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研究

余春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7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检测治疗前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峰流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36/38),高于对照组的81.1%(3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峰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峰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研究

    本文介绍了子宫内膜息肉( EP)发病机制及其易感因素的相关研究,回顾了EP的治疗方法。得出EP是与炎症、雌孕激素等众多因素有关的疾病,高龄、晚绝经、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他莫昔芬治疗等均是其高危因素。目前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要配合孕激素治疗以防复发。绝经后EP恶变率明显升高,要积极处理。EP的治疗要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朱芳;韩敏;于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综合护理在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1月到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分成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有效25例(89.2%),无效3例(10.7%);对照组患者有效13例(46.4%),无效15例(53.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结论对于采取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谢晋霞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整体护理对腹腔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腹腔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腹腔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用于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魏冬娥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心肌梗死二例误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急症、重症,而首发症状不明显,极易误诊。本文通过2例腹痛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期均被误诊为急性胃炎及急性胃肠炎,误诊时间均为半天,来分析腹痛型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误诊的原因,探讨对其的误诊对策,降低误诊率。腹痛型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不典型心肌梗死,极易误诊。中老年患者以上腹痛为首发或突出表现者,应高度警惕,注意提前预防性做心电图,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综合分析判断,以尽早确诊,减少误诊漏诊,降低病死率。

    作者:辛丹;李卫平;李景春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58例脑卒中出院患者,根据患者的选择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自愿接受康复医师指导的家庭康复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 FMA)运动功能评分法、改良Barthel指数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 FCA)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FMA评分、F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MA评分、FCA评分均增加,且康复组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F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

    作者:岳丰云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与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对其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中心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与观察组6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用药的基础上开展社区综合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方面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 血糖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可明显提高其遵医行为,进而获得更显著的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张学礼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弗里德希氏共济失调药物ACTIMMUNE获FDA孤儿药资格

    Horizon制药公司是一家拥有一系列关节炎、炎症及孤儿疾病产品的专业生物药物公司,该公司于10月3日称FDA授予其用于弗里德希氏共济失调(FA)治疗的干扰素γ-1b(ACTIMMUNE)孤儿药资格,F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获批用于这种疾病的治疗药物。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6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β-HCG恢复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盆腔积液吸收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成功率为90.9%(30/33),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69.7%(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6,P ×0.025)。研究组的β-HCG恢复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以及腹痛消失时间及盆腔积液吸收时间都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良好。

    作者:余丹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四步健康教育法在普外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四步健康教育法在普外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96例普外科患者,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四步健康教育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四步健康教育法进行护理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步健康教育法在普外科整体护理中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丁晓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黄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7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血脂: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血浆清蛋白(ALB)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水肿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95.0%(37/39),高于对照组的79.5%(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高于对照组,BUN、Scr、TG、TC及24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水肿消退时间为(7.1±3.2)d,短于对照组的(14.2±5.7)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2例皮下注射部位瘀斑,不影响治疗;对照组1例下肢静脉栓塞,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黄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脂,改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邓英琴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患者中开展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骨科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骨科收治住院的患者156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其中护理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6.3±2.5)d,短于对照组的(31.6±2.1)d,满意度评分为(84.7±5.1)分,高于对照组的(61.8±3.1)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梁彩英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新中药烧伤膏湿润疗法治疗烧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新中药烧伤膏湿润疗法治疗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京万红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新中药烧伤膏湿润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d、12d、18d,观察组患者创口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中药烧伤膏湿润疗法能有效提高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创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李文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患者术前焦虑的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上进行焦虑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普外科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维持稳定的血压及心率。

    作者:田兴群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FDA批准Akynzeo用于癌症化疗相关的恶心与呕吐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社区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社区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0例高脂血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大剂量的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采用小计量的辛伐他汀(10mg/d),均为晚饭后2h服用,治疗8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优于小剂量辛伐他汀,且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付宝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改善重性抑郁障碍症状

    他汀类药物似乎是治疗重性抑郁障碍( MDD)的一条可行之路,但是有关这方面还有待研究。为了研究辅助剂阿托伐他汀对MDD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伊朗哈马丹大学医学院的Mohammad Haghighi博士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改善重性抑郁障碍的症状。该研究结果近发表在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杂志上。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价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报告,探讨药品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5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患者(35.2%);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多(80.4%),其次为口服给药(13.5%);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为主(24.9%),其中抗感染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3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32.3%);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或者好转(分别占56.1%和42.8%)。结论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感染药物及抗肿瘤药ADR的监测,注意观察中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王冬晓;蒙光义;韦银;王缉义;朱玉清;刘福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80例(120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疾病分型给予中药治疗,统计分析患者面部表情量表( FPS-R)疼痛评分及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80例患者FPS-R疼痛评分下降,Harris评分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本组80例(120髋)患者股骨头坏死率为5.0%(6/120)。结论按照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型给予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盛飞;施明详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多重用药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多重用药情况,为倡导合理用药为主体的药学服务和进一步开展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应用“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表”,对2013年5-7月本单位所属社区部分老年慢性疾病多重用药患者做相关调查分析。结果纳入调查对象300例,其中男154例(51.3%),女146例(48.7%),年龄(69.2±8.5)岁。患3种以上疾病25例(85.7%),罹患疾病以心脑血管、呼吸、代谢等系统为主。用药种数有6~11种,其中用药6种(35.0%)和7种(24.0%)比例较高。持续用药时间多见于3年左右。用药后发现药物不良反应285例(91.7%)。结论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多重用药现象较突出,且具有相当程度的用药风险和隐患,加强社区以合理用药为主导的药学服务势在必行。

    作者:杨容;方宗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体会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52例,将其按照治疗手段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直肠癌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7%(2/26)〕低于对照组〔19.2%(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直肠癌切除术具有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势。

    作者:朱卫丰;黄忠贤;周袁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