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兰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许多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但也不可避免存在着滥用、乱用问题,细菌耐药性也随之发生了变迁,且呈日益增多的趋势.就氨苄西林而言,过去被认为是较理想的抗生素,但近几年临床分离出的病原菌对该药的耐药情况非常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病原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使之失去活性.舒氨西林等药物的临床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舒氨西林为氨苄西林与舒巴坦的复方制剂.舒巴坦为不可逆性竞争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抑制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破坏;与氨苄西林联合应用可使产酶菌株对氨苄西林恢复敏感性.本文对深圳海滨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舒氨西林在我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瑞香;隋忠国;王辉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②方法将129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东菱克栓酶治疗组和尿酸氧化酶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用药前后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药对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再通的影响.③结果东菱克栓酶治疗组疗效优于尿酸氧化酶对照组(u=2.584,P<0.05);血管再通率亦高于对照组(u=4.061,P<0.05).④结论东菱克栓酶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昭辉;金星;刘春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自发性再灌注的经颅多普勒表现.②方法对56例大脑中动脉(MC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发病6h内行脑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动脉数字减影检查.③结果 38例有TCD异常,表现为患侧MCA血流信号消失或血流信号不对称.24h,48h,7d随访,发现受阻MCA出现自发性再灌注达50%,且阻塞部位越远,出现再灌注概率越大.①结论 TCD技术为一简单、有效的监测MCA再通方法.
作者:孙锋;吕少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的常见病,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0%~30%.切口感染的发生与病程长短、病理变化、手术方法、手术操作时间长短、切口处理、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有关.近2年来,我院行阑尾切除术120例,采用综合措施预防切口感染,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建年;王何永;安宝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主要急症之一.目前,在国内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在监护和整体护理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有关规律,探讨急救护理措施,乃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我科自1992年11月成立监护室以来,至2000年4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63例,其病死率由成立监护室前的37.0%下降到16.3%,现将26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监护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朱秀兰;魏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制复方利尿剂治疗心源性水肿的效果.②方法选取住院心源性水肿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自制复方利尿剂和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③结果用药3d后,对照组血K+,Na+,Cl-浓度明显低于实验组(t=2.29~2.41,P<0.05),尿量差异无显著性.用药30d,对照组血尿酸浓度高于实验组(产2.13,P<0.05),但未超过正常值,实验组用药前后血尿酸浓度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副作用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为13.33%.④结论自制复方利尿剂具有利尿效果佳,对电解质影响小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毕朝晖;王军;齐爱云;孟斌;于海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病人,男,32岁.因间断全身水肿、少尿10年,加重5d入院.10年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水肿、少尿,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S),给予泼尼松、呋塞米等治疗.30d后水肿、少尿消失.以后该病多次发作,均自服泼尼松片,症状时轻时重.5d前病人全身水肿加重,24h尿量不足300mL再次人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体检:T 36 4 ℃,P 80min1,R 19min-1,BP 14.6/9.3kPa.神志清,语言流利,眼睑颜面水肿.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
作者:孙厚亮;朱述凤;丁顺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肺母细胞瘤临床上少见,预后不良.1985~2000年,我院经手术切除并确诊3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女,29岁.咳嗽、胸闷并右胸痛,痰中带血0.5年.查体:右下背部叩浊音,呼吸音减低.X线胸片示右下胸腔有一约10cm×8cm大小实性病变,边缘较光滑.术前诊断:右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剖胸探查,术中见一实性包块占据右肺下叶2/3,有暗红色较厚包膜,表面血管丰富,质软,与后胸壁、中叶及上叶肺粘连,余1/3肺叶呈退行性改变.经广泛游离,切除右肺下叶,清扫隆突下、肺下韧带及汇总区淋巴结.病理诊断:右肺下叶肺母细胞瘤,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0.5年出现多处骨转移,1.6年死亡.
作者:马锴;葛冰;赵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全麻知晓的发生率.②方法随机对226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1d病人全麻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③结果 10例病人有知晓经历,其中6例有听觉;4例有痛觉,其中1例导致创伤后应急紊乱.④结论全麻知晓是一个严重的潜在并发症,如何预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袁莉;王世端;王明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胸膜间皮瘤可伴有低糖血症昏迷,但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病人,女,63岁.2年来反复出现头晕、多汗、心慌,反应能力下降,有时不省人事,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发作时查血糖为0.4~0.7mmol/L经口服糖水,昏迷时静滴葡萄糖注射液,症状可缓解.B超检查胰腺正常.X线胸片示右胸腔占位病变,但病人无胸闷、气短、胸痛.查体:气管左移,右胸廓饱满,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腹软,无包块,肝脾未触及.胸部CT示:右胸腔中下野有一14cm×14cm×14cm巨大圆形病变,CT值31~43Hu,边界清楚,轮廓规整,包膜完整,密度均匀,纵隔结构清楚,纵隔受压向左侧错位,支气管显示通畅.术前空腹血糖0.45mmol/L.开胸探查,右胸腔见一有蒂、直径20cm的球形肿瘤、质硬,蒂基底位于右侧胸壁,包膜完整,与纵隔胸膜及右肺中下叶轻度粘连.
