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早期尿激酶动脉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胡艳芹;李素荣;赵玉涛;杨迎花;张伟伟

关键词:超早期尿激酶动脉溶栓, 支架置入术, 脑梗死, 急性,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超早期动脉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63例。 A组采用超早期尿激酶动脉溶栓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B组单用动脉溶栓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第1、7、14、21天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总有效率为90.5%明显高于B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血管全部成功再通占100%,未成功再通为0例,B组血管成功32例占50.8%,未成功再通31例占4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发生脑出血1例(1.59%),转院治疗后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而A组未有脑出血发生。2组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ACI,临床疗效值得肯定,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5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3例和对照组102例。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退热时间、疮疹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确切,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冉涛;贾艳敏;赵伟;许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薄芝糖肽注射液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常见的有赤芝、紫芝、薄树芝等。薄芝糖肽注射液是由GC1菌株经液体发酵培养法制得的灵芝属薄树芝干燥菌丝体粉末中提取制得的灭菌水溶液[1],其组分为多糖和多肽。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可促进免疫细胞中DNA的合成及细胞增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加速免疫应答过程,促进自然杀伤细胞( NKC)、LAK 细胞、Tc 细胞和白介素2( IL-2)、白介素3(IL-3)、干扰素的产生,加强和扩大免疫监视及免疫增强作用[2]。薄芝糖肽因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调节心血管系统活性、护肝解毒、镇静、降血糖等方面的作用,临床用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萎缩性肌强直,前庭功能障碍、高血压等引起的眩晕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癫痫、失眠症;亦常用于抗肿瘤、肝炎的辅助治疗[3,4]。

    作者:郝晓菁;赵喜荣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肺隐球菌病误诊为肺癌1例

    患者女,42岁。于2013年9月10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入院前半月因咳嗽至上海某医院就诊,当时无痰,无发热,无胸痛,无盗汗。查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廓正常,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性啰音。予头孢类抗生素等治疗,效果不佳,1周后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肿块,边界不清,未见卫星灶,遂进一步查PET-CT见右肺糖代谢异常增高灶,占位性病变(3.0cm ×2.6cm),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即行手术切除肿块,术后病理报告示肉芽肿性病变,符合隐球菌性肉芽肿(右下肺),侵犯第7肋骨。术后无不适,出院后至本院行氟康唑抗真菌治疗1月后,好转出院。

    作者:胡明露;屠春林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生膀胱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40例行TURP治疗后膀胱痉挛的患者中,存在术前不稳定性膀胱20例(50.0%),存在术前低顺应性膀胱11例(27.5%),在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中未发现膀胱功能异常9例(22.5%)。术后24h内出现首次膀胱痉挛21例(52.5%),术后48h内出现首次膀胱痉挛11例(27.5%),术后72h内出现首次膀胱痉挛8例(20.0%)。患者膀胱痉挛发作时予强痛定100mg肌内注射和654-210mg肌内注射,膀胱痉挛疼痛缓解后予消炎痛栓100 mg直肠给药,每天2次,预防膀胱痉挛发作,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术前膀胱功能异常、术中对膀胱的损伤及止血不彻底、术后导尿管水囊对膀胱颈的牵拉刺激及导尿管堵塞等均是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

    作者:林英立;李艳丽;戚景光;梁杰;杨宁;吴刚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M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M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高于对照组的62.2%(P<0.05)。治疗前2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h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降低,血浆白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MN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文岗;王映林;尹保奇;李庆华;包红梅;王兆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分别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娠并高血压剖宫产对孕妇血压及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分别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娠并高血压剖宫产对孕妇血压及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6例妊娠并高血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采取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采取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2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压及血清泌乳素水平。结果研究组血压下降率为9.7%(10/103)低于对照组的29.1%(30/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分别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娠并高血压剖宫产后血清泌乳素水平均较手术前高,但小剂量罗哌卡因使血压下降更低。

    作者:侯宏伟;郑和艳;冯玉梅;张爽;马娇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女性腹部结核病24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结核性腹膜炎属于肺外结核,常合并有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女性内生殖器结核,以上统称为腹部结核病[1]。近年来该病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女性腹部结核病多发生于20~40岁,青年多见,也常见于绝经后老年妇女,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其三联征“腹胀、腹水、盆腹腔包块”和卵巢恶性肿瘤表现相似,临床极易被误诊为卵巢癌。本文通过对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24例女性腹部结核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诊断方法、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目的是使基层临床医师加强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付建珍;赵鼎英;张红漫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64排螺旋 CT冠状动脉成像、血清 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对比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病例208例,分别给予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血清D-二聚体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各项检查诊断结果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灵敏度高,误诊率低,而D-二聚体次之,64排螺旋CT灵敏度低,误诊率高,分别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3组特异度比较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具有佳的冠心病诊断效果,但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诊断特异度无显著差异,可作为筛查方法。

