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师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天花粉药材的水分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用积分球漫反射测定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定量模型的预处理方法为多元散射校正( MSC )和一阶微分处理,波长范围为5855~5760 cm-1、5200~4832 cm-1和4512~4292 cm-1,回归方法为偏小二乘法( PLS)。结果定量模型的佳主因子数为6,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442,决定系数R2为0.9964,外部验证预测均方差(RMSEP)为0.364,系统精密度RSD为1.3%,方法精密度RSD为2.2%。结论建立预测模型对天花粉药材的水分进行测定时可行的,该法分析快速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陈淑峰;陈钟;李军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保健指导。比较2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基本稳定者21例(70.37%),对照组中血压基本稳定者为30例(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压与指导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保健指导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秀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1~6月对收治的癌症患者18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与Herth希望量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癌症患者社会关系质量评分和希望水平总分分别为(48.42±5.25)和(35.55±5.37),两者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31~0.58,P<0.05)。结论癌症患者社会关系质量和希望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医务人员应调动其亲属及其同事与好友给予癌症患者更多的关爱,鼓励与支持,共同托起患者的希望,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以便正确对待与癌症共存的生活,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革;刘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经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7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秀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发抑郁症状精神分裂患者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伴发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艾司西普兰治疗,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 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对患者进行评分。观察2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PANSS和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和分裂症其他症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对血糖血脂影响少,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易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降低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青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所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接受抗凝、降血脂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予缬沙坦治疗。比较2组脑卒中发生率及NO与ET检测值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发生脑卒中3例(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例(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O、ET与F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O水平与FMD均呈上升趋势,ET水平下降,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缬沙坦可有效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桂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比较微柱凝胶配血卡法(卡氏配血法)和凝聚胺法2种配血法在基层医院的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和凝胶聚胺法同时对210例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观察不规则抗体测出率;结果2种方法均检测出2例存在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95%,两组检测方法结果相同。同时发现卡氏配血法样本结果保存时间长;结论2种方法在基层医院使用灵敏度相当,卡氏配血法有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且稳定,更适合标本结果的保存复查要求。
作者:郝英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患者,男,59岁,因反复心悸2 d于2012年5月30日入院。入院体检:T36.5℃,P115次/min,R20次/min,BP92/60mmHg。随机血糖8.2mmol/L。血常规及生化WBC:10.7×109 mmol/L, NEUT%79.2%, RBC4.42×1012/L;ALB28.3g/L, ALT76U/L, AST98U/L, PT -T15.3s, PT -INR1.3s, PT -%59.4%;BNP482.9pg/mL;CRP66.4mg/L,ESR29mm/hr。 CT:考虑左侧基底节区及左侧额、颞叶脑梗死,病灶新旧不一;左肺上叶前段、右肺下叶背段及双肺下叶后基底段慢性感染;慢性支气管炎伴双肺肺气肿改变,肺动脉高压。入院诊断:(1)肺栓塞;(2)脑栓塞;(3)低血压;(4)肺部感染;(5)心律失常。
作者:舒荣德;成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混合痔术后疼痛形成原因及探讨中药坐浴减轻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混合痔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温水坐浴,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中药坐浴,均为每天1次,连用1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及创面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情况和创面水肿情况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创面疼痛评分、愈合时间及创面水肿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根据混合痔术后疼痛形成原因来指导手术,术后给予中药坐浴能够明显减轻术后排便痛苦。
作者:冀二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对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和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法,观察中药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及疗效。结果中药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长,2组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可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提高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晓娟;王大明;詹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温阳散结法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运用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所接收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82例,按随机单盲法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温阳散结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予以温阳散结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提升治疗的效果,值得推行及运用。
作者:曾素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酮咯氨酸丁三醇复合喷他佐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超前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前5min静脉注射酮咯氨酸丁三醇30mg,喷他佐辛30mg;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5min静脉滴注同等计量0.9氯化钠溶液。术中常规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观察2组患者术后1、2、4、8、12 h 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药物追加情况。结果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镇痛药物的追加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氨酸丁三醇复合喷他佐辛用于手术超前镇痛,可以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并能获得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会敏;刘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临床效果,进而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医院接受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产妇15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产妇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剖宫产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手术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产妇出血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进行剖宫产有很大风险,在围术期需要进行专业的护理,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以降低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张敏妍;张亚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由于妇科急腹症[1],是一种较为复杂且病理表现不具特殊性的疾病,比较难以进行及时有效地鉴别诊断,在临床诊断中易误诊和漏诊,使患者无法及时地接受治疗导致病情延误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故此寻求更好地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断方式从而提升临床诊断率尤为重要。为寻求更好地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断方式以降低误诊率,选取我院收治的9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妇科急腹症患者资料和病理诊断做比较,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妇科急腹症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绍伟;成红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格列吡嗪控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格列吡嗪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科学评估2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观察组2hPG、FPG、HbAlc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格列吡嗪控释片有利于控制血糖,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金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提高对HIV所致肺动脉高压的认识,避免临床漏诊及误诊。方法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2-2015年HIV-抗体阳性且有胸部影像学资料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科学肺动脉高压X线征象标准及肺动脉分叉近端3cm范围内的宽处主肺动脉横径MPAD>29mm判断具有肺动脉高压,计算我院HIV患者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年发生率,根据出院诊断计算漏诊率,根据病历描述,分析HIV所致肺动脉高压可疑临床症状。结果HIV-抗体阳性47例,其中符合要求33例,右下肺动脉增宽并肺动脉段圆锥凸出高度≥3mm者1例,肺段动脉与支气管的外径比值>1再加MPAD>29 mm者3例。本组HIV患者中出现相关HIV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12.1%,年发生率4.0%,漏诊率为75.0%。结论临床医师缺乏对HIV所致肺动脉高压的认识。
作者:段凌燕;杜发茂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多廿烷醇是一种含有8种长链脂肪伯醇的生物制剂,是由古巴甘蔗蜡经有机溶剂特殊处理,进行皂化后提纯得到,多廿烷醇通过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发挥作用,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为调脂治疗带来新靶点[1],且其品质多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现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雪靖;王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参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治疗,将2组患者治疗后的降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SBP、DB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SBP、DB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吴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右美托咪定( DEX )是临床麻醉的一种常用药物,是一种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1]。 DEX在国外很早便用于临床治疗,但在国内的应用时间则相对较短。但是已经在儿科、神经外科、心外科等领域具有很多的应用[2]。现将右美托咪定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戴丽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与师生健康密切相关,特别是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食宿都在学校,饮用水的卫生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安全。为了解廊坊市寄宿制中小学校饮用水整体卫生状况,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卫生监督管理策略,优化综合评价内容,笔者对2013年综合评价生活饮用水卫生相关监督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寄宿制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进行了调研。
作者:李文兰;许蕴;张克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