作者:史明;曹荫桐;付长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血气分析是检测病人呼吸功能及血液中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1].血气分析结果对指导病人治疗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我们察了血标本处置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瑞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并发症,是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微循环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红细胞凝集,形成弥散性微血栓,因此引起循环功能障碍.凝血因子Ⅰ,血小板及血浆中其他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后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广泛出血、血管内溶血、组织坏死等变化,引起各脏器功能障碍,重者导致死亡.产科DIC是许多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的中间环节,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佩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外伤致手掌、手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继发感染,有效地控制感染及消灭创面,大限度恢复手部功能,是临床治疗的难题.1994年1月~2000年4月,我们采用带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手掌、手背部大面积感染创面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5~42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6例,碾挫伤7例,爆炸伤3例.受伤部位:手背部10例,手掌部4例,手掌并手背部2例.皮肤缺损范围大18cm×10cm,小10cm×8cm,平均14.0cm×8.6cm.创面周围皮肤红肿8例,有少量脓性渗出物5例,有坏死组织及脓性渗出物3例.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总数为(1.2~2.1)×109/L.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大肠杆菌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非发酵菌5例.
作者:杨庆民;丛海波;隋海明;李金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较复杂的手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对病人机体侵袭面广,易出现并发症.术后严格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使病人顺利康复.1 临床资料本组14例病人,男9例,女5例;年龄40~76岁.其中2例壶腹癌病人因并发感染于术后90d死亡;其余12例术后康复出院.2 护理体会(1)此手术复杂,观察项目多,护士必须了解手术术式和病人个体情况,以便主动观察病情.(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给予舒适体位和安静的环境.在全麻未清醒前病人应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待清醒或生命体征稳定后改半卧位,有利于血液循环,增加肺通气量,减轻胸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及疼痛,有利于引流,防止膈下感染等.
作者:宋现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代大多数关于脾囊肿的分类都是根据Fowler于1940年提出的分类标准修正而来.除外寄生虫性囊肿,脾囊肿可分为真性脾囊肿和假性脾囊肿,表皮样囊肿是真性脾囊肿中常见的亚型.虽然随着临床上超声、CT,MR的广泛应用,对脾囊肿的检出已显得十分容易[1,2],但由于脾囊肿的发病率不高,加之由手术病理证实者也甚少,因而迄今国内仅偶见CT诊断假性囊肿及拟诊为单纯性脾囊肿的个案报道.我们收治经CT发现并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表皮样囊肿病人4例,现将其病理和CT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新荣;吕奎荣;安丰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性操作在临床诊断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除采用一次性卫生医疗用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反复使用的器械、敷料高压蒸气灭菌质量的管理.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初玉云;李福翠;吴爱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经血传播病毒(TTV)在青岛地区的基因变异情况.②方法选择TTV抗体阳性的标本,用巢式PCR技术扩增血清中的DNA特定片段,纯化后与载体连接并转人大肠杆菌JM109,提取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测序并与TTV的已知序列相比较.③结果在选择的20例标本中,15例扩增出TTW DNA,对其中1株测序后与已知序列AB008394比较,发现碱基变异率为13.3%.④结论青岛地区存在TIV变异株.
作者:苏乃伦;王斌;江崇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相关物质(TSRS)对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的意义.②方法采用比色法,对213例恶性肿瘤病人和20例正常人血清中TSRS含量进行测定.③结果恶性肿瘤病人血清中TSRS含量明显升高,阳性率为79.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6.38,P<0.01);特异度为95.0%,有效治疗后TSRS含量及阳性率显著下降(t=4.15~7.29,X2=5.84~10.82,P均<0.01).④结论TSRS对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疗效观察、病情监测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玉华;姚如永;李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牙缺失的治疗方法以往只有配戴义齿,随着现代口腔医学的发展,在缺失牙的牙槽骨上种植种植体已逐渐被采用.我科自1996年8月~1997年12月共行牙种植术114例(种植213颗牙),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4例病人中,男60例,女54例;年龄18~65岁.因龋病所致前牙、前磨牙缺失129颗,外伤78颗,牙周病6颗.手术分2次进行,第1次在局麻下旋入种植体,120~180d后实施第2次手术,局麻下安装基台,再经14d后行烤瓷牙修复,至此整个治疗全部完成.结果:经3~5年临床观察,114例病人仅2例种植牙出现松动、脱落,其余种植牙外形、功能良好,无松动,对其他牙齿无损伤,无并发症,成功率98%.
作者:赵洪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临床资料 1996年2月~199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巴氏腺囊肿病人36例,年龄25~43岁,平均(33.0土2.4)岁.囊肿大小为3.0cm× 3.0cm× 2.5cm~6.0cm×5.0cm×5.0cm,病程90~300d.所有病人均为单侧囊肿.采用青岛高科园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微波治疗仪(频率为2 450MHz,磁控电流为80mA)治疗.术时病人取膀胱截石位,外阴皮肤用碘酊、乙醇消毒,阴道及前庭黏膜用5g/L氯己定溶液消毒.术者左手示指及拇指固定囊肿,使腺体开口处向外凸起,以20g/L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于相当于腺体开口部位取直径1cm左右的范围,用微波圆形针头点灼,直至囊腔排除囊液,用20g/L碘酊涂擦囊腔,外敷无菌纱布,手术时间为5~10min.所有病人术后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连续7d;用5mg+甲硝唑10mg调糊涂擦创口周围,每日2次,连续7d;禁止性生活30d.结果:36例中仅2例因囊肿并发感染留院静滴抗生素5d,其余病人无需住院.有3例术后发生炎症,1例因术后瘢痕导致性交痛.全部病人未发现复发者.
作者:刘淑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