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稳心颗粒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疗效观察

汤芳丽

关键词:稳心颗粒, 卡维地洛, 慢性心力衰竭, 房颤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卡维地洛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基础疾病,如利尿剂、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及降压药等;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及卡维地洛的基础上再加用稳心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静息心室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LVEF及静息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F均较治疗升高,静息心室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LVEF与静息心室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能改善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减慢心室率,从而缓解其临床症状,可用于临床治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矫正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24例远视内斜合并弱视的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采用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治愈率和无效率为56.96%和7.59%,显著优于对照组24.36%和33.33%(P<0.05),其中屈光不正性患儿治愈率和无效率为61.43%和5.71%,显著优于对照组27.54%和27.54%(P<0.05),中度弱视患儿治愈率和无效率为59.18%和2.04%,显著优于对照组10.42%和12.50%(P<0.05)。结论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适合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秋富;刘静;田春慧;班景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环磷腺苷葡胺与左卡尼汀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 MCA)与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MCA组和左卡尼汀组各21例。2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MCA和左卡尼汀,治疗1个疗程(10d)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同一心功能分级间LVEF及血浆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MCA组Ⅱ、Ⅲ、Ⅳ级患者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左卡尼汀组Ⅲ级患者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MCA组BNP升高幅度大于左卡尼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明显增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MCA和左卡尼汀均可进一步降低血浆BNP水平,而MCA比左卡尼汀疗效更佳。

    作者:姚郑;陈青莲;陆明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镇痛镇静治疗用于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镇痛镇静治疗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 ICU )重症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的镇静镇痛治疗方法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治疗,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达到目标镇静水平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停药后唤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静脉推注吗啡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治疗应用在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黎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1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头痛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精神状态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效果较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祁凤茹;韩素芸;牟爱国;孙淑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IBD的发病率和不良预后有关

    近期,一项在线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的5年纵向研究结果显示,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IBD(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发病率,疾病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有关,而且补充似乎与保健应用减少有关。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药师参与1例妇科术后感染治疗的实践及体会

    妇科术后感染一直是常见的妇科手术术后并发症。妇科术后感染主要包括:切口的感染,腹腔、盆腔内的感染及尿路感染。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医源性感染之一,可以致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高,甚至引起医疗纠纷[1]。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围术期抗生素预防用药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若明确术后感染,及早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药师拥有专业的药物知识,在临床用药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药师参与1例妇科术后感染的治疗过程,总结药师参与治疗的实践及体会。

    作者:赵桂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美司钠对大剂量环磷酰胺所致大鼠出血性膀胱炎预防作用研究

    目的:比较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美司钠单独用药及二者联合用药对大剂量环磷酰胺所致大鼠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作用。方法32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各8只,4组均以相同方法一次予大剂量环磷酰胺200mg/kg腹腔注射。 A组为对照组,不再用药;B组在环磷酰胺注射前30min及注射后每天同一时间予GSH 500mg/kg腹腔注射,C组在环磷酰胺注射后0、3、6、9h予美司钠腹腔注射,每次用量为环磷酰胺总量的20%,D组予GSH和美司钠,GSH用法用量同B组,美司钠用法用量同C组。肉眼观察大鼠膀胱形态改变、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介素-6( IL-6)水平。结果肉眼见A组出血、水肿严重,B、C组较轻,D组轻。镜下A组病理改变明显重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组改变轻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血清IL-6表达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B、C、D 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还原性谷胱甘肽对大剂量环磷酰胺所致大鼠出血性膀胱炎预防效果和美司钠相比差异不显著,二者合用预防效果更好。

    作者:赵继鸥;高吉照;谭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预见性护理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记录2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电解质紊乱、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及假体脱位。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电解质紊乱、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预防护理较常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较为满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岳淑梅;靳红娥;武爱华;李红霞;刘宗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014年我院住院部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2014年住院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与常见分离细菌耐药趋势。方法利用Excel对住院部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量、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氟喹诺类和大环内酯类是我院使用的主要品种,多种细菌已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较高耐药率。结论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 DDDS )与细菌耐药呈正相关关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韦红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有效数字的确定

    有效数字是在测量中所能得到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字。一个有效数字构成的数值,只有末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其他均为准确数字。有效数字与测量仪器的灵敏度有关,如天平的敏感度为0.1mg,那么称重结果12.34mg中,12.3mg为准确数字,0.04mg为估计数字,2项合在一起组成有效数字。平均值±标准差( x珋±s )的位数,一般按标准差的1/3来确定,如:(3.61±0.42)kg,标准差的1/3为0.14,标准差波动在百克位,即小数点后第1位上,故应取到小数点后第1位,即3.6±0.4,过多的位数并无意义。但是在一系列数值并列时,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一致。例如在3.61±0.42、5.86±0.73、2.34±0.15这样一组数据中,第3组数据标准差0.15的1/3为0.05,在小数点后第2位,则这组数据的有效位数均取到小数点后第2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心肌桥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心肌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心肌桥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应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艹卓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ST段压低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P<0.01),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改善(P<0.01),体力负荷持续时间、心肌缺血功率显著增加(P<0.01),总缺血负荷显著降低(P<0.01),且上述各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心肌桥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巍;周海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螺旋 CT与 MRI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比较

