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病90例分析

梁小卫;罗兴才

关键词:老年人, 高血压, 治疗
摘要:高血压病被认为是引起靶器官损害,尤其是促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且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1]。2010年以来,我们共治疗了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流产的相关知识

    妊娠3个月内采用人工或药物方法终止妊娠称为早期妊娠终止,也称为人工流产。对人体是有损伤的,并发症如:感染、不全流产、月经失调、对再次妊娠的影响等。以下将人工流产的相关知识报道如下。

    作者:闫莎莎;赵金荣;李金凤;周爱玲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1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a组、b组以及观察组70例,a组使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b组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有效率方面,3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舒张压及收缩压与a、b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采取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疗效要优于单纯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或贝那普利,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马伟周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9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常规方法结合醒脑静注射液的方法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 CRP)含量进行比较,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2.7%,对照组显效率为46.6%,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治疗后CRP下调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对血清中CRP含量有良好的下调作用。

    作者:刘卉咏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脐带脱垂的原因与处理

    目的:探讨胎儿出现的脐带脱垂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诊治脐带脱垂25例,对其脐带脱垂的原因与治疗方法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隐性脐带脱垂18例(72%),显性脐带脱垂7例(28%)。结论脐带脱垂的原因有很多种,胎儿一旦出现脐带脱垂现象,应立即终止妊娠,减少胎儿对其母体的伤害。同时需要加强对孕妇的监护及卫生教育情况,从而降低脐带脱垂的发生。

    作者:李彦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老年高血压病90例分析

    高血压病被认为是引起靶器官损害,尤其是促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且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1]。2010年以来,我们共治疗了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小卫;罗兴才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变化。方法将46例脊髓损伤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膀胱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综合康复护理。结果患者经综合康复护理3个月后,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且以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使患者能够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付伟锋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高龄产妇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护理

    精心的护理对帮助高龄产妇平稳的度过围手术期,保证产品及新生儿的健康有重要影响[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高龄剖宫产产妇40例,予以细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师俊娥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辛伐他汀治疗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有无合并高血压的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辛伐他汀的降脂疗效,以期指导辛伐他汀的个体化用药。方法伴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使用辛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分为A、B组各40例。分别对患者服药后4周、8周、36周的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进行测定。结果服用辛伐他汀4周后A组的TG、LDL值水平较B组组更低,8周后A组TC、TG、LDL值较B组更低,而36周后A组TC、LDL值较B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H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辛伐他汀的降脂疗效显著。

    作者:李志勇;涂云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小儿肺部感染72例病原菌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小儿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小儿科就诊的肺部感染患儿72例。结果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居多,有54例,占7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3例,大肠埃希菌11例,鲍氏不动杆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16例;革兰氏阳性菌18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肺炎球菌4例,粪球菌2例。结论小儿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组成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应以警惕。

    作者:陈霞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β2受体激动剂联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治疗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治疗有效率高,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谭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方法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取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LVEF、LVEDd等指标相比于治疗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HRmin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VEF、LVEDd和HRmax指标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耐受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取美托洛尔缓释片的治疗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杜卫洪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方法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炎琥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干扰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好,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极具推广价值。

    作者:黄列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计划生育中人工流产400例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计划生育服务中人工流产的临床资料,减少非意外妊娠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年自愿要求实施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4年期间调查并分析2组妇女避孕和再次人工流产情况。结果观察组避孕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观察组再次人工流产率为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计划生育服务能明显提高妇女避孕节育知识水平,显著提高妇女避孕率,降低再次人工流产率,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涂平莲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环磷腺苷葡胺辅治肺心病心力衰竭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辅治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环磷腺苷葡胺120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PaCO2、血氧饱和度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辅治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作者:陈丽;何燕青;罗万权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途径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医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应用介入救治的临床护理资料,比较护理前后患者心理变化。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用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及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均低于实施之前,说明患者的心理状况要优于实施之前的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介入治疗模式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其临床疗效尤佳,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嵇先文;沈一同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消毒供应中心追溯系统的应用和体会

    消毒供应中心( CSSD)是医院消毒灭菌的生产和供应部门,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首要保障[1]。因此对CSSD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院信息和计算机管理的日臻成熟和完善,自2010年开始,我院CSSD依托本院的强大网络平台、移动终端、条形码技术建立起消毒供应的计算机质量追溯系统,目前已覆盖到各个工作流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珊;林茜茜;朱玲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优质服务与人文关怀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推广,现在衡量一个医院现代化的标志就是人文关怀服务的实行。时代在进步的同时,我国医学模式也在逐渐发生着转变,作为一门综合服务性、科学性和社会性于一体的独立专业,护理学中的服务理念也不断更新[1]。在对骨科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到将优质的服务提供给患者,真正的落实人文关怀,使每位患者感受到关心和照顾。

    作者:吕哲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在肺实质、肺血管以及大小气道等病理变化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疾病常会受肺外因素的影响而累及患者预后,而并发心血管疾病( CVD)的COPD患者尤为常见[1]。有研究认为,在COPD的致病和致死原因中CVD已占据主要地位,合并CVD 的 COPD 患者往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2]。目前,中度以上 COPD 与 CVD 的相关性还有待证实。因此,本文就COPD与CVD的相关性及其存在的机制进行了阐述。

    作者:吕兴旺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社区管理的体会

    流动人口是结核病高发人群,并且流动人口由于经济状况差,卫生意识差,流动性大及就业特征等方面特点,决定了他们患结核病后很难及时就诊及进行规则治疗[1]。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2],对结核病的防控造成很大压力。我社区对辖区内2005年1月-2012年4月发现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78例实施社区督导管理,配合DOTS策略的切实推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所提高,同步提高了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规则治疗率和成功治疗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华芳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碘普罗胺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58岁,主因“反复胸闷1个月”于2013年9月22日入院,考虑心绞痛,入院后遵医嘱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10mg,每天2次,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口)0.1mg,每天1次,阿乐10mg,睡前口服,患者胸闷症状好转,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于9月25日行冠状动脉CT,患者既往无任何药物、食物等过敏史,造影前行碘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心率62次/min,血压115/67mm Hg,给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使用碘普罗胺(优维显)370静脉推注,注入完毕,患者无不良反应,由家属陪同返回病房,约2min后,患者突然出现乏力、头晕,神志淡漠,呼吸困难,双唇臃肿,周身大片红色皮疹,测血压70/55mm Hg,心率120次/min,心电图示频发室早,考虑为碘普罗胺致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抗过敏治疗,给予肾上腺素、多巴胺升压,林格氏液快速补液,40min后,患者上述症状明显缓解,血压升至90/60mm Hg,心率102次/min,患者未排尿,神志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血气分析示: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正常,给予多巴胺持续泵入,同时继续给予补液,2h后血压稳步上升至108/72mm Hg ,心率86次/min,小便1次,量约450ml,心电图大致正常,患者皮疹逐渐消退,双唇明显消肿,至24h后,再无异常情况发生,停用多巴胺泵。

    作者:王平;刘海涛 刊期: 2014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