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蒋丕萍
目的:建立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快检方法。方法考查3种样品浸提方法对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采用检测试剂盒法测定。结果碱性超声波浸提30min,样品中的二氧化硫达到峰值,该快检方法 RSD 1.0%(255.9mg/ kg,n =6),样品加标回收率90.8%~97.4%,样品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结果一致。结论该快速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经济等特点,适合在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监管部门应用。
作者:吴华庆;杨华剑;吴晓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对比观察 Lichtenstein 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医院于2015年内收治的成年腹股沟疝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54例。A 组患者进行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而 B 组患者进行 Lichtenstein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复发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复发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术后随访观察发现,A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 B 组的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ichtenstein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膜外疝修补术均可作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有效途径,且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可结合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术式进行治疗。
作者:王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在 BCD 方案治疗中皮下和静脉注射硼替佐米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5年3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均接受 BCD 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环磷酰胺)治疗,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对照组行静脉注射硼替佐米,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临床疗效和药物使用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减少Ⅲ级发生率和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皮下和静脉注射硼替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的 BCD 治疗效果上差异不大,皮下注射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林芸;王志红;尚晋;谢颖;魏天南;陈为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评价 X 线及 CT 影像对食管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医院诊治的食管癌患者98例,患者均给予 X 线及 CT 影像检查,分析、总结、评价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阳性率。结果早期食管癌患者 X 线诊断的阳性率为69.44%高于 CT 的1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X 线诊断阳性率为96.77%,CT 影像诊断阳性率为100.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X 线及 CT 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显著,两种诊断手段均具备优缺点,可联合食管镜以及食管拉网脱落细胞检查等方式对早期食管癌进行诊断,进而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及科学性。
作者:陈仲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莫沙比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量表得分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 HAMA、HAMD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 HAMA、HAMD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莫沙比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好,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障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杨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评估 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216例 ACS 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定其肌钙蛋白 I、血肌酐、C-反应蛋白和 NT-proBNP 水平。根据 NT-proBNP 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NT-proBNP ﹤300pg/ ml 的88例患者划为 A 组, NT-proBNP 水平≥300pg/ ml 的128例患者划为 B 组。结果 B 组患者的射血分数显著低于 A 组患者,冠脉多支病变的比例、Gensini 积分显著高于 A 组患者,而 A 组患者的 TIMI 血流评分明显高于 B 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均大于 A 组患者(P ﹤0.05)。结论 NT-proBNP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有一定有预测价值。
作者:龚俊荣;陆永怡;陈群;吕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首次应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孕妇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需要再次剖宫产的产妇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在第一次剖宫产时分别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和新式剖宫产进行手术,再次剖宫产时选择同样的手术方式,比较2组再次剖宫产术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进腹时间、手术总用时、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感染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无粘连、轻度粘连产妇均多于对照组,中度粘连以及重度粘连产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需要再次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不会对再次剖宫产造成明显影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丽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静息心电图缺血改变恢复正常的患者占64.4%,对照组的患者占26.7%,研究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减少患者临床症状的发作,改善患者心电图,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郭建华;罗秋华;商淑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患儿均进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相关生化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 蛋白、白细胞(WB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尿酸(U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神经发育情况和预后。结果治疗前,NSE、S100B 蛋白、WBC、MMP-9、UA 和 VEGF 等水平在2组患儿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 NSE、S100B 蛋白、WBC、MMP-9、UA 和 VEGF 等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出现脑瘫患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出现智力发育迟缓和死亡患儿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神经发育情况,两者联合可明显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的疗效。