    目的:对螺旋CT与MRI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直肠癌患者137例分为MRI组(68例),采取MRI进行术前诊断;螺旋CT组(69例)采取螺旋CT进行术前诊断。对比2组患者肿瘤(T)分期诊断结果。结果 MRI T1-T2期、T3期、T4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33%(11/15),83.87%(26/31),100.00%(22/22);螺旋CT T1-T2期、T3期、T4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5.00%(7/20),81.08%(30/37),100.00%(12/12),MRI整体诊断效果较螺旋CT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分期临床诊断方面,MRI较螺旋CT更优。

    作者:郝亚涛;董强;赵军苍;杨秀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ABO血型不合输血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输血对策。方法将200例ABO血型不合输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输血前采取全方位输血对策,对照组输血前未进行特殊处理。对比2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发热、过敏、负荷过重等方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临床ABO血型不合输血患者,应用全方位输血对策,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发挥积极影响。

    作者:毛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 PEM)联合顺铂( DDP)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PEM(500mg/m2,第1天)+DDP(80mg/m2,第1、2天)全身化疗,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GEM)(1000mg/m2,第1、8天)+DDP(80mg/m2,第1、2天)全身化疗。2组均以28d为1个周期,于规则化疗2周期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缓解率为34.62%,控制率为76.92%,均高于对照组中的23.08%及57.69%,2组缓解率及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PEM联合DDP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GEM联合DDP方案,其对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低,可明显延缓肿瘤复发,减轻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苏伟明;伍定辉;兰国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我院产妇年龄构成及分娩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樟木中心卫生院产妇年龄构成及分娩方式,为制订产科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将1482例产妇按≤24岁、25~34岁、≥35岁分3组,统计年龄构成及分娩方式。结果产妇年龄构成:≤24岁产妇587例,占39.61%,25~34岁产妇807例,占54.45%,≥35岁产妇88例,占5.94%。剖宫产分娩94例,剖宫产分娩率6.34%,其中≥35岁产妇剖宫产分娩率5.68%(5/88),≤24岁产妇剖宫产剖宫产分娩率5.79%(34/587),25~34岁产妇剖宫产分娩率6.82%(55/807),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樟木中心卫生院产妇以25~34岁为主,较重视剖宫产指征的控制,剖宫产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规定。

    作者:邱劲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MCP-1、血清铁与老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血清铁与老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43例( DO组),糖尿病无骨质疏松的患者42例( DM组)。检测2组患者腰椎( L1~L4)及左侧股骨颈部的骨密度,并采集空腹血检测2组患者血清铁及外周血中MCP-1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DO组腰椎T值和股骨颈T值均低于DM组,血清铁低于DM组,血清MCP-1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与股骨颈T值(r =0.613,P <0.05)、腰椎T 值(r =0.592,P <0.05)呈正相关;MCP-1表达水平与股骨颈 T 值(r=-0.85,P<0.05)、腰椎T值(r=-0.89,P<0.05)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外周血MCP-1表达水平增高,血清铁含量减少,MCP-1和血清铁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作者:梁洁;宋文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针对性疼痛护理用于小儿卡介苗接种对小儿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性疼痛护理用于小儿卡介苗接种对小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行卡介苗接种的小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接种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针对性疼痛护理。对比2组小儿预防接种依从性、疼痛评估表( MBPS)评分、哭闹时间和心律变化及小儿家长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小儿预防接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小儿的MBPS评分低于对照组,哭闹时间短于对照组,心律变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护理干预之后,研究组小儿家长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小儿预防接种卡介苗过程中增加针对性疼痛护理可减轻小儿的疼痛、缩短哭闹时间,降低小儿心律变化,提高小儿家长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吕学英;王玉玲;郭入军;张俊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七氟烷与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生命体征的影响比较

    目的:观察七氟烷与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19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6例。研究组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及术毕情况,并采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法对患者术毕时及术后12h疼痛程度进行分。结果研究组在插管侧位双肺通气15min(T1)及单肺通气15min(T2)、30min( T3)、60min( T4)时刻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2组患者术毕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毕时和术后12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七氟烷对老年肺癌患者进行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心率,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玉;陈海明;张强;韩慕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冠心病患者不同冠脉病变程度血浆 Chemerin 水平的变化特点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66例作为冠心病组,根据CAG结果中显示的冠脉病变支数又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亚组55例,双支病变亚组70例,多支病变亚组41例。另选择CAG未见冠脉狭窄的患者30例作为非冠心病组。监测各组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比较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以及冠脉病变程度不同亚组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差异。结果冠心病各亚组血浆Chemerin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冠脉不同病变程度亚组间,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Chemerin水平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Chemerin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冠心病以及冠脉病变程度。

    作者:卫瑞芳;于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 PVP)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78例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9例。研究组采用PVP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PVP治疗,通过CT测量手术前后患者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的变化,并对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椎体前缘、椎体中线高度大于对照组,椎体后缘高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及术后1d,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可有效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缓解疼痛,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可增强PVP抗肿瘤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正孟;徐文彦;王海平;高彬;崔海涛;赵红梅;徐志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