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英
目的:探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腹部中等以上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两种血糖调控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接受腹部中等以上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术后使用肠外营养时的血糖监测结果,将其血糖调控方式分为将胰岛素按比例加入营养液(全合一法,IPN)和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法(IIM),分别比较2种血糖调控方式的晨间和全部血糖中位数、大血糖波动幅度( LAGE)、低血糖和高血糖事件的发生率、血糖达标率。结果糖尿病患者使用TNA第2、3、4、5天晨间血糖中位数IIM组比IPN组低,其中第2、3、5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全部血糖的中位数IIM组比IPN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IIM组的LAGE值均小于IPN组,其中第1、2、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IIM组的高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IPN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中等以上术后肠外营养输注期间,糖尿病患者IIM血糖调控方式优于IPN。
作者:杨靓靓;卞晓洁;葛卫红;于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加曲班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的降低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茂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是临床各专业课的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其实验教学占总学时的1∶1.8。它包括一般护理技术、生活护理技术、基础护理学理论知识。为提高学员技能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三年制大专护理学员中进行了8个学时的情景模拟教学法训练。情景教学法是应用摸拟手段,设置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将某一教学习内容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在一定时间内让学员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设置病例、摸拟临床真实场景,通过学员的相互合作和协调,能有效处理患者出现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1]。
作者:寻丽彬;刘军;周立颖;周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阿莫西林作为临床上抗感染的优先选择药物,其可以在因革兰阳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等造成的组织和器官感染疾病的治疗中推广运用,包括泌尿系统、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等情况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但随着阿莫西林在临床上推广的使用,有关使用阿莫西林造成了不良反应的案例开始增多,而对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完成相应研究并且实施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完成预防治疗,是有利于该种药物在临床上的推广运用的。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0例因阿莫西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德胜;钟秋明;钟星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发热是下丘脑前部对炎症介质所产生的反应,是临床常见病症,常见的发热原因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中枢性发热及药物热等。易引起误诊或漏诊,从而导致治疗的延误或危及生命。本文通过例举2例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发生的药物热,分享临床药师参与治疗的实践体会。
作者:何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及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肿瘤标志物联合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 ECLIA)分别检测2组患者体内3种肿瘤标志物( CA125,CA153,CEA)的水平。结果观察组CA125,CA153,CEA的水平分别为8.04ng/ml,13.35ng/ml,9.7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51ng/ml,7.72ng/ml,4.4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CA125,CA153,CE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分别为98.9%,99.2%,98.5%),但敏感性均较低(分别为57.5%,67.4%,53.6%)。但是3种诊断标志物联合诊断时,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9%和99.8%。结论常见的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通过联合检测可以给临床上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志强;王湘毅;孙晓革;仝兴亚;张国锋;沈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医七情学说渊源于《黄帝内经》,七情的概念在《黄帝内经》中未明确提出,但七情学说所论述的内容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成熟。《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八种情绪,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畏。指出情绪是由五脏精血所化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1]。广泛的论述了七情的生理,病理和七情病症的治疗。后世医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概括,认为“畏”与“恐”同类,在宋朝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2]中首次提出“七情”的概念。形成七情学说,广泛的运用于临床实践。
作者:张常青;张聘年;徐元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医院接收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4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神经阻滞组( N组)和全身麻醉组( G组)各52例,2组患者分别采用在超声引导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对2组患者的不同时间(诱导前(T0)、麻醉后0min(T1)、麻醉后30min(T2)、手术结束后(T3))的HR(心律)、MAP(平均动脉压)和SpO2(血氧饱和度)水平进行观察比较,并对各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输血量和麻醉时间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输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的HR水平在T1、T2时刻与T0相比较(P<0.05),在T3时刻与T0相比较(P>0.05);神经阻滞组的MAP和SpO2水平在T1、T2、T3时刻与T0相比较(P>0.05);全身麻醉组的SpO2水平在T1、T2时刻与T0相比较(P<0.05),在T3时刻与T0相比较SpO2水平(P>0.05)。2组的HR、MAP和SpO2水平在T1、T2时刻比较(P<0.05),在T0时刻各项指标相比较(P>0.05);2组的HR、MAP水平在T3时刻比较(P<0.05),T3时刻SpO2相比较(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能够维持患者手术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屠白;吴万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 P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7月医院确诊为COPD合并PH的患者76例,按患者病情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AT组)35例与常规治疗组41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AT 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监测NO、ET-1、PASP、FEV1/FVC%及FEV1%等指标。结果2组治疗前的血浆ET-1、NO水平及PA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T组NO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均有升高,而ET-1与PASP较同组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6个月后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T组FEV1/FVC%及FEV1%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调节COPD合并PH患者体内NO及ET-1的分泌,有效降低PASP,改善肺功能。
