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芳丽
目的:分析慢重症( CCI)患者在ICU的滞留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5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ICU收治的95例CCI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滞留时间和病死率,以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比较不同滞留时间的CCI患者病死率,绘制频率直方图和存活曲线。结果95例CCI患者总滞留时间22677d,平均(238.71±318.99)d,滞留少于3个月44例(46.3%),3~6个月25例(26.3%),滞留超过半年26/95例(27.4%),却占总滞留天数的74.8%(16972/22677);死亡53例,总病死率55.79%(53/95),其中男性36.84%,女性18.95%,滞留时间分别(200.39±53.99)d和(307.44±106.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0岁以上CCI患者为主(89.5%),>70岁的CCI患者病死率为61.64%。结论大部分CCI患者滞留ICU时间不超过半年,约1/4的CCI消耗了约3/4的ICU住院时间,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主,老年女性滞留更久;大部分CCI患者在半年内死亡,>70岁的患者病死率较高,女性病死率相对较低。滞留超过1年的CCI患者,病死率降低,这意味着CCI患者将逐年增多,应该研究CC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规律,提高医疗效率。
作者:常宁;裴颖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期,根据3月6日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来说,抗氧化剂—普瑞巴林联合会显著降低这类患者的疼痛。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曲安奈德、益赛普对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所致膝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RA合并膝关节肿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分别于关节腔注射曲安奈德、益赛普、曲安奈德联合益赛普,分别于治疗后1周、1月、2月、3月末观察血沉、CRP、关节疼痛指数、压痛指数、滑膜厚度、滑膜血流信号等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血沉、CRP、关节疼痛指数、压痛指数、滑膜厚度、滑膜血流信号等均明显改善;A组从2月末时血沉、CRP、关节疼痛指数评分、压痛指数评分、滑膜厚度、滑膜血流信号等较上月无明显改善,而B组、C组上述指标较上月比较均持续改善。组间比较,从2月末开始,B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A组,而C组从治疗开始上述指标改善持续优于A组、B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关节腔注射曲安奈德、益赛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RA局部及全身炎性反应的方法,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徐建;张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记录2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电解质紊乱、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及假体脱位。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电解质紊乱、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预防护理较常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较为满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岳淑梅;靳红娥;武爱华;李红霞;刘宗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妇科术后感染一直是常见的妇科手术术后并发症。妇科术后感染主要包括:切口的感染,腹腔、盆腔内的感染及尿路感染。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医源性感染之一,可以致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高,甚至引起医疗纠纷[1]。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围术期抗生素预防用药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若明确术后感染,及早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药师拥有专业的药物知识,在临床用药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药师参与1例妇科术后感染的治疗过程,总结药师参与治疗的实践及体会。
作者:赵桂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耐药特征及临床药师的干预效果。方法抽选住院治疗的患者80例,均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取其呼吸道深部痰液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计算菌株耐药率,并由临床药师给予药物干预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80株感染菌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91.2%;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耐药率≥80.0%;对舒巴坦耐药率低,仅31.2%。临床药师参与药物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57.5%,因重症肺炎死亡18例,占22.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高,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综合患者病情酌情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何显科;宁丽;陈伟杰;黄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 PEM)联合顺铂( DDP)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PEM(500mg/m2,第1天)+DDP(80mg/m2,第1、2天)全身化疗,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GEM)(1000mg/m2,第1、8天)+DDP(80mg/m2,第1、2天)全身化疗。2组均以28d为1个周期,于规则化疗2周期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缓解率为34.62%,控制率为76.92%,均高于对照组中的23.08%及57.69%,2组缓解率及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PEM联合DDP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GEM联合DDP方案,其对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低,可明显延缓肿瘤复发,减轻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苏伟明;伍定辉;兰国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卡维地洛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基础疾病,如利尿剂、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及降压药等;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及卡维地洛的基础上再加用稳心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静息心室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LVEF及静息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F均较治疗升高,静息心室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LVEF与静息心室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能改善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减慢心室率,从而缓解其临床症状,可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汤芳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女,56岁,回族,已婚。以“发现左乳肿物1年”为主诉,门诊以“左乳肿物性质待定”收入院。查体:T 36.3℃,P 84次/min,R 22次/min,BP 110/70mm Hg。患者既往患糖尿病5年,注射诺和锐控制血糖,2009年行胆囊切除术,否认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史,绝经6年。专科检查:胸廓无畸形,双乳对称,外观及皮肤无明显变化,双乳头无内陷及溢液,左乳2点距乳头2.0cm处可及一2.5cm ×2.0cm大小的肿物,质硬,边界清,活动度欠佳,与胸大肌无粘连,无触痛。双腋下及锁骨上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行乳腺彩超检查示:左乳低回声包块,建议进一步检查。乳腺钼钯示:左乳外上高密度影,BI-RADS4a级。入院完善检查,血糖控制平稳后行左乳肿物扩大切除术,术中冰冻病检为左乳肿物,良恶性不确定,待石蜡病捡。3d后石蜡病理为左乳恶性梭形细胞瘤(考虑肉瘤或癌肉瘤)免疫组化:ER(-),PR(-),HER-2(-),CK(+),CK5/6(-),CK7(灶+),P53(+),E-ca(部分+),P63(部分+),GCDFP-15(灶+),S100(灶+)。术后5d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乳腺标本内未见肿瘤残留,乳头未见肿瘤累及,左腋下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后行ET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紫杉醇)方案化疗4次,后行放疗,术后12个月无复发转移征象。
