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彦敏;孙金锋;王勇;于海峰;田逸
目的:探讨经胆道镜微创取石术与消炎利胆片治疗老年肝胆结石对患者血清Ins、C-P、HA水平的影响差异。方法将212例老年肝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口服消炎利胆片;研究组行经胆道镜微创取石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第3、7、14天时胰岛素( Ins)、C-肽( C-P)、透明质酸( HA)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对患者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血清中Ins、C-P、HA三者水平均有所降低。治疗第3天时,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ns、C-P、H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第7、14天时,血清Ins、C-P、HA水平均显著性的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取石术治疗老年肝胆结石,可降低患者血清Ins、C-P、HA水平,疗效优于单纯微创取石术。
作者:周海成;李永梅;范永新;刘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医院药房管理模式的演变。方法传统医院药房管理模式改革后,门诊西药房、中药房以及住院药房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药房,对传统医院药房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演变进行探索分析。结果整合后的综合药房降低了药品储藏空间,节约药房工作人员,简化了药房管理程序,提高了药房管理效率。结论医院药房管理模式演变为综合药房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能有效提高药房管理水平和质量。
作者:成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生化汤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用于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行流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中药生化汤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对照组采用传统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比较2组流产效果和囊胚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完全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完全流产率、流产失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囊胚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月经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生化汤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用于药物流产临床效果较佳,可进一步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阴道出血时间,降低阴道出血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韩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0例,在常规透析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分别于治疗时和治疗后0.5年检测其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 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判其左室重塑变化。结果治疗后0.5年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0.5年后患者LVEDD、LVDS、IVST、LVM和LVMI水平低于治疗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变化较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重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义;李会娟;赵建霞;张会;马东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双源CT造影( DE-CTA)、MR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阳性率。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8月来该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疑似病例198例,所有患者均行DE-CTA、MRA和DSA三项检查,分别以三项检查为依据诊断患者是否具有颅内动脉瘤,并与诊断金标准比较计算各项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错误率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经计算可知MRA灵敏度和特异度低,DE-CTA稍高,而DSA高,3组间灵敏度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彼此间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错误诊断率比较,由高到低依次为MRA、DE-CTA和DSA,3组间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灵敏度和准确度高,DE-CTA次之,MRA小,但三者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及无创性,所以DE-CTA、MRA可用作DSA的辅助检查。
作者:赵东生;李竹强;乔海舟;张师勇;贾春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该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10月手术病历150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1)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93.33%(140/150);(2)用药种类:按频次高低排序前3位是奥硝唑注射液、头孢唑林钠、头孢曲松钠;(3)术前0.5~2h、断脐后给药或污染手术术前治疗2~72h 用药时机合理占70.67%(115/150);(4)用药适应证:有用药适应证125例占89.29%(125/149);(5)联合用药合理性:联合用药85例(56.67%)。结论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疗程过长,在药物的选择,用药时机、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
作者:张玉柱;李建国;王霞;蔡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奥沙利铂作为第3代铂类抗癌药在消化道肿瘤等实体肿瘤的内科治疗领域中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及骨髓抑制等方面,对于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国内报道多例。其中严重性过敏性休克甚至猝死的也有报道[1],一项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表明,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10.3%,其中Ⅲ、Ⅳ度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2.9%[2]。鉴于目前国内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奥沙利铂的潜在致死性过敏的重视和认识不够,本文拟对近年来本科在奥沙利铂用药过程中出现的过敏反应做出分析,并总结该反应的处理方法,以利于今后出现类似反应,能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减少并发症。
作者:邢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输血流程在临床实施中的隐患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输血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减少输血安全隐患。方法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我院运行的输血流程,设计输血安全隐患自查表,并组织全院65个护理单元对输血流程中合血、取血、输血前、输血时、输血后5个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讨论,护理部汇总并提出佳的输血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完善输血流程。结果输血流程改进前后,输血差错率由6.5%降为1.4%。结论完善输血流程是减少输血差错和持续改进输血质量的有效保障。
