻腔囊性肿块, T1WI低信号, T2WI呈明显高信号.矢状面 T2WI(图 2)见鼻腔高信号的病灶信号特征同颅内脑脊液,前颅凹底颅骨部分缺如,病灶与颅内脑脊液相连.影像诊断:右侧鼻腔脑膜膨出.术后发现右侧鼻腔囊性肿块,经板部分缺如,近疝口处见少许额叶下疝.术后诊断:右侧鼻腔脑膜膨出.

    作者:李玉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

    脐血移植可以根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等疾病,尤其适合于儿童患者.临床资料表明同胞脐血移植的效果优于无关供者的脐血移植.对 12例白血病或重症再障患儿进行了脐血 HLA配型,结果配型完全相合 4例,进行脐血移植 3例,均成功植活,体重大 50kg.可以在胎儿出生时留取脐血配型,同时将脐血进行低温保存.提示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体内采集脐血和体外采集脐血对脐血的采集体积无明显影响.单份同胞脐血可以重建几乎全部儿童患者的造血功能.对同胞脐血移植的病例,主张在分娩时留取脐血进行 HLA配型,减少产前穿刺对孕妇及胎儿的损伤,同时脐血进行冷冻,若配型相合再进行脐血移植.

    作者:徐世侠;栾佐;吴南海;王鹏云;龚小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环孢素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

    为探讨环孢素 A(CsA)为主的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的疗效,对 1998年 6月~ 2001年 9月收住院的 14例应用环孢素 A治疗的 A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 7例,女 7例;年龄 7~ 10岁. 14例中重度再障Ⅰ型( SAA-Ⅰ )8例,重度再障Ⅱ型( SAA-Ⅱ) 6例.有苯接触史 2例, EB病毒 IgM阳性 3例,人微小病毒 19( VB19) IgM阳性 5例,初诊时伴有严重病毒感染(疱疹病毒) 3例.所有患儿予 CsA 3~ 5 mg/( kg@ d),并根据 CsA 浓度调整剂量,疗程 7~ 14个月(平均 11个月).部分出血倾向明显患儿予小剂量、短程氢化考的松静滴;少数患儿加用中药.结果显示:基本治愈 5例( 37.1% ),缓解 4例( 28.6% ),明显进步 2例( 14.3% ),无效 3例( 21.4% ),复发 2例( 18.8% ),总有效率达 78.6%.血红蛋白和白细胞于治疗后 3个月上升,血小板在治疗后 6个月上升 (P<0.05).治疗有效者 CD4和 CD8比值在治疗前后增加( P<0.01, P<0.05).提示单用 CsA治疗儿童 AA,疗效显著,副作用轻,效果稳定.

    作者:蒋慧;杨静薇;王燕萍;陆正华;杨为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硫酸镁治疗缺氧小猪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为探讨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PPHN)的疗效,以 12只实验小猪吸入低浓度氧气造成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模拟 PPHN.通过颈外静脉插入心导管,进入肺动脉检测肺动脉压力( PAP)和心输出量等,通过股动脉插管检测体循环血压,同时检测心率、血氧饱和度( SaO2)、血气分析和血镁浓度.结果显示,实验小猪缺氧 10分钟后肺动脉收缩压( SPAP)升高 53.5%± 25.4%( P<0.001),舒张压( DPAP)和平均肺动脉压( MPAP)分别升高 57.1%± 31.0%和 50.6%± 27.8%( P<0.001);静脉滴注硫酸镁后 SPAS下降 24.1%± 5.0%( P<0.001), DPAP和 MPAP分别下降 22.7%± 7.2%和 19.8%± 6.4%( P<0.001). SaO2和血氧分压均有升高.体循环血压也有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且与剂量有关.心率有轻度降低,心输出量无改变.血镁浓度明显升高,从 0.79± 0.14mmol/L升高至 2.74± 0.96mmol/L(P<0.001).提示硫酸镁能显著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血氧分压,对体循环血压、心率及心输出量影响较小,而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值得在 PPHN治疗中提倡.

    作者:张伟利;单海燕;李笑宏;林建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EB病毒感染致小儿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报告

    EB病毒( EBV)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的病原,儿童感染率高,致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极少见,现将我院 3年来收治的 16例 SAA中的 7例患儿报告如下.

    作者:文金全;庞菊萍;陈玮;王华;刘安生;曹继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生儿黄疸治疗进展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对病理性黄疸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传统的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等肝酶诱导剂和激素等)、蓝光箱治疗、脐静脉换血疗法等.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黄疸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发现及改进,现综述如下.

    作者:杨光英;吴晓翠;孔祥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肺栓塞7例报告

    小儿肺栓塞的临床和治疗有其特殊性,为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现将我院 1989年 2月~ 2001年 2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并发肺栓塞 7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益民;陈秀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血液端粒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为了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血液端粒酶活性( TA)与 AML各种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 PCR-ELISA法检测了健康儿童及患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PBTA).结果显示健康儿童的 PBTA为阴性; 32例患儿中 27例初诊的 PBTA为阳性,但与患儿的性别、年龄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之间无相关性( P>0.05).在不同的 FAB分型之间,初诊时 PBTA的表达特点是 M2>M4>M5>M3, M2与 M5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完全缓解超过 1年的患者初诊 PBTA小于 1年内复发者和无完全缓解者,前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0.05) ;同一患者完全缓解时 PBTA显著小于初诊时 PBTA值( P<0.05);复发患儿初诊与复发时的 PBTA值无明显差异( P>0.05).提示儿童 AM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对 AM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意义.

    作者:张毅;赵家明;关惠军;王旭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轮状病毒肠炎的肾脏损害

    近年来,有关轮状病毒( RV)肠炎肠道外感染的报道日渐增多,但有关肾脏损害报道少见.我院自 1999年 11月~ 2001年 2月收治 RV肠炎 253例,发生肾脏损害 15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金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律失常患儿99mTc-MIBI单光子断层扫描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小儿心律失常是儿科常见病,病因多样,症状复杂.我们通过 99mTc- MIBI单光子断层扫描( SPECT)研究心律失常患儿的心肌病变及心功能状况,并探讨其在小儿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强;项如莲;吴蓉洲;张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