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荣华;陈桂平
为分析武汉爱尔眼库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ECD)的相关影响因素,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曾庆延、明维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武汉爱尔眼库实现捐献并用于临床移植的65片角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的优势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12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盲探组各60例,超声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盲探组常以体表解剖标志为定位依据穿刺置管。记录一次穿刺成功例数、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结果超声组穿刺一次成功率90%、穿刺总成功率100%、无穿刺并发症,穿刺所需的平均时间(18.4±6.3)min。盲探组穿刺一次成功率43.3%、穿刺总成功率86.3%、平均穿刺时间(24.5±7.1)min,有8例误入动脉,5例颈部血肿,1例气胸,1例臂丛神经损伤。2组比较,超声组一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并发症均优于盲探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具有安全、准确、有效,有较高实用价值。
作者:胡跃萍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细胞色素C为含铁卟啉的色蛋白,由牛马猪等哺乳动物的心肌细胞中或酵母中提取。临床用于各种组织缺氧急救的辅助治疗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引起的心肌缺氧治疗。
作者:汤明启 刊期: 2014年第29期
如今医疗技术迅猛发展,各大医院的治疗水平都较为先进,有效的临床护理是疾病治疗过程的重中之重。因此护士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促使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如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工作效率低下、态度不积极等,直接导致医院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下降[1]。
作者:耿俞芳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与观察温肾补气、活血通络类中药外敷联合蜡疗辅助治疗脊柱关节炎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8月中西医结合风湿科收治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规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联合蜡疗治疗脊柱关节炎,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蜡疗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可改善脊柱关节炎患者腰背部疼痛、晨僵症状,促进康复。
作者:崔建欣;杨慧劼;王倩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20mg,每天2次,2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及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6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心率变化在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小,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一线降压药物使用。
作者:孙春旺;许美玲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精神科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职业,精神病患者在幻觉、妄想支配下,常表现突然冲动、伤人毁物。其自杀、伤人行为的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直接威胁到患者自身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大部分患者不承认有精神病,不安心住院,伺机外越;有的患者在护理中极不配合,不能有效执行各种治疗,精神症状不能及时得到控制,这样安全隐患存在于护理的各个环节。只有做好安全预见性护理,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为此笔者根据精神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依据数年临床工作经验,着重从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管理等几方面入手,分析和总结护理风险因素,对护理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
作者:忻丽云 刊期: 2014年第29期
压疮是压力或压力合并摩擦力和(或)剪切力所致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害,一般发生在骨隆突处[1]。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是伤口湿性愈合的系列产品,我科在2011年6月12日-2011年9月14日应用康乐保公司生产的康惠尔湿性愈合敷料成功治愈1例严重压疮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爱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途径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医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应用介入救治的临床护理资料,比较护理前后患者心理变化。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用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及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均低于实施之前,说明患者的心理状况要优于实施之前的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介入治疗模式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其临床疗效尤佳,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嵇先文;沈一同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分析引起婴儿及学龄儿哭闹疾病的规律,避免误诊。方法对医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系统检查。结果哭闹病因以肠痉挛、肠套叠、嵌顿疝、阑尾炎、过敏性紫癜、巨结肠常见,其中诊断肠痉挛220例(82.1%),<6月127例,占肠痉挛患儿(57.7%),肠套叠18例(6.7%),学龄儿童13例(4.8%)为阑尾炎,4例为腹型紫癜,5例为新生儿诊断为巨结肠,8例为嵌顿性疝。结论婴儿及学龄儿哭闹常见原因是腹部疾病,肠痉挛是其哭闹的主要原因,好发于4~6月婴儿,必须与外科急腹症鉴别,学龄儿童与腹型紫癜鉴别。
作者:王永莉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药物咨询工作现状,以提高药物咨询水平。方法整理医院门诊2013年全年2368例临床药物咨询记录,对用药咨询的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咨询内容主要为药品供应、药品价格、医保比例、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理作用等;咨询药物类别,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心脑血管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中成药。结论药物咨询是药学服务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为药学人员与患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刘蓉;汪宇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乳果糖保留灌肠在治疗肝性脑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分析和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肝性脑病患者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强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杜美玲 刊期: 2014年第29期
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技术,是儿科护士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其操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康复及医疗质量。患儿入院后到这种特殊的环境,一般都会充满恐惧和抵触,不愿配合,穿刺时常因哭闹而失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现象的普遍存在,家属对护理操作要求高,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现选取近年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穿刺失败原因及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文姬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对自拟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9月在医院进行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患者75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进行疏肝健脾法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腹泻,1例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3例轻度眩晕,2例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自拟疏肝健脾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蕾 刊期: 2014年第29期
慢性腰肌劳损是指腰骶部的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积累性、慢性损伤,或急性腰扭伤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日久转为慢性等原因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骶部一侧或两侧弥漫性酸痛的一种疾病。本病又称功能性腰痛,往往无明显的外伤史和器质性病变,在慢性腰痛中占有相当比重。多年来笔者以传统中医按摩手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王可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4月诊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及立止血治疗;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及立止血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优于对照组的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黑便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熊善玉 刊期: 2014年第29期
药物量效关系是指定量地分析和阐明用药剂量和药物效应间的变化规律,在一定范围内,用药的剂量决定着靶部位的浓度,而药物的效应则与靶部位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药物量效的相关性分析或回归分析中常使用各组药效均数与剂量作为计算数据,而不考虑标准差和组内例数,在实际工作中这一方法显然存在不妥之处,因此,有必要对临床中如何合理检验药物量效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29期
高血压病被认为是引起靶器官损害,尤其是促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且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1]。2010年以来,我们共治疗了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小卫;罗兴才 刊期: 2014年第2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在肺实质、肺血管以及大小气道等病理变化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疾病常会受肺外因素的影响而累及患者预后,而并发心血管疾病( CVD)的COPD患者尤为常见[1]。有研究认为,在COPD的致病和致死原因中CVD已占据主要地位,合并CVD 的 COPD 患者往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2]。目前,中度以上 COPD 与 CVD 的相关性还有待证实。因此,本文就COPD与CVD的相关性及其存在的机制进行了阐述。
作者:吕兴旺 刊期: 2014年第29期
流动人口是结核病高发人群,并且流动人口由于经济状况差,卫生意识差,流动性大及就业特征等方面特点,决定了他们患结核病后很难及时就诊及进行规则治疗[1]。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2],对结核病的防控造成很大压力。我社区对辖区内2005年1月-2012年4月发现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78例实施社区督导管理,配合DOTS策略的切实推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所提高,同步提高了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规则治疗率和成功治疗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华芳 刊期: 2014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