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淑梅;靳红娥;武爱华;李红霞;刘宗爱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1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头痛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精神状态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效果较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祁凤茹;韩素芸;牟爱国;孙淑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变化,及其心率变异性指标如心率变异性总标准差( SDNN)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AMI患者84例作为AMI组,及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2组研究对象的DRs值(包括DR2、DR4和DR8)以及心率变异性指标,将AMI组与对照组按照DRs值的大小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比较2组中高危患者所占比例,并分析AMI组DRs值与SDNN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DR4、DR8、SDN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DR2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中预测到的中高危患者所占比例为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R2、DR4、DR8均与SDNN呈正相关。结论 DRs值可定量对AMI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进行评估,且与SDNN正相关,或可作为临床预测AMI患者发生猝死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杨红;熊秋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男,54岁。因反复咯血4d入院。于2014年2月确诊“(左肺上叶)鳞状细胞癌(中分化)”。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化疗禁忌后,于2014年3月19日及4月18日给予行GP方案化疗2次,具体为:“吉西他滨针(泽菲)2.2g 静脉滴注( d1, d8)+顺铂针130mg静脉滴注( d1)”,同时给予止吐护胃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化疗经过顺利。5月5日查肺部CT平扫提示:“左肺中央型恶性肿瘤伴两肺多发转移考虑,纵隔、两肺门多发淋巴结转移,左肺动脉被包埋。两侧胸膜增厚粘连,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左侧肩胛下肌条状低密度,积液?”,比较前片,疗效评价为PR。于5月17日再次给予GP方案化疗1次,具体为:“吉西他滨针1.8g静脉滴注(d1,d8)+顺铂针130mg静脉滴注( d1)”,化疗经过顺利。后复查肺部CT疗效评价为稳定,于6月25日改TC方案化疗1次,具体为:“紫杉醇针270mg静脉滴注( d1)+卡铂针0.5g静脉滴注( d1)”,化疗经过顺利,末次化疗时间:2014年6月25日。7月11日患者复查肺部CT提示:“左肺恶性肿瘤伴肺不张,纵隔、肺门、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右肺弥漫性粟粒灶伴小结节,考虑肿瘤转移。左膈面抬高。胸椎退行性变”,考虑其疾病进展,暂停全身化疗。患者一直有阵发性咳嗽存在,伴有咳少许白色黏痰,无明显咯血,胸闷气急存在,但能耐受。4d前患者在咳嗽剧烈时出现痰中带血丝1口,为鲜红色血丝痰为主,量不多,患者当时未予以重视,一直未就诊。2014年7月25日间患者再次出现咯血,共咯血4口,为鲜红色血痰为主,约2ml,无伴明显血凝块,无畏寒发热,无胸痛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2014年7月26日入院治疗。入院诊断:肺恶性肿瘤( T4 N3 M1,Ⅳ期)。
作者:陆燕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促进医师合理用药、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12年7~12月4125份完整出院病历,对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2316例患者使用了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使用率56.15%,其中不合理医嘱914份(39.46%),主要包括溶媒选用不合理、剂量及疗程不对、未对症用药等。结论临床医师中医辨证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药师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规范。
作者:阳巧平;陈应强;周献京;李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交待;(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质量;(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要求、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为规范我院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共7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疗程、术后感染情况等。结果743例中有326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9%,使用率前3的依次是头孢孟多、头孢呋辛、环丙沙星;术前0.5~2h内使用的有256例(78.5%),术前>24h使用9例(2.8%),平均用药时间1.4d;术后发生感染15例(2.0%)。结论部分妇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存在用药品种选择不当、首次给药时机欠合理、用药疗程偏长等现象,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卫生部文件执行,规范使用。
作者:肖楚瑶;欧阳婉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CA153及人细胞角蛋白21-1( CYFRA21-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的研究组(100例)和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的对照组(100例)。分别在2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清VEGF、CA153及CYFRA21-1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VEGF、CA153及CYFRA21-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血清VEGF、CA153及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性的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患者体内血清VEGF、CA153及CYFRA21-1水平。
作者:吕翠红;胡利宏;程瑞波;董丽娟;郑志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术后,观察组患者给予益气活血汤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等剂量温开水口服。术后第3、5天,软尺测量2组患肢肿胀程度、比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通过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比较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第5天2组患者髌上10cm、髌骨中点、髌下10cm周径较第3天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天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髌上10cm、髌骨中点、髌下10cm周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可以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程度,降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郭振中;张宁;程燕;路露;段晓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螺旋CT与MRI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直肠癌患者137例分为MRI组(68例),采取MRI进行术前诊断;螺旋CT组(69例)采取螺旋CT进行术前诊断。对比2组患者肿瘤(T)分期诊断结果。结果 MRI T1-T2期、T3期、T4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33%(11/15),83.87%(26/31),100.00%(22/22);螺旋CT T1-T2期、T3期、T4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5.00%(7/20),81.08%(30/37),100.00%(12/12),MRI整体诊断效果较螺旋CT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分期临床诊断方面,MRI较螺旋CT更优。
作者:郝亚涛;董强;赵军苍;杨秀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及血清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2014年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给予降低颅内压,适当控制血压等对症处理。观察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同期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入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24h及72h晨空腹抽血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水平及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SE,应用ELISA检测S100β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与NSE、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IL-1β、NSE及S100β蛋白水平,降低组织炎性反应,保护神经功能。
