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向群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 A、B 组各65例,A 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B 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2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 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 B 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 B 组(P ﹤0.05);2组患者症状缓解率、子宫异常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 B 组的2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机体的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焕平;付艳鹏;王霞;陈国杰;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4月医院跟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采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采用 Westbue 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优良率为9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优于传统保守治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状况及功能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新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早期空肠营养管注入四磨汤对贲门癌术后肠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贲门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术后除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同时给与四磨汤注入,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进食时间、生化指标等项目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饮食时间均比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空肠营养管注入四磨汤有助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付胜须;权永志;赵军山;常建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孕期体质量的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医院足月单胎妊娠孕妇(37@41周)730例。根据孕期体质量增加程度分为低体质量组(A 组)210例、正常体质量组(B 组)302例和超体质量组(C 组)218例。收集孕妇临床资料,包括姓名、年龄、孕前身高、体质量、月经史、孕产史等,并对3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体质量与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呈正相关(r =0.352、0.315,P ﹤0.05)。3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期体质量增加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关,根据个体差异不同应合理进行营养补充,减少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出生率。
作者:姚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卒中后癫痫的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丙戊酸钠组患者总有效率93.4%明显高于左乙拉西坦组的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钠治疗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优于左乙拉西坦,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国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替硝唑联合保妇康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215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采用替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替硝唑、保妇康栓联合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6%(P ﹤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硝唑与保妇康栓联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蒲明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调查分析江西省县级医院助产士肩难产知、信、行现状。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在江西省县级医院的96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此次参与调查的助产士均对肩难产有所了解,并知晓该状况为产科急症。且100%的助产士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肩难产应对培训。43.75%的助产士表示未接受过相应培训,或接受的培训形式单一,时间较短。结论应加强对县级医院助产士肩难产的培训,真正做到知、信、行合而为一。
作者:王芸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医院儿科住院的支原体肺炎的患儿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P ﹤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有效、实用、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彪;马建军;张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4月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8例,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24例,A 组采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B 组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 A 组 FT3、FT4、TSH 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B 组;A 组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 B 组的62.5%;A 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 B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更加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应作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明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美国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儿童12岁之前给他们注射新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能有80%的概率预防宫颈癌。本研究旨在确定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的癌症在美国的 prevaccine 特定类型的发生率。研究表明,该疫苗(被称为9-Valent)能预防9中不同的人乳头瘤病毒株,同时也可能能预防19,000种其他癌症,包括肛门癌和阴茎癌。新的 HPV 疫苗相比前一代而言,其保护作用提升了11%。研究还发现,这种疫苗可以预防5.7%的咽喉癌,而咽喉癌则是常见癌症中第二个与 HPV 相关的癌症。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美国 Cedars-Sinai Samuel Oschin 癌症防治中心检测了从1993-2005年2670位癌症患者的 HPV 的DNA 样本。他们试图找出有多少癌症病例是由上文提到的9种 HPV 引起的。癌症防治中心的该项研究的资深领导者 Marc T. Goodman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全球第一个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该研究不仅减少了全球癌症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儿童接种疫苗。我们还发现了70%的患者的口咽癌组织样本中含有 HPV,这比以往研究中发现的都要多。可能是因为性行为的变化,如口交的增多。”而研究结果则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上了。如果你已接种其他 HPV 疫苗,也无须担心。早些时候的研究已表明,这些疫苗在预防各种癌症上都有成效,只是新的9-Valent 疫苗能多提供11%的保护。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急性脑血管病及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心综合征指的是急性脑血管和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性期引发出现类似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者是心功能不全的一些列临床症状、体征[1]。急性脑血管病及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心综合征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同时亦增加患者的临床治疗难度。