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丰云
目的:探讨微型夹线钳在小儿斜疝腹腔镜疝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1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自制的钩针、自制的带线雪橇针或自制克式针进行腹腔镜疝高位结扎术操作,试验组采用微型夹线钳完成腹腔镜疝高位结扎术操作。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1/57)〕低于对照组〔10.9%(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型夹线钳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简化,手术并发症少,且不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复发率。
作者:张燕良;张菊;李小茜;余新平;郑敏;熊斌;曾淑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铒激光联合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扁平疣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观察组采取铒激光联合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7%(45/47),高于对照组的78.7%(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铒激光联合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扁平疣疗效显著。
作者:聂香妮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指引,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应用在手足口病患儿中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利群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这4种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消化内科的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B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C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治疗,D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比较这4种药物在治疗相关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生物利用度、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规范治疗3个月后,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的生物利用度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4种质子泵抑制剂虽然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作用特点上存在差异,但减少胃酸分泌,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类安全性和疗效均较高的抗酸药。
作者:徐亦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子宫肌瘤血流灌注特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2012年收治的898例子宫肌瘤患者和898例同时期体检健康志愿者进行观察,总结子宫肌瘤患者血流灌注特征。结果肌壁间肌瘤血供较浆膜下、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颈肌瘤血供丰富,随着肌瘤的不断增大其血流供应也逐渐丰富,且血供丰富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血供贫乏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子宫肌瘤患者中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发现不同类型和不同大小的肌瘤血液供应情况不同,其中血供丰富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血供贫乏者,且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也高于健康者。
作者:王巧枝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胃镜下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24h内急诊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伴出血且内镜下Forrest分级为Ⅰa、Ⅰb、Ⅱa、Ⅱb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联合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行胃镜下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7%(42/43)〕高于对照组〔93.0%(4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再出血1例(2.3%),对照组再出血8例(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镜下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有效降低了内镜注射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贾淑娟;冯晓宏;王治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感冒风热证患者使用“青翘抗毒颗粒”智能免煎剂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7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收集的感冒风热证患者30例。予“青翘抗毒颗粒”智能免煎剂,150ml,3次/d,随访感冒症状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痊愈24例,显效6例,有效0例,无效0例,痊愈率为80%,有效率为100%。结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青翘抗毒颗粒”智能免煎剂治疗感冒风热证疗效确切,智能免煎剂在提高药材利用率,改善储存、调剂、服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熊国富;杨涛;骆雨;麻文菁;何燕 刊期: 2014年第30期
1例72岁老年男性,因呼吸困难8年,加重伴发热、咳嗽、咳痰半月余入院,入院后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给予伏立康唑注射剂治疗。针对具体病例,药师及时评估治疗方案,关注患者用药期间所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2013-10-22患者静脉滴注伊曲康唑结束后,出现睡眠不佳及幻觉,24日将伏立康唑更换为口服伏立康唑后患者幻觉消失。2013-11-25接受抗真菌治疗35 d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作者:赵虹霞;侯继秋;李玉云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58例脑卒中出院患者,根据患者的选择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自愿接受康复医师指导的家庭康复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 FMA)运动功能评分法、改良Barthel指数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 FCA)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FMA评分、F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MA评分、FCA评分均增加,且康复组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F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
作者:岳丰云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金荞麦片联合头孢西丁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将患者按住院序号平均分为A、B组,各27例。A组患者给予头孢西丁治疗,B组患者给予金荞麦片联合头孢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18/27),低于B组的88.9%(2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阳性体征消失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对患者心、肾等器官进行检查,均未见功能异常现象。结论金荞麦片联合头孢西丁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显著。
作者:马勇建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08-2012年我院风湿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运用纯中医综合疗法即针灸、艾灸、汤剂等进行辨证施治,对照组采用纯西医疗法。两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分别从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Schober试验、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扩张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5%(11/20),总有效率为95%(19/20),对照组显效率为40%(8/20),总有效率为70%(1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Schober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扩张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常素国;冯巧荣;李树鱼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前列腺症状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评分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86.4%(3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减少不适症状,加强护患沟通。
作者:罗梓月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作者:中国科学报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0d后,分别从临床疗效、血流变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50/52)〕高于对照组〔94.2%(4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变学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流变的各项指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卿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比较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对精神运动性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7例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分别进行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检测,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结果动态脑电图和与常规脑电图检测结果的总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动态脑电图痫样波检出率高于常规脑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动态脑电图能提高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痫样波的检出率。
作者:聂淑双;朱燕楠;朱珠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应用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4例女性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患者起始剂量为1mg/d,根据患者服用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整服用剂量,但大剂量不超过6mg/d;试验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患者的起始剂量为5mg/d,根据患者服用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整服用剂量,但大剂量不超过30mg/d。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经治疗后痊愈者28例,显效者9例,好转者4例,无效者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8%(41/52);而对照组经治疗后痊愈者8例,显效者9例,好转者12例,无效者2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5.8%(29/5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P<0.05)。试验组治疗前阳性症状评分为(27.1±5.0)分,阴性症状评分为(21.8±5.5)分,一般病理评分为(37.4±7.2)分,总评分为(87.1±19.2)分;治疗后阳性症状评分为(12.2±5.2)分,阴性症状评分为(12.2±5.1)分,一般病理评分为(21.0±6.4)分,总评分为(41.6±13.7)分;试验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5.06,9.21,12.30,13.90,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阳性症状评分为(27.3±5.0)分,阴性症状评分为(22.8±5.7)分,一般病理评分为(38.8±7.2)分,总评分为(85.3±18.3)分;治疗后阳性症状评分为(16.0±4.9)分,阴性症状评分为(15.9±4.7)分,一般病理评分为(26.9±7.0)分,总评分为(54.4±15.0)分;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1.63,6.82,8.54,9.4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23,0.99,1.00,0.49,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91,3.86,4.53,4.54,P<0.05)。试验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总例数为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而对照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总例数为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 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王春彦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究盐酸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曲克芦丁、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临床用药计划实施总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及临床用药计划实施的时间均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29/33),高于对照组的69.7%(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许卫林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妇产科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妇产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60),低于对照组的10.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妇科感染疗效可靠,并能较好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周磊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 DEG)以及经颅多普勒( TCD)扫描在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的DEG、TCD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并按病灶大小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DEG检查中,大灶组中重度异常比例〔85.7%(24/28)〕高于中灶组〔50.0%(9/18)〕与小灶组〔7.1%(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中灶组中重度异常比例高于小灶组( P<0.05)。其中在中灶组中多为中度异常,并以广泛慢波型多见,小灶组中多为正常脑电图表现。TCD检查中,大灶组多表现为血管狭窄或流速降低,异常率为96.4%(27/28),血流正常只占3.6%(1/28);中灶组异常率为77.7%(14/18),小灶组异常率为42.9%(6/14),其中大灶组异常率高,小灶组异常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EG和TCD均可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曾淑娟;张燕良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3年诊断并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使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使用对照组加倍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肾功能变化,并分析血压变化与肾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和舒张压(24h 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h SBPV)、平均舒张压变异度(24h DBPV)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昼夜变异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改善,观察组患者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 SBPV、24h DBPV与Scr、BUN呈正相关(r ×0.21、0.26,r ×0.19、0.23,P<0.05),与Ccr呈负相关( r ×-0.27、-0.25,P<0.05)。结论使用加倍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异度和肾功能。
作者:闫胜洪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