    作者:及艳辉;孙海军;王丽鸣;吕晨光;李花蕊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正畸粘接剂的应用探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正畸粘接剂是复合树脂,其粘接强度较好,缺点是细菌易积聚在复合树脂周围导致釉质脱矿,且操作过程要求严格。玻璃离子能与牙齿表面发生化学结合,能预防釉质脱矿,吸收和缓释氟离子,操作过程不必严格隔湿,无需酸蚀。另外有文献指出玻璃离子即使酸蚀后粘接强度也仅为2.4~5.5MPa,粘接强度太低[1]。20世纪80年代,口腔领域引入了一种新型的正畸粘接材料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结合了传统玻璃离子和复合树脂的优点,是在玻璃离子中加入少量树脂单体后形成的产物,有化学固化和光固化两种类型[2]。下面就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正畸粘接剂的粘接性能、预防釉质脱矿、释氟性、抑菌性进行阐述。

    作者:冯良;杨士杰;陈萍;耿建平;杜娜;平燕;宋洁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及CT分析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见于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进行性肺不张,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病程发展快,早期病死率高,特别在基层医院对此病认识不足,不引起重视,容易误诊,甚至出现医疗纠纷。所以对此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治疗甚为重要。现将本院2010年9月-2015年2月发现的29例具有典型X线及CT表现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总结如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作者:姚红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当归补血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防治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防治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当归补血汤及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对比2组骨髓抑制情况和化疗后感染情况。结果2组患者化疗前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化疗第7、14、21天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化疗前后白细胞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化疗后白细胞、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Ⅲ~Ⅳ度抑制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在整个治疗周期中,治疗组感染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7%(8/30)(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联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可防治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宇峰;付培亭;刘秀宝;马利燕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1例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 LGFS)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纤维肉瘤,其特征为交替存在的胶原化和黏液变性,常表现出“良性”的形态学,分支状的血管网。由于该肿瘤突出的黏液样基质与形态学温和的梭形细胞,极易误诊为良性病变及其他良、恶性肿瘤。该肿瘤好发于中青年人,平均年龄34岁,男女发病率相等,以四肢近端、躯干和腹股沟区多见,其他部位也可发生,肿瘤多位于深部软组织或筋膜下。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该肿瘤局部复发率较高,可远处转移到肺,但是总体预后尚好,属低度恶性肿瘤。我院近期收治1例女性患者,被确诊为右大腿内侧低度纤维黏液肉瘤,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丹妹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潜伏性结核菌感染对女性内生殖系统的影响

    目的:观察潜伏性结核菌感染(LTBI)对女性内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66例不孕症患者据PPD试验结果分为潜伏性结核菌感染组(A组)36例,非潜伏性结核菌感染组(B组)30例。对比2组月经情况和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及子宫内膜情况。结果2组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显示2组子宫形态、子宫内膜正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卵管正常、双侧输卵管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BI对患者月经量、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腔形态无明显不良影响;但可造成患者双侧输卵管梗阻,从而导致不孕。

    作者:杨玉杰;朱艳霞;张彦玲;曹雅君;杨静华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美罗培南佐治重症肺炎对患者 T细胞亚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美罗培南佐治重症肺炎对患者T细胞亚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4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另给予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美罗培南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CD3+、CD4+、CD8+T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比值均升高,而CD8+T细胞数均降低,且试验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各项评价指标及总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美罗培南佐治重症肺炎可显著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彦涛;兰兴敏;邹祥;康薇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气胸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创伤性气胸患者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试验组采用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1.4%,满意度为82.1%高于对照组的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和治疗后2组患者均未产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气胸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凤忠;张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自拟降炎平衡方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自拟降炎平衡方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 PCT)及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入院后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处理,发病24h后观察组经鼻饲注入自拟降炎平衡方煎剂,对照组同期给予同等剂量的葡萄糖生理盐水鼻饲注入。分别于发病后24h及治疗后第3、5天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l,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TNF-α、IL-6、PCT及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TNF-α、IL-6、PCT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PCT及CRP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且观察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炎性反应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关系密切。自拟降炎平衡方可抑制体内炎性反应水平,调节机体炎性应激反应,有助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韩峰;孟良军;贺英;张国欣;郭秉权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自抗菌药诞生至今,已经救治了无数的细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的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滥用抗菌药不仅能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对人体免疫应答产生不良影响,大的危害在于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加快,这将导致抗菌药作用减弱。笔者对中心内使用抗菌药的处方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抗菌药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了提高用药安全性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家驷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限制性输血组30例和开放性输血组33例。限制性输血组于血红蛋白<70g/L时开始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以维持血红蛋白浓度于相应的水平,一次输注2~4个单位;开放性输血组于血红蛋白<100g/L时开始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以维持血红蛋白浓度于相应的水平,输血剂量同限制性输血组。比较2组患者输血率、人均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限制性输血组输血率、人均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输血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既有助于节约血资源,又减少了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且受到了患者、医护人员和血站工作人员的欢迎,获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巍;张巧敏;李秋平;崔艳玲;赵永红;王岩;齐敏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中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体会

    中药学服务是指中药师应用中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为提高患者使用中药的有效性、依从性和安全性,减少药疗事故的发生,大程度改善患者身心健康[1]。我院自2010年1月开展中药药学服务,现已成为中药房一项重要的、基本的职能。现将我院近2年来中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波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1例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物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导致显著的或永久性人体伤残或器官功能损伤;(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情况者[1]。为了解我院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减少或避免重复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发挥临床药学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现将我院2013~2014年收集上报的11例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熊鹏辉 刊期: 2015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