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园园
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选择性地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及非心血管疾病中,且临床治疗及预防效果值得肯定,为此本文将从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及药物作用机制入手,以此对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情况展开综述。
作者:莫显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口服美沙拉嗪1g/次,3次/d;观察组口服美沙拉嗪1g/次,3次/d,康复新灌肠,30ml/次,溶于150ml 0.9%氯化钠溶液,1次/d,30d为1个疗程,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纤维结肠镜观察黏膜病变变化情况,进行粪便检查,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空腹抽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及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TNF-α、hs-CRP、IL -8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hs-CRP、IL-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复新液灌肠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优化临床治疗效果,促进肠黏膜损伤恢复,减少疾病复发,且安全性良好,作用机制与其对抗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患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实施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92例,将其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46例,治疗组46例。采用临床常规用药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急诊治疗;在常规用药方案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急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律恢复正常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快速性心律失常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用药治疗(21.9±3.3) h后心律恢复正常,治疗组患者用药治疗(13.8±2.4) h后心律恢复正常,两组心律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期间,对照组有1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治疗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42/46),高于对照组的71.8%(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对患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实施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梁海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到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3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试验组采取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对照组采取杜冷丁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哺乳情况和术后伤口疼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术后6h疼痛,24h疼痛,48h疼痛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在试验组产妇中,24h内泌乳开始的产妇有11例,未开始产妇5例,对照组中,24h内泌乳开始的产妇有6例,未开始产妇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在试验组产妇中,24h内产妇正常开奶15例,未开始产妇1例,对照组中,24h产妇正常开奶7例,未开始产妇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可以有效减轻产妇乳腺切口的疼痛,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效果。
作者:闫慧英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1月到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分成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有效25例(89.2%),无效3例(10.7%);对照组患者有效13例(46.4%),无效15例(53.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结论对于采取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谢晋霞 刊期: 2014年第30期
药房管理是医院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具有复杂、繁琐的特点。面对众多的药品信息,人工管理已无法满足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需要。因此,引进和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了医院药房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杨青青;刘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58例脑卒中出院患者,根据患者的选择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自愿接受康复医师指导的家庭康复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 FMA)运动功能评分法、改良Barthel指数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 FCA)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FMA评分、F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MA评分、FCA评分均增加,且康复组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F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
作者:岳丰云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针对社区高脂血症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6例高脂血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面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高脂血症患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降低总胆固醇与三酰甘油水平,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作者:申雁虹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80例(120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疾病分型给予中药治疗,统计分析患者面部表情量表( FPS-R)疼痛评分及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80例患者FPS-R疼痛评分下降,Harris评分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本组80例(120髋)患者股骨头坏死率为5.0%(6/120)。结论按照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型给予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盛飞;施明详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报告,探讨药品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5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患者(35.2%);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多(80.4%),其次为口服给药(13.5%);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为主(24.9%),其中抗感染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3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32.3%);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或者好转(分别占56.1%和42.8%)。结论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感染药物及抗肿瘤药ADR的监测,注意观察中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王冬晓;蒙光义;韦银;王缉义;朱玉清;刘福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早期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轻度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0~Ⅰ级糖尿病足患者2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8例。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联合应用丹参酮ⅡA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血流变学参数变化情况,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124/128),对照组为70.3%(9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多个血流变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丹参酮ⅡA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轻度糖尿病足安全有效。
作者:徐立;黄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1例72岁老年男性,因呼吸困难8年,加重伴发热、咳嗽、咳痰半月余入院,入院后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给予伏立康唑注射剂治疗。针对具体病例,药师及时评估治疗方案,关注患者用药期间所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2013-10-22患者静脉滴注伊曲康唑结束后,出现睡眠不佳及幻觉,24日将伏立康唑更换为口服伏立康唑后患者幻觉消失。2013-11-25接受抗真菌治疗35 d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作者:赵虹霞;侯继秋;李玉云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及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疗程为28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 IgG)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8d后,两组患者血压、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IgG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高血压合并肾损伤疗效显著。
作者:曹国强;许晓辉;韩荣旗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究盐酸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曲克芦丁、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临床用药计划实施总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及临床用药计划实施的时间均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29/33),高于对照组的69.7%(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许卫林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感冒风热证患者使用“青翘抗毒颗粒”智能免煎剂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7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收集的感冒风热证患者30例。予“青翘抗毒颗粒”智能免煎剂,150ml,3次/d,随访感冒症状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痊愈24例,显效6例,有效0例,无效0例,痊愈率为80%,有效率为100%。结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青翘抗毒颗粒”智能免煎剂治疗感冒风热证疗效确切,智能免煎剂在提高药材利用率,改善储存、调剂、服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熊国富;杨涛;骆雨;麻文菁;何燕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出血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24.6±2.2)d,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8.1±3.1)d。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血量1500~2000ml的患者有19例,占61.3%,观察组出血量1500~2000ml的患者有8例,占25.0%,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满意度为74.2%(23/31),观察组满意度为96.9%(31/32)。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降低患者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秦晓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子宫肌瘤血流灌注特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2012年收治的898例子宫肌瘤患者和898例同时期体检健康志愿者进行观察,总结子宫肌瘤患者血流灌注特征。结果肌壁间肌瘤血供较浆膜下、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颈肌瘤血供丰富,随着肌瘤的不断增大其血流供应也逐渐丰富,且血供丰富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血供贫乏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子宫肌瘤患者中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发现不同类型和不同大小的肌瘤血液供应情况不同,其中血供丰富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血供贫乏者,且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也高于健康者。
作者:王巧枝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08-2012年我院风湿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运用纯中医综合疗法即针灸、艾灸、汤剂等进行辨证施治,对照组采用纯西医疗法。两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分别从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Schober试验、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扩张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5%(11/20),总有效率为95%(19/20),对照组显效率为40%(8/20),总有效率为70%(1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Schober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扩张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常素国;冯巧荣;李树鱼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 CRP)与前清蛋白( PA)在鉴别胸腹腔积液性质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10月本院进行胸腹腔积液检查的患者84例,依据患者其他检查及临床诊治结果分为良性组( n ×44例)和恶性组( n ×40例),比较并分析CRP与PA检测结果;依据临床评判标准分为漏出液组( n ×27例)和渗出液组( n ×57例),比较并分析CRP与PA检测结果。结果良性组胸腹腔积液CRP和PA水平高于恶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漏出液组胸腹腔积液 CRP和 PA水平均低于渗出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RP和PA检测对胸腹腔积液良恶性判定无帮助,但对胸腹腔积液漏出液或渗出液判定有临床意义。
作者:吴洁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金荞麦片联合头孢西丁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将患者按住院序号平均分为A、B组,各27例。A组患者给予头孢西丁治疗,B组患者给予金荞麦片联合头孢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18/27),低于B组的88.9%(2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阳性体征消失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对患者心、肾等器官进行检查,均未见功能异常现象。结论金荞麦片联合头孢西丁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显著。
作者:马勇建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