作者:陈丹;王碧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害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即使无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也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是高原地区常见多发病,因此严重影响着久居高原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全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属于高寒低压缺氧地区[1]。笔者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1例的临床资料,通过控制心力衰竭诱因,减轻心脏负荷,延缓心室重塑,增加心肌收缩力而改善心功能等治疗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扎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医院接收肾小球肾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试验组接受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治疗效果及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出统计。结果2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缓解,且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大,但对照组患者肌酐、尿素、尿蛋白等指标恢复情况不及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患者患者症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赵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于阑尾炎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5月-2014年10月医院阑尾炎手术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0例。其中心理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心理护理,常规组予以常规组,比较2组患儿手术后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心理护理组在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另外,心理护理组护理满意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阑尾炎手术患儿能够促进患儿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关注。
作者: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儿,男,1岁6个月,体质量10 kg。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手足口病愈后1周。入院后身体状况良好,无流涕,咳嗽咯痰等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血常规, WBC:7.0×109/L。拟在静吸复合麻醉全麻下行右侧疝囊高位结结扎术,入室前已经开放好静脉通路,入室后常规监护,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0.5mg/kg,吸入七氟烷8vol%后至3vol%,瑞芬太尼泵入0.1~0.3μg· kg-1· min-1,2 min后置1号喉罩,置入困难,反复插3次均未成功。通过咽峡阻力大,并且喉罩表面可见血性分泌物,吸痰管吸引出少量血性分泌物,面罩吸氧后待SpO2达到100%后下喉镜见咽部大量疱疹,分泌物多,会厌暴露不清,插3.0气管导管未成功,考虑手术小时间短,决定放弃插管,面罩通气控制呼吸。麻醉维持七氟烷吸入3vol%+瑞芬太尼泵入0.1~0.3μg· kg-1· min-1+局部麻醉,手术历时15min顺利完成。患儿术中呼吸通畅,未出现呼吸困难,喉痉挛症状。排醚后5min患儿苏醒,安返病房。
作者:李建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桉柠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9月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均采用吸氧、抗感染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噻托溴铵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照组加用盐酸氨溴素口服液,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各参数进行比对。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7.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轻度口干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柠蒎肠溶软胶囊配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有显著的疗效,且使用安全。
作者:张玲慧;康克楠;郭建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74岁。因摔伤致腰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周于2015年9月19日14∶28住院治疗。入院诊断:1.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2.腰椎退行性改变;3.骨质疏松症;4.脑出血术后。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余,血压高160/100mmHg,间断口服珍菊降压片1片/次,2次/d,目前血压控制尚可。2007年因脑出血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右侧肢体偏瘫及失语,否认既往有心脏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5℃,R 21次/min,P 74次/min,BP 140/9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欠振,强迫体位。入院后为止痛给予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片12.5mg(商品名:葵拉兰,湖北安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403)口服,3次/d;中药汤剂桃红四物汤加减2次/d口服,0.9%氯化钠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6ml静脉滴注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鲑鱼降钙素注射液50IU 1次/d皮下注射以抗骨质疏松。9月20日8∶30采集血清标本送检,凝血四项+D-二聚体报告结果提示:凝血酶原时间14.10s(正常范围10~14),D-二聚体1.57mg/L(正常值0-0.55),医师考虑与骨折相关,未予处理,继续遵前医嘱用药。18∶00患者诉便血不止,出血约400ml,无明显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慌、胸闷、昏迷等情况,查体:心肺(-),R 22次/min,P 95次/min,BP 75/50mmHg。请肛肠科急会诊结果:急性肠腔出血。根据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致消化道出血,立即给予白眉蛇毒血凝酶1KU皮下注射,氨甲环酸针0.75 g静脉滴注以止血,开辟两条静脉通道,给予红细胞悬液2U、血浆330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40U+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纠正酸碱平衡,盐酸肾上腺素冷盐水灌肠、止血处理,生命体征平稳。00∶05患者肛门仍有大量暗红血性液伴血块流出,经协商,患者转外院ICU接受进一步治疗。
作者:赵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支持批准百时美施贵宝(BMS)与合作伙伴艾伯维(AbbVie)联合开发的一款免疫刺激单抗药物Empliciti( elotuzumab)联合Revlimid( lenalidomide)和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用于既往已接受过至少一种疗法的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的治疗。欧盟委员会( EC)在审查药物时,通常都会采纳CHMP的建议,这也意味着Empliciti很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获批上市。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美国制药巨头默沙东(Merck& Co)开发的突破性丙肝鸡尾酒Zepatier(elbasvir/grazoprevir,50mg/100mg)近日在美国监管方面传来特大喜讯,FDA已批准Zepatier联用或不联用利巴韦林(RBV)用于基因型1和4(GT-1,GT-4)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成人感染者的治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急诊科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控制效果。方法选取80例酒精中毒患者资料进行临床随机分组对照研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研究组采用针对性酒精中毒护理措施,并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于急诊科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控制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医护人员顺利开展治疗与护理工作,也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和恢复。
作者:陈翠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肿瘤疾病,并且在恶性肿瘤中,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非常之高。近年来,临床对各类肿瘤的发病机制、病情进展进行了研究,从而使抗肿瘤方法及策略也不断更新。临床证实,免疫疗法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具备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1]。鉴于此,笔者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进行论述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作者:张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肌肉衰减综合征( sarcopenia)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以肌肉流失、丢失、衰退、衰减为表现形式,以骨骼肌细胞体积和数量减少、肌力下降、结缔组织和脂肪增多而导致躯体功能减低、跌倒、虚弱及不同程度残疾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又称为年龄相关性肌肉减少症。1989年,Rosenberg[1]第一次提出了“Sar-copenia”的概念。徐国会等[2]报道,肌肉流失程度与年龄有关。30岁以后,肌肉每年流失1%~5%,60岁以后,肌力每年下降3%~5%,70岁以后肌力下降50%~70%。如果肌肉丢失达30%将会影响肌肉的功能,达40%则会威胁生命[1]。目前,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明确其诊断及治疗对控制疾病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杜玲;刘晓亭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