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药物置换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继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腺样体肥大继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鼻内负压置换疗法治疗,观察组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药物置换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为(12.57±3.24)d,短于对照组的(18.39±4.18)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的26.09%(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药物置换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继发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可明显缩短患儿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俊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证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尿毒清颗粒治疗,观察组在服用尿毒清颗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在临床治疗脾肾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杨松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家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农村普通型HFMD患儿家属100例,将其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的认知程度,认知熟悉掌握率及健康教育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流行危险因素、疾病传播、临床表现、预防措施、营养和喂养及家庭护理熟悉掌握率分别为78.0%、84.0%,60.0%,86.0%,80.0%,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60.0%,26.0%,40.0%,50.0%,72.0%( P<0.05)。试验组健康教育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依从性。
作者:冯爱东;杨淑岭;刘珊;孝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腹部隔姜灸辅治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4月1日-2014年4月1日医院收治的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0例,采用数字抽取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盐酸雷尼替丁治疗,试验组采取盐酸雷尼替丁联合腹部隔姜灸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及临床证候积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的临床证候积分为(21.08±3.67)分低于对照组的(45.76±3.52)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部隔姜灸辅治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临床证候积分,且用药安全性较高,故认为该治疗模式可在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应用推广。
作者:陈克盛;林浩元;张德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隐匿性中耳炎,由于此类病症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容易被诊断出,且其病症比较复杂,需在检查过程中详细观察分析,研究其耳室,鼓室以及鼓膜的情况[1-2]。部分患者的情况比较明显,通过CT可以明显看出耳室具有不明的软组织,影响鼓室的正常运作,导致患者的听力下降,即中耳炎病症。笔者总结隐匿性中耳炎临床诊治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张星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激素替代疗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 PM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谷维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雌二醇( E2)、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的水平变化、Kupperman 症状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观察组治疗后E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LH 、FS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治疗后Kupperman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1);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激素替代疗法应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俊琴;张毅;王海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增多,建筑事故和交通事故日益增多,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病人数和发病率显著升高,由此给患者的自身健康和家庭带来巨大困难和危害[1]。有研究显示,脑外伤患者,尤其是重度脑外伤患者,病情变化快而严重,且较易合并各种并发症,总体致残、致死率较高[2]。对于出现重度脑外伤患者,能否被救治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而及时的急救处理。由于对重度脑外伤患者相关并发症治疗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患者总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我们在及时正确的治疗脑部原发病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并发症的处理和分析[3]。因此,医务人员要对重度颅脑外伤的相关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并采用科学、有效、合理的治疗。本研究中选取56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比较B型超声、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 MRCP)在临床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0例肝外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方法不同分为B型超声组、腹部CT组和MRCP组各150例。各组采用对应的检查方式,比较3组检查方法的阳性率与对直径<8 mm的肝外胆管结石诊断阳性率。结果MRCP组阳性率高于B型超声组与腹部CT组,腹部CT组阳性率高于B型超声组( P<0.05)。 MRCP组直径<8mm肝外胆管结石阳性率高于B型超声组与腹部CT组( P<0.05);腹部CT组与B型超声组直径<8 mm肝外胆管结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B型超声仍为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之首选,可作为初步诊断手段。 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可降低漏诊几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利于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黄阳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肘管综合征( CT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性疾病,是发病率仅次于于腕管综合征的病症,又称作“迟发性尺神经炎”[1]。处于早期阶段的肘管综合征将引起神经内出现水肿,当疾病进展到中晚期阶段时其外膜将逐渐增厚、束间组织将出现增生。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疾病的不断演变将会加大神经卡压的程度,可能随着束间粘连的形成、髄纤维化变性诱发永久性瘢痕,其危害不容忽视[2]。关于该病早的报道是在1878年被Panas提出,当时该病并未被赋名,而是时隔80年后被Feindel和Stratford正式命名为“肘管综合征”[3],指的是不同因素导致的肘部出现尺神经卡压而诱发逐渐加重的肌肉萎缩、手部尺侧感觉异常等症状,至此为肘管综合征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在此之后的学术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是该病症的发病诱因。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深入的探讨关于肘管综合征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病因、诊疗措施、诊断依据和治疗措施等内容,随着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当前临床上也研发了很多诊疗肘管综合征的新技术。但当前还未形成有关诊疗肘管综合征的规范化方案,伴随着微创技术的诞生及完善,虽然出现了很多诊疗措施,但不同的方法取得的临床疗效还未得到统一的定论,并且当前很多研究者热衷于比较在治疗肘管综合征中不同术式取得的效果是否具有差异性。