作者:董运芳;张秀果;田凤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运动饮食干预配合胰岛素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沙格列汀等糖尿病常规治疗药物。试验组患者根据其身体条件、病情程度额外给予针对性饮食干预和运动锻炼措施,对照组不给予。2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糖控制水平,并评价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FPG,2hPG和餐后高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动饮食干预配合胰岛素与沙格列汀治疗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解梦英;张东超;赵爱军;谢少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研究组予瑞舒伐他汀。于每晚入睡前服用,分别于受试后的4周和8周随访,抽空腹肘静脉血,测定2组TC、TG、LDL-C、HDL-C。结果治疗前2组TC、TG、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周2组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DL-C达标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均能明显降低TC、TG、LDL-C,升高HDL-C,调脂疗效确切。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剂量更小,价格相对低廉,安全性相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恶性肿瘤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病死率很高,全世界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人达数百万之众,仅排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之后。恶性肿瘤的治疗成为临床医学急迫解决的主要问题。常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三大传统手段。化学药物治疗是以全身性治疗,通过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的作用,而起到治疗效果,因此化学药物治疗成为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但化疗药物因其选择性低,安全范围小,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器官亦可导致明显的毒副作用,给临床应用带来一定的难度,合理选用抗肿瘤药物显得至关重要。现将影响抗肿瘤药物选用的部分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顾明;杨华;傅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该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157份病历中二甲双胍使用情况。结果15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服用二甲双胍患者47例(29.94%)。其中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41例(87.23%),合并糖尿病肾病33例(70.21%),行外科手术患者7例(14.89%),使用碘造影剂患者6例(12.77%),其他6例(12.77%)。在未使用二甲双胍的110例患者中,无使用禁忌证者61例(55.46%),有使用禁忌证者49例(44.55%)。结论该院二甲双胍的使用率较低,且用药欠合理,尚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梁晋川;柯洪;郑行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孕11~13+6周超声联合血清学检测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4月进行产前筛查的孕早期孕妇3760例,采用常规经腹部超声对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 NT)及鼻骨(NB)进行检测,并检测血清学指标母体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以及血清妊娠相关蛋白( PAPP)-A与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 ADAM)12。比较单独运用超声检查或是血清学检测与超声联合血清学检查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效果。结果3286例孕早期产前筛查的孕妇中超声检测出277例,血清学检测阳性202例,二者联合检查阳性132例。对3286例孕妇中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或低风险孕妇进行产后随访得出染色体异常15例,其中21-三体8例、18-三体2例,13-三体1例,45X 2例,三倍体1例,染色体片段异常1例。超声联合血清学指标进行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单独运用超声或血清学指标检测(P<0.05),假阳性率均低于单独用用超声或血清学指标检测(P<0.05)。结论超声测定NT值及NB有无联合血清学指标AFP、fβ-hCG、PAPP-A及ADAM12进行孕早期产前筛查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使得产前筛查结果更为可靠,在产前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会轻;蒲红生;赵军茹;张苏芬;崔云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辅治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常规给予抗炎、补液、支持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和蒙脱石散口服。对照组仅加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腹泻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腹泻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第3、5天腹泻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辅治小儿急性腹泻病,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儿腹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正香;钱宝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 T2DM)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53例和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组51例。每天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及诺和灵30R,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空腹血糖( 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FPG、2hPG、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诺和锐30组早餐、晚餐后2hPG和HbA1c水平低于诺和灵30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中餐后2hP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诺和灵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治疗T2DM效果显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优于诺和灵30R,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冬波;廖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主要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要症状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米替林联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更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魏红安;张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患者,男,年龄76岁。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双目失明。其家属发现其外生殖器有两处大约1cm2左右溃疡面。经庆大霉素、冰硼散外敷治疗,效果欠佳,笔者予维生素B25~6片研成细末,先用双氧水局部冲洗,除掉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按无菌原则将维生素B2片剂粉末均匀涂散于溃疡面上,不予包扎;然后用红外线灯做溃疡面理疗30min;每天换药2次,理疗2次,14 d后患者溃疡面治愈。
作者:马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弱视是临床常见严重损害儿童视力的一种眼病,指由于先天或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象的机会(视觉剥夺)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从而引起清晰物象与模糊物象间发生竞争(双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一般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经矫正视力≤0.8[1]。弱视属中医学“视瞻昏渺”范畴,甚者则为“小儿青盲症”。中医将其病因病机归属于虚证,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患病导致脏腑功能异常有关[2]。现将近几年来弱视在临床上的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马军玲;庞荣;张彬;刘静;姜春素;孙丽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机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气管切开术提供参考。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 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29例行气管切开术,分析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及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29例患者中95例患者于机械通气10d以后行气管切开术,34例患者于机械通气4d内行气管切开术;发生气管切开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3%。结论气管切开适应证已大大扩展,手术时机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相关性,正确选择气管切开的时机可有效减少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天瑜;常伟伟;刘彩云;王健;王晓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Ⅰ型改变对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其中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Ⅰ型改变32例为观察组,无腰椎终板Modic改变6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VAS和O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终板ModicⅠ型改变可能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部疼痛缓解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卫;谭祯孝;武可;韩世波;张鹏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