笔者为改善急性脑血管病及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预后,对急性脑血管病及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小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化疗的心理护理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2013年医院行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化疗治疗前后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分别其对2组术后化疗影响与效果。结果术后化疗后观察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病情表现稳定,各种不良反应均有减轻。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化疗采用合理的心理护理,其效果较好,患者的情绪平稳,病情稳定,各种化疗后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李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脑出血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康复功能提升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脑出血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预后的效果和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吞咽困难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对脑出血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消除患者的忧虑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充分调动患者的康复训练积极、主动性,有利于患者的临床疗效,防止如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风英;池英习;魏素芬;王红霞;李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美国 Codman Hakim 可调压分流式脑室—腹腔分流管在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5月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51例,采用可调压分流管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26例,使用固定压力分流管手术25例,对比使用2种分流管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可调压管分流组术后裂隙脑室综合征、脑内血肿及积液、颅内低压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0、0、11.54%,明显低于固定压力管分流组的4.00%、8.00%、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可调压分流管在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手术中的疗效明确优于固定压力分流管,安全可靠。
作者:王占君;李国京;吴春玲;王志峰;李金恒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二巯基丙磺钠对汞中毒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护理。方法从医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接收并治疗的汞中毒患者中抽取42例,将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行二巯基丙磺钠进行治疗,同时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洗胃方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恢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6%(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9%(P ﹤0.05),二巯基丙磺钠对汞中毒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一般治疗。结论二巯基丙磺钠治疗结合综合性护理对汞中毒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同时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是一种科学、高效的临床医学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和推广。
作者:李月霞;迟晓华;张莹;李兆兰;刘文玉;韩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患者,女,45岁,糖尿病史10年,口服二甲双胍及格列苯脲治疗。因在烈日下活动后出现疲乏无力,腹痛、腹胀,伴心慌、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以“急性胰腺炎待除外2型糖尿病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收住内科病房。入院后经治疗病情无改善,并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血压低,指脉氧下降,四肢发凉,尿量减少,遂转重症监护室。入室情况:T 36.3℃,HR 89bpm ,R 37bpm,BP 83/49mm Hg,SPO293%,随机血糖15.9mmol/ L 。意识模糊,反应迟钝,面色苍白,双眼上翻,双侧瞳孔2.5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湿冷,呼吸急促。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42.96×109/ L;血气分析:pH 6.88, PaCO216mm Hg, PaO270mm Hg, HCO3-4.9Mm ,Beeof-27.6Mm,AG 39.1mmol/ L,SaO277.6%,Lac 17.6mmol/ L,血钾8.04mmol/ L。生化全项示 LDH 308U/ L,CK 976U/ l,CK-MB 76.9U/ l,BUN 13.63mmol/ L,CREA 213.2μmol/ L,UA 637μmol/ L,CRP 9.1mg/ L,BNP 3168pg/ ml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阵发性室早三联律。入室诊断:(1)休克,乳酸酸中毒;(2)Ⅰ型呼吸衰竭;(3)2型糖尿病、急性肾衰竭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早三联律;(4) MODS(中枢、呼吸、循环、肾脏、血液、胃肠)。予以补液,控制血糖,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维持循环功能,抗感染,保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过程中后患者相继出现 ARDS、DIC、心力衰竭,给予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加用血管活性药物。经综合治疗及护理病情逐渐好转,意识转清,10d 后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转出 ICU。经进一步治疗痊愈出院。
作者:苑海霞;陈国杰;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医院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家长的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7%,观察组出现并发症2例(4.65%),对照组6例(13.95%);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95.78±3.12)分,满意度为96.53%;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78.96±5.94)分,满意度为72.39%,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过程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郭新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介入治疗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1]。笔者对我科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进行的72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小兰;陆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因操作相对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以脑出血为严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且是造成肝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现就脑出血的早期预防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傅来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双侧阴部神经阻滞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医院行自然分娩的低危初产妇602例,根据不同身体素质与要求分为观察组308例和对照组294例,对照组产妇予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产妇予阴部神经阻滞,并观察2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5%(P ﹤0.05),观察组会阴完整率为2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6%(P ﹤0.05),会阴裂伤及侧切分别为12.3%、59.4%低于对照组的15.3%、73.1%(P ﹤0.05);观察组缝合时间(23.5±2.93)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2±1.86)min(P ﹤0.05),观察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8@10分率97.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部神经阻滞可明显减轻产妇痛苦,可广泛应用于产科自然分娩。
作者:李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