作者:田荣君;常文凯;张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酒石酸唑吡坦辅助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酒石酸唑吡坦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辅助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8.37%(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及PSQI评分(11.9±3.1)分、(8.0±1.5)分,低于对照组的(15.3±1.6)分、(11.3±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酒石酸唑吡坦辅助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相比阿普唑仑效果更好,可有效减轻抑郁,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皇甫留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放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5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的SOX(替吉奥+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步实施三维适形放疗方案,对比2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2组在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放疗治疗手段对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曾晓红;黄荣;蒋军;何瀚;邹育超;周菲菲;闵燕飞;陈默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6月的手术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4年7~12月、2015年1~6月及2015年7~12月的手术患者各120例分别为作为观察组A、观察组B及观察组C。在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的使用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管理,观察并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合理使用率及术后感染率前后进行显著性检验,判断是否取得显著成效。结果观察组A、观察组B及观察组C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明显低于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呈下降趋势。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可以显著的减低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合理使用率,同时降低术后感染率。
作者:杨骅;马继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吸入与静脉注射甲基泼尼松龙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急性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生活质量量表( 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χ2=7.223,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PaO2、SaO2、pH改善优于对照组(t1=12.381,t2=10.326,t3=11.285,t4=10.725,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 SF-36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均改善明显(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χ2=8.455,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吸入较静脉注射甲基泼尼松龙治疗COPD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 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
作者: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112例,对照组使用贝那普利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以及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后,2组SBP、DBP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应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明显降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梅长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达英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多囊卵巢患者150例,平均分成二甲双胍组、达英组及综合组各50例,记录观察3组在服用药物前后相关临床症状变换与各项激素水平及2种药物联合使用的临床效果。结果二甲双胍组多毛、痤疮、月经紊乱患者治愈率分别为62.50%、52.63%、77.50%,达英组分别为61.11%、45.00%、75.00%,而综合组治愈率分别为80.00%、85.71%、88.57%,综合组治愈率高于二甲双胍组、达英组( P<0.05)。联合用药组服药后T、FINS、LH、DHEAS、FBG、TG均较治疗前、二甲双胍组治疗后、达英组治疗后显著降低,SHBG水平显著提高( 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效果相比于单纯使用达英-35,用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各项内分泌激素水平具有更佳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丽;翟自霞;候小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术式在扶贫免费治疗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扶贫免费治疗白内障患者中选取90例,对其采用常规心电图以及X线进行检查,之后采用小切口术式进行治疗,探究其角膜平均散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治疗前,角膜平均散光度为(2.44±0.41)D,术后1d角膜平均散光度为(0.55±0.22)D(P<0.05)。手术治疗后,出现后囊破裂2例(2.22%),一次性角膜水肿7例(7.78%),暂时性高眼压4例(4.44%)。结论小切口术式在扶贫免费治疗白内障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治疗作用,其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且比较适用于扶贫免费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仇彦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通络解痉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诊的患中风偏瘫痉挛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络解痉汤联合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6.0%( 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有明显上升,且研究组的上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痉挛患者采用通络解痉汤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亚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2007年在天津召开的临床肿瘤学术会议上,卫生部正式公布乳腺癌为中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之首,每年正以3%的速度增长,且我国乳腺癌发病明显年轻化,大量研究表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直接关系到该病的预后,因此提高乳腺癌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确诊并治疗。在国外,钼靶X线摄影是乳腺筛查的主要工具,超声只是辅助诊断或用作疾病排除,在我国超声的普及率高于钼靶,且超声适用于各种乳腺疾病,所以乳腺超声在中国得以普遍应用[1]。
作者:任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用于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急诊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循证护理。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有助于降低急诊药物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彩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