作者:张燕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规范医师用药行为,遏制大处方,降低患者药品费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法通过开展动员培训、自查自纠、药占比控制及强化监督考核等量化考核措施,重点针对中成药、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激素等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结果全院66个临床科室有54个科室药占比均有所下降,其中有14个科室降幅达5%以上;超千元处方不合格率控制在2.5%以下;不合理用药投诉率下降了4%。结论全院医务人员规范行医、合理用药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处方点评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医院初步建立了超常用药预警机制,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全院用药行为趋于更加科学、合理、安全、经济、规范。
作者:赖登祥;张先祥;王易林;黄道秋;石朝凯;周余;方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2013-2015年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3-2015年收集到抗菌药物的 ADR 报告,按照药物 ADR 发生的年龄及性别、抗菌药物及品种、累及系统与器官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比较2013-2015年的 ADR,ADR 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女性 ADR 发生率略高于男性。老人和儿童出现 ADR 的比例也明显偏高,引起 ADR 的抗生素居首位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第3位是青霉素类。78例中发生皮肤及附件伤害43例(55.13%),消化系统达9例(11.54%)。结论必须认真执行 ADR 监测和上报,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 ADR 的发生。
作者:朱敏;陈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行 PFNA 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精细化手术护理配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护理配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医师和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术中器械故障、手术器械传递失误、感染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医师、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的满意度依次为100.00%、94.12%,对照组依次为81.82%、79.41%,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内固定术治疗中实施精细化手术护理配合能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好地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严涛;包香兰;刘霁逸;杨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医院儿科门诊处方中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2015年儿科门诊口服中成药处方1080张,对患儿年龄、品种类别、剂型、不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中成药处方中,品种类别与剂型居第一位分别为止咳化痰类511张(47.31%)、颗粒剂9种(52.94%)。共发现不合理处方116张,主要问题为用法用量、重复用药等。结论儿科口服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但还需重视医师处方质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吴雪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医师对腹痛患者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以腹痛为主诉来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归纳其中被误诊的病例,分析急诊腹痛患者被误诊的常见疾病。结果被误诊患者121例,误诊的较多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异位妊娠、胃十二指肠穿孔、主动脉夹层、过敏性紫癜、带状疱疹等。结论急诊科医师应熟悉腹痛患者误诊的常见疾病和原因,提高急诊科医师业务水平,加强能够引起腹痛的一系列疾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作者:汪利宗;蒋静涵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康复早期干预对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实施康复早期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 Barthel 指数评估量表评分(M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 MBI 评分为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为差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应用康复早期干预能够有效控患者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黄芪建中汤早载于先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原文曰“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1]。此方为小建中汤加黄芪,主治诸虚不足之症,笔者近年来运用本方治疗各种疾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茅凌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自制固定带在安置永久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自制固定带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盐袋及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比较2组患者盐袋滑脱、起搏器囊袋出血、血肿、皮肤损伤、过敏等情况。结果试验组出现盐袋滑脱、囊袋出血、血肿、皮肤损伤、过敏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制固定带用于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可降低盐袋滑脱,从而降低起搏器囊袋出血、血肿,减少皮肤损伤、过敏的发生,改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马发钰;赵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分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风险患者行新鲜胚胎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辅助妊娠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体外受精(IVF)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周期诊断为 OHSS 高风险的不孕患者130例,在给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由其选择新鲜胚胎移植或全胚冷冻后择期冻胚移植,分为鲜胚组67例和冻胚组63例,对比分析行不同移植技术后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质量和 OHSS 发病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对于 OHSS 高风险患者,冻胚组的种植率、妊娠率、活产率明显高于鲜胚组(P ﹤0.05或 P ﹤0.01),而且 OHSS 发生率明显低于鲜胚组(P ﹤0.05),早产率明显低于鲜胚组(P ﹤0.05)。结论对于 OHSS 高危患者,应该采用全胚冷冻,再择期行冻胚移植,有助于提高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与活产率,同时能降低 OHSS 患病率与早产儿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华芳;吴培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精准理念下微创右半肝切除对肝脏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16例右肝肿瘤患者,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肝血管瘤6例,原发性肝癌9例,肝炎性包块1例;手术耗时240~460min,中位数320min;术中出血量280~1200ml,中位数450ml;2例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少量胆汁,充分引流后2例均在2~3周后胆漏情况消失;患者于术后6~14d,中位数8d,康复出院。随访1年,再次出现肝脏占位1例。结论精准理念下微创右半肝切除术不仅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也较为满意。
作者:黄高;明波;姚红兵;李桂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镇静、利尿及扩容治疗。试验组患者另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硫酸镁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和尿蛋白含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尿蛋白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 均﹤0.05),且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尿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 均﹤0.05)。2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给予相应处理后缓解直至消失。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狄文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