作者:李小亮;刘文进;田书娟;王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联合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及对其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给予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与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金莲清热泡腾片和常规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与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常规方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并有效降低血清IL-6、IL-12及IL-1β水平。
作者:张翠平;付艳颖;谢艳飞;王振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组训练模式在早中期阿尔兹海默病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老年病区住院的82例早中期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结合患者智能受损情况、文化程度及自身爱好,将患者分配至不同的小组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抑郁、焦虑状况在入院时、住院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的MMSE、ADL、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末2组相比,观察组ADL、HAMD及HAMA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MSE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小组训练模式可延缓早中期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晚期症状的出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早中期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赵玲丹;陈泽聪;杨六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女,70岁,主因间断大便带血1年余,加重5d就诊。曾于当地按痔疮治疗,症状无缓解。直肠指诊:肛门外观未见异常,距肛缘约2cm直肠前壁触及一肿物,中央可及溃疡凹陷,呈结节感,质硬,活动度差,占据肠壁近1/2周径,肿物上缘可触及,退观指套染血。三合诊检查:阴道后壁可及局部隆起,表面黏膜粗糙未及明确肿物,退观指套无染血。 CT示:直肠前壁增厚,近肛管处可见直径约3.0cm的略低密度影,边界欠清,肠腔未见狭窄,肠周脂肪间隙模糊,并可见直径约0.5cm的淋巴结(图1~2)。 MRI示:直肠前壁与肛管交界区见大小约2.9cm ×2.7cm的短T1、长T2信号肿物,边界清楚,内信号欠均匀,T2抑脂像及弥散像均呈高信号(图3~6)。结肠镜检查示:肛门口见半球形隆起物突入直肠腔内,顶端有污秽物呈椭圆球形附着,局部黑色,直肠腔内见鲜红色血液(图7),活检病理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图8)。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未见其他脏器转移,行扩大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并周围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直肠病变位于腹膜返折以下,直肠肿物大小约3.0 cm ×2.5cm,质硬,尚可推动,且与阴道后壁关系密切。术后病理: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侵及阴道壁黏膜下层及肛管黏膜下伴肠周淋巴结转移。
作者:赵亮;梁广路;邢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磷酸铝凝胶、法莫对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需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片,治疗组加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对照Ⅰ组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片,对照Ⅱ组加用胃黏膜保护剂磷酸铝凝胶,对照Ⅲ组加用抑酸剂法莫替丁片。分别在服药3个月后,对4组患者胃镜下黏膜损伤发生率及程度、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症状加以对比。结果治疗组胃镜下黏膜损伤发生率及程度、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服用阿司匹林指征,用药前Hp感染者必须行Hp根除治疗,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对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有显著疗效。
作者:史立信;霍春青;臧颖卓;张文超;王传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日,由我国主导的《中药编码系统--第一部分:中药编码规则》( ISO 18668-1)经过为期3个月的ISO终国际标准草案投票,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标志着中药在数字化、标准化、信息化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患者每天给予硫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9%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仕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地球环境的每况愈下以及人类饮食结构的改变,各类肾内科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尤其是终末期肾脏疾病。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晚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之一,也是临床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1]。但是大量事实表明[2-5],不运动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往往容易出现个体运动能力的衰退,从而大大降低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这也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本文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疗法治疗新进展分为5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廖菲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围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例实施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采用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术后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15.0%,研究组患者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平均得分为(87.46±4.84)分高于对照组的(74.21±4.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围术期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秀芳;黄玲;张静;张会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8~34周出生的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1次以上的早产儿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比较2组患儿治疗72h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72h内观察组39例中未发作呼吸暂停37例,有效率94.9%。对照组39例72h内未发作呼吸暂停30例,有效率76.9%。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心动过速、高血糖、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氨茶碱,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66例作为冠心病组,根据CAG结果中显示的冠脉病变支数又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亚组55例,双支病变亚组70例,多支病变亚组41例。另选择CAG未见冠脉狭窄的患者30例作为非冠心病组。监测各组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比较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以及冠脉病变程度不同亚组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差异。结果冠心病各亚组血浆Chemerin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冠脉不同病变程度亚组间,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Chemerin水平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Chemerin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冠心病以及冠脉病变程度。
作者:卫瑞芳;于永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