作者:冯秀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Wernicke脑病是由于维生素B1(即硫胺)的缺乏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的人数迅速增加[1],而腹部外科疾病治疗期间也会并发该病,为了引起重视,特将在我院2006年8月-2014年8月治疗的腹部外科疾病并发Wernicke脑病患者6例报道如下。
作者:蒋益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根据3月10日在线发表于《欧洲内分泌学杂志》上的一项中国研究,怀孕期间中高水平身体活动的中国女性相较于经常久坐的女性患有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降低。(Eur J Endocrinol 2016 Mar 10)。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8~34周出生的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1次以上的早产儿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比较2组患儿治疗72h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72h内观察组39例中未发作呼吸暂停37例,有效率94.9%。对照组39例72h内未发作呼吸暂停30例,有效率76.9%。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心动过速、高血糖、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氨茶碱,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T2DM合并颈动脉血管病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单纯T2 DM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史及血糖、血脂水平,分析T2DM合并颈动脉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常规身体检查和病史调查发现,试验组患者年龄相对较大,糖尿病病程相对较长,吸烟史患者较多,同时,患者多存在高血压病等基础性疾病。试验组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 HPG)、FBG、HbA1c、LDL-C、TG、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餐后2h C肽( PCP)、空腹C肽(FC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收缩压(SBP)、2h餐后血糖(2hB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TG是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T2DM患者接受治疗时,应积极预防颈动脉血管病变,接受适当的降压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完全禁止吸烟。同时,定时实施血脂、血糖和血压水平的检测。
作者:吕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磷酸铝凝胶、法莫对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需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片,治疗组加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对照Ⅰ组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片,对照Ⅱ组加用胃黏膜保护剂磷酸铝凝胶,对照Ⅲ组加用抑酸剂法莫替丁片。分别在服药3个月后,对4组患者胃镜下黏膜损伤发生率及程度、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症状加以对比。结果治疗组胃镜下黏膜损伤发生率及程度、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服用阿司匹林指征,用药前Hp感染者必须行Hp根除治疗,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对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有显著疗效。
作者:史立信;霍春青;臧颖卓;张文超;王传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在化疗所有副反应中,常见的是消化道反应,而其中常见的是恶心、呕吐。这些反应使患者感到痛苦,严重者可引起自身代谢失调、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常常因严重的恶心呕吐反应推迟化疗,甚至拒绝下一步化疗,从而影响治疗的疗效。在过去几十年中,恶心、呕吐反应的处理有较大提高,使患者痛苦得到极大减轻,进而使化疗达到一定的目的,但目前对于化疗引起恶心、呕吐反应的机制尚未明确。
作者:徐红丽;赵建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人体成年身高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性状,某些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变化可能决定人群身材高矮的差异,导致部分人群矮小。现在身高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患有生长障碍疾病的儿童能否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可影响其本人心理、学业、事业、婚姻等诸多方面,因此受到家长及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矮身材(short stature)是指在相似环境下,身高较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儿童身高均值低2个标准差(-2SD)以上或处于第3百分位数以下[1]。其中,特发性矮身材(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在临床上约占60%~80%,它不是一种临床诊断,而是包含一些病因尚不明确的矮身材在内的描述性分类。身高增长主要由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即GH-IGF1轴调控。本文仅就特发性矮身材儿童生长障碍与GH-IGF1轴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陈龙;陈晓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围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例实施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采用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术后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15.0%,研究组患者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平均得分为(87.46±4.84)分高于对照组的(74.21±4.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围术期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秀芳;黄玲;张静;张会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冬虫夏草用于保健品的试点工作被提前叫停,未来冬虫夏草进入保健食品须统一报批。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发布了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的通知,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停止执行,含冬虫夏草的保健食品相关申报审批工作按《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未经批准不得生产和销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孕产妇8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仅前置胎盘孕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孕产妇进行相同治疗,观察2组孕产妇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的情况,比较母婴结局。结果研究组产后大出血、中度及重度贫血、继发产褥感染、胎盘粘连植入、子宫切除等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围生儿体质量为(2389.48±287.61) g低于对照组围生儿的(2921.44±195.21) g,新生儿早产、窘迫、窒息、贫血、死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可能增加前置胎盘孕妇不良妊娠的发生率,为更好地保护母婴安全,提倡初产妇进行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手术率。
作者:张亚静;张敏妍;成云云;李军夕;王佩;朱春花;茅顺洪;胡清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7例消化不良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 A组41例患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B组41例患者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而C组45例患者则给予多潘立酮和阿米替林联合治疗。观察三种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总有效和不良反应率差异,比较3组患者的复发率和胃电图正常率情况。结果 C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高达95.56%(43/45),明显高于A、B组的85.37%(35/41)、68.29%(28/41);并且 C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6.67%(3/45),明显低于 A、B 组的19.51%(8/41)、41.46%(17/41);另外,C组患者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为4.44%(2/45),胃电图正常率为73.33%(33/45),也显著优于A、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应用于消化不良的治疗中